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简介

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简介 正文

我院的财政学专业始建于1960年,是内蒙古财经学院最早招生的专业之一。财政学专业从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到现在已有27届本科生毕业,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财税专业人才。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负责建设的财政学专业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成为自治区内唯一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基地、财税干部继续教育基地、财税理论科研与决策咨询服务基地。2000年财政学专业被学院列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财政学专被内蒙古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09年财政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已形成如下特色:
一、确立了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是打造特色专业的前提,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同时应以市场为导向,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的科研;产学研结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依托高水平的学科优势,形成民族区域“独一无二”的特色
特色的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灵魂,财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依托财政学学科优势建设财政专业。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财政学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凝练科研方向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在自治区内同类学校明显领先,在国内同类学校有较高的知名度。内蒙古财经学院的财政学学科于2004年被内蒙古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06年财政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迄今为止,内蒙古财经学院的“财政学科”是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中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唯一的自治区级以上的重点学科,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具有“财政学”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的地区。在西部12省区中,内蒙古是仅有的三个(四川、陕西、内蒙古)具有“财政学”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的地区之一,不仅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学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空白,也填补了少数民族地区财政学重点学科(专业)的空白。在西部12省区高校的“财政学”学科(专业)建设中,内蒙古财经学院走入了前列。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依托财政学自治区重点学科,凭借在自治区独一无二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已成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或华北地区地方院校中的财政学专业建设水平较高的专业,在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财政学专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三、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多元化人才需求”框架下。与其他地区不同,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农畜产品加工、能源(煤炭、石油、电力、供热、燃气)、冶金与建材、高新技术、化工、机械装备六大优势产业,面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带来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财政学科发展的新的框架,内蒙古财经学院拟将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多元化需求框架下,不仅为宏观管理部门、也为中观、微观部门培养人才。既面向财政、税务、海关、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或宏观管理部门,也面向企业、中介机构等部门。为此,将财政学专业下设“财政基础理论与技能”、“税收筹划”和“税务会计”专门化方向。专门为自治区大型企业集团培养税务筹划、企业涉税处理等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双向培养模式”。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和学生就业时机选择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双向立体式培养模式:即在共同的培养方案下,对选择考研同学强化理论训练;对直接就业的学生强化 “双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训练。
四、建设蒙汉双语的课程群,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1.加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设梯级型、特色型的课程群,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工程。课程特色是专业特色的重点,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在开设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特色专业培养需要,开设特色课程模块,使特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加科学、系统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进行通识教育,重点建设一批通识教育课程;重视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相互渗透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大量设置选修课,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大双语教学改革试点,开设蒙汉双语课程和英语汉语双语课程,加大双语教学。
3.组织知名教授主持精品课程,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相关课程的发展,目前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学特色专业共建有财政学、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政府预算、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国际税收等3门校级精品课;地方财政学、税收筹划、纳税检查、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等4门院级重点培育课。已形成了高质量的系列精品课程。
4.教材选优,使用国际、国内优秀教材,编写与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组织自编教材和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组织知名教授主编精品课程教材,开发财政学蒙语授课教材。郝春虹、侯岩编著的《中国税制》教材2007.05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校所有财政学、税务、会计、审计专业使用;郝春虹主编,李俊英、刘成龙副主编的《税收经济学》教材2007年5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我校所有财政学、税务本科专业学生使用。
五、形成“蒙汉兼通”的人才特色
我校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办经济、管理类专业蒙汉双语授课的高等院校。从1987年开始招收财政学(蒙汉双语)专业的本科生,至今已有20届财政学(蒙汉双语)本科毕业生,目前该专业面向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招收蒙汉双语授课生,使得内蒙古财经学院成为中国唯一的为蒙古族自治地区培养财政学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基地。双语教学模式为内蒙古及其他地区培养了一大批胜任跨国公司、驻外使馆、蒙古族自治地区的财政税务、税务咨询部门工作的蒙汉兼通的应用型财税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财经战线上的蒙汉兼通的业务骨干,有不少毕业生已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在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培养思路、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均保持民族地区特色,形成了具有明显民族地区特点的专业人才特色。
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特色
1.完善教学实验室建设。依托内蒙古财经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财税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实验、学科专业基础实验和跨学科、专业实验三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又相互递进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并与财政、税务、海关、社会保障等部门同步更新相应的软件,使“金财”、“金税”工程等项目深入课堂的校园。借助于实验室建设,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实验项目;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对实验课程内容体系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法、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师资建设规划,进一步充实实验人员,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提升其学历和职称层次,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
2.加强和完善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根据财政、税务、企事业单位某些业务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现有基地建设基础上,力争3-5年,财政税务学院再建设多个功能齐全的自治区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实习基地的结构和布局,广泛建立更高标准的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扩大对外联系,引进校外和课堂外资源,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参与税法宣传、纳税申报流程实训、税务咨询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和有力的实践平台。
3.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多方位培养。在不断完善的教学计划中注重新技术、新理论的教学研究,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应该设有参观实训的内容,提高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本专业设置的三个培养方向除进行一般意义上的财政学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根据专业已有的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财政基础理论与技能”、“税务筹划”两个方向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支持计划,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给本科生做学术报告,博士或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做一次报告,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社会实践等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高
目前该专业团队组成人员12人,其中,教授5人,占41.7%,副教授6人,占50%,高级职称占91.7%,讲师2人,占14.3%;博士3人,占25%,在读博士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占91.7%,硕士8人,占66.7%,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1.7%,学士1人,占8.3%。硕士生导师6人,占50%;41-50岁5人,占41.7%,35-40岁3人,占25%,35岁以下4人,33.3%;自治区中青年突贡专家1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3人。在团队中有4名校级“优秀教师”,1名校级“名师”。该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为财政学专业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读博士。该团队体现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其中中年教师占66.7%,他们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青年教师占33.3%,形成了一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队伍。
财政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第一线,教学科研成果显著。2005年以来,有3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能手奖和优胜奖,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9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篇,主编教材3部,撰写出版学术专著5部,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财政部等科研项目35项。2006年获内蒙古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8年获内蒙古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5年获内蒙古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项,2006年获内蒙古首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内蒙古财经大学

添加内蒙古财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内蒙古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内蒙古财经大学报录比、内蒙古财经大学考研群、内蒙古财经大学学姐微信、内蒙古财经大学考研真题、内蒙古财经大学专业目录、内蒙古财经大学排名、内蒙古财经大学保研、内蒙古财经大学公众号、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内蒙古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nmgcjdx/yjsy_27843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