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2-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和学科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语文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的开展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法规,掌握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掌握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具备引领、示范、指导的能力。
(六)能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培养模式
1+0.5+0.5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英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语文发展前沿专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4.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5.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含语文教育发展史)
6.语文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7.中国语文教育理论(2学分)
8.比较语文教育研究(2学分)
9.中国文学专题(含古代、现当代,2学分)
10.汉语言文字专题(1学分)
11.文学经典鉴赏(2学分)
12.当代语文教育名家研究(2学分)
13.班级管理研究(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1.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2.结合学习实际,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研究,提交两份调查报告,均不少于三千字。
3.与导师所在学校和实践基地教师共同申报、研究专业项目。
六、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讲授、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主要从思想政治品德表现、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考查合格者,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凡有一项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过,但允许重修重考。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选取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二)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其他
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学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十、课程学分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课程属性 考核方式 备注  
 




0451101 英语 1、2 72 2 必修 考试 12

 
0451102 政治理论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3 教育学原理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4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1YW 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1 36 2 必修 考试 10

 
0451202YW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 54 3 必修 考试  
0451203YW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4YW 语文发展前沿专题 1 54 3 必修 考试  





 
0451301 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 2 36 2 选修 考查 6

 
04513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36 2 选修 考试  
0451303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4YW 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5YW 中外教育简史(含语文教育史)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6YW 语文学习理论与方法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7YW 中国语文教育理论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8YW 比较语文教育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9YW 中国文学专题(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2 36 选修 考查  
04513010YW 汉语言文字专题 2 18 选修 考查  
04513011YW 文学经典鉴赏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12YW 当代语文教育名家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13YW 班级管理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教育实践 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 3 9 0.5 必修 考查 8学分(≥1年)  
微格教学 3 9 0.5 必修 考查  
中小学语文课例分析 3 18 1 必修 考查  
教育实习与教育调查(≥半年) 3 18 6 必修 考查  
学位
论文
1.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完成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  
2.论文撰写、审核、答辩 双导师指导下在3-4学期完成论文。  
同等
学力
补修
课程
教育学   1、2 54   不计学分 考查    
心理学   1、2 54   不计学分 考查    
语文学科教学论   1、2 54   不计学分 考查    
                     
 

十一、主要参考书目
1.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美)威廉F·派纳主编,陈时见译.走向新的身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建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鲍传友.做研究型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张向众.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更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6.金忠明.中国教育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张楚廷.教育基本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胡田庚.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夏家发,彭近兰.教学活动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徐长江,宋秋前.班级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孟宪承.新中华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戴斯等著,杨艳云等译.认知过程的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斯腾伯格等著,俞晓琳等译.超越IQ.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斯特弗等著,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8.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0.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3.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4.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6.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7.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8.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9.朱绍禹,庄文中.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0.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1.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海教育出版社,1995.
32.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3.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4.王乃森,倪三好,张中原.语文教学过程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5.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6.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
37.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1998.
38.曹海明.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9.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
40.徐林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1.徐林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语文出版社,2000.
4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3.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4.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5.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6.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7.王松泉.教学艺术论新编.海南出版社,2000.
48.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9.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50.韩雪屏.语文教育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3.刘 淼.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4.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5.于 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6.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7.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8.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9.王松泉.教学艺术论新编.海南出版社,2000.
60.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十二、重要期刊
1.《中学语文教学》.月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语文教学通讯》.月刊.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月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语文教学与研究》.月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语文教学之友》.月刊.廊坊师范学院出版,自1981年始.
6.《现代语文》.月刊.曲阜师范大学出版社,自1963年始.
7.《语文建设》.月刊.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自1956年始.
8.《中国语文》.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自1953年始.
9.《语文研究》.季刊.山西社科院,自1980年始.
10.《中小学学校管理》.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
11.《高中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
12.《初中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
13.《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
十三、课程介绍
(一)学位基础课
1. 
英文名称English
开设学期:1学时:72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解和练习语言文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翻译、写作等各项能力,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能基本正确地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听说交际能力训练。
 材:余静娴.教育硕士英语教程(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教材:
[1]余静娴.教育硕士英语教程学习辅导(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余静娴.研究生英语核心教材(上)(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英文名称:Study of 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许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宋 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4]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学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对教育现象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探讨,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教师、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把握其规律,为教育的合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课程教学致力于教育硕士教育意识进一步养成、反思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材:
石中英.公共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鸣.教育学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集中表现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实践方式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类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课程以学习者本位、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课程的多元理解、课程的基础、课程研究的历史与趋势、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取向与模式,教学研究的历史与趋势、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趋势、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测量与评价研究,学习理论的新进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三个专题进行讲授,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课程与教学组织与评价能力。
 材:
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教材:
[1]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重点介绍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实施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方法的介绍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悉理论、遵循规律、掌握方法,具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一般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意识和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态度、积极开展交流与推广个人实际教学探索、体验、成果的实践应用能力。
 材: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1]陈桂生.到中小学与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叶 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英文名称: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及其如何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一门学位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师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教育等,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增进师范生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成长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师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师范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材: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英)惠特莫尔姜飞月(译).心理综合咨询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父母必知的儿童心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二)专业必修课
1.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英文名称: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Analysi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以中学语文教学三大要素之一的语文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课程。内容包括中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理论与经验、中学语文教材的地位、作用、编写历史、编写原则、文化内涵、风格流派、使用方法、理论研究介绍,旨在提高学生分析、研究及使用中学语文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与水平。该课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尤其注重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材:
贺卫东.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朱绍禹.初中语文教科书指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王相文等.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韩雪萍等.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课程教材研究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8]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文名称:Chinese Curriculum Design and Case Studies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类型模式和实践环节,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比较鉴别各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利弊。本课程强调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从而较快适应基础教育工作。
 材:
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秦训刚.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孟鸿仲.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Pedag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教育测量及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教学测量与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测量与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测量与评价,语文教师评价等。本课程还将利用SPSS信息分析技术,紧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注重训练学生进行教学测量及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定向性、动态性、前瞻性的问题通过测量与评价,从而较好地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优化工作方法,实现教育的满意度。
 材:
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1]金 娣,王 刚.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刘本固.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N·E格朗兰德.教育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4]王孝玲.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语文发展前沿专题
英文名称:Disscussions onthe New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nciples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把握语文教育动态性、前瞻性的问题,从当代语文学科发展的视野,讲授学科教育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让学生关注语文学科教育的热点和难点话题,认识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增强学生语文教育实践研究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当前语文教学前沿性问题,为他们进行语文学科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参考。
 材:
李子建,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必祥.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
[3]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4]林治金.中国现代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5]王 伟.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三)专业选修课
1.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 Network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应用范围及在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更要掌握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应用,重点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熟练应用教学中各类信息化教学元素;具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设计并撰写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强化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材:徐福荫,袁钥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1]雷体男,王峰.现代教育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陈久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林出版社,2009.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称: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点、原则、意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健康心理维护,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开展;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以及途径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设计心理咨询及辅导活动,做好中小学生班级及个体的心理辅导。
 材:
郑日昌,刘视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2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周广曾,祝黄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编写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初中分册).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2.
[4]卫异,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与法规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教育法律法规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促进学习者对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执行教育政策与法律的水平,并增进学习者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修养;培养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为依章执教、遵循规律办学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材:
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维平.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孙俊三.教育政策与法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
[4]张维平.教育政策与法规.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称:Research on Basic Educational Reform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基础教育改革为背景,主要研究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主要内容是研究全球·主要国家母语课程设计和教学的特点、海外华语教育的动态,梳理外来教育思想影响下语文课程和教学价值取向的嬗变;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理念;研究语文教案创新的基本内涵和对课堂教学评价转型的影响;研究如何更新语文课堂的本质,使之走向合作对话式教学;研究写作教学新理念、新取向和新方法;研究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分析现代诗歌阅读教学;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分析学生角色的更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研究语文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合作学习方法方式;研究语文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语文教研员角色的转型等。
 材:
叶 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王 伟.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刘 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黄麟生,倪文锦.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
[4]王尚文.语文教改第三浪潮.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
5.中外教育简史(含语文教育史)
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World Educationincluding Chines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Histor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按照历史线索,对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内容包括中外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教育现象、教育流派及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形成对世界教育的宏观认识,正确理解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教育科研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开阔教育视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语文教育史系统阐述和探讨了中国语文教育从先秦到当代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1840年以前)、近现代(1840年至1949年)、当代(1949年至2003年)、新时代(2004年至今)等各个历史时期我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审视语文教育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从而探求我国语文教育的变化及其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语文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形成对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演变状态和规律的系统认识,形成对中国语文教育得与失、成与败、优与劣的比较分析,增强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使命感,提高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及研究的能力。
 材:
王松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1]谢兰荣.中外教育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曹 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1.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4]杜成宪,丁钢主.20世纪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李杏保,顾黄初.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6]教育部人事司.中外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曹明海等.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8]曹洪顺,武玉鹏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9]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0]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语文学习理论与方法
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Leaning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进行理论建构和方法推广,主要内容包括讲解语文学习理论和原则,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开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常见路径;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写作过程的思维方法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语文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材:
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语文教育科研导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礼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国语文教育理论
英文名称:Chinese Education Theor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的语文学习与语文生活的关系,主要内容学习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著,比较阅读与思考新世纪以来语文教育论著和引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章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并运用语文教育理论来指导、推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
 材:
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王荣生,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郑桂华,王荣生.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1978-2005).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比较语文教育研究
英文名称:Comparative Chinese Education Stud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目的是研究跨文化语文教育问题,主要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及华语地区语文的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听说能力培养、阅读教学、写作能力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等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重点及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出发,站在国际教育科学发展的视野和背景下,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改要求,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材:
闫苹,周鸯,顾明远.语文比较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1](英)霍尔姆斯.比较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4]靳 健.语文课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5]杜殿坤.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
[6]钟启泉.美国教学论流派.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
[7]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
[8]洪宗礼.国外语文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9]朱绍禹.美日苏语文教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10]靳 健.中学语文教学策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1]汪 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2]单 丁.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3]戴前伦.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巴蜀书社,2010.
[14]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南教育出版社,2005.
9.中国文学专题
英文名称:Disscussions on Chinese Literature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整体把握能力,贯通思考文学的特点和历时性的变化,使他们了解我国历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历史,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对语文学科的整体意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演变大体情况、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主要精神与话语体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衍生的基础与思想渊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流变和文体生成与消长等;从文学到语文,从情感到思想,从媒介到传播,都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工具性、文学性、文化性等融合起来。
 材:
[1]许 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大学研究型课程专业系列教材·中国语言文学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吴中杰.文艺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章培恒.中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杨 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0.汉语言文字专题
英文名称:Disscussions onChinese Characters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汉字的整体把握与具体分析,主要讲授汉字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包括汉字的性质、历史、结构、形体、文化、《说文解字》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汉字学基础知识,不仅自己能够在工作中规范地使用汉字,而且能讲解规则和原理,指导他人正确用字。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初步具备运用汉字学的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汉字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新历史时期,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汉字学知识,为汉字的使用和规范化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材:
[1]王 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作新.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出版社,1999.
参考教材:
[1]何九盈,胡双宝,张猛.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申小龙.汉字人文精神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唐 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4]纪德俗.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解栋元.《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6]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7]王 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8]林成滔.字里乾坤(上、下册).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9]许 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文学经典鉴赏
英文名称:Literature Appreci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通过文学经典篇章的阅读、吟诵、领悟、理解与批评,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从感性层面提升学生对文学类型的审美能力,从理论层面提高学生鉴别文学经典中的思想精华与时代局限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乃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美妙绝伦,能够撰写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文学鉴赏文章,在未来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向中学生传递文学的情趣与意味。
 材:
张桂舟.文学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余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孙昕光主编.文学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杨毓敏、李玉鸽主编.经典文学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2.当代语文教育名家研究
英文名称: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eaching Scholar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的目的是范式或类型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当代语文教育名家各自独特的语文教育理论和教学主张,创造性地运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来,教育名家包括叶圣陶、朱自清、张志公、吕叔湘等,特级教师研究包括钱梦龙、于漪、魏书生、宁鸿彬、刘朏朏、欧阳黛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了解当代语文教育的现状,学习语文教学名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高超教学技术,为毕业后从事学科教学论研究或者到中学任教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材:
[1]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孙春成.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教材:
[1]于 漪.语文教苑耕耘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2]欧阳代娜等.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4]蔡澄清等.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5]宁鸿彬等.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6]魏书生.魏书生文选.漓江出版社,1995.
[7]赵谦翔.赵谦翔语文素质教育探索.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13.班级管理研究
英文名称:Class Management Science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系统科学、行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原理,从班级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班级管理者、班级管理对象、班级管理过程、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五个方面,对中小学班级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
 材:
郭 毅.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1]张作岭.班级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徐长江.宋秋前编.班级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傅建明,胡志奎.班级管理案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宁夏师范学院

添加宁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宁夏师范学院考研分数线、宁夏师范学院报录比、宁夏师范学院考研群、宁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宁夏师范学院考研真题、宁夏师范学院专业目录、宁夏师范学院排名、宁夏师范学院保研、宁夏师范学院公众号、宁夏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夏师范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夏师范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nxsfxy/zypm_17348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