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导师:马志杰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导师:马志杰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导师:马志杰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导师:马志杰 正文

[导师姓名]
马志杰

[所属院校]
青海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马志杰
性别:男
人气指数:797
所属院校:青海大学
所属院系:农牧学院
职称:副研究员
导师类型:
招生专业:养殖
研究领域:家禽营养与饲料



[通讯方式]


[个人简述]
个人简历: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毕业后获农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间断性地从事过绵羊的毛品质分析研究;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毕业后获农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主要从事牦牛的分子遗传学、系统发育学等研究;
2009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 国际畜牧研究所(ILRI)畜禽及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进行牦牛遗传资源的分子评估研究和访问交流;
2005年7月至今:硕士毕业后一直在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14年考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从事过牦牛生长发育、肉质、适应性及繁殖性能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系统发育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
2011年1月至1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公派访问学者研究,主要利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多重PCR、下一代测序技术等)进行绵羊、牦牛的遗传资源评估及基因组学相关分析研究。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省、校级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省农牧厅和科技厅项目共3项。以第1作者在《Genetica》、《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
获奖情况:
一、科研成果(按序号、成果项目名称、颁发单位、获奖等级、本人排名、获奖时间分行填写)
1)项目“利用体外受精生产优良犏牛胚胎技术研究”2014年3月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排名第5。(登记号:96307613)
2)标准“犏牛”2013年5月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排名第5。(登记号:9632013B0123)
3)标准“牦牛体外受精胚胎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3年5月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排名第4。(登记号:9632013B0120)
获奖情况:
1)Zhijie Ma, Haifeng Song, Jincheng Zhong,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wild yak (Bos grunniens mutus) melanocortin receptor-4 (MC4R) gene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at of other Bovinae species.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Research,2012, 40(2): 81–85. 获青海省2011—2012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Zhijie Ma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maternal orgin of wild Yak (Bos grunniens mutus) inferred from mtDNA D-loop sequences.2010. 获中国阿坝牦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组委会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颁发的学术论文三等奖.
3)马志杰,魏雅萍,钟金城,陈智华,卢虹,童子保.藏绵羊GHR基因5′-侧翼区序列特征分析.遗传,2007,29(8):963-971获2010年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西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科研工作]
研究内容简介:
以动物遗传资源学、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和基因组学为研究重点,从事牦牛、藏羊等青藏高原物种的遗传资源评估、育种策略制定及特异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包括:①牦牛、藏羊的遗传资源状况分子评估及分子营养;②牦牛、藏羊经济性状(肉质、生长发育等)功能基因的鉴定与分离;③牦牛、黄牛、犏牛的基因组学研究
在研科研项目:
按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经费(万元)、起止时间分行填写(特别说明是在研项目)
1、中国牦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4-2017.(主持在研;48万31360267).
2、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项目.青海大学.2015.(主持在研;12万).
学术论文:
本人发表论文(按序号、前三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分行填写,限近5年发表的文章)
1) Ma Z J, Chen S M, Sun Y G, et al. Y-STR INRA189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yak breeds.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5,14(4):18859-18862.(SCI收录)
2) 马志杰.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1-2):93-99  (CSCD核心库收录).
3) Ma Z J. 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of perfect microsatellites in yak (Bos grunniens). Genetica, 2015, 143(4): 515-520.(SCI收录)
4) 马志杰.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3):154-161.(CSCD核心库收录).
5) 马志杰,钟金城,韩建林,等.牦牛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遗传, 2013, 35(2):151-160.(CSCD核心库收录).
6) Zhijie Ma, Haifeng Song, Jincheng Zhong,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wild yak (Bos grunniens mutus) melanocortin receptor-4 (MC4R) gene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at of other Bovinae species.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Research,2012, 40(2):81-85.(SCI收录).
7) Ma ZJ,Zhong JC,Han JL,et al.Genetic diversity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wild Yak (Bos grunniens mutus) inferred from mtDNA D-loop sequences.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9(46): 7805-7810.(SCI收录).
8) Ma Zhijie, Xu Jintao,Zhong Jincheng, et al.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5′flanking region of the Yak(Bos grunniens)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 gene. Archives Animal Breeding, 2010,53(3): 372-376.(SCI收录).

[教育背景]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青海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青海大学考研分数线、青海大学报录比、青海大学考研群、青海大学学姐微信、青海大学考研真题、青海大学专业目录、青海大学排名、青海大学保研、青海大学公众号、青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青海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青海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青海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qinghai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