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介绍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介绍 正文

教育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作者: 时间:2019-04-12 点击数:532
 
教育学专业介绍
 
发展历史
 
教育学专业发轫于1958年,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85年恢复招生,目前已经招收11届学生,毕业300余人,招生伊始专业名称为学校教育学,培养目标为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建设,本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教育价值观、能够胜任中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的合格师资以及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学专业于上世纪90年代末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在原教育学专业基础之上增加了教育学(语文)方向和教育学(英语)方向,培养既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具有教育情怀,又具备学科语文和学科英语教学能力的人才,已有5届170余名毕业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和教育情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相关学科教学及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人员。
 
培养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教师专业品质,理解教育真谛,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应用外语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与主干课程
 
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四到六年弹性学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统计学。      
 
优势与特色
 
教育学专业是我省具有较强专业特色和实力的专业,本专业立足青藏高原多元文化、多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教师教育特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引领和推动青海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
 
                 应用心理学专业
 
发展历史
 
2001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2002年正式招生。目前已招收8届学生,毕业272人,在校39人。应用心理学专业从首次招生到今天,经历了16年的发展历史,已经从立足省内招生,单一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拓展到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方向辐射到教育、医疗、司法、工程设计、工商企业、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已经成为青海省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基地之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具备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教育、医疗、司法、工程设计、工商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应用外语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获取资料和信息,处理有关文字资料和数据。
 
学制与主干课程
 
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四到六年弹性学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发展心理学等课程。
 
优势与特色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青海省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实力的特色专业,现有发展心理学、民族文化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等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包括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治疗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教学咨询设施较为先进的心理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咨询室,是青海省心理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
 
                 教育技术学专业
 
发展历史
 
2003年教育技术学专业获批,2003年正式招生。目前已招收7届学生,毕业205人,在校36人。教育技术学专业从首次招生到今天,经历了13年的发展历史,生源遍及全国各地,也辐射到了本省农牧区少数民族生源。培养方向从多元转向聚焦,培养思路从理论转向应用,人才流向包括教育、影视娱乐、信息技术、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已经成为青海省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平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系统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及新媒体技术应用技能,具有信息化教学与研究、培训与管理能力的,能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教育应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教育技术学科学思维和专业素养,具备信息资源的搜集、处理、开发及评价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能力;具有较扎实宽厚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熟悉国家关于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应用外语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制与主干课程
 
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四到六年弹性学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影视编导基础 、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网络教育应用、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教育应用。
 
优势与特色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青海省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实力的特色专业,拥有包括非线性编辑专业实验室、微课教室、影音采集制作室等专业实验室,是青海省教育技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小学教育(全科)专业
 
发展历史
 
1999年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获批,2000年正式招生。2005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获批,截止2012年共招收13届本、专科生,毕业528人,2013年小学教育(全科)正式招生,目前已在校360人。2012年,该专业分别被确定为青海省卓越教师培养教育试点专业和青海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3年,以小学教育全科专业为主要试点专业的青海师范大学“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入选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获准立项建设。2014年,“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5年,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纳入“青海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已经成为面向青海辐射西部农村牧区的小学(全科)人才培养、培训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渠道。
 
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全科专业按照“面向基层,全科培养,一专多能,学有特长,素质全面”的工作思路,突出“理念新、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点,积极构建适应青海省农牧区小学教学需求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训体系,探索“全科型”农牧区小学教师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  “全科型教师”。
 
培养要求
 
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体体现为 “两基础、一专业、一特长”,即:每个学生将英语和体育作为基础课程模块设计,通过学习,达到能胜任小学英语和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在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两个学科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作为主打专业方向;在音乐和美术中选修一项培养特长,满足小学音乐或美术课程教学一般需要;能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实际应用能力培训。通过校内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表达技能、教育信息技术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通过教育见习,重点了解小学教育概况、班主任工作、小学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的基本概况和一般流程;通过教育实习全面了解和把握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技能;通过毕业调查设计及调查报告撰写,培养学生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以突出小学特征和实践特色。
 
学制与主干课程
 
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四到六年弹性学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小学教育原理、小学儿童心理发展、小学课程与教学、小学组织与管理、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艺术教学论、小学英语教学论、小学体育教学论等课程。
 
优势与特色
 
小学教育(全科)专业是青海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特色专业。该专业实行“1+2+1”模式、与地方政府和一线小学建立“三位一体”协作培养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实践性教学体系完备稳定,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在西部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社会提供高水平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征,本专业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保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学前教育学专业
 
发展历史
 
青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青海省中等师范学校,内设幼儿师范专业,1989年改为青海省幼儿师范学校,1999年高校合并时,将青海省幼儿师范学校归并到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系,改为学前教育专业,由原来的中专升级为专科,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拥有高职、大专、本科多种培养层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为全省学前教育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目前该专业已成为青海省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基地之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学前教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胜任今后可能从事的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及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本专业也为学生在学前教育及相关教育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要求
 
系统学习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及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组织能力,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获得本专业要求的基本素质,能适应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应用外语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获取资料和信息,处理有关文字资料和数据。
 
学制与主干课程
 
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四到六年弹性学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学前教育简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音乐技能、舞蹈技能、美术技能等课程。
 
优势与特色
 
学前教育学专业是青海省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实力的特色专业,现有学前教育学、民族学前教育研究等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包括幼儿园活动室、舞蹈教室、电钢琴教室、琴房、手工制作室、美术工作室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拥有多家教学实践基地,并与国内外公益机构合作较好地建构了“U-G-K”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积极探索职前职后培养模式,成为推动青海省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青海师范大学

添加青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青海师范大学报录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群、青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青海师范大学考研真题、青海师范大学专业目录、青海师范大学排名、青海师范大学保研、青海师范大学公众号、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qingha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8349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