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简介 正文

化学与药学院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创建于1951年的莱阳农学院。2001年迁入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滨海旅游胜地-青岛,2007年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工、理、经、管、法、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化学与药学院始建于1977年,2008年由化学学科和药学学科合并成立。学院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药学和功能材料7个本科专业,1个3+2贯通培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制药工程和农药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生187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9人。农药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学院已发展成为涵盖化学、化工、药学和材料科学等四个理工类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已形成了一支治学严谨、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18人,专任教师93人,实验技术人员1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2人,高级实验师7人,博士学位84人,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占90.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泰山岗位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杰青1人,青岛市政府特贴专家2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青岛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青年科技专家1人,青岛农业大学教学名师1人,青岛农业大学教学能手6人。
 
学院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工艺与制剂8个教研室,1个化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1个化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学院建有“农用生物制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动物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实验室”,“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新农药创制研究所7个专门研究机构。学院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共建“病原微生物与新药开发”联合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2011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12年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专业是学校品牌专业。2016年应用化学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建设专业群,获得2000万元资助。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专业化学实验室(包括:无机及分析室、有机化学室、物理化学室、现代仪器分析室、综合化学室和材料化学室)、药学实验室(包括:药物合成室、药物分析室、制剂加工室和药理毒理室)、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包括:化工原理室、化学工程室、化学工艺室、虚拟仿真室、化工中试生产室,化工实训平台)等4个综合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78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350多万元。拥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超临界萃取仪等先进大型教学科研设备70余台。化学实验室1999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基础课教学A类实验室,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坚持以高水平人才引进为突破,建队伍、抓学科、强科研、提水平的学院发这个思路,在药学(农药和动物药学)、应用化学学科和材料化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研究方向。
 
农药学学科:以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农药创制研究所为依托,建设农药学创新科研团队,开展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和应用技术、农药仿生合成及产业化技术、农药残留分析与技术、农药剂型研究与开发、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农药作用机理及抗性研究等。
 
动物药学学科: 以农用生物制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山东省动物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实验室、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岛市农用生物制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依托,建设动物药学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天然植物、微生物、化药等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在动物专用药物及高新制剂如靶向递药系统、纳米制剂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应用化学学科:以校应用化学研究所为依托,建设生物电分析与生物传感、有机小分子催化、色谱分离技术三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农用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天然产物化学及应用,生物电化学分析、色谱分离技术与应用、新型有机物合成技术及应用。其中生物电分析与生物传感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科研方向取得了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
 
材料学科:以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为核心,建有无机功能材料(光电仿生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防腐材料、电极材料)、功能有机高分子和生物功能材料等三个科技创新团队,开展新型无机、有机高分子和生物材料研究开发。
 
近五年,学院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247项,科研经费45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3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75项。科研成果转让8项,其中杀菌剂“银果”以500万元和杀菌剂“仿生安”以600万元转让。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先后主持省级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课题2余项,学校课题70余项。生物类“有机化学”、“普通化学”和化学化工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学分离与分析”、“农药分析与残留”、“波谱解析”、“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等1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11门为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网路视频课程,12门校级优质课程。在建在线开放课程20门,特色课程5门。获得省和学校教学成果和实验技术成果23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5项,省级实验技术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和实验技术成果奖23项。编写出版教材28部,其中主编和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面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30多个稳固的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秉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优良学风为保障,以创新发展为特色,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的学生工作理念,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和质量提升工程。近五年来,学院多次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获称号;获评团中央全国示范团支部1个,省级先进班集体3个,校十佳班集体1个;有9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5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3人获得校十佳大学生,1人获得校十佳学生干部。学院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荣获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1项、第四届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铜奖1项、第十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青岛市首届“青岛慈善奖”1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09%,其中硕士研究生考取率28.06%、博士研究生考取率29.17%,涌现出了考博“学霸宿舍”、考研“六朵金花”等优秀集体,学院连续八年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青海师范大学

添加青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青海师范大学报录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群、青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青海师范大学考研真题、青海师范大学专业目录、青海师范大学排名、青海师范大学保研、青海师范大学公众号、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qingha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8352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