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曲音韵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曲音韵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曲音韵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曲音韵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戏剧与影视学·戏曲音韵学)
    专业名称: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代码:130300
    研究方向:戏曲音韵学                         方向代码:1303001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广博的戏曲音韵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戏曲音韵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地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戏曲在音韵方面的运用特点、规律,总结与揭示中国戏曲音韵的发展流变和文化内涵,为当代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艺术实践或与教学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读研究生每年需进行学年考核。在第一、二学年结束时均需提交学年论文,由主课导师给出学年专业考核成绩。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艺术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的学术活动,并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方向研究生在校期间需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不少于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成绩“合格”者为通过,计4学分。
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无须参加教学实践,但要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学分。
    八、学位论文与答辩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2—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生的毕业演出、学位论文学术审查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未通过毕业专业考核,或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京剧字韵》,徐慕云、黄家衡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
    2.《京剧音韵知识》,杨振淇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
    3.《京剧声乐研究》,卢文勤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4.《汉语语音史纲要》,史存直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5.《艺术语言发声基础》,周殿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6.《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叶蜚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古代汉语》,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戏曲艺术》,刘佳、刘连群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闲情偶寄》,李渔著,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11.《中国戏曲文化》,周育德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版;
    12.《戏曲美学论》,张庚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13.《中国京剧史》,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14.《东方戏剧论文集》,王安葵、刘祯著,巴蜀书社,1999年版;
    15.《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6.《中国当代戏曲史》,王安葵、余从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17.《戏曲美学》,苏国荣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18.《中国戏曲史教程》,钮骠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19.《国剧艺术汇考》,齐如山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0.《元杂剧史》,李修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1.《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2.《京剧二百年概观》,苏移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
    23.《中国戏曲概论》,吴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中国戏曲理论研究文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5.《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
    26.《戏剧审美心理学》,余秋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7.《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余秋雨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8.《梅兰芳全集》,梅绍武等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9.《京剧学前沿》,傅瑾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30.《京剧与中国文化》,徐城北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1.《新中国戏剧史》,傅瑾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32.《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施旭升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33.《中国戏曲学概论》,朱文相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34.《古中国的歌——叶秀山论京剧》,叶秀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中国戏曲表演史论》,涂沛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36.《戏剧艺术原理》,施旭升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戏曲本质论》,吕效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蔡毅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
    39.《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苗怀明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40.《中国戏曲文化概论》,郑传寅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1.《元曲选》,臧懋循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42.《六十种曲》,毛晋编,中华书局,1996年版;
    43.《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44.《汤显祖全集》,汤显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5.《曲学与戏剧学》,叶长海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46.《中国戏曲现代戏史》,高义龙、李晓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47.《中国当代戏剧史纲》,王新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48.《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胡星亮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9.《中国话剧通史》,葛一虹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50.《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丁罗男著,文汇出版社,1993年版;
    51.历代经典戏曲剧作,经典京剧唱段;
    52、《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53、《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4、《中国戏剧研究》,叶长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5、《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56、《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7、《东西方戏剧进程》,刘彦君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58、《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俞为民、孙蓉蓉编,黄山书社,2006年版;
    59.《戏剧理论史稿》,余秋雨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戏剧与影视学·戏曲音韵学)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戏剧与影视学 戏曲音韵学 130300 1303001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广博的戏曲音韵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戏曲音韵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2 艺术美学1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基础
xyb0101003 戏曲学方法论 36 2 1 讲授 考试  
xyb0101004 戏曲学总论 36 2 3 讲授 考试  
xyb0101005 戏曲唱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xyb0102029 京剧声韵研究 108 6 1—6 讲授 考试  
xyb0102030 古汉语研究专题 72 4 讲授 考试  
xyb0102031 语言学研究专题 36 2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xyx01001

xyx01094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试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 1篇 2 2—5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  
举办学术报告会 1次 2
艺术考察(4周) 导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  
毕业演展、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

添加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分数线、山东艺术学院报录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群、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真题、山东艺术学院专业目录、山东艺术学院排名、山东艺术学院保研、山东艺术学院公众号、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dysxy/yjsy_29560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