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纪录片研究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纪录片研究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纪录片研究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纪录片研究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艺术学·纪录片研究
    专业名称: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代码:130300
    研究方向:纪录片研究                      方向代码:1303007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纪录片研究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及相关管理人才,使其熟悉纪录片研究领域国内外新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科技前沿,并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技术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服务。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地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艺术与制作的新理论与新技术,探索和总结中外音视频节目的类型、发展及其与技术演进的关系,探索纪录片研究的传播学特征,阐释其技术特征对当代传媒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艺术实践或与教学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准备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读研究生每年需进行学年考核。在第一、二学年结束时均需提交学年论文,由主课导师给出学年专业考核成绩。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与教学实践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3000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2.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参加教学实践等活动,积极做好导师在大学本科班教学的助教,并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讲授部分章节,或带领本科生进行有关实验课程的练习。导师及任课教师将根据学生备课/讲课情况给予评价。
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无须参加教学实践,但要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学分。
    八、毕业学位论文与毕业创作展览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2—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查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含5人)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未通过毕业专业考核,或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电影美学》[美]巴拉兹·贝拉,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2.《电影的本性》[美]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邵牧君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4.《纪录电影文献》单万里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5.《纪录片导论》[美] 比尔·尼可尔斯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6.《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7.《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希拉·柯伦·伯纳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8.《作为文化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9.《中外纪录片比较》,张雅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徐泓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迈克尔·拉毕格 著,何苏六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4.《论中国》亨利•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版。
    15.《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6.《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陈犀禾 吴小丽 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电视文化》,[美]约翰·菲斯克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8.《中美电视艺术比较》,苗棣 等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9.《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美]保罗·梅萨里著,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0.《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美]保罗·M·莱斯特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2.《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3.《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美]尼克·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 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24.《新新媒介》,[美] 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5.《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英]戴维·冈特利特 主编,彭兰 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6.《电视艺术学》,高鑫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音乐鉴赏》,刘晓静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9.《创意经济学》,郭辉勤著,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30.《美国传媒文化》,端木义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2.《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美]约翰S·道格拉斯、格林P·哈登 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3.《艺术与视知觉》,[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34.《好莱坞怎样讲故事》,[美]克莉丝汀·汤普森著,李燕、李慧译,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
35.《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喻国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36.《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澳]Stephen Quinn, [美] Vincent F. Filak著,任锦鸾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
37.《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美]伊莱休·卡茨 等编,常江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8.《认识媒体》,[美]乔治·罗德曼著,邓建国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39.《娱乐至死》,[美]尼尔·波斯曼 著,章艳 吴燕莛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的类型与变迁》,[英]大卫·麦克奎恩著,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
  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41.《视觉文化》,[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电影和电视制作》,[美]林恩·罗格斯、拉里·沃德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3.《媒介分析技巧》,阿瑟·阿萨·伯杰著,李德刚、何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视听语言》,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电影中的音乐》,狄其安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46.《网络艺术》,许行明、杜桦、张菁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47.《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陈犀禾、吴小丽编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叙事学导论》罗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49.《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0.《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美]保罗·莱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传媒法规与伦理》,王军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2.《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加]马修·弗雷泽著,刘满贵、宋金品、尤舒等译,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53.《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阿芒·马特拉著,中国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4.《媒介文化十二讲》,蒋元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5.《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美]马克斯维尔·麦库姆斯 著,郭振之、徐培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6.《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英]斯托克斯 著,黄红宇 曾妮 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8.《互联网艺术产业》,黄鸣奋 著,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59.《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 著,胡正荣、段鹏、付春怡、洪丽、宋菁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0.《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美]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 等著,蔡文美 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1.《丰裕的寓言》,[美]李尔斯著,任海龙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2.《电视与银幕写作》,[美]理查德·A·布鲁姆著,徐璞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3.《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宗匠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64.《策划传媒》,席文举 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65.《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 著,邱凌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戏剧与影视学·纪录片研究)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戏剧与影视学 纪录片研究 130300 1303007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纪录片艺术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及与其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其熟悉当代纪录片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纪录片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服务。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2 艺术美学1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基础课 xyb0101007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54 3 1-2 讲授 考试  
xyb0101018 媒介分析方法 54 3 3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xyb0102039 电视纪实语言 72 4 2 讲授 考试  
xyb0102040 纪录片专题研究 72 4 1 讲授 考试  
xyb0102038 文献研究与选读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xyx01001

xyx01094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试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艺术考察(4周) 1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教学
实践
本科专业课教学
专业基础课教学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

添加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分数线、山东艺术学院报录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群、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真题、山东艺术学院专业目录、山东艺术学院排名、山东艺术学院保研、山东艺术学院公众号、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dysxy/yjsy_29561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