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系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1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系的介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系的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系的介绍 正文

历史学系
历史学是山东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山东大学早在1901年创建之初即开设有“中外史学”课程。此后经省立山东大学(1926年,济南)、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青岛)、国立山东大学(1932年,青岛)等发展阶段,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并于1951年初独立成系。现历史文化学院是以原历史学系为基础,于1996年组建而成。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学系积淀深厚,屡创辉煌。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八大教授”享誉中国史学界。他们与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孙思白、华山、蒋捷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创办了有“中国高校学报之王”之称的《文史哲》杂志,并就古史分期、资本主义萌芽和农民战争等问题发起了全国性的学术大讨论,开启了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论战,形成了“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并重的学术家风。“八马同槽”的士林传奇和人文学科盛景,长期引领中国学术潮流,奠定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办学传统,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
新世纪以来,历史学系固本开新,砥砺前行,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新发展。2015年8月,山东大学成功承办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90个国家(地区)2600多名中外学者注册参会而载入国际学术史册,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
历史学系学科体系完整,实力雄厚,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现有1个一级学科——中国史,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1个人事部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国古代史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1)之一,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和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在先秦秦汉史、魏晋隋唐史、宋史等研究方向上有传统优势;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是全国最早的硕士点之一,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也是山东省重点学科(2011年),在义和团运动史和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基督教与近代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中外关系史、中国宗教与科技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二十世纪史学史等方面成果突出、影响广泛。
历史学系师资阵容齐整。现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8人。另外,还聘请兼职教授10人。胡新生(博导)、江林昌(博导)、马新(博导)、曾振宇(博导)、代国玺(博导)等教授的先秦秦汉史研究,韩吉绍(博导)、刘玉峰(博导)等教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王育济(博导)、范学辉(博导)、葛焕礼(博导)、赵文坦等教授的宋元明清史研究,陈尚胜(博导)等教授的中外关系史研究,韩吉绍(博导)等教授的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路遥(博导)等教授的义和团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胡卫清(博导)、刘家峰(博导)等教授的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徐畅(博导)、赵兴胜(博导)等教授的民国史和山东区域史研究,王学典(博导)、张书学(博导)、陈峰(博导)等教授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张海鹏(兼职博导)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于化民(兼职博导)等教授的中共党史和现代政治史研究,李勇慧教授(兼职博导)的历史文献和文化史研究等,均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
历史学系目前有历史学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系统了解中外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或考取本院各个硕士专业研究生,也可被推荐报考或免试保送其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近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
现任历史学系主任为韩吉绍教授,副主任为王建峰副教授(兼)、韩朝建副教授、马光副教授。设有古代史、近现代史两个教研室。古代史支部书记为王建峰副教授,近现代史支部书记为牟东篱副教授。

山东大学

添加山东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大学报录比、山东大学考研群、山东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大学排名、山东大学保研、山东大学公众号、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hand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8583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