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院系简介

发布时间:2016-03-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轻纺与食品学院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院系简介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院系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院系简介 正文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由原轻工食品学院和纺织学院合并组建,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21年建立的燕京大学制革学系、1952年建立的四川化工学院皮革专业、食品化工专业和1958年成都工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办的化学纤维专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校办学实力强和办学特色十分突出的学院之一,其中“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整体进入国际前列,轻化工程专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由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纺织与服装工程系、食品工程系、纺织研究所、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皮革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合成革研究中心构成;设有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招生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其中共建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3个,其中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为为国际皮革化学家与工艺师协会联合会主席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教职工12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32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各1个,教育部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项目、中央其它部门项目、省市项目及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7~2011年,学院科研总经费达到9000余万元,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360余篇;出版了国家 “十一五”教材及专著14部;获国家专利9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20余项。
        学院重视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捷克、韩国、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我院知名学者出任国际皮革化学家和工艺师协会联合会(IULTCS)主席;每四年主办一次中韩食品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日食品及酿造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承办第七届亚洲国际皮革科学技术会议、中日高分子与纤维学术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英国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建立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木浦大学建立了互派留学生培养项目。

学院组织机构:
(1)院党政办公室主任:李慧
(2)院行政办公室主任:祝蔚
(3)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主任:何有节 副主任:张宗才、彭必雨、林炜
(4)食品工程系主任:何强 副主任:高鸿、贾利蓉
(5)纺织与服装工程系主任:兰建武 副主任:郑庆康、张皋鹏
(6)纺织研究所所长:朱谱新 副所长:杜宗良

科研机构: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6月6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依托于四川大学,是针对皮、革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共性技术而建立的以工程技术集成、转化为重点的国家级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依托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源于1920年燕京大学皮革系,始建于1952年,195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准为该学科唯一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被列为国家专业实验室,1998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大中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制革专用仪器设备150余台套,总价值人民币1千多万元。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制革化学、皮蛋白质化学与组织学、环境友好的理论及清洁化制革工艺技术、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皮革化学品和现代制革分析测试技术等。已承担包括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在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开发转化等方面硕果累累,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制革化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食品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也是我校“523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之一,总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食品分析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教学实验室及食用质量与安全、食品化学与工程、食品加工与保藏应用技术、生态食品与生物技术、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保健功能食品等科学研究室,其中蛋白饮料及蛋白粉、烘焙食品等工艺学实验室的装备达到全国高校中同学科的先进水平。

合成革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皮革学科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我国合成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问题,成立了以范浩军教授为首的合成革研究室,在全国率先推广合成革清洁生产技术。近10年来,该研究室为我国合成革产业完成了大量清洁、先进技术开发工作,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同时也为合成革产业培养了数十名高级技术人才,已经在我国合成革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

科研简介: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项目、中央其它部门项目、省市项目及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7~2011年,学院科研总经费达到9000余万元,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360余篇;出版了国家 “十一五”教材及专著14部;获国家专利9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20余项。

科研项目:
◆ 农产品加工与保藏应用技术领域
蛋禽乳制品开发;肉类食品开发;粮油食品开发;调味品开发;果蔬制品开发;食品贮藏保鲜技术;食物资源综合利用
◆ 保健食品领域
药食两用类资源和食品新资源的研究;食物资源的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和作用机理;改性研究;新型保健食品开发
◆ 发酵食品研究领域
工业微生物育种;发酵工程;传统酿造食品及酒类;新型微生物食品及饮料;营养助剂;生物酶制剂;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农药等。
◆ 新型纺织材料领域
    新型化学纤维制造工艺及产业应用的开发;嵌段热塑性弹性体的设计合成;可降解生物医学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新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功能纺织材料的研发(包括纤维、织物、功能化改性等);特殊纺织材料(如隐身、耐高温、高强度、发光织物、吸水和吸油等);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桑皮纤维;胶原蛋白纤维的开发;高耐晒牢度纺织品的开发
◆ 环境材料及纺织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应用;新型活性碳材料的制备及产业用途的开发;光触媒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机理的研究;光触媒纳米材料在无机材料、纤维、型料上的负载及吸附-分解机理研究;光触媒纳米复合材料在空气净化、环境净化、城市防污、抗菌除臭、有机物分解、清洁化生产中的应用开发;聚苯硫醚纤维的制造加工及环保产品的开发;
◆ 纺织染整加工及助剂领域
功能型整理剂(如防皱剂、阻燃剂、固化剂、防水剂、防污剂等);染料废水的处理;新型纺织用增稠剂;新型染整工艺技术的研究
◆ 服装设计与工艺领域
服装染整CAD;纺织品设计;服装新款设计及工艺
◆ 制革工艺领域
    制革新工艺、新皮革品种生产工艺的开发(如鸵鸟皮制革工艺技术、高档猪革产品综合开发的工艺技术);低六价铬皮革制造技术;少硫酶法保毛脱毛技术;不浸酸铬鞣技术、猪皮臀部强制处理方法;新油鞣皮革制造技术等
◆ 清洁化制革领域
清洁化制革技术,如无铬猪皮反绒服装革制造、无铬绵羊皮服装、鞋面革制造、无铬牛皮汽车座垫革制造、无铬牛皮鞋面革制造无铬鞣鞋里革制造技术及毛革一体清洁化生态工艺技术研究等。
◆ 化工材料领域
开发新型及低毒/无毒皮革化工材料,如无硫酸盐、可分离合成鞣剂制造技术、高吸收皮革染色加脂助剂、制革特殊助剂制造、高效益猪皮制革技术及相关配套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复合酶皮胶原处理剂及纳米组装抗菌皮革化工材料等。
◆ 胶原生物质与制革废弃物高值利用技术
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造技术、基于皮胶原的吸附材料制备、利用废皮屑制造皮革复鞣剂和涂饰剂、利用皮革边角废料制取胶原蛋白等。
◆ 制革污水循环使用及处理
包括制革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技术和制革综合废水处理技术,如制革脱毛废液、复灰废液和铬鞣废液循环使用技术、四大循环联用技术、制革工业污水治理技术等
◆ 合成革清洁生产关键材料及技术
高物性纳米合成革制造技术;透气、透湿合成革、阻燃合成革制造技术;基于水性树脂的合成革制造技术;特殊功能的溶剂性聚氨酯(耐黄便、透气、透湿、耐寒等);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脂肪族和芳香族两大类)水性粘合剂(PVC粘合剂、静电植绒胶、鞋用胶);水性纳米合成革浆料;环境友好增塑剂
◆ 纺织浆料领域
干法变性淀粉生产技术,多种高性能纺织浆料的生产技术,包括淀粉/蒙脱土纳米复合纺织浆料,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纺织浆料,水性聚酯浆料,固体丙烯酸浆料,变性PVA浆料,浆纱助剂等。
◆ 高性能水性工业防护涂料及木器涂料
环氧树脂乳液、水性聚氨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杂化乳液的合成,应用于木器、金属、塑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纺织品等基材的高性能水性涂料及涂料的涂装和涂层加工。
◆ 水性吸水微膨胀型混凝土建筑的防水、补强和自修复材料。
混凝土在施工和固化过程中存在一些微裂缝等缺陷,采用极低粘度的水性树脂在混凝土表明施工,使树脂自动渗透到缺陷处,并在原位发生固化反应形成具有强力粘接作用的树脂,实现对混凝土的补强和修复作用,同时树脂在遇水时其表面会产生微膨胀作用而粘接力却下降很少,又实现防水的目的。

学科建设:
985工程:
   “绿色化学与清洁化技术”科技创新平台 “绿色化学与清洁化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是在教育部“皮革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设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主要研究方向从事生物质转化化学、绿色合成方法学、皮革清洁生产技术及皮革废弃物绿色利用等领域的研究。

211工程:
   轻工、化工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理论该项目“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由我院皮革化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联合承担,该项目负责人石碧院士。

国家重点学科:
   皮革化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共享)、材料加工工程(共享)
        Th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皮革化学与工程、Nutrition & Food Safety、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The First-class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

省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四川大学

添加四川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报录比、四川大学考研群、四川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大学排名、四川大学保研、四川大学公众号、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四川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ichuandaxue/yanjiushengyuan_3070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