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正文

一、    领域简介
1、       专业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5208
2、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应用范围广,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发展的产业和行业。电子及通信技术的创新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宽带无线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使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正在构建新型的信息网络社会。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多个二级学科。
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名,其中教授16名,有长江学者1人,特聘教授2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IET会士1人,居里学者1人,洪堡学者1人,上海市浦江学者3人。五年来,科研经费达9千余万元;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ESI论文1篇;授权数十项发明专利;6项成果获上海市、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培养硕士研究生500余名。
   本工程领域开展电子与通信前沿、热点课题及通信与计算机、控制等交叉学科前沿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车联网通信与信息处理,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理论和技术,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系统,光纤通信和传感技术与系统等。地面交通及轨道交通通信及信号处理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和特色;本学科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本学科为全系师生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
二、    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在研究信号控制、信息处理和通信义思想体系;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工程能力电子与通信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能承担专业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身心健康。
三、    领域范围(研究方向)
本学科研究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工程技术与方法,主要设四个研究方向,即:车联网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光纤通信和传感技术与系统,每个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车联网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
在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智能交通系统和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和汽车领域的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紧密结合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围绕物联网(特别是车联网)在解决主动安全、交通效率、在线娱乐等方面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在车联网智能感知、信息交互和业务集成方面形成信息处理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的特色。
2、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铁道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应用与实现,紧密结合轨道交通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信号控制、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信号检测和信息通信等方面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测试方法为研究重点,在铁道和城市轨道领域形成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的特色。
3、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
在研究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本方向突出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紧密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的发展趋势,围绕无线传感网、Mesh网、LTE及LTE-Advanced网络,以及异构网络融合、联合资源分配、中继、MIMO、协作通信理论、复杂业务联合调配、自适应编码与调制等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为研究重点,形成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特色。
4、光纤通信和传感技术与系统
在研究通信新技术和现代信号处理新方法的基本上,突出光纤通信在宽带无线通信和光纤传感中的工程应用,本方向主要研究光载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在道路与轨道交通中的工程应用、光信号到宽带无线接入的全光转换技术、利用光纤巨大带宽与光载无线技术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全光信号处理技术、全光纤高可靠传感和监控技术及其在导航与工业监控中的应用,形成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和光纤传感相融合的工程应用研究特色。
四、    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超过学制3年需办理延期手续。其中课程学习1~1.5年,采用业余时间上课的方式,由学院统一安排上课时间和内容。
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在中期考核阶段,认真完成工程项目实践环节,并阐述主持工程项目的名称、阶段性分析报告、设计(研究)目的以及工程应用的价值。专业实践一般为0.5-1年,应结合学位论文选题进行。
五、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特点:以工程硕士“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以公共必修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用工具类等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领域基础、技术应用、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工具类和人文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充分考虑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4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    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开展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具体撰写要求及格式范例参见:http://see.togji.edu.cn——人才培养——工程硕士
1、论文选题
2、中期考核
3、论文查重—盲审抽检--论文答辩
本领域颁发工程硕士毕业证书,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同济大学

添加同济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同济大学报录比、同济大学考研群、同济大学学姐微信、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同济大学专业目录、同济大学排名、同济大学保研、同济大学公众号、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同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同济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tongjidaxue/yanjiushengyuan_30085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