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3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西北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 中药学硕士
学位类别代码 1056
培养单位名称 生命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掌握中药学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毕业时能熟悉掌握中药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具有创新意识、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具备能在中药学领域(中药学、药学、提取物、药品检验等行业)的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外语工具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工作。
二、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2.学制为3年。
3.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 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实践
必修课 选修课
32 5 10 11 6
 
   四、指导方式
采用导师组制,导师组由2名或2名以上的导师组成,要明确1名校内导师和至少1名校外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见后表一。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和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其中公共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课程考核实行百分制,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为6-12个月,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地点一般选择固定的专业实践基地,也可联系相关专业实习单位。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计划,进行专业实践,撰写专业实践报告。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进入学位申请环节。
八、开题环节
学位论文应强调应用性。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开题答辩以研究生汇报,专家组提问的方式进行。开题答辩专家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开题答辩的结论,分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三种情况。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结合中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1.选题应紧密结合中药产业的实际,深入基层现场,对中药产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2.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以是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
3.学位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中药产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位论文研究结果应对中药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字数一般为1.5-2万字。
十、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由三位专家评审,评审人应是校外相同或相关学科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其中至少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通过评审者方可组织正式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三至五位专家组成,且至少有一名为相关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完成专业实践,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北大学

添加西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北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大学报录比、西北大学考研群、西北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大学排名、西北大学保研、西北大学公众号、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ibeidaxue/yanjiushengyuan_30740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