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6-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30202)
一、学科概况
舞蹈学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教育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舞蹈学以地域性、民族性为特色,致力于挖掘西北舞蹈艺术资源的优势,探索和创作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舞蹈语言及其艺术作品,借助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对西北民间舞蹈及其形态遗存的整体考察,从而对于西北地域舞蹈艺术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与总结;积极参与省内艺术创作工程,推动文化大省建设,重视西部舞蹈教育师资培养,为我省艺术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西北师范大学于2001年创办舞蹈专业,2003年成立舞蹈系,2012年5月成立舞蹈学院。学院现有舞蹈学和舞蹈表演2个普通本科专业,舞蹈学、艺术硕士2个硕士学位点。学院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66人,研究生30人,舞蹈中专部300余人。2013年舞蹈表演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甘肃省舞蹈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研究平台。2015邓小娟教授获准国家艺术基金《西北地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经费60万元。2016年舞蹈、音乐、美术学科共建的艺术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学科行列;在2017年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科被评为C+。
舞蹈学院现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占 33.3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93.33%。近年来,教师创作与表演的舞蹈作品在全国“荷花奖”、“桃李杯”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业舞蹈赛事中获奖10项;在甘肃省 “飞天奖”舞蹈专业赛事中获奖4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1部、数字影像光盘6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美育专项委托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校级青年科研提升项目9项,共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举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0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84场,教师赴国内、外学术讲座32次。
二、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和信息化能力”为特色,旨在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与舞蹈高级专门人才。
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掌握舞蹈教育基本规律,专业技能优异,一专多能的舞蹈人才为目标;以搭建甘肃乃至全国舞蹈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为宗旨,使毕业生能够在各级学校、基层文化部门及各类传媒单位担当起舞蹈教育、表演、创作、史论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发扬甘肃文化大省的优良传统,扩大地域性舞蹈文化影响,同时大力推进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体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精髓。
要求硕士学位获得者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艺术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2.从文化学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具有关注人类情感,承载渊博知识、自觉传承文化艺术的责任心。同时,树立积极向上、阳光自信、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热爱所从事的舞蹈艺术事业,关心学科发展,注重自我修炼,具备扎实雄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4.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舞蹈学科的前沿信息和研究成果,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注重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能够承担一般课题的研究任务。
6.强调对舞蹈本体进行学理研究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手段,使毕业生具备各级各类学校、文化部门、科研部门对专业技术及能力的综合要求,具备创业与创新的自主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成为舞蹈学科领域的骨干人才。
三、培养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具体方式如下:
1.以导师个人负责制为基本保证,采取专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与本专业导师组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要有研讨、启发、文献导读、课题参与、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
2.按照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研究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定制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和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3.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实践助教、实践观摩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对外交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有计划的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另一方面让研究生参与到课题与教学实践中。
四、本学科所需其它相关(近)学科知识
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等。
五、学制与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六、研究方向
1.西北民间舞蹈研究。该方向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北民间舞蹈的发展史,民间舞蹈与生活的关系、民间舞蹈的形态分析与文化解读,民间舞蹈的文化变迁及成因等。
2.舞蹈教育研究。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专业舞蹈人才的训练,培养、以及在创作、表演、教学、以及教育原理与理论方面的方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舞蹈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七、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11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5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是硕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实践、学术报告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考核,同时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课堂采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一对一教学并行,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社会调研、艺术考察、艺术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大力拓展研究生教育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门课程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八、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评阅、审查与答辩。
1.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格式严格按教育部门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理论研究型硕士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4万字、应用型学术论文不少于1.5万字。
2.选题和开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内容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3.论文中期考核和预答辩
硕士生应在第四学期之前进行论文写作和中期考核,并在正式答辩之前进行预答辩。中期汇考核和预答辩在导师组、学科方向等范围内举行。
4.学位论文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四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三是专家对申请学位的论文审查;四是相关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盲审。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5.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指导修改,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对论文做进一步修改,并再次申请答辩。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九、文献阅读                                     
1.《中国艺术史》(舞蹈卷),史仲文,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图说中国舞蹈史》,冯双白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舞蹈词典》,王克芬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国舞蹈》,袁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丝绸之路乐舞交流史》,金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6.《新中国舞蹈事典》,矛慧,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国舞蹈史与作品分析》,冯双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甘肃卷,欧阳于倩,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5年版。
10.《人神共舞》,马胜德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11.《宗教与舞蹈》,刘健、孙龙奎,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12.《宗教 哲学 艺术》,陈昌文,宗教出版社,1999年版。
13.《舞论》,吕艺生,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14.《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15.《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于平、冯双白等,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98年版。
16.《舞蹈形态学》,于平,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98年版。
17.《中国舞蹈意象论》,袁禾,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18.《舞蹈学导论》,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19.《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民族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1.《艺术人类学》,易中天,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22.《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3.《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金枝》,弗雷译, 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5.《美的历程》,李泽厚,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附件: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必修课 M0051001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05000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101222 第一外国语 一、二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试
专业基

M0122001 中外舞蹈发展史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2002 中外舞蹈作品分析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2003 舞蹈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2004 美学 2 36 2 舞蹈学院 考察


必修课
 
M0123001 西北
民间
舞蹈
西北民间舞蹈研究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2 舞蹈学专题研究 2 36 2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3 舞蹈
教育
舞蹈教育研究 3 54 3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0032004) 2 36 2 教育学院 考察
M0123005 中西方舞蹈比较研究 2 36 2 舞蹈学院 考察
M0123006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M0033033)
2 36 2 教育学院 考察

 

 

 
公共选修课 M0007000 语言能力提升课程 2 36 1 外国语学院
文学院
考察
M0006000 荣誉课程 一、二 - - 1 研究生院 考查
专业课


M0124001 专业共享课 一、二 2 72 4 舞蹈学院 考查
M0124004 音乐赏析 2 36 2 音乐学院 考查
实践
环节
科研实践 第一至五学期期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次;选听相关专业学科前沿系列讲座5次;围绕所学专业,独立学术报告一次;民间采风1次,提交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
发表省级论文1篇(2学分)
教学实践 第3-5学期期间参与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辅导,辅导本科教学的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教育实习,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不少于20学时(2学分)
总学分 不少于35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

添加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师范大学排名、西北师范大学保研、西北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ibe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246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