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姚建宗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姚建宗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姚建宗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姚建宗 正文

姓  名: 姚建宗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3-0 工作单位: 西南大学

所在院系: 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101法学理论

研究领域: 法理学、法政治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姚建宗,男,1966年3月出生,四川省通江县人。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起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教,1994年9月晋升为讲师,1998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任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法政治学。   开设课程:本科生:法理学   研究生: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

获得奖项

获奖情况:   1、 1993年11月,《略谈法的价值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最根本价值》,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第三次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2、 1996年1月16日,《“法治经济”解析》,吉林大学第四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3、 1998年12月9日,因“八五”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成绩显著而获奖;   4、 1998年1月6日,《法律制度构造论》,吉林大学199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5、 1998年1月6日,《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吉林大学199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特等奖;   6、 1998年12月10日,《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法学论文二等奖;   7、 1999年8月14日,《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1998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8、 1999年11月30日,获“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9、 1999年12月24日,《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第六次优秀著作奖专著优秀奖(最高奖);   10、2000年3月24日,《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优秀奖(最高奖);   11、2000年7月19日,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   12、2000年12月7日,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项目奖励;   13、2001年1月2日,《法治的多重视界》,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14、2001年1月2日,《法治与良知》,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15、2001年12月,《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倾向》,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16、2001年1月,《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获吉林省第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17、2001年4月,“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8、2001年7月,“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20、2003年9月,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1、2003年,《生活的场景与法治的向度》,司法部2002年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优秀奖;   22、2004年12月,“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3、2004年12月,“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吉林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著作及论文

主要著作:   专著:   1、《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个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法治的生态环境》(个人专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译著:   1、《罗尔斯》(与高申春合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与孙世彦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编著:   1、《法理问题之初步体认》(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参编:   1、郑成良主编:《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任副主编;   2、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参编第7、10、11章;   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版,参编第16、29章。   主要论文:   1、《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6年第4期转载;   2、《理念?信仰?法治》,《检察日报》1996年11月25日“理论新苑”;   3、《学术自信、学术宽容及其他》,《湘江法律评论》第1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4、《论法律义务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长白论丛》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存目;   5、《法律行为本体论论纲》,《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6、《法律效力论纲》,《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7、《时代要求的理性选择:财产权的平等法律保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增刊);   8、《法律制度构造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转载;   9、《法的哲学理解》,《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   10、《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检察日报》1997年4月28日“理论新苑”作“论点摘登”,《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存目;《新华文摘》1997年第8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6期转载;   11、《制度、法律与经济发展:一个初步分析》,《法制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论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三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为法哲学申辩:法哲学研究提纲》,《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14、《法哲学批判与批判的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4期存目,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4期转载;   15、《法律与发展研究:一个待开拓的领域》,《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6、《转换维度 拓宽视野——法学研究方法论变革》,《世纪论评》1998年第2期;   17、《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论缺陷及其校正》,《社会科学报》1998年8月20日;   18、《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四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2期转载;   20、《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傾向》,《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7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转载;   21、《科学批判与法哲学的发展》,《法学》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9年第8期转载;   22、《如何进行法理学思考》,《湘江法律评论》(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法治的人性立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4、《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3期转载;   25、《法治的人生态度》,《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6期存目;   26、《法治的多重视界》,《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4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转载;   27、《生活的场景与法治的向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卡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7期转载;   28、《法治的人文关怀》,《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9、《法治与良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9期转载;   30、《法治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意境》,《法学》2000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10期转载;   31、《法治:符号、仪式及其意义》,《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2、《法治与公共话语》,《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3期转载;《光明日报》2001年3月13日“论点摘编”摘登;   33、《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司法官遴选:基本认识与框架设计思路》,《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2期;   34、《权利礼让 法律先行》,《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0月10日;   35、《权利的“神圣”与“卑劣》,《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0月31日;   36、《游戏规则约束不了制定者?》,《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1月21日;   37、《受教育权的艰难选择》,《方圆》2001年12期;   38、《排队与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1年12月12日;   39、《面向新世纪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高教研究与实践》2001年1期;   40、《略论我国法学教材建设的个性化改革》,《高教研究与实践》2002年1期;   41、《略论法治建设中的程序优先理念与制度》,《安徽法学法律评论》2003年1期;   42、《法治:何处热闹何处寂寥》,《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15日;   43、《“君子”与“小人”并重的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5日;   44、《法盲》,载《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2年1月23日;   45、《纳税人意识》,载《检察日报》“法治评论”周刊2002年1月9日;   46、《有“我”的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29日;   47、《尊重规则》,《检察日报》“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2月16日;   48、《生活与法治》,《检察日报》 “法治评论”周刊2000年3月1日。

承担项目

承担课题:   1、法哲学研究,霍英东基金项目,1999.3-2002.3,5.3万(折合),负责人。   2、中国法治实践的生态环境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8.9-2001.7,1.5万,负责人。   3、中国法治实践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项目1998.8-2000.8,0.7万,负责人。   4、法学理论系列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建设,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1-2004,2万元,负责人。   5、精品课程建设《法理学》,吉林大学教改项目,2003—2005,10万元,与马新福共同负责。   6、权利问题与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发展(2000ZDXM82000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0—2004,20万元,与张文显共同负责。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西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大学报录比、西南大学考研群、西南大学学姐微信、西南大学考研真题、西南大学专业目录、西南大学排名、西南大学保研、西南大学公众号、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西南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inandaxue/daoshi_550617.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