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校名严重耽误的10所中国大学

更新时间:2022-04-27 15:32: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研究生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被新校名严重耽误的10所中国大学 “不怕生坏命,最怕改错名。”大学的名字,对于各类排行榜前十常客高校而言,可能不是那么重要。毕竟这些名校的声名远比名字恢弘,清华北大、浙大复旦,早已成为一个符号、一面旗帜、一支标杆。
但对于那些十名开外,尚未进入国人普遍认知名校词库的大学来说,校名是普罗大众对其第一印象的来源。要是改错了名字,不说销声匿迹,那也是从此江湖无名,让外人摸不着门道了。
这是我们认为中国最被名字耽误的10所高校。它们或远离首府、偏安一隅,或曾经辉煌、日渐式微,又抑或经过合并重组对名字做了让步。一朝易名,这些学校有的失去了历史依托,有的把贵族气改成过于接地气,有的为了蹭“国字头”“华字头”而失去了特色,总让人觉得还不如改回原名的好。

本文按改(取)名时间先后排序。

Top1.北京联合大学
大而无当,杂而不精

1985年,北京联合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下设12所学院。这些学院可都来自于一流高校的分校:文理学院是原北京大学分校、经济管理学院是原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自动化工程学院是原清华大学一、二分校合并……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目前设有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10个学科,堪称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就是这么一所名校分校荟萃的综合性大学,命名为北京联合大学,虽说名副其实,但也实在简单粗暴,唯一的特色就是显得自己大而无当、杂而不精,怎么看都像一个职业培训中心。

Top2.东南大学
“国字头”一丢,秒变地方院校

东南大学位于南京,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广延名师,使得东大人才济济,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一说。
 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在而后的院系调整中,文理等科先后迁出并入复旦、浙大等校。南京工学院则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起来。1988年,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有这么一个非官方的说法:现在的南京大学继承的是当年国立中央大学的文理学院,而东南大学则基于国立中央大学名声更盛的工学院成立。如今两校同处建康,前者是各大高校排行榜前5名的常客,后者除了名字带有些民国金陵遗梦的历史感,以及最近作为《人民的名义》里汉东大学的取景地火了一把,并不为江苏省以外的学子熟知。

Top3.中国美术学院
名不正言不顺,还不如不“国”来的清新

说起中国美术学院,大家可能都想到北京去了。何曾料到,该校地处浙江杭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
 作为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美前身是蔡元培先生于1928年创立的国立艺术院。学校最初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后数迁其址,几易其名: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国美学子很自豪,都说自家在国外排名比央美靠前。但国内还是普遍把中央美术学院定为第一美术类院校。既然不在京城,取个“国字头”的名谓,反而在名声上落得不如地处首都的央美名正言顺。不如就叫浙江美术学院来得有文气,至少简称不会与某家电零售企业品牌同名。

Top4.哈尔滨工程大学
不哭,军功赫赫会黯淡

美丽的松花江畔,坐落着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退出军队序列,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文革期间,哈尔滨工程学院主体南迁,成为日后的国防科技大学。留守部分建成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是我国“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也是211高校之一。都说一山不能容二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一直干不过他的大哥——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为“哈工大”,哈尔滨工程大学只能简称为“哈工程”,前者主航天,后者主船舶。哈尔滨工程大学很委屈,继承着“哈军工”的革命传统,却继承不了“哈军工”的彪炳名堂。

Top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明明是贵族精英,却改了乡镇青年的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乃1964年以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广州外国语学院。后来被划入麾下的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则成立于1980年。
 学校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指的就是外语人才培养。广外在老广心目中就是外语学院,要到达地处白云山脚的老校区,在公交车报站为“外语学院”的地方下车即可。位于大学城荒岛主外贸的校区如同被遗弃一般,以至于就读该校外贸专业的学生,经常自嘲身体力行 “行为艺术”——在外语学院不学外语。而且改名之后,广外还有一种从语言贵族学校沦为二线职业专科院校的即视感,实在有些尴尬。 

Top6.东华大学
把开风气之先的历史改丢了

提起东华大学,大家可能很陌生。谁会想到它其实是一所211高校,更不会想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12年。当时,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借资生铁厂和大生纺厂的房舍,效仿美国费城纺织专门学校,倡办纺织染传习所。
 1952年华东纺织工学院并入该校。1985年,学校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校名再次变更为东华大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东华大学从一所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但是“东华”这个名字真的不行。东南西北一旦放置于华字之前,就充满了江湖气息,顿时让人想起南华老仙……还不如把华字放前,更显厚重沧桑。而且要是不了解其历史渊源,如今提起中国的纺织学校,大家可能想到开宗明义的武汉纺织大学,想到地处蚕桑之乡的江南大学(前无锡轻工学院),谁会想到上海的东华大学,其实是中国最早的纺织大学。

Top7.华中科技大学
改到了死对头的阴影之下

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三校合并,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华科大在国内其实名气不小,想当年连华南理工大学都没资格跟它来争“华工”这个简称,但它那绕不过去的“死对头”中科大始终名气更胜一筹。
 都说中科大的理科强,华科大的工科胜。同为985和211,两校均历史悠久,培养出的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人数旗鼓相当。但人家中科大顶的是“国字头”的光环,相比之下,华科大名字里的“华中”则显得暧昧不明,看似居中要害,实则不得要领,长期笼罩在中科大的阴影之下。中科大可以自称为“小清华”,而华科大只能委屈地被杨振宁称为“南方小清华”,名字没起好就总有矮了一头的感觉。

Top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捡了经济的金光,丢了政法的皇冠

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为湖北大学。但在文革中,湖北大学成了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直到1984年,中南政法学院才重新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脱胎重建,次年湖北财经学院也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合并之前,中南政法学院已经为中国法学界输送了大量人才,如张明楷、王利明、徐国栋等法学家。合并以后,财经先行,政法殿后。政法类学科有被弱化甚至埋没之势。时至今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内财经类大学里确实是仅次于上海财经大学了。可是在国内政法类大学里,大家数完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都愣是轮不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Top9.中南大学
努自家的力,点亮别家的梦想

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成的中南大学,既是211,又是985。事实上,这三所前身高校都是各自行业里的翘楚。然而,三校合并,强强联手,最后却取了这么一个毫无特色的名字,既没有突出学科优势,也看不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沿革,反而像一所师出无名的野鸡大学,实在显得不伦不类。最尴尬的是,人们一提起“中南”,就会自动在脑波里导航定位到武汉。敢情我大湖南倾尽资源打造的一流高校,尽为隔壁湖北贴金了!

Top10.南方医科大学
战士变闺秀,失落的“一等功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医学校。1970年学校迁至广州,与广州军区卫生学校合并,5年后改名为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后再次更名,成为南方医科大学。
 军校出身的南方医科大学,校风兼具军校的严肃谨慎与医学院校的科研氛围,学校里有很多老教授有军队服役历史。学校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几经搬迁依然保留光荣的历史传统。然而“军改民”是个坎,校名上失却了“第一”的功勋头衔,仿佛女兵脱下了功勋闪烁的战服,回到地方当闺秀,多少弱化了英姿飒爽的风采。第一军医大学曾经的峥嵘岁月,仿佛也随着名字的变更而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