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8 18:04:3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财经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财经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财经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财经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财经大学官网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财经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财经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官网: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简介: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人文之道,即是以天地之智慧,以经史子学之恒言养士育民,以达四方咸宁。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创建于2002年,其前身是浙江财经大学基础教育部。过去的20年,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从人文学院分出。现今的人文与传播学院,有中文系、国际汉语系、广告系、数字媒体系等4个教学单位,有汉语言文学(含专升本)、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和网络与新媒体4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学科在省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水平。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一流学科(B类),汉语言文字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文艺学和传播学为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浙江省一流专业。
人文与传播学院努力创建高水平的学术平台,现有校级研究院1个,浙学与现代文明研究院,下设浙江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历史文化与江南文学研究中心、语言文献与汉字域外传播研究中心、叙事经济研究中心四个研究中心。建有书法产业与文化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
20年的积累涵养,铸就了人文与传播学院朴质沉潜的气质,形成立足本土却不失全国、国际视野,致力现实关怀却有历史贯通眼光的优良学风。学院现有教师54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2%;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7%。5名教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培养工程,2名教师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多名教师获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第四届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入选浙江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对象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对象。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在浙江地域文学和地方文献整理研究、文学伦理学、文学空间地理学、汉字域外传播、方言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等领域,形成了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如《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黄孝方言语法研究》《俗字在域外的传播研究》《撷芳集校补(全四册)》《道经语言与道教文化》《现代浙江作家人文传统研究》《道德的见证者:奥登诗学研究》等,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文研究的进展。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8项,其他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语文》《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社联及教育厅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800多人。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大类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推进新文科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锻造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实现人文与传播的跨学科交叉培养,将人文底蕴与传播技能有机融合,拓展人文通识的广度和厚度,塑造学生博雅人格,培养学生复合型素养和能力。2019年8月,《中国教育报》第4版以《专业育才通识育人 “全才”之思行“全人”之道》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我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学生屡屡在国内、省内文学创作、艺术评论大赛中获奖,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3个,省级奖项83个。本科生升学率达20%以上,40多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拉夫堡大学等国内985、211高校和国外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QS世界大学排名)录取。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07%以上,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人文与传播学院将因应时代之变,按照新文科建设的思路,秉持守正与创新的理念,努力打造具有应变活力和创造精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新闻传播学学科,培养具有文明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中文与新闻传播的文化创新人才。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箱:rwxy@zufe.edu.cn 
邮编:310018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科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中国语言文学于2016年成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2017年获批设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五个二级学科。在文学地理学、汉字域外传播、楚系出土文献和敦煌文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研究、中西文论和文学比较等研究领域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现有专职教研人员37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8项(教育部项目5项);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出版著作30部,其中2部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部获浙江省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一、文艺学硕士点
主要致力于文艺美学、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研究,旨在以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思想为指导,融合中西方文论的优秀理论资源,构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当代形态,以“古今对话”、“古为今用”的方法和原则,激活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潜质与阐释魅力。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
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主要致力于汉语方言、文献语言、媒体语言及社会语言学研究。其特色是将“活”方言研究与文献语言研究加以融合和汇通。“在浙江方言研究、战国楚系文献语音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中国语文》《史语所集刊》等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三、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
主要致力于汉字域外传播研究、敦煌文献语言研究和汉字书法研究,其中东亚俗字研究、中日汉字词研究、传教士专书研究、敦煌道教词汇研究和书法产业研究,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等学科平台。汉字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以及西方的传播研究,已成为本学科鲜明特色。近年在《中国语文》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
四、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
主要致力于浙江文学名家世家研究、江南女性诗歌总集整理与研究、明清时期文章总集研究、科举与文学关系研究,其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研究、清代女性诗歌文献整理和浙江文学名家研究积累丰厚,尤见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本方向聚集了几位以浙江文学研究见长的学者,具有联合攻关、定向发力的优势。在《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
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
秉持“文学为体、史学为经、地学为纬”之理念,将现当代文学研究纳入中华文明地理中,重点研究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历史形态构造、审美精神形成等与多元、多层累中华文明间的结构性关系。在东南社会与现代文学发生、地方志与当代小说诗学建构、现当代文学空间形态学、区域文化(社会)与现当代文学等研究领域形成特色。近5年主持国家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
本学科依托人文与传播学院,拥有浙江省“十二五”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B类)、浙江省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外国文学》(双语)省级精品教学课程、省一流金课(6门)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浙学与现代文明研究院、书法产业与文化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级研究机构,与本校国际学院、国内多所高校及海外多所孔子学院建立了务实的合作关系。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多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在汉字域外传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特色优势。
目前,本专业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较强特色与优势,专业排名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和全国财经类大学前列(据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排名),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添加浙江财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财经大学报录比、浙江财经大学考研群、浙江财经大学学姐微信、浙江财经大学考研真题、浙江财经大学专业目录、浙江财经大学排名、浙江财经大学保研、浙江财经大学公众号、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财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