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7-15 10:34:4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广东海洋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广东海洋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广东海洋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广东海洋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广东海洋大学官网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广东海洋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广东海洋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官网: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官网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并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局校全面合作协议。海洋与气象学院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学院之一,肩负着发展海洋学科的历史重任,在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是广东省本科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单位和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单位。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本科设有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3个专业。海洋科学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和冲一流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建设点。大气科学专业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部级优势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自2015年起,学院海洋科学、大气科学专业纳入一本录取批次招生,海洋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海洋科学进入C+档,并列第九。2018年,海洋科学学科入选广东省冲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2021年中国科教评价网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排名第五。2021年海洋科学学科再次入选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大气科学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及专业建设开启了新高度。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高层次人才领衔、青年教师为主、充满活力、具有良好国际化学术背景的师资队伍。教育部和广东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青年珠江学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全国气象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人,广东省“杨帆计划”紧缺人才2人等。学院共有教学科研团队4个,获省厅级创新团队3个。

【系所设置】

教学机构:学院设有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系和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广东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大学生大气科学实践教学基地、海洋科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3个省级教学平台。建有自然资源部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连云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湛江市气象局、海军南海舰队海洋水文气象中心、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教学实践基地15个。

科研机构:学院目前拥有省厅级以上科研教学平台4个,包括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广东省海洋科学与广东省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2015年以来,投入5000余万元经费用于提升科研、教学实验条件, 形成了由海洋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海面船舶、水下潜标、坐底观测系统构成的三维一体监测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专业建设】

博士专业:2013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物理海洋学开始招生,授予理学博士学位。现设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海洋对大气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海洋遥感与数据科学)、海洋气象学(海陆气相互作用、海洋大气能量交换与水循环海洋气象灾害与数值模拟)两个学科方向。此外,也开展海洋化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边缘海地质(海洋沉积与古气候)方向的硕博研究生培养。

硕士专业:2011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物理海洋学硕士点开始招生。现设有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两个学科方向,同时也开展海洋生物地球化、海洋沉积与古气候变化方向硕士培养。

本科专业:学院设有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专业方向)、大气科学(天气动力、海洋气象和气候变化专业方向)、应用气象学(应急减灾、雷电防护专业方向)3个专业。海洋科学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大气科学专业为省部级优势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人才培养】

坚持“海洋使命、务实创新、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培养理念,突出学科交叉和区域特色,培养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海洋和大气人才。2022年学院本科生人数达1254人,硕博研究生60余人。近三年,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90项,发表论文专利等20余项,升学率在全校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考研先进单位。研究生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2021年,我院培养二年级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学生就业情况良好,多次评为就业先进单位和就业市场开拓先进单位等。学生考研、考博录取单位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大气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英国Newcastle University等国内外名校与研究单位。

【科研成果】

学院的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等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元。在陆架海动力生化过程对台风响应、边缘海中尺度过程与大洋耦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及气候极端事件机理、河口-海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J. Phys. Oceanogr.》、《J. Geophys. Res.》、《Mar.Pollut.Bull.》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专著译著4部,获专利13项。

【交流合作】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邀请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或学术交流。承办“南海海洋环境变化与过程”、“气象资料、资料同化及其在天气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等多项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开展物理海洋双硕士学位培养项目(Double Master Degrees Program);与WHOI、UMD、NOAA、UNSW、LSU、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等多家单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保持合作,与多家涉海企业和气象局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计划。

【服务社会】

学院以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为目标,构建粤西近海三维立体监测体系和东亚区域再分析资料系统,改进台风灾害数值模拟理论,为近海养殖业、旅游业等海洋产业提供海洋、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预警策略。同时积极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相关港口航行安全提供基本的水文和气象保障。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电话:0759-2396055
学院邮箱:hyyqxxy163@163.com
学院网址:https://hyqx.gdou.edu.cn/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历史沿革
一、发展历程

我院海洋科学学科于2006年起步建设。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先后获批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紧缺和特色学科、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和“冲补强”建设重点学科。是教育部海洋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广东省海洋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设有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气象方向)本科专业、物理海洋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具备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海洋科学学科排名第九。2017-2018年中国科教评价网,我院物理海洋研究生教育全国排名第六。

二、师资队伍

我院海洋学科已形成一支以双聘院士、珠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良好国际化学术背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潘德炉和徐德祥院士为“双聘院士”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扬帆计划拔尖人才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人。团队获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

三、科学研究

学科立足南海,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已形成“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响应”、“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预警技术”等学科交叉、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特色研究方向。近三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等25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及其他科研项目16项,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5篇,编写专著1部,获专利13项。

四、学科平台条件

学院建有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陆架边缘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6个省厅级科研创新平台,仪器设备总值39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约1800 m2,形成了以海面-海底-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测系统,为海洋过程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学术交流

近三年来,先后邀请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或学术交流,接收6名国内访问学者来院短期学术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组织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4次。

与UMD、NOAA、UNSW、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所、国家海洋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30余家单位建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开展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谢玲玲、王磊、李敏、李明明、白鹏等分别赴美国UCL、UMD、MIT、LSU等高校访问交流学习1-2年,曹瑞雪、侯庆华等分别到美国和澳大利亚学习1个月。

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适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适用全日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智能网络与系统(0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03)网络与信息安全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数据结构
备  注:
海洋科学 [07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海洋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5)海洋工程与技术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5)高等数学(理)
④(829)海洋科学
备  注:
海洋科学 [07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海洋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海洋化学(04)边缘海地质学
招生人数: 1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化学
④(829)海洋科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海洋化学
④(829)海洋科学
备  注:
海洋科学 [07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海洋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物理海洋学(02)海洋气象学
招生人数: 1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5)高等数学(理)
④(829)海洋科学
备  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研究(02)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801)政治经济学
备  注:
舞蹈 [135106]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歌艺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3]艺术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艺术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舞蹈编导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18)艺术概论
④(826)舞蹈艺术概论
备  注:
音乐 [135101]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歌艺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3]艺术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艺术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声乐表演(美声、民族)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18)艺术概论
④(825)音乐史
备  注: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095136]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渔)业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02)农(渔)业光电工程与装备技术
(03)农(渔)业信息化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08)高级程序设计
备  注:

添加广东海洋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广东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海洋大学报录比、广东海洋大学考研群、广东海洋大学学姐微信、广东海洋大学考研真题、广东海洋大学专业目录、广东海洋大学排名、广东海洋大学保研、广东海洋大学公众号、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海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海洋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