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科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科简介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科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科简介 正文

物联网工程学院是江南大学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具有一流的研究生教学资源和科研实验条件,拥有下列学科基础科研平台。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
 
1)控制科学与工程(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3)电气工程(涵盖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4)电子科学与技术(涵盖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硕士点5个(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拥有:“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无锡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一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项,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项,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二十多项,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十多项,学院有《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政策,近年来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二十多项。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以工程领域中的各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与综合其内部与环境信息,设计何种控制策略与决策行为,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独特科学方法论,对科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控制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研究人们实现有目的行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意义。控制工程作为控制科学原理的具体实现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进行技术的集成,它也在与各工程领域的结合和各种相关技术的集成中得到发展,形成丰富多样的内容。所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代码: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学科代码:081102)”、“系统工程(学科代码: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代码: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代码:081105)”。各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范畴及相互联系如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控制理论方法和计算机软件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学科培养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线性与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预测控制、推理控制、容错控制、多变量控制、量子控制、系统辨识、过程建模与优化、复杂系统的优化与调度、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网络控制等,以及将上述技术与方法加以集成的综合自动化技术等。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等,主要研究检测理论和方法、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它们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征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并提供给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装置涉及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包括他们的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和可靠性技术。本学科培养从事先进传感与检测技术、新型执行机构与自动化装置、智能仪表及控制器、测控系统集成与网络化、系统可靠性评估及设计、控制系统的自动测试方法、测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及应用、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高速企业网络组成及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等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系统工程以工业、农业、交通、军事、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运筹学理论为基础,以系统优化为主要目标,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它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统计学习理论及其在信息处理与识别中的应用。本学科培养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0812,一级学科硕士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系统和支撑软件软件、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软件与硬件互为作用,高度融合,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涵盖三个二级学科,即: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代码: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代码:081203)。
 
“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物理或硬件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属性以及这些部分的相互联系;研究软件与硬件的功能匹配,确定软件与硬件间的界面。本学科培养能进行并行分布计算、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系统与信息存储技术等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生产)、维护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本学科培养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计算机软件或理论和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能胜任计算机软件或理论的教学、科研、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计算机控制技术、图形与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等。
 
● 电气工程(学科代码:0808,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气工程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研究,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机电器等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背景紧密结合的学科。电气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电机和电器控制、工业节能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源变换、绿色制造与先进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理论及创新技术研究。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涵盖:电机与电器(学科代码: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代码: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代码: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代码:080804)、电工理论新技术(学科代码:080805)五个二级学科。我校目前重点建设和招生的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与电器”重点研究电机和电器控制、特种电机、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电源变换与控制、电机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等。电机与电器学科与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相互渗透,以数学、电工理论及各种现代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地掌握电机学、电子学、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结合电机及其有关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监测和控制等实际问题,掌握现代设计理论、电机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等的应用方法,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机智能控制、微特电机研究与设计、电源变换与控制、机电一体化与先进制造、工业电加热技术、电机电器的网络化实现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调度与继电保护、电能质量管理与控制、电力经济和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它涉及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运行、信息处理等工程技术。把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测试、新型电工材料等学科与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电网与远程监控与实现、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能质量管理与谐波治理、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远程监控、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并网发电。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重点研究电磁场理论、交流电机非线性理论、电力电子及电源变换、先进电机控制、新能源发电与控制、物联网与远程监控等,重点解决装备制造与生产工艺中能源转换、高效利用、加工精度、绿色环保等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节能、电源变换、电机控制与先进制造;依托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需求,研究高性能变频传动系统理论和关键技术、高端电气传动、工业节能和绿色电源,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及远程监控与网络实现的开发与设计。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09,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科是重点研究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波、电磁及光电材料与器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路、电子线路及其系统的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信息领域其它一级学科,如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及软件工程(0835)等提供硬件支撑,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立起来的电子工业已成为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涵盖: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四个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功率器件与新能源是本学科目前的特色培养方向。各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范畴如下:
 
“物理电子学”主要研究光子学、光电子学、导波光学、光纤通信与光信息处理技术、微波电子学、薄膜与表面技术、真空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显示技术,量子器件、量子信息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纳米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
 
“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与网络综合方法,可重构可编程电路设计理论与方法,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理论,电子线路分析、设计、制造与测试技术,信号完整性分析,各种物理、化学、生医信号传感与控制技术,语音和图像信号感知与处理技术,电子和信息对抗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技术,智能信息与数字信号处理的软硬件及其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功率电子学,各种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光电器件及其集成技术,微纳新型器件物理与结构,集成电路和系统集成芯片的制造、设计、测试和封装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与智能传感器;介电/磁性/微波/光电材料与器件,半导体能源器件,纳米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产生、传播、传输、与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检测理论和方法,电磁辐射与散射,人工电磁媒质,隐身材料和技术,微波、毫米波及光波器件、天线、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工艺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计算电磁学,微波能源技术与应用,生物与医疗电磁技术等。
 
● 控制工程(专业领域代码:085210)
 
控制工程领域它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构造、运行、分析、检验等,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对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
 
该专业所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主要研究内容为计算机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及机器人、控制工程及应用、系统工程等。
 
● 电气工程(专业领域代码:085207)
 
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是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种外文,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具有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能力,独立承担解决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
 
● 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代码:085211)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适合于从事计算机网络、Web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通信系统和知识发现等研究领域或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行业信息化技术等。
 
● 集成电路工程(学科代码:085209)
 
集成电路(IC)工程是一个涵盖微电子、电路与控制、信息技术与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方向,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
 
本工程领域培养的特点为:(1) 针对品牌IC企业渴求高端人才的情况,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能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前沿问题、能独立担负技术革新和开发的研发型中高级IC工程技术人才;(2) 针对中小企业云集,特别是初创型“530”企业急需实用人才的情况,培养专业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熟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迅速融入工程实际、产品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实用IC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集成,微机电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通信、网络、信息安全、自动化控制等专用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建库技术,器件与电路建模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及管理,微机械加工等。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代码: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
 
其技术特征是:①电子技术利用微波、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纳电子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②信息技术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计算机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覆盖面为:通信与网络、雷达与导航、广播电视、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固体电子器件、电真空器件、微波器件、电子材料与微纳米材料等行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江南大学

添加江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江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江南大学报录比、江南大学考研群、江南大学学姐微信、江南大学考研真题、江南大学专业目录、江南大学排名、江南大学保研、江南大学公众号、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jiangn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951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