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网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

相关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北京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的同学注意: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9]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电磁仿真与天线
02微波与太赫兹技术
03电路与系统
04微电子与集成电路
05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
06微纳光电子学与激光光电子
招生人数: 3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82电路、信号与系统或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
备  注: 笔试科目:方向01:电磁场理论基础;02:电磁场理论基础,微波技术基础或电子线路(含数电、模电);方向03: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路;方向04: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晶体管原理,半导体工艺,电子电路基础;方向05: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方向06: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大学物理。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
备注:方向01、04、06:限选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方向03、05:限选882电路、信号与系统。统考各方向招生人数:方向01和方向02:15人,方向03:2人,方向04:8人,方向05:4人,方向06:1人。
887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
1. 考试内容
(1)电子技术基础部分
    主要包括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特性及主要参数;掌握饱和、放大、截止的基本概念和条件。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图解分析法和等效模型分析法。掌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性能特点。电路的三种耦合方式及特点。反馈的基本概念:正、负反馈;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负反馈;掌握反馈类型和极性判断,引入负反馈对放大性能的影响。比例、加减、微积分线性运算电路。一般了解对数、指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一阶、二阶有源滤波器的电路组成、频率特性。了解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掌握电压比较器,用电压比较器组成的非正弦发生电路。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基本规则;逻辑代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掌握各种门的逻辑符号、功能、特点、使用方法。正确理解TTL门和CMOS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
(2)电磁场理论部分
    主要考察考生对电磁理论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试卷命题对大纲内容有覆盖性和广泛性,题型主要包括概念题、计算题和证明推导题。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为:①矢量分析:三种常用坐标系内的梯度、散度和旋度的运算、几种重要矢量场的定义和性质;②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与电场强度、高斯定律、静电场的环路定律、电位和电位差、电位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电偶极子、电介质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场能量与静电力;③恒定电场和电流:恒定电流场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恒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恒定电流场与静电场的类比;④恒定磁场:安培磁力定律和毕奥---沙伐定律、恒定磁场的基本定律、矢量磁位和标量磁位、磁偶极子、磁介质中恒定磁场基本定律、磁介质的边界条件;⑤静态场的边值问题:拉普拉斯方程的分离变量法、镜象法、有限差分法;⑥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感、磁场的能量;⑦时变电磁场:位移电流和推广的安培回路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正弦电磁场、媒质的色散与损耗、坡印廷定理、电磁场的波动方程、标量位和矢量位、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⑧平面电磁波: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极化、有耗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理想媒质界面上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全折射和全反射;⑨导行电磁波:矩形波导管中的电磁波、TE10模电磁波、波导中的能量传输与损耗、传输线上的TEM波、谐振腔;⑩电磁波辐射:赫芝偶极子辐射、磁偶极子天线的辐射、线天线、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3)半导体物理部分
主要包含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和能带、电子的运动,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空穴,回旋共振,硅和锗的能带结构;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能级,硅、锗晶体中的杂质能级、缺陷、位错能级;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状态密度,费米能级、载流子浓度的计算,简并半导体;载流子的位移与扩散运动,载流子的散射、迁移率、电阻率、强场效应、热载流子、多能谷散射,耿氏效应;非平衡载流子的注入,复合寿命,费米能级,复合理论,陷阱效应,载流子的迁移运动,爱因斯坦关系,连续性方程;PN结的伏安特性,PN结电容,击穿;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的理论,少子的注入与欧姆接触;表面态,表面场效应,C-V特性,表面电场对PN结特性的影响;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光电性质,发光现象,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的热电性质,温差电动势率,热电效应及其应用;半导体磁效应和压阻效应。
(4)光电子学部分
   主要包含光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光波在各项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光波的偏振特性,光波的衍射和干涉特性,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激光的速率方程,激光增益介质的加宽特性。
2. 考试要求
(1) 电子技术基础部分要求全部考生必做;
(2) 电磁场理论部分(A)要求报考02 电磁仿真与天线、03 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系统方向考生必做;
(3) 半导体物理部分(B)要求报考04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方向考生必做;
(4) 光电子学部分(C)要求报考06 微纳光电子学与激光光电子学方向考生必做;
(5) 报考其他方向考生可任选A或B。
3. 题型及分值安排
(1)  题型:简答题和计算题。简答题包含概念题和重要数学公式及其物理意义,计算题包含数学模型、重要物理量计算、设计等。
(2)  分值安排:简答题占40%,计算题占60%。
参考书目
(1)模拟电路基础;(2)半导体物理学;(3)电磁场理论基础;(4) 物理光学;(5)激光原理。 (1)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国防工业出版社;(3)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4)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5)国防工业出版社。(1)吴丙申,卞祖富;(2)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等;(3)陈重,崔正勤;(4)竺子民;(5)周炳琨。 (1)1997;(2)1994;(3)2003;(4)2010;(5)2000。
 
学校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
专业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2003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建有 6 个二级学科、2 个博士后(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流动站和 2 个长江学者岗位。本学科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与工信部重点专业,已成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重大科研创新研究的多功能基地,拥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突出国防特色与军民两用技术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拥有“电工电子基础”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了“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教学与平台。学科每年承担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重要科研项目十余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数十项,年均科研经费近四千万元,发表 SCI 检索论文四十余篇。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电磁仿真与天线
02微波与太赫兹技术
03电路与系统
04微电子与集成电路
05医学电子与信号处理
06微纳光电子学与激光光电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82电路、信号与系统或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 笔试科目:方向01:电磁场理论基础;02:电磁场理论基础,微波技术基础或电子线路(含数电、模电);方向03: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路;方向04: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晶体管原理,半导体工艺,电子电路基础;方向05: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方向06: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大学物理。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
备注:方向01、04、06:限选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方向03、05:限选882电路、信号与系统。统考各方向招生人数:方向01和方向02:15人,方向03:2人,方向04:8人,方向05:4人,方向06:1人。
882 电路、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曾禹村等2002 年;《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丁志杰等,2007 年。
887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吴丙申,卞祖富;1997;
《半导体物理学》国防工业出版社;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等;1994;
《电磁场理论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陈重,崔正勤;2003.
 
参考书目
882 电路、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第二版)(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曾禹村等2002 年;《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丁志杰等,2007 年。
887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吴丙申,卞祖富;1997;
《半导体物理学》国防工业出版社;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等;1994;
《电磁场理论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陈重,崔正勤;2003.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15
2019 320
 
学费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王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工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会士。长期从事电子学与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信息系统理论。提出并建立了我国电子工程对抗系统的理论体系,主持研制出多部高性能的火控雷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装预研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1项,2001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4部。
 
盛新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目标电磁特性、电磁环境(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预测技术、微波成像及遥感、天线理论及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防预研等各类项目以及国际著名学府的科研任务。199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2001年度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4年度“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主持完成了总装目标与环境特性国家代码“中算”电磁仿真软件的开发。专著两本《计算电磁学要论》和《电磁波述论》。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EI论文60余篇。
 
何芒,自2006年7月起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和横向基金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信评议人、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专家、IEEE member。主讲本科生课程《微波工程基础》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电磁学中的数值方法》、《电磁边值问题的并矢格林函数》。在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包括IEEE TAP、IEEE TEMC、IEEE MWCL、IEEE AWPL,电子学报等著名期刊,论文被SCI收录8篇,EI收录24篇。主要研究兴趣为:计算电磁学、天线理论与设计和电磁理论等。
 
仲顺安,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研: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合同总金额达到近600万元,其中本人承担200万元以上。其中《高性能硅霍尔器件研制》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雷达导引头高速处理和数据传输芯片》项目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学技(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术三等奖。教学:主讲本、硕课程多门,包括半导体物理、微电子CAD的理论基础、ASIC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专业英语等。独立指导硕士生20余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医工融合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9]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低维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82电路、信号与系统或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
备  注: 笔试科目: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测试。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774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点分布

长春理工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2 所,本次参评4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2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286 东南大学 A
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7 10246 复旦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4 10056 天津大学 B+
15 10183 吉林大学 B+
16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7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0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1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2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3 10055 南开大学 B
24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25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8 10384 厦门大学 B
29 10486 武汉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2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357 安徽大学 B-
35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6 10386 福州大学 B-
37 10422 山东大学 B-
38 10532 湖南大学 B-
39 10611 重庆大学 B-
4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42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3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C+
44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45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46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47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8 10216 燕山大学 C+
49 10280 上海大学 C+
50 10533 中南大学 C+
51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C+
54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55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56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57 10512 湖北大学 C
58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60 10610 四川大学 C
61 10657 贵州大学 C
6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63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C
64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65 10075 河北大学 C-
6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7 10110 中北大学 C-
6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69 10285 苏州大学 C-
70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71 10459 郑州大学 C-
72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73 10590 深圳大学 C-
74 10697 西北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已在现代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物理电子学等方向形成了稳定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我校于2006年获得“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并已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领域。本学科的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拥有北方微电子培养基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绿色能源与电源研究中心、通信与微波研究所等10个研究单位,为进一步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科面向国家和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理论研究紧跟前沿热点,应用研究与实际紧密结合,注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的学科特色。在现代电路与系统设计领域,绿色能源与电源研究中心研制的大功率HID灯照明电源已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多哈亚运会等国内外重要场合;在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微机电系统模型、模拟及应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发明专利10项;在物理电子学领域,承担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英国Robert Gordon University签有合作研究协议;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承担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利用频谱环境感知技术解决了大都市频谱资源拥挤的问题。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本学科排名第42位,其中有36个参评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研究方向覆盖了从理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不同层次。2005年来,承担纵向科研经费1064万元,横向科研经费1860万元。承担863项目1项,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国家部委研究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发明专利30项,集成电路版图著作权10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12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10篇、ISTP收录140篇。
本学科既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的前沿技术方向,又有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技术和工程应用方向,符合北京市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应用领域宽广,发展空间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北京市和国家近五年来对本学科投入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达3000多万元。经过本学科师生的不懈努力,建立了精干的科研、教学团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本学科现有导师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5人。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
方向1:绿色电源与新能源
已经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并存、注重实用性和高性能的研究特色。目前,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功率集成理论和技术,功率集成被认为是实现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以及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前具有探索性的前沿课题之一。目前已研制出PFC、集成HID灯触发器等四大集成模块,功率等级为575W、2.5/4kW,性能良好,已应用于工业生产;2)太阳能利用领域,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已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光伏发电系统PV阵列串-并联功率优化技术的研究”,该课题是新能源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
指导教师:张卫平、张东彦、关晓菡、曲洪权
北京市教学名师张卫平教授
科研成果应用于北京奥运会
方向2:卫星导航与无线测控
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方向有两个:1)卫星与无线电定位技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欧洲的伽利略)的接收机技术进行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2)空间无线数据链技术,研究导弹、飞机等飞行器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利用伪码技术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测角、测距和信息传输。
指导教师:宋鹏、曲洪权、邢志强、王恩成
北京市优秀教师宋鹏教授
科研成果应用于航天领域
方向3: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
针对电路与系统在单片集成化过程中,以不同层次(包括系统级、电路级、器件级和芯片级)存在的基本问题为主要理论研究内容,开展面向用户对象的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基础性研究和相应的开发工作。特别在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研究方向于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方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
指导教师:姜岩峰、戴澜、杨兵、张静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姜岩峰教授
科研成果应用于京东方、创维电视等企业
方向4:现代电路与系统设计
本方向与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把现代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有色金属工业,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部级攻关项目。本方向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实验人员,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有较深厚的成果积累,申请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
指导教师:张常年、刘文楷、张萌萌、董小伟、武梦龙
北京市教学名师张常年教授
科研成果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

专业点分布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中北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海军航空大学 烟台大学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南华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2 所,本次参评4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2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286 东南大学 A
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7 10246 复旦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4 10056 天津大学 B+
15 10183 吉林大学 B+
16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7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0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1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2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3 10055 南开大学 B
24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25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8 10384 厦门大学 B
29 10486 武汉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2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357 安徽大学 B-
35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6 10386 福州大学 B-
37 10422 山东大学 B-
38 10532 湖南大学 B-
39 10611 重庆大学 B-
4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42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3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C+
44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45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46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47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8 10216 燕山大学 C+
49 10280 上海大学 C+
50 10533 中南大学 C+
51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C+
54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55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56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57 10512 湖北大学 C
58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60 10610 四川大学 C
61 10657 贵州大学 C
6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63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C
64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65 10075 河北大学 C-
6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7 10110 中北大学 C-
6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69 10285 苏州大学 C-
70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71 10459 郑州大学 C-
72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73 10590 深圳大学 C-
74 10697 西北大学 C-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电气工程

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为例
东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承载着“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和“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生专业,已形成包括本科生、硕士生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分别于2005年和2015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导3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获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以及物理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能在该领域从事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的本科招生规模约为60人/年,每年培养各类研究生20多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微制造技术、功率电子等方面。近年来,先后承担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重大横向项目,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高温半导体器件、光纤材料及功率电子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2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各种教学奖励近2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教学成果4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教材1部,出版了包括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荣获国家奖10余项。

专业院校排名

0808 电气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0 所,本次参评3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335 浙江大学 A-
7 10611 重庆大学 A-
8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A-
9 10056 天津大学 B+
10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2 10286 东南大学 B+
1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532 湖南大学 B+
16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8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19 10188 东北电力大学 B
20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2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23 10486 武汉大学 B
24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5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2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8 10256 上海电力大学 B-
29 10294 河海大学 B-
30 10386 福州大学 B-
31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B-
32 10610 四川大学 B-
33 11075 三峡大学 B-
3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35 10145 东北大学 C+
36 10216 燕山大学 C+
37 10247 同济大学 C+
38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39 10280 上海大学 C+
40 10299 江苏大学 C+
41 10593 广西大学 C+
42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43 10755 新疆大学 C+
44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4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46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47 10459 郑州大学 C
48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49 10533 中南大学 C
50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C
51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52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53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54 10219 黑龙江科技大学 C-
5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56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5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58 11535 湖南工业大学 C-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科目:
物理电子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10电子学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考试科目:
物理电子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10电子学基础 
 
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参考书:
810电子学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吴秀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801半导体集成电路 :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设计与应用》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就业: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文章来源: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就业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理工大学报录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群、北京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北京理工大学排名、北京理工大学保研、北京理工大学公众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 推荐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网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