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考研网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

相关专业

广东海洋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广东海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广东海洋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的同学注意: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1998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设有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15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3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硕士点的特色是研究南海水产资源的食品化学特性、加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及低值水产原料的高效利用;对南海海洋生物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开展食品标准的制订、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旨在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华南地区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渔业资源(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3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0项,到帐经费28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8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
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境监测站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2、渔业生态环境
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捕捞学(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硕士生导师5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8项,到帐经费186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6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渔具渔法学
主要研究渔具选择性与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渔用材料适配特性、渔具系统动力学、渔具设计与模型分析、渔具标准等,具有典型的南海热带与亚热带特色。就业方向为相关高校、研究所、渔业行政部门或海洋渔业企业等单位输送教学、研究及管理人才。
2、设施渔业与管理
针对南海渔业特点,主要研究抗风浪网箱、人工鱼礁和海藻场等渔业设施结构性能、水动力试验方法、理论计算与模型分析、渔业科学管理体系开发与构建。就业方向为相关高校、研究所、渔业行政部门或海洋渔业企业等单位输送教学、设计、研究及管理人才。

渔业领域(水产养殖) (095108)

专业学位代码 0951 专业学位类别 农业推广
专业领域代码 095108 专业领域名称 渔业(水产养殖)
2年 所属院、系 水产学院
研 究 方 向
编码 研究方向名称 指导老师
1 水产经济动物种子工程与增养殖 陈 刚  孙成波 梁华芳  张健东  汤保贵
2 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刘楚吾  王梅芳  李广丽  李长玲  唐啸尘  曹伏君
3 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简纪常  邱德全  鲁义善  蔡双虎  
4 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杜晓东  余祥勇  刘志刚  刘建勇  梁海鹰 栗志民
5 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6 水域生态学 申玉春  黄翔鹄  朱春华
 
 
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养殖领域科学研究、管理与生产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水产养殖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及生产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和新动向;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具有从事与水产养殖有关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
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培养环节:
一、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二、课程学习
学位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学习要求在第一学期完成。
三、论文开题论证
于第二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和开题论证;开题论证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四、实践环节
一般校外实践安排在第2~3学期,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必须有实践计划、学生实践记录表或日志、学生实践总结报告及实践考核表。以上材料由导师和学院审核,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的学生计9学分。在读期间应参加不少于4次研究生讨论班并提交总结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计1学分。
五、中期考核
于第三学期第4周前按照《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英语、计算机等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要求修满个人培养计划选定学分的90%。
六、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学位点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或专业领域要求制订适合本学科本行业的学位论文要求。
七、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研究生培养环节有关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通过论文答辩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申请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必读书目:
1、《fish nutrition》.
2、《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sh and shrimp》.
3、《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
4、《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
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学位课13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课堂教学第一学期内完成。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含)以上为及格,非学位课程及补修课成绩60分(含)以上为及格,英语不得免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拟任课教师 备注
公共学位课
(5学分)
215029 英语读写B 32 1 1 考试 汪晓明  
2050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宋玉忠  
203216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1 考试 蒋重秀  
专业领域学位课(8学分) 201571 鱼虾贝高级养殖学专题 48 3 3 考试 陈刚 梁华芳
刘志刚
 
201572 水产动物生物学与实验(鱼虾贝) 48 3 1 考试 张健东梁华芳刘建勇  
201574 水产动物繁殖生物学①② 32 2.0 1 考试 刘楚吾  
201331 珍珠培育④ 32 2.0 1 考试 邓岳文  
201575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③ 32 2.0 1 考试 简纪常  
201576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⑤ 32 2.0 1 考试 谭北平  
201313 高级水生生物学⑥ 32 2.0 1 考试 黄翔鹄  
实践环节
(10学分)
201J08 水产养殖校外实习 200天 5 2-3 考查 各方向导师组 一周5个工作日,一年40周计200天
201J06 研究生讨论班   1 1-3 考查 各方向导师组  
201J09 科研实践   2 2-3 考查 各方向导师组  
201J10 社会实践   2 2-3 考查 各方向导师组  
专业选修课
(4学分)
201316 水产微生物学进展 32 1.0 1 考查 丁  燏  
201573 渔业与水产养殖进展 32 2 1 考查 陈刚  
201317 水产动物分子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 32 2.0 1 考查 邱德全  
201318 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 32 2.0 1 考查 鲁义善  
201319 生物统计 32 2.0 1 考查 张静  
201320 水环境化学 32 2.0 1 考查 王忠良  
201321 蛋白质组学 32 2.0 1 考查 梁海鹰  
201322 水生经济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32 2.0 1 考查 杨奇慧  
201323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20 1.0 1 考查 迟淑艳  
201324 鱼类生态学 32 2.0 1 考查 张健东  
201577 高级动物生理学 32 2.0 1 考查 李广丽  
201551 发育生物学原理 32 2.0 1 考查 刘楚吾  
201327 珍珠加工专题 32 2.0 1 考查 童银洪  
公共选修课(2学分)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外教  
211015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樊怡青  
219024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禤胜修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李广丽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李星  
补修课程 201519 水生生物学     1-2 考试 黄翔鹄 各方向
201585 鱼类(虾蟹)增养殖学 64   1-2 考试 陈刚、梁华芳 方向1.2.3
201586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 48   1-2 考试 刘志刚 方向4
201587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48   1-2 考试 谭北平 方向5
201588 养殖水环境化学 32   1-2 考试 申玉春 方向6
 
备注:
 
 


海洋生物学(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1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36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部级81项,到帐经费53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7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
主要开展针对南海海洋经济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发育、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遗传育种、基因组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生物工程公司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2、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
主要针对南海海洋生物、尤其是渔业资源、红树林和珊瑚礁等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开展系统研究;对常见的海洋生物疾病及其防控措施开展基础研究。毕业后可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境监测站以及政府部门就业。
 
水产养殖(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1999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7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7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99项,到帐经费59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32项,其中省部级9项,其中“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和“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设有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
从事鱼类等华南主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人工繁殖、大规模种苗生产和高效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基础生物学、繁殖生态、形态发育、养殖生态、养殖生理、养殖营养、生物能量、种苗繁育及养殖模式等理论研究和人工繁殖、种苗大规模生产、低耗高效健康养殖、抗寒应急等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主要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理论、繁殖技术、生殖生态学、生殖和生长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性别控制及性转化等生物技术育种原理及技术;研制和开发促进水产养殖种类繁殖和生长发育的高新技术及产品。
3、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以南方水产养殖鱼、虾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海水鱼类免疫机制特别是分子免疫机理与免疫记忆细胞,鱼类弧菌病与病毒病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探讨病原、环境、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常用渔药的安全使用规范;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病原株的共同抗原,研发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新型渔药如疫苗、免疫学诊断技术等。
4、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针对南海海域的特色贝类资源尤其是珠母贝,深入开展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及珍珠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马氏珠母贝的种质资源研究;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培育技术及养殖技术规范;企鹅珍珠贝、珠母贝(黑蝶贝)和大珠母贝(白蝶贝)的增养殖与珍珠培育技术。
5、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以解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开展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营养免疫与环境营养学、分子营养学、饲料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饲料开发。就业方向:高校或研究机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技术部门;攻读博士学位,等等。
6、水域生态学
主要研究生态调控与营养调控降低养殖自身污染技术;水产经济动物种群生态、养殖容量与养殖生态环境调控技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就业方向主要到环境和水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渔业领域(捕捞) (095108)

专业学位代码 0951 专业学位类别 农业推广
专业领域代码 095108 专业领域名称 渔业(捕捞)
2年 所属院、系 水产学院
研 究 方 向
编码 研究方向名称 指导老师
1 海洋渔具渔法 卢伙胜、颜云榕
2 设施渔业与管理 卢伙胜、颜云榕
 
培养目标:(约300字)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海洋捕捞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开发和保护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海洋水产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海洋捕捞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渔具渔法的调查技能;深入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新动向;掌握两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两门外国语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能用一门外国语撰写论文,并有一定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组织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渔具设计和改进以及渔业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能适应本专业工作的需要。
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培养环节:
一、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二、课程学习
学位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学习要求在第一学期完成。
三、论文开题论证
于第二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和开题论证;开题论证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四、实践环节
一般校外实践安排在第2~3学期,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必须有实践计划、学生实践记录表或日志、学生实践总结报告及实践考核表。以上材料由导师和学院审核,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的学生计9学分。在读期间应参加不少于4次研究生讨论班并提交总结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计1学分。
五、中期考核
于第三学期第4周前按照《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英语、计算机等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要求修满个人培养计划选定学分的90%。
六、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学位点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或专业领域要求制订适合本学科本行业的学位论文要求。
七、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研究生培养环节有关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通过论文答辩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申请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必读书目:
1、应用鱼类行为学,周应祺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
2、渔具渔法选择性,孙满昌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3、织网机结构原理与调整技术,卢伙胜、余礼民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人工鱼礁工程学,夏章英、卢伙胜等编著,海洋出版社,2011年
5、渔具理论与设计学,许柳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6、渔港监督,夏章英、陈文河等编著,海洋出版社,2010年
7、渔业管理,夏章英、颜云榕编著,海洋出版社,2010年
 
 
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学位课13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课堂教学第一学期内完成。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含)以上为及格,非学位课程及补修课成绩60分(含)以上为及格。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拟任课教师 备注
公共学位课
(5学分)
215029 英语读写B 32 1 1 考试 汪晓明  
2050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宋玉忠  
203216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1 考试 蒋重秀  
专业领域学位课
(8学分)
201033 海洋渔具学 32 2 1 考试 陈文河  
201034 高级鱼类行为学 32 2 1 考试 颜云榕  
201035 渔具理论与设计学 32 2 1 考试 卢伙胜  
201564 设施渔业工程 32 2 1 考试 陈 刚  
实践环节
(10学分)
 
201J13 渔具渔法调查实习 4周 5 2 考查 颜云榕  
201J06 研究生讨论班   1 1-3 考查    
201J09 科研实践   2 1-3 考查    
201J10 社会实践   2 2-3 考查    
专业领域选修课
(4学分)
 
201565 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 32 2 1 考试 颜云榕  
201566 渔具力学 32 2 1 考试 陈文河  
201567 渔业政策与管理 24 1.5 1 考试 李忠炉  
201568 渔具渔法选择性 32 2 1 考试 冯 波  
201569 人工鱼礁工程学 32 2 1 考试 王学锋  
201557 渔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24 1.5 1 考试 沈春燕  
公共选修课(2学分)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外教  
211015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樊怡青  
219024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禤胜修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李广丽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李星  
补修课程 201583 生物数理统计 48     考试   选2门
201525 鱼类学 54     考试  
201522 海洋与气象学 48     考试  
201584 渔具材料与工艺学 48     考试  
 
备注: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1998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设有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15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3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硕士点的特色是研究南海水产资源的食品化学特性、加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及低值水产原料的高效利用;对南海海洋生物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开展食品标准的制订、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旨在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华南地区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导师情况表
 
招生方向 硕士生导师
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子工程 陈刚、张健东、汤保贵、王忠良、马骞
甲壳动物遗传育种及增养殖 陈兆明、孙成波、薛明、梁华芳、曹伏君、温崇庆、史黎黎、王伟
贝类遗传育种及增养殖 刘志刚、刘建勇、栗志民、吕文刚
藻类资源开发与养殖环境生态修复 黄翔鹄、谢恩义、李长玲、刘东超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谭北平、曹俊明、董晓慧、杨奇慧、
迟淑艳、刘泓宇、章双
珍珠加工与培育 杜晓东、邓岳文、梁海鹰、王庆恒、焦钰、于非非、郑哲
水生动物医学 简纪常、鲁义善、丁燏、蔡双虎、夏立群、闫秀英、蔡佳、王蓓、庞欢瑛、黄郁葱、杨世平
水产生物技术 李广丽、邓思平、陈华谱、刘丽、王中铎、郭昱嵩、江东能、董忠典
海洋渔业资源与保护 颜云榕、申玉春、朱春华、吴仁协、王学锋、冯波、张静、郭慧、牛素芳、侯刚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0832)

一级学科代码 0832 一级学科名称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所属院、系 食品科技学院
编码 研究方向
01 水产品贮藏与加工
02 南海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
03 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
04 亚热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2、熟悉国内外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并进行应用。
4、具有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经营管理工作。
培养方式:
1、全日制学习,学制为3年,其中1年进行理论课程学习,1年半~2年进行实践、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有关规定按照研究生培养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2、采取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培养,既要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课题组及其他有关教师的集体指导作用。
3、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硕士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环节:
一、培养计划
新生应在入学后1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二、中期考核
第3学期第15周前,按照《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英语、计算机等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要求修满个人培养计划中的理论课学习。
三、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属于必修环节,包括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生班讨论、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等5个部分,共计7学分,要求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研究生教学(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内容要与学位论文有关,时间为60个工作日。必须有实践(实习)计划、学生实践(实习)记录表或日志、学生实习报告及学生教学(社会)实践考核表等。经考核合格的学生,教学(社会)实践记1学分,专业实习2学分。
研究生班讨论:在读期间,研究生参加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讨论班不少于8次,并撰写总结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将材料上交学院和研究生处,考核合格,计2学分。
学术活动:每个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必须听学术报告5次以上,必须参加校外学术会议1次并在会议上做报告1次,研究生写出总结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将材料上交学院和研究生处,考核合格计1学分。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在导师指导下阅读10篇以上与本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外文文献,并撰写读书报告,导师审核通过,以同一研究方向研究生集中用英语以ppt的形式向指导教师团队汇报,将材料上交学院和研究生处,考核合格计1学分。
四、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应在第3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研究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研究生开题一段时间后,第5学期第4周前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3、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低于2万字,论文撰写参照《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及书写规范》。
4、论文答辩和授予: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育,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硕士在读期间作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学生为第2作者)至少发表1篇CSCD收录(或CSCD以上级别)的论文(或者有论文录用函),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其他有关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环节按《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送审和公开答辩制度。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实践环节7学分,非学位课程9学分。课堂教学前两学期完成,成绩及格取得相应学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以上(含70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及补修课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英语不得免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拟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学位课
(6学分)
215027 英语读写A 64 3 1 考试 汪晓明
霍东英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外教  
2050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盛清才
宋玉忠
 
专业学位课
(10学分)
218112 高级生物化学 32 2 1 考试 刘展雄  
204913 高级微生物学 32 2 1 考试 雷晓凌
吴红棉
刘颖
 
204201 水产利用化学 32 2 2 考查 吉宏武  
204926 现代仪器分析 32 2 1 考试 吴晓萍  
204102 现代食品科学技术 32 2 2 考查 王维民  
选修课
(9学分)
218107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2 2 1 考查 刘展雄  
204927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技术 32 2 1 考查 杨  婕  
204910 食品物性学 32 2 1 考查 李雁群
毛伟杰
 
204914 食品毒理学 32 2 2 考查 王雅玲  
204225 食品酶学 32 2 2 考查 杨锡洪  
204115 图谱解析 32 2 2 考查 解万翠  
204209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2 2 2 考查 刘书成  
204915 蛋白质化学研究进展 16 1 2 考查 周春霞  
204916 碳水化合物化学研究进展 16 1 2 考查 秦小明  
204917 功能食品研究进展 16 1 1 考查 洪鹏志  
204918 海洋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16 1 1 考查 章超桦
曹文红
 
204919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16 1 1 考查 刘斌斌  
204920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16 1 1 考查 林华娟  
204921 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进展 16 1 1 考查 黄  和  
204922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16 1 1 考查 雷晓凌  
204923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6 1 2 考查 孙力军  
204928 食品冷冻技术 32 2 1 考查 关志强  
204924 食品新资源开发 16 1 1 考查 刘  颖  
204925 特色农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16 1 1 考查 李秀娟  
211015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樊怡菁  
205028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考查 朱诗勇 必选
219024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禤胜修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李广丽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李星  
实践环节
(7学分)
204J01 专业实习   2 3-5 考查    
204J04 专业外文献精读   1 1-5 考查   ≥10篇
204J03 教学(社会)实践   1 3-5 考查    
204J02 研究生讨论班   2 1-5 考查   ≥8次
204J05 学术报告   1 1-5 考查   ≥5次
补修课程
 
204503 食品化学       考试 吉宏武
章超桦
 
204504 食品工艺学       考试 李秀娟  
 
 
说明:本培养方案从2014级研究生开始实施,解释权属食品科技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scxy@gdou.edu.cn 
1. 学科定位与目标
水产学科具有8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前身为1935年成立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学校渔捞科和养殖科。水产人怀着兴海强国、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筚路蓝缕谱华章,励精图治谋新篇,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学科。
学科立足广东、面向南海,以热带亚热带水生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制约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业装备设施落后”等共性瓶颈问题为目标,围绕主导品种选育、重大疫病防控、高效环保饲料、健康养殖技术、珍珠培育与加工、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经过5-10年的努力,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服务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耕南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2. 学科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是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被遴选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建有18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仪器总值80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20000m2;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特色专业;著名水产动物营养学家麦康森院士为“双聘院士”。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85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珠江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教授36人(含博导13人)、副教授31人;69人具有博士学位。2012-2016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10项,总经费1.84亿元;发表论文81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90余篇;授权专利78件,科研奖励31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安全优质高效饲料、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学校作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协助湛江市政府成功申请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在本学科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为全国第一,为湛江打造“对虾之都”、“南方海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广东海洋大学展馆展示了学校服务国家海洋事业的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等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3. 人才培养目标
    学科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8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2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水产事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以“海洋使命、务实创新、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为培养目标;以“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终身学习,培养学生三种能力——适应不可预测的新环境的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理念;构建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型、实用技能型和复合型现代渔业高层次人才。
4. 学科方向设置
本学科已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稳定的二级学科方向:⑴水产动物繁育与养殖:以热带、亚热带水生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遗传育种、高效健康养殖、营养与饲料研究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为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⑵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以热带和亚热带养殖对象的弧菌病、链球菌病等的免疫防控为切入点,重点开展免疫机理、致病机制、流行病学、新型渔药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建立水产病害防控技术体系,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⑶海水珍珠培育与加工:以我国南海特有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等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良品种培育、珍珠形成机制研究和人工育珠及高值化加工技术开发,为振兴南珠产业作出贡献;⑷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南海渔业生物多样性、分类与系统进化、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以及资源增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构建南海渔业标本库和大数据库,为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国家渔业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5.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是我校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也是广东省和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学科水平全校排名第一。201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5年被遴选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科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科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University of Stirling (UK)、University of Florida (USA)、Jams Cook University (AUS)、University of Aucklan (NZ)、东京海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20余所境外高校以及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40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保持合作,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协同育人机制。与泰国正大集团、中国水产总公司、通威股份公司、海大集团、大北农集团、加拿大Jeff公司、比利时Kemin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引领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渔业人才。
 
水产学院是学校的第一批二级学院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5年创办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行实质性合并成立湛江海洋大学,设立水产学院,2005年,学院随学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学院现设水产养殖系、海洋生物系、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系和水生动物医学系,有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和水生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渔业资源和捕捞学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及1个农业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点;水产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水产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2015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 六,2017年被遴选为广东省一级学科攀峰重点学科,2018 年遴选为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水产养殖”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水产养殖”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海洋科学(海洋生物)”为省级特色专业。建有《鱼类增养殖学》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包括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7个省部(厅)级实验室(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20000m2,仪器总值12000余万元。
教职工118人,其中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36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65人;珠江学者等省部级以上人才 26 人;8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职教师人数的80%多。著名水产动物营养学家麦康森院士和鱼类学专家桂建芳院士为“双聘院士”。建有9个科研团队,其中4个团队被遴选广东省创新团队,5个教学团队为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3个团队被遴选学校优秀科研团队。学院学生共有1386人,其中本科生1153人,硕士190人,博士生28人,留学研究生15人。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10项,总经费1.84 亿元;发表论文81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90余篇;授权专利78 件,科研奖励 31 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项;获批国家级水产新品种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和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 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安全优质高效饲料、珍珠贝养殖及育珠、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水产学科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目前仅湛江地区的海水珍珠产量即占全国三分之二,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排名全国第一,学院为湛江打造“对虾之都”、“南方海谷”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与东卡罗莱纳大学(美国)、迪肯大学(澳大利亚) 东京海洋大学(日本)、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 20 余所(国)境外高校,以及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40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保持合作,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协同育人机制。与泰国正大集团、中国水产总公司、通威股份公司、海大集团、大北农集团、加拿大 Jeff 公司、比利时 Kemin 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引领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渔业人才。推进与国外著名高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实施: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建立联合培养五年制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即国内学习3年,东卡罗莱纳大学学习2年,获广东海洋大学学士学位、东卡罗莱纳大学硕士学位;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建立基于学分减免的本科双学士合作项目,即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2年,同时获广东海洋大学和迪肯大学学士学位。
学院秉承“广学明德 海纳厚为”的校训精神,立足广东、面向南海,围绕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优化师资队伍为抓手,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主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为引擎,不断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朱老师:13828254316
0759-2383019
QQ群:551780482
gdouzxw@126.com

渔业领域(渔业资源) (095108) 

专业学位代码 0951 专业学位类别 农业推广
专业领域代码 095108 专业领域名称 渔业(渔业资源)
2年 所属院、系 水产学院
研 究 方 向
编码 研究方向名称 指导老师
1 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刘楚吾、卢伙胜、廖永岩、颜云榕、王中铎
2 渔业生态环境 吴灶和、孙省利、张际标
 
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渔业资源研究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渔业资源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渔业生物学调查与实验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和新动向;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具有从事与渔业资源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
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培养环节:
一、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二、课程学习
学位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学习要求在第一学期完成。
三、论文开题论证
于第二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和开题论证;开题论证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四、实践环节
一般校外实践安排在第2~3学期,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必须有实践计划、学生实践记录表或日志、学生实践总结报告及实践考核表。以上材料由导师和学院审核,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的学生计9学分。在读期间应参加不少于4次研究生讨论班并提交总结报告,导师审核通过后计1学分。
五、中期考核
于第三学期第4周前按照《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英语、计算机等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要求修满个人培养计划选定学分的90%。
六、完成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学位点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或专业领域要求制订适合本学科本行业的学位论文要求。
七、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研究生培养环节有关要求的作肄业处理。
通过论文答辩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申请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必读书目:
1、水产资源学,费鸿年、张诗全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2、海洋渔业生物学,邓景耀、赵传絪等著,农业出版社,1991年
3、Quantitative Fisheries Stock Assessment: Choice, Dynamics & Uncertainty, Raymond Hilborn & Carl J. Walters, Springer, 2001
4、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硏究,唐启升、苏纪兰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5、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陈长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策略,贾晓平、李纯厚等著,海洋出版社,2012年
7、黄、渤海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金显仕、赵宪勇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学位课13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课堂教学第一学期内完成。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含)以上为及格,非学位课程及补修课成绩60分(含)以上为及格,英语不得免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拟任课教师 备注
公共学位课
(5学分)
215029 英语读写B 32 1 1 考试 汪晓明  
2050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宋玉忠  
203216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1 考试 蒋重秀  
专业领域学位课
(8学分)
201570 鱼类系统分类学 32 2 1 考试 谢恩义  
201036 渔业资源种群动力学 32 2 1 考试 颜云榕  
201037 高级渔业生物学 32 2 1 考试 李忠炉  
201552 生物多样性原理 32 2 1 考试 郭昱嵩  
实践环节
(10学分)
201J13 渔业资源调查实习 4周 5 2-3 考查 卢伙胜  
201J06 研究生讨论班   1 1-3 考查    
201J09 科研实践   2 1-3 考查    
201J10 社会实践   2 2-3 考查    
专业选修课(4学分) 201551 发育生物学原理 32 2 1 考试 刘楚吾  
201553 渔业环境调查与监测 32 2 1 考试 孙省利  
201555 鱼类年龄鉴定理论与技术 24 1.5 1 考试 侯 刚  
201554 渔业资源生物信息学 32 2 1 考试 王中铎  
201432 鱼类分子系统学 32 2 1 考试 吴仁协  
201556 环境生态毒理学 32 2 1 考试 王学锋  
201557 渔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24 1.5 1 考试 沈春燕  
201038 渔场测报技术 24 1.5 1 考试 冯 波  
公共选修课(2学分)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外教  
211015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樊怡青  
219024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禤胜修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李广丽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李星  
补修课程 201583 生物数理统计 48     考试   选2门
201525 鱼类学 54     考试  
201521 海洋生物学 48     考试  
201522 海洋与气象学 48     考试  
 
备注:
 
水产 [0908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水产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8]水产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水产动物繁育与养殖(0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03)水产动物免疫与病害防控
(04)水产生物技术
(05)海洋渔业资源与保护
招生人数: 7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高等数学(农)
④(807)鱼类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高等数学(农)
④(809)动物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化学
④(807)鱼类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化学
④(809)动物学
备  注:

水产养殖专业(090801)

一级学科代码 0908 一级学科名称 水产学
二级学科代码 090801 二级学科名称 水产养殖
3 所属院、系 水产学院
   
编码 研究方向名称 指导老师
1 水产经济动物种子工程与增养殖 陈 刚  孙成波 梁华芳  张健东  汤保贵
2 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刘楚吾  王梅芳  李广丽  李长玲  唐啸尘  曹伏君
3 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简纪常  邱德全  鲁义善  蔡双虎
4 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杜晓东  余祥勇  刘志刚  刘建勇  梁海鹰 栗志民
5 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6 水域生态学 申玉春  黄翔鹄  朱春华
 
 
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养殖专业研究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水产养殖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及生产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和新动向;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具有从事与水产养殖有关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的能力。
    3、身体健康。     
 
培养内容:
1、水产经济动物种子工程与增养殖
从事鱼类等华南主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人工繁殖、大规模种苗生产和高效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基础生物学、繁殖生态、形态发育、养殖生态、养殖生理、养殖营养、生物能量、种苗繁育及养殖模式等理论研究和人工繁殖、种苗大规模生产、低耗高效健康养殖、抗寒应急等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就业方向:高校或研究机构;企业技术部门;攻读博士学位等。
2、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主要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理论、繁殖技术、生殖生态学、生殖和生长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性别控制及性转化等生物技术育种原理及技术;研制和开发促进水产养殖种类繁殖和生长发育的高新技术及产品。
3、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以南方水产养殖鱼、虾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海水鱼类免疫机制特别是分子免疫机理与免疫记忆细胞,鱼类弧菌病与病毒病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探讨病原、环境、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常用渔药的安全使用规范;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病原株的共同抗原,研发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新型渔药如疫苗、免疫学诊断技术等。
4、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针对南海海域的特色贝类资源尤其是珠母贝,深入开展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及珍珠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马氏珠母贝的种质资源研究;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培育技术及养殖技术规范;企鹅珍珠贝、珠母贝(黑蝶贝)和大珠母贝(白蝶贝)的增养殖与珍珠培育技术。
5、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以解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开展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营养免疫与环境营养学、分子营养学、饲料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饲料开发。就业方向:高校或研究机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技术部门;攻读博士学位,等等。
6、水域生态学
主要研究生态调控与营养调控降低养殖自身污染技术;水产经济动物种群生态、养殖容量与养殖生态环境调控技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就业方向主要到环境和水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环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中1年进行课堂学习,1年半~2年进行实践、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有关规定按照研究生培养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一、培养计划:
新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二、中期考核:
于第三学期第13-16周按照《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英语、计算机等综合技能进行考核,要求修满个人培养计划选定学分的90%,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育包括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生班讨论、学术活动(要求参加学术报告5次以上)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为必修环节,共计7学分。实践环节由导师负责安排。该环节要求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
四、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2 、学位论文研究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研究生开题一段时间后,第五学期初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3、学位论文的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低于2万字。
4、学位论文的答辩: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硕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至少在专业核心期刊以上(含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发表1篇论文(或者有论文录用函),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必读书目:
1、《fish nutrition》.
2、《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sh and shrimp》.。
3、《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
4、《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
 

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实践环节7学分,非学位课程9学分。课堂教学前两学期完成,成绩及格取得相应学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学位课程成绩70分以上(含70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及补修课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英语不得免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拟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学位课 (6学分)
 
215027 英语读写A 64 3 1 考试 汪晓明
霍东英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外教  
2050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盛清才
宋玉忠
 
专业学位课
(10学分)
218112 高级生物化学 32 2.0 1 考试 刘展雄  
201103 分子生物学(理论) 32 2.0 1 考试 庞欢瑛  
201301 分子细胞生物学 32 2.0 1 考试 杜晓东  
201589 水域生态学 32 2.0 2 考试 申玉春  
201577 高级动物生理学 32 2.0 2 考查 李广丽  
实践环节
(7学分)
201J01 水产养殖专业实习 4周 2 2 考查 方向导师组  
201J03 专业外文献精读   1 1-4 考查 方向导师组 ≥10篇
201J04 教学(社会)实践   1 2-4 考查 方向导师组  
201J05 研究生讨论班   2 2-5 考查 方向导师组 ≥8次
201J07 学术报告   1 1-5 考查 方向导师组 ≥5次
 
 
 
 
 
 
 
专业选修课
(7学分)
201330 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鱼、虾、贝)① 48 3.0 2 考试 张健东
梁华芳
刘建勇
方向1必选
201590 水产经济动物育种学 40 2.5 2 考试 陈兆明  
201537 水产动物繁殖生物学② 40 2.5 1 考试 刘楚吾 方向2必选
201306 水产生物技术 32 2.0 2 考试 刘楚吾  
201591 珍珠培育④ 40 2.5 2 考试 杜晓东 方向4必选
201592 水产动物疾病学 40 2.5 2 考试 邱德全  
201593 水产动物免疫学③ 40 2.5 1 考试 简纪常 方向3必选
201333 水产动物营养学⑤ 48 3.0 1 考试 谭北平 方向5必选
201312 配合饲料学与添加剂 32 2.0 2 考试 董晓慧  
201313 高级水生生物学 32 2.0 1 考试 黄翔鹄  
201314 渔业环境污染控制技术⑥ 32 2.0 2 考试 申玉春 方向6必选
201573 渔业与水产养殖进展 32 2.0 1 考查 陈  刚  
201316 水产微生物学进展 20 1.0 1 考查 丁  燏  
201317 水产动物分子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 32 2.0 1 考查 邱德全  
201318 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 32 2.0 2 考查 鲁义善  
201319 生物统计 32 2.0 2 考查 张静  
201320 水环境化学 32 2.0 1 考查 王忠良  
201321 蛋白质组学 32 2.0 2 考查 梁海鹰  
201322 水生经济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32 2.0 1 考查 杨奇慧  
201323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20 1.0 1 考查 迟淑艳  
201324 鱼类生态学 32 2.0 1 考查 张健东  
201551 发育生物学原理 32 2.0 1 考查 刘楚吾  
201327 珍珠加工专题 32 2.0 1 考查 童银洪  
201540 免疫化学技术 32 2.0 1 考查 王蓓  
201329 水产饵料生物学 32 2.0 2 考查 刘东超  
204926 现代仪器分析 32 2.0 1 考查 杨  捷  
218106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2 2.0 2 考查 赵云涛  
218107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2 2.0 1 考查 刘展雄  
204927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技术 32 2.0 1 考查 杨  捷  
公共选修课
(2学分)
205028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考查 朱诗勇 理工农科必选
211015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樊怡青  
219024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禤胜修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李广丽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李星  
补修课程 201519 水生生物学       考试 黄翔鹄 各方向
201585 鱼类(虾蟹)增养殖学 64     考试 陈刚、梁华芳 方向1.2.3
201586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 48     考试 刘志刚 方向4
201587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48     考试 谭北平 方向5
201588 养殖水环境化学 32     考试 申玉春 方向6
 
 
专业介绍: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
就业方向: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有关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渔业行政机关、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监督管理站、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名优特水产品良种场、养殖场、饲料加工厂、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公司、休闲渔业基地等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从事技术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工作。
水产 [0908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水产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8]水产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02)甲壳动物遗传育种与增养殖(03)贝类遗传育种及增养殖(04)珍珠加工与培育(05)藻类资源开发与养殖环境生态修复(06)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07)水生动物医学(08)水产生物技术(09)海洋渔业资源与保护
招生人数: 4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高等数学(农)
④(807)鱼类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高等数学(农)
④(809)动物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化学
④(807)鱼类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化学
④(809)动物学
备  注:
水产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水产考研参考书:
学院代码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考试范围或参考书目 
020 687 普通生物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020 891 鱼类学 《鱼类学》谢从新等,中国农业出版社
020 770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等,中国农业出版社
020 771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范兆廷等,中国农业出版社
020 772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李爱杰等,中国农业出版社
020 773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等,中国农业出版社
020 774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004 545 遗传学 《遗传学》刘祖洞等

水产专业研究生就业: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9488位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351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28元,0-2年工资3933元,10年以上工资4933元,6-7年工资5000元,3-5年工资5645元,8-10年工资7108元。
就业方向
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
水产养殖技术员、养殖技术员、业务员、水产养殖、罗非鱼料市场营销人员、销售工程师、水产技术员、水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专员、养殖员、技术员、水产技术服务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水产养殖学专业2014年排名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广州。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曲靖。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广州[76个]、武汉[56个]、北京[39个]、湛江[36个]、厦门[34个]、福州[34个]、青岛[32个]、大连[29个]、成都[29个]、上海[2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曲靖[17499元]、安庆[9000元]、辽阳[8999元]、合肥[8583元]、大连[7812元]、珠海[6999元]、惠州[6363元]、泰安[5999元]、南京[5981元]、青岛[5820元]、沈阳[5705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水产养殖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农学类中的水产类,其中水产类共3个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在水产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农学大类中排名第6位。
在水产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烟草,植物保护,林学等。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考研 推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东海洋大学水产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