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吉林大学考研分数线、吉林大学报录比、吉林大学考研群、吉林大学学姐微信、吉林大学考研真题、吉林大学专业目录、吉林大学排名、吉林大学保研、吉林大学公众号、吉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吉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很多考生在准备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吉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吉林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中提供了有关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吉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难吗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
    1. 遥感制图及其技术应用
    2. 地学信息系统
    3. 地球系统过程和系统模型
    4. 地表参量遥感反演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 
    2.下述情况下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1)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2)因故未能按期答辩的研究生(3)首次答辩未能通过的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申请程序按吉林大学要求进行。
    3.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二)
    总学分为32学分,学位课(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学科通开课不低于2学分;方法论课程不低于2学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不少低于11学分。
 
(一)必修课(学位课)
     公共课:9学分
     专业基础课:6学分
     专业课:5学分
(二)选修课(学生需咨询指导教师,从中选修11学分)
    选修课:11学分
(三)补修课(为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所设)
    课程学习阶段主要安排在1~2学期,也可交叉进行。第4学期中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并由学院或各系组织学生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答辩。第5、6学期主要完成论文研究及论文答辩工作。
五、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阅读文献数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由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
六、开题报告与学术活动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可能结合科研项目,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四学期中期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应由各系组织进行公开进行,经专家评议通过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并进入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参加5次以上的公开学术讲座;并须在学院或系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上至少做二次学术报告。
    研究生在答辩前,须在本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主体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必须是本人第一作者或除本人指导教师外的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
七、论文中期检查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学院将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中期检查不合格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直到中期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硕士生要及时调整计划。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工作,须按相关规定提前提交答辩申请,否则不予受理。 
    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
    1. 遥感制图及其技术应用
    2. 地学信息系统
    3. 地球系统过程和系统模型
    4. 地表参量遥感反演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以学分制为基础。 
    2.下述情况下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1)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2)因故未能按期答辩的研究生(3)首次答辩未能通过的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申请程序按吉林大学要求进行。
    3.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二)
    总学分为32学分,学位课(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学科通开课不低于2学分;方法论课程不低于2学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不少低于11学分。
 
(一)必修课(学位课)
     公共课:9学分
     专业基础课:6学分
     专业课:5学分
(二)选修课(学生需咨询指导教师,从中选修11学分)
    选修课:11学分
(三)补修课(为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所设)
    课程学习阶段主要安排在1~2学期,也可交叉进行。第4学期中期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并由学院或各系组织学生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答辩。第5、6学期主要完成论文研究及论文答辩工作。
五、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阅读文献数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由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
六、开题报告与学术活动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可能结合科研项目,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四学期中期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应由各系组织进行公开进行,经专家评议通过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并进入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参加5次以上的公开学术讲座;并须在学院或系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上至少做二次学术报告。
    研究生在答辩前,须在本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主体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必须是本人第一作者或除本人指导教师外的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
七、论文中期检查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学院将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中期检查不合格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直到中期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硕士生要及时调整计划。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工作,须按相关规定提前提交答辩申请,否则不予受理。 
    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考试科目:
619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8778525)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备注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1空间数据标准和精度
02时空数据模型
03多尺度空间数据表示
043S集成
05移动GIS
06网络GIS
07空间数据共享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
④893地图学或94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数字地图制图 ①地理学
②数据库原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856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汤国安, 赵牡丹,杨昕等编著, 科学出
版社, 201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五版)》,张康聪著,陈健飞, 张
筱林译,科学出版社, 2010.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遥感导论。参考书目:《遥感导论》,梅安新, 彭望禄, 秦
其明, 刘慧平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2010;
(2)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C 语言)。参考书目:《数据结构
(C 语言版)》,严蔚敏, 李冬梅, 吴伟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就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职位
城市规划师,旅游战略研究经理,旅游规划设计师,地理教辅审稿编辑,测试工程师(NDS编译),GIS系统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