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科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科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科介绍 正文

一、学科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学科创建于1906年设立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迄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林业科研和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林学专业涵盖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森林培育博士点、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一级硕士点、森林培育硕士点、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森林经理硕士点和国家林业局山东泰山森林定位研究站、森林培育山东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其中有14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硕士学位。另外聘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寒旱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知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6人,遴选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4人。
森林培育学和林木遗传育种学是本专业的优势学科。经过老一代林学家梁玉堂教授、龙庄如教授、许慕农教授、庞金萱教授等人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近10年来在学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办学优势,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良好声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和新品种认定20余个。近年来,本专业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林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拓宽基础平台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1988年进行了实验室管理改革,将原来以教研室为单元的实验室调整到以系为单位的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1998年和1999年,结合学校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林学专业的特点,创立了2+2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与课程教学实习和综合专业教学实习相结合。2000年,进一步加强了对本科生教育的力度,从3年级开始实行指导教师制,做到每一个学生升入3年级以后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制定科研方向,指导完成专业调查和科研工作,林学专业成为我校第一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试点专业,本科生毕业一次性考研率50%以上,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

二、师资队伍规划

姓 名 学位 技术职务 研究方向
邢世岩 博士  教授,博导  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
王华田 博士  教授,博导  森林培育学、经济林栽培学
曹帮华 博士  教授,博导  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
鲁法典 博士  教授,博导  森林经理、林业经济管理
李传荣 博士  教授,博导  生态学
白世红 硕士  教授  生物统计
杨克强 博士、硕导  副教授  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生物技术
马风云 博士、硕导  副教授  生态学
李际红 博士、硕导  副教授  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生物技术
路则光 博士  副教授、硕导  家居设计与制造、装饰木制品、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保温材料
孙居文 本科  副教授  树木学
李建华 博士  副教授、硕导  森林经理学、测树学
时鑫 本科  副教授  森林培育学
王延平 博士  副教授、硕导  植物学、生态学
李永峰 博士、硕导  副教授  木材保护与改性、新型木质纳米复合材料
桑亚林 博士  讲师  林木分子生物学
席恩华 博士  讲师  木材解剖学
董晓英 硕士  讲师  家具与室内设计、木材保护与改性

三、已形成的研究方向

1. 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

本方向长期以来注重分析造林地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发育生物学、生态生理学特性的关系,开展了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群体结构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研究和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和人工重建机理。本方向是林学学科传统的研究领域,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老一代林学家梁玉堂、龙庄如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20年的科研积累和一批具有高学历年轻教授的科研探索与实践,在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两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处于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形成了北方农区林业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博士后基金、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等70余个科学研究项目,在研经费1000余万元。“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2. 林木遗传育种与良种壮苗繁育技术

本方向经过近30年来的科学研究积累,形成了以林木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苗木繁育理论与技术、林木良种开发与推广三大模块为主体的产学研体系。运用树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收集了国内外杨树、银杏、刺槐等树种种质资源350余份,建立了固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生物技术手段,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创造和选育了一批新种质,经过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了主要树种种子后熟生理和苗木活力,建立了主要木本植物微体快速繁殖、全光自动喷雾扦插育苗技术体系,实现了林木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采用多种途径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良种推广和技术辐射面积多达20余个省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760余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进步二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3. 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

以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了主要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了集约栽培条件下经济林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增长进程和质量形成机制,掌握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林地环境调控、土壤培肥、节水灌溉和树体管理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华北农区林业发展和经济林开发技术模式。“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5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4. 人工林经营理论与技术

50年代以来,我国营造了大量的人工林,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人工林的生长演替,健康科学的经营问题日趋重要。本方向以区域内人工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为对象,探索健康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通过对现有人工林健康状况评价,研究适宜的林分结构、科学的抚育经营措施、可行的更新方式;同时考虑各种经营风险因素,研究风险状态下适应性经营决策技术,指导人工林经营生产实践。拥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森林培育博士点,林学一级硕士授予点,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18项,累计经费43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5. 生态学方向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和控制全球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强化森林生态学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是林学专业今后建设的重点。本方向重点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生态脆弱区域的演替规律与生态重建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拥有生态学一级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20项,累计经费5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6. 木材科学与工程方向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学学科,其服务的木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学科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主要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1人,是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6篇,授权和公开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章),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3项。基于山东省庞大的木材工业产能和迫切的科技需求,山东省林业厅成立了山东省木材科学研究所,挂靠在本学科,暂设木材解剖研究室、木材保护与改性研究室、家具设计与工程研究室、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部。
山东农业大学

添加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农业大学报录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农业大学排名、山东农业大学保研、山东农业大学公众号、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dnydx/yjsy_29097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