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由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维护,整理发布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和研招数据,加学姐微信,可免费咨询

我们还提供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都可加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微信沟通。

+西藏农牧学院学姐微信,领免费真题资源

西藏农牧学院院系设置

西藏农牧学院怎么样

西藏农牧学院校徽

环境
高原反应待得时间长自然就习惯了,刚上高原的时候如果不适的话可以喝葡萄糖水缓解。只是头晕脑胀的话你可以先去药店买红景天来喝,刚到西藏不要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差不多就没了。学校位置不偏,兼职的话多得很,整个八一还是比较缺人的。
感觉学校就那么点地啊,不过环境是不错的,百年老树、林间小路啥的,算上后山,老虎山还是挺大的,在西藏算是比较大的了。

专业
农牧是比较有优势的专业,但是学校位置比较偏僻,比较好的老师都很少,科研能力一般,每个省份的单位,除了名校会比较认可自己省或周边省份的学校,你选择的地域太偏远,即便是211用人单位心里可能也会有所顾忌。

住宿
宿舍就是八人间,有厕所洗漱台,阳台,好像电气院的宿舍差点没阳台。每天上下午各有30分钟打水时间,过期不候,电压400,除了充电,其他电器一插上就断电,有洗衣机,不能用而已,被发现就是通报加处罚。
宿舍8人间,宿舍不许贴墙纸啊什么的,所以就是几张床,加桌子板凳,宿舍里不能用大功率电器。
八人间的宿舍,四个凳子,凳子根本不够用,自己买的凳子不让宿舍放,(学校好像没有这个规定),这是我们水土学院领导的规定,我们水土学院的领导不让放就不能放,放了就通报宿舍。没有你自己专属的桌子,所以你拥有的只是你的床和柜子。
宿舍限电,300w左右的样子,每月三十度,超了要去买电,自从林芝地震后,宿舍晚上就不断电了,之后会怎么样不知道。冬天没暖气,也就冻一两周就放假回去了,这边寒假从元旦开始。
八人间,部分有阳台独卫,刚换了新柜子,部分换了新床,夏天苍蝇什么的比较少,在宿舍夏天不热,冬天不是很冷,不需要空调风扇,也没有。
寝室是八人间,和一般高中是一样的,有些寝室有阳台和厕所,有些没得。现在农院每天24小时都不断电了,以后会不会又改成晚上断电就不知道了。上网,可以办理联通有线网,还不错,或者用免费校园有线网,其他的都是付费wifi。

吃饭
学校食堂能改善改善不,现在那么多人就一个食堂还封校,又贵又难吃量还少,食堂价格都不比外面便宜,最骚的是你还买不上,毕竟农院的人(那部分人)都不排队。学校外面的饭馆跟食堂一个价格,但比食堂好吃还能吃饱。

学习
教育质量太次,导师也不行,而且学校不抓学习,不抓科研,只要你有时间就会有很多强制参加的红歌呀,体育比赛啊,实验室器材不先进,药品短缺,内地买的话也不行,两个月能到就不错了,就不要说运费了,物价也很高。
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出早操、夏季九点至十二点半/冬季九点半至一点上课(满课情况下),肚子饿得呱呱叫。下午统一三点至六点上课(满课情况下),有的晚上还有自习。晚上十一点半以后查夜,大功率电器不能使用,每逢节假日,院校强制安排班集体出表演节目,强制当观众。特殊时期封校,不得随意进出。
学习看自己吧,有人毕业了能考研上武大,浙大,有些人就只能混个毕业证,老师水平总体不怎么样,但也有不错的,宿舍条件不怎么样,但是是免费的而且给补助,有些让人很烦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捡垃圾当观众,习惯了也就那样,会遇到一些素质很低的人,但你在其他学校也是有可能遇到。


官方介绍


西藏农牧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的高等农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72年,其前身是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2001年9月与原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6月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317亩,总建筑面积188294㎡,固定资产达3961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77万元;现有纸质藏书46.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总量(含远程)超过201万册(种)。

  学院现有教职工556人(含援藏干部人才12人,博士服务团2人),其中专任教师335人(不含援藏干部人才),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研究员156人,占46.5%;博士27人、硕士195人,占66.3%。有特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药材、藏猪、生态学领域)。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6000人,成人教育学生1364人。

  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11个。生态学于2013年获全区首个理学博士学位授权,有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林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8门,自治区教学团队3个。学科及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设有教学科研实验室73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野外定位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实训基地40个。建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十二五”以来,523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立项,到位经费2.15亿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区的44%,承担4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和多项专题,位居西藏科研机构和高校前列;荣获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13项,其它类科技奖13项,“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青藏高原青稞与牧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两个项目分别于2010年、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开发表论文近18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690篇,被SCI收录33篇、EI收录22篇、CPCI收录1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获专利授权25项。“西藏特色农牧资源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用开始显现。先后承担各类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规划设计、建材检测、科技示范等社会服务200多项,研制生产了“牦牛瘦死病疫苗”,推广6个玉米新品种及双低饲料油菜饲油1号、藏鸡鸡苗、藏猪繁育技术,产生了十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院四十多年来,学院始终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高原科学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学院“筹建精神”,立足自身地处高原的特点和优势,面向西藏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向“三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西藏农、牧、林、水利、水电、生态等行业培养和输送了2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形成了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的鲜明办学特色。一是高原特色。针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工程,围绕青藏高原农田、矿区、草地、河谷、湿地等脆弱的生态类型,研发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恢复、土地沙化治理、矿区植被建设、干旱河谷造林、农田复壮措施等技术与模式,在局部区域得到应用推广。2015年9月国务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中指出,“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二是西藏特色。围绕西藏产业发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要为依据,以学院“筹建”精神为主线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形成了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三农”特色。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急“三农”之所急,想“三农”之所想,在油菜、藏猪、藏鸡、藏药材、林业工程、林下资源、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等领域,构建西藏特色资源数据库,研发主要农作物高效种植、特色畜牧健康养殖、藏药材资源利用、传统及现代产品加工、高原河谷植被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服务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地方农业院校。建校六十年之际(203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特色稳固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资料截止日期2017年4月

西藏农牧学院怎么样

西藏农牧学院校徽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69.8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0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0.4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72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14人、本科生6631人、专科生46人;有成人教育学生140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9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1人),专任教师397人,生师比17.7: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71人,占43.1%;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231人,占69.3%。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猪、藏药材、生态学领域)。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6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6人。



  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现有作物学、林学、兽医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草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能源动力、土木水利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农学、林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有教学科研实验室6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国家级“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林芝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生态环境部环境生态监测站2个(林芝站、阿里站)。建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于2020年获批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作物、藏猪、藏药材、食品加工4个科研方向,4个科研大团队联合攻关。“十三五”以来,有625个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到位经费22081万元,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生态领域,“特色农业”和“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经费1089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经费260万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经费56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20年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实现了全区高校在国际最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主战场,实现科技成果多元转化。积极承担“林芝山地沟口藏猪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班戈县畜牧业综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等项目。深度参与青稞增产、牦牛育肥、藏猪产业发展、藏药材驯化育种、藜麦推广、茶叶种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中药栽培、牦牛常发传染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西藏青稞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特色林果资源利用、古树名木调查、高寒草地恢复等重点项目。为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与2家公司签订技术转让、配方及加工工艺许可使用合同。学校专家执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林芝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度)》和《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在各地市建立1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藏猪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功克隆出西藏第一例体细胞克隆藏猪,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将为西藏藏猪种质资源永久保存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万名专家服务基层等各类培训80余班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83人次、农牧民7810人次。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30余项,尤其是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现了西藏高校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全国第一届华维杯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一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各获二等奖一项。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我校将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比较优势)、突出两大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三大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深化四项改革(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改革,以‘和谐、绿色、高效、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改革)、促进五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有限协作向开放协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从均衡发展向扶优扶强转变)”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建成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资料截止日期2021年9月)
  • 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招生网
  • 学校网址:http://www.xza.edu.cn/
  • 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xza.edu.cn/gljg/yjsc/main/
  • 联系电话:0894-5823990
  • 邮箱:nongyuanzhaosheng@126.com
  • 通讯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育才西路100号
  • "
  • 西藏农牧学院VR全景航拍地图
  • 西藏农牧学院VR全景航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