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Add 福建师范大学 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资讯,以下是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和招生简章,在这里你可以了解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和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报考要求。具体请下载附件,查看福建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点击下载: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福建师范大学2019研究生招生目录

    1.体育硕士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在职研究生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知识、国际视野和新的经营理念,掌握理论方法及综合化、集成化管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专业方向: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3、社会体育指导。
    三、考试方式
    政治理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体育综合、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计3门。其中,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由我校自行组织,考试安排在复试时举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体育综合、英语)全国联考。
    四、培养方式:半脱产在职兼读,学习年限3-5年,其中课程学习全部利用暑期进行。
    五、学位授予:考生被录取后,修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达到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可授予体育硕士学位。
    六、在职研究生学费: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指导、评阅和答辩等费用,不包括住宿费和教材费等。

    2.艺术硕士

    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国家建设,尤其是为福建在职研究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建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其他教学骨干中60%以上毕业于我校,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科研院所的精英,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分别担任省(部)、市、县各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一、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招生专业:
    音乐方向为:钢琴、作曲、声乐、二胡、琵琶、小提琴、大提琴、舞蹈。
    艺术设计方向为:环境艺术和视觉传达。
    广播电视方向为:编导和播音主持。
    三、考试方式:
    政治理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艺术学基础、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面试),共计3门。
    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面试)考试由我校自行组织,考试安排在复试时举行。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全国联考。
    四、培养方式:半脱产在职兼读,学习年限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必须在我校连续脱产学习一年。
    五、学位授予:
    考生被录取后,修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达到我校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可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3.教育硕士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还拥有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福建师大在职研究生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在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一、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要求提供进修本科课程2门以上专业课成绩单)。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7、报考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需要符合: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招生专业
    1、教育管理;
    2、学科教学(语文);
    3、学科教学(数学);
    4、学科教学(物理);
    5、学科教学(化学);
    6、学科教学(思政);
    7、学科教学(生物);
    8、学科教学(历史);
    9、学科教学(地理);
    10、学科教学(英语);
    11、现代教育技术;
    12、小学教育;
    13、科学技术教育;
    14、学前教育。
    其中,现代教育技术领域面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开设。
    三、考试方式:
    考试科目共五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课、英语(报考英语教学专业的考生考《英语二》)。其中政治理论和专业课由我校组织命题,其它三门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联合)考试。政治理论课考试安排在复试时举行。
    四、培养方式:半脱产在职兼读,学习年限为3-5年,其中课程学习全部利用暑期进行。
    五、学位授予:
    考生被录取后,修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达到福建师范大学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可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和研究生毕业证(非全日制)。
    六、在职研究生学费: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指导、评阅和答辩等费用,不包括住宿费、教材费等。

    4.公共管理硕士MPA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在职研究生培养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知识、国际视野和新的经营理念,掌握理论方法及综合化、集成化管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1、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研究生学历并具有2年或以上实践工作经历人员。
    2、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3年或以上实践工作经历人员。
    3、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学历并具有5年或以上实践工作经历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二、专业方向:
    0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02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管理
    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04公共经济管理与金融管理
    05教育管理
    三、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招生考试;
    四、学习方式: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采取集中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五、学制:3年。
    六、授予: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凡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由学校颁发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福建师范大学联系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复试 福建师范大学成绩查询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福建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经验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报录比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问题

点击下载: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福建师范大学2019研究生招生目录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经济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院

教育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社会历史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与能源学院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传播学院

软件学院

旅游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