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导师:张杰

发布时间:2021-10-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导师:张杰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导师:张杰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货币金融系导师:张杰 正文

性别 职称 教授
职务 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电子邮件 zhangjieruc@ruc.edu.cn
工作时间 1984年7月 接待日

►教育背景
1993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7 月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7月至1993年7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助教、讲师
1993年7月至1997年10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期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年
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
1998年3月至2000年4月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4月至200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制度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2至2010年3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10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


►学术和社会兼职
2000年7月至今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2002年7月至今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理事
2008年5月至今 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9年6月至今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年8月至今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2013年5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3年8月至今  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讲授课程
金融学(本科生)
制度金融学(硕士生)
中国金融制度研究(博士生)


►教学成果和荣誉
1995,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5,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一等奖
1999,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
1999,国家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7届青年教师奖
2009,入选国家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1年度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2年8月,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12年9月,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科研方向
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
制度金融分析
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专著:
2011,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History, Theories and Policies,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Singapore.
2010,《银行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历史、理论与政策》(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全球经济演进:结构、逻辑与中国因素》(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主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3,《天圆地方的困惑》,中国金融出版社
译著:
2008,《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国际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论文:
2014,《儒家伦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逻辑》,《金融评论》
2014,《存量与增量的制度均衡点》,《中国金融》
2014,《金融发展中的制度博弈》,《中国金融》
2013,《证券性金融支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性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第2期
2013,《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哲学观及其他》,《金融评论》第2期
2012,《交易成本、法律传统与金融制度边界的决定》,《财贸经济》第2期
2012,《家庭组织的制度结构与儒家伦理》,《中国金融》第10期
2012,《家庭内隐性金融合约》,《中国金融》第9期
2012,《儒家伦理的兼容性质与弹性等级秩序》,《中国金融》第6期
2012,《儒家伦理、社会信任与制度妥协》,《中国金融》第5期
2012,《儒家思想、制度妥协与市场经济》,《中国金融》第4期
2011,《制度金融理论的新发展:文献述评》,《经济研究》第3期
2011,《中国货币金融变迁的特殊机理及其制度涵义:本土文献述评》,《金融评论》第6期
2011,《中国货币金融制度的早期景象:猜测与争执》,《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
2011,《“笼中虎”:一个金融制度变迁故事的解读》,《金融评论》第2期
2011,《预算约束与金融制度选择的新理论:文献评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3期
2010,《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原因:主流文献的讨论》,《金融评论》第5期
2010,《认识制度金融学》,《中国金融》第5期
2010,《制度金融学的起源:从门格尔到克洛尔》,《东岳论丛》第10期
2010,《中国货币金融演进之谜:王亚南与彭信威的解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0期
2009,《中国的货币本位困境:历史根源与演进机理》,《东岳论丛》第8期
2008,《金融支持机制转换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 》,《财贸经济》第2期
2008,《“郑和谜题”:国家的贸易激励、选择权与制度冲突》,《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2008,《政府的市场增进功能与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金融研究》第11期
2008,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under Government Access》,《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Vol.3, No.2
2008,《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的选择:一个历史演进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2期
2007,《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悖论”: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金融研究》第8期
2007,《国家与商人的利益疏离及其后果——一个晚明例证》,《东岳论丛》第9期
2007,《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悖论”: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金融研究》第8期
2006,《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经济研究》第6期
2006,《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金融研究》第3期
2005,《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金融研究》第2期
2005,《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第9期
2004,《解读中国农贷制度》,《金融研究》第2期
2004,《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经济研究》第6期
2003,《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研究》第1期
2003,《窥探中国国有银行制度的内在矛盾与演进逻辑》,《管理世界》第2期
2003,《交易、风险与所有权》,《管理世界》5月
2003,《国有银行的存差:逻辑与性质》,《金融研究》第6期
2002,《Financial Arrangments for the Growth of China's Non-SOEs》,《Forschung:40/41   Ed.Sigma,Berlin》
2001,《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管理世界》第5期
2001,《国家的意愿、能力与区域发展政策选择》,《经济研究》第3期
2001,《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2000,《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第4期
1999,《体制外增长中的金融安排》,《经济学家》第2期;《新华文摘》第7期
1998,《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经济研究》第10期
1997,《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经济研究》第8期
1996,《地方政府的介入与金融体制变异》,《经济研究》第3期
1995,《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经济研究》第5期


►学术奖励
2000,《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二等奖
2006,《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2009,《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2012,《银行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历史、理论与政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二等奖
2013年6月,《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首届金融图书“金羊奖”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guorenmindaxue/daoshi_47742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