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导师:林华峰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导师: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导师:林华峰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导师:林华峰 正文


林华峰
性别:男
单位: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名称: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害虫生物防治与资源昆虫
技术职务:教授
行政职务:
办公电话:0551-5786312
办公传真:0551-5786321
E-mail:hf.lin@163.com
通讯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邮政编码:230036

林华峰,男,博士,教授,学科点(含博士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
1957年4月生,安徽庐江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留校任教,后师从著名昆虫生态学家庞雄飞院士、著名生物防治与资源昆虫学专家胡萃教授,1997年6月在浙江大学昆虫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2002年任昆虫学教研室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和昆虫学学科点负责人,2004年任副院长,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水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安徽省六安市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国家科技系统专家信悉库评审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植保学院党总支委员。1995年被评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97年被评安徽省首届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从教以来,一直从事昆虫学教学与研究,主攻害虫防治、昆虫病理和资源昆虫研究方向,其中在害虫生物防治、资源昆虫方向已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届,近年在害虫生防与昆虫病理方向指导博士研究生。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行业科技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学术带头人项目、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共20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一项。2002年获安农大“九五”期间科技先进个人奖励。主持省精品课程《农业昆虫学》、校重点课程《普通昆虫学》等建设项目,获校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在全国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出版编著9部。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主讲课程
本科:作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昆虫研究技术、资源昆虫学、农业文献检索;
硕士: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病理与实验技术、昆虫学新进展等。
博士:昆虫病理学,生物农药学等。
教研项目
《农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006-2010;
《农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安徽农业大学重点课程研究项目,2000-2004;
《普通昆虫学课程体系建设》,安徽农业大学重点课程研究项目,1999-2003。
教学成果奖
“农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获安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普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获安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
出版教材
《农业昆虫学》(参编)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人负责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部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5月;
《药用植物害虫学》,面向21世纪教材(副主编),2009年5月,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第二版)(参编)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5月;
《普通昆虫学》(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9年9月,科学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主要研究领域:
1.害虫生物防治
2.昆虫病理与真菌杀虫剂
3.农业昆虫及其治理
4.资源昆虫与利用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03_200803003_HY08032439,(2008-2011);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沿淮低洼地农业减灾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09BADA6B05-1),2009.1-2011.12;
3.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沿淮行蓄洪区杞柳重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08010302208,(2008-201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持续控制松墨天牛的新途径——化学信息与病原真菌的联合使用研究30330500,2004.1-2007.12;
5.安徽省科技厅十一五攻关项目,真菌杀虫剂系列化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技术研究06013053A,2006.1-2008.12;
6.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林用真菌杀虫剂的研制85-18-03-02,1993.9-1996.12;
7.安徽省人事厅学术带头人项目,白僵菌持续控制松墨天牛新技术及其生物作用机制2005hbz13,2004-2006;
8.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转Bt基因抗虫棉鉴定与纯度检测技术的研究01041402,2002.3-2004.12;
9.安徽省教育厅项目,杀虫微生物对蛴螬的应用技术2002HBL17,2000.9-2003.6;
10安徽省科技厅九五攻关项目.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96110088,1997.1-1999.12;
11.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复合生物杀虫剂的致病机理97120057,1997.1-1999.12;
12.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淮北西部旱作区小麦丰产优质综合技术与示范040030337,(2005.1-2007.12);

主要科研成果:
获奖:
“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002)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白僵菌在越冬松毛虫种群中宿存的研究”(2001)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安徽省蔬菜害虫种类与综合防治研究”( 1991)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专利:
中国(中文) 200510040545.6 - 一种转bt基因作物抗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2005-11-23) ;
中国(中文) 200810180268.2 - 白僵菌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9-04-22);
中国(中文) 200510040546.0 - 快速检测转bt基因作物抗性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 (2005-11-23)。

代表性论文论著:
1.林华峰.杨新军,赵晓亮,几种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的致病性,应用生态学报2007,(18)4:937-940;
2.林华峰,李世广,张磊,王萍莉,周义文,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蛴螬的毒力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351-354;
3.林华峰,黑肩绿盲蝽对白背飞虱卵的捕食效应.1995,植物保护学报22(3):198-204;
4.林华峰,用酯酶同工酶图谱鉴别白僵菌株型,植物保护学报,1998,25(4):315-320;
5.林华峰、黄勃、李增智、胡萃,白僵菌在松毛虫体上宿存侵染的电镜扫描观察,菌物系统,1998,25(4):342-347;
6.林华峰、黄勃、李增智、胡萃,白僵菌不同菌株DNA扩增图谱与其来源的相关性分析,菌物系统,1999,18(1):73-78;
7.林华峰、李连德、李增智、樊美珍,白僵菌胞外蛋白酶的测定及其与酯酶型的关系,中国生物防治1997 ,13(1):32-36;
8.林华峰、李增智、胡萃,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松毛虫的侵染致病效应,应用生态学报,1998,9 (2):195-200;
9.林华峰、李增智、胡萃,施菌方式和寄主状态对白僵菌萌发侵染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95-98;
10.林华峰,王萍莉,张 磊,杨新军,李世广,周义文,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两变种的生长性状及其对蛴螬的毒力,中国生物防治2006年,22(2):123-127;
11.林华峰,吴福中,李世广等.豆天蛾的人工饲养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经济动物学报,2005,(3):60-62;
12.林华峰**,吴福中,李世广等,不同饲养基质对豆天蛾越冬影响的研究,经济动物学报,2006,10(3):161-163;
13.林华峰*,杨新军,李茂业,吴书霞,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中国生防防治,2007,23(1):44-48;
14.《蔬菜病虫害防治》,安徽科技出版社,1992;
15.《蔬菜害虫鉴别图谱》,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16.《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大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6;
17.《水稻病虫害图谱》,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
18.《棉花病虫害图谱》,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安徽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农业大学报录比、安徽农业大学考研群、安徽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农业大学排名、安徽农业大学保研、安徽农业大学公众号、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安徽农业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nydx/yjsds_55974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