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导师:叶良均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导师:叶良均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导师:叶良均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导师:叶良均 正文


姓名: 叶良均
性别:男
出生年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研究方向:科技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学

叶良均,男,哲学博士,副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7月毕业于合肥联合大学(现合肥学院)精细化学专业工程,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哲学专业,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攻读博士研究生。2009年1月~2009年5月在美国麻州hampshire college做访问学者。对农村实地调查尤感兴趣,先后对安徽各个地市的典型农村社区及国内一些省区的农村地区组织过实地研究。2009年在美国访学期间,曾对麻州部分农村地区开展过实地调查。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主要承担课程:《西方社会思想史》、《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自然辩证法概论》(硕士研究生课程)。主持过的教研项目有:(1)2008年度安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学分制下社科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校级一般项目;(2)安徽农业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社会研究方法》综合性实验” . 2008年1月~2009年6月;(3)2010年安徽农业大学多媒体教研项目:《西方社会思想史》多媒体课件研制。(一般项目).主要参与编写的教材有:(1)参编:黄邦汉.企业社会责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负责其中一章:消费者保护,约3.1万字。)(2)参编: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负责其中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约3.5万字)

主要研究领域:
科技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学

主要科研项目:
1.2011年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安徽特色农业开发及对策研究,编号:SLDQDKT1105.
2.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小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对策研究——以鄂豫皖三省为例,编号:10YJCZH201.
3.安徽省社科规划办项目:皖江城市带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与产业转移的协调机制研究,AHSK09-10D62.
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研究,编号:2005sk126。
5.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世纪中美社会科学家成长机制的研究,编号:2005jqw043.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科技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研究, 编号:KD2006068.
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机制研究,编号:2009sk110。
8.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破解“三农”问题的视角看农村社区建设,编号:200524.
9.安徽农业大学校长青年基金项目:农民专业经济协会成长机制研究,编号:2007qns07.
10.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院校参与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问题研究,编号:2008zs22.
11.安徽农业大学引进与稳定人才项目: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社会责任及构建对策研究。编号:WD2009-02.
参与项目情况: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参与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4项。

主要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论著:
1.叶良均,徐飞.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及构建的策略思考,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10期。
2.叶良均. 科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 发表于《农业考古》2007年第 6期。
3.叶良均,甘红圣. 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对策思考,发表于《前沿》2008年第1期。
4.叶良均. 构建产销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支持体系,发表于《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第3期.
5.叶良均,黄邦汉,吴永辉. 学术团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功能研究,发表于《学会》2008年第3期.
6.叶良均.我国产后农业企业发展的意义、困境和对策思考,发表于《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7期.
7.叶良均. 构建国家农业科技试验站的对策思考,发表于《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第7期。
8.叶良均. 以农民组织为纽带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11期。
9.叶良均,俞宁,黄邦汉.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06年第2期。
10.叶良均. 完善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对策研究,发表于《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11.叶良均. 以系统论看我国当前科研评价问题及影响,发表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2.陈传胜,叶良均. 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社会工作(理论版)》2008年第9期.
13.王利兵,叶良均.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发表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8期。
14.史玉民, 陶新珍, 叶良均. 创新文化研究的科学哲学定位,发表于《科技管理研究》 2005年第10期。
15.王晓莉,叶良均,徐飞. SCI作为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局限性研究,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1期。
16.徐飞,叶良均. 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群体状况研究,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7.叶良均,孙超,滕瀚.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供需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发表于《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3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安徽农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农业大学报录比、安徽农业大学考研群、安徽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农业大学排名、安徽农业大学保研、安徽农业大学公众号、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安徽农业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nydx/yjsds_55975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