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4: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东南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东南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东南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东南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东南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刘先觉 吴国新 钟秉林 齐康 仲德昆 朱光亚 王红兵 李小平 鲍旭 杨全 魏海坤 戴先中 戴义保 翟军勇 路小波 蒋珉 梁金玲 盖绍彦 符影杰 曹鸣 曹进德 黄东 柴琳 郭雷 袁晓辉 夏思宇 夏良正 赵霁 虞文武 谈英姿 费树岷 姜昌金 余玲玲 余星火 周俊 周杏鹏 房芳 金立左 孟正大 邵家玉 严洪森 杨俊 李俊 汪峥 张凯锋 李奇 张亚 陈从颜 陈夕松 李久贤 李新德 宋文忠 吴介一 刘京南 孙长银 叶桦 卢剑权 达飞鹏 项楠 王金湘 李彬 顾兴中 董祥国 陈建松 朱壮瑞 王荣蓉 孙桂芳 齐建昌 彭英 卢熹 黄鹏 胡建中 程洁 殷国栋 仇晓黎 凌新生 张永康 张建润 易红 许飞云 许超 幸研 汤文成 孙蓓蓓 倪中华 李普 蒋书运 贾民平 陈南 韩勇 梅姝娥 黄超 侯合银 胡汉辉 胡小平 林宏志 陈伟达 张玉林 何建敏 杨东辉 李敏 仲伟俊 刘新旺 庄亚明 冯勤超 王文平 陆于平 蒋平 高赐威 陆金钰 万春风 周臻 刘建勋 涂永明 方立新 孙逊 王立辉 盛凌振 刘攀 张侃健 李世华 田玉平 王勤 马旭东 陆荣生 刘海晨 胡涛 刘晓军 王磊 吴熙 卢毅 汤奕 王蓓蓓 高山 陈歆技 赵剑锋 徐青山 王海风 万秋兰 陆广香 李扬 陈中 汪昕 孙安 韩重庆 朱筱俊 吕清芳 敬登虎 徐文平 尹凌峰 朱虹 罗斌 杨才千 赵才其 吴京 范圣刚 张晋 秦卫红 马军 吴刚 舒赣平 吕令毅 邱洪兴 孟少平 曹双寅 冯健 郭正兴 吕志涛 吴金 陆生礼 陈莹梅 胡庆生 常昌远 冯军 王志功 孙伟锋 李冰 李文渊 曹争 李伟 吕建华 倪巍伟 戚晓芳 沈卓炜 徐造林 张柏礼 魏福明 胡平 张乾元 倪进 尹文 程明震 郁火星 于向东 崔天剑 李永春 陈绘 李轶南 张志贤 孙菁 季欣 崔之进 鲍旭东 邓建明 翟玉庆 何志宁 喻学才 卢爱华 贾鸿雁 黄羊山 田兆耀 徐子方 王华宝 邵文实 乔光辉 刘艳梅 岳瑨 许建良 徐嘉 夏保华 王俊 王珏 田海平 马向真 马雷 梁卫霞 范志军 樊和平 董群 陈爱华 施卫东 江其玟 陈菊花 王铮 虞斌 熊艳艳 管驰明 于虹 杨军 吴建辉 龙书芹 吉逸 孙立涛 时龙兴 尚金堂 秦明 廖小平 李伟华 李杰 黄庆安 胡晨 张雄 叶莉华 肖金标 吕昌贵 朱利 张晓兵 张家雨 恽斌峰 王著元 王春雷 王保平 娄朝刚 李晓华 雷威 顾兵 崔一平 汪峥  李新德  吴介一  柴琳  周海清  夏柱红 陈艺文 庞侯荣    吴桂平    解希顺 洪昆权 杨文星 姚晓燕 唐雁坤 董正高 倪振华 侯净敏 董帅 薛鹏 吕准 崔铁军 蒋维洲 徐庆宇 邱腾 汪军 王金兰 徐明祥 李旗 施智祥 翟亚 杨永宏 朱善华 朱丽田 张力 周琛  魏金美 王涛 吴兰香 陶友公 盛雪梅 钱激扬 马冬梅 罗天妮 刘克华 黄文英 胡永辉 侯旭 高健 程俊瑜 常天龙 郑玉琪 邹长征 朱宏清 袁晓宁 许克琪 李鲁 刘须明 陈美华 张一卫 杨洪 骆培成 孔凡 郭玲香 黄凯 娄永兵 邹志红 潘晓梅  王作祥  马全红  张闻  祝学云  周晓晶  张涛  赵立业  杨波  夏敦柱  吴峻  吴涓 王慧青 王澄非 孙利生 邱实 潘树国 倪江生 卢荣军 刘锡祥 刘璟 梁金星 李旭 李会军 况迎辉 金伟明 金世俊 姜晓彤  黄丽斌 夏芸 陈炳为 曹乾 张晓 田宏迩 杨红 卫平民 王灿楠 孟红 胡朝阳 唐萌 沈孝兵 武鸣 陈晓东 马永健 袁宝君 王民生 向全永 陈连生 羊海涛 朱凤才 胡晓舒 朱宝立 汪华 廖鹏 谢耀峰 陈一梅 汤君友 蔡先华 喻国荣 戚浩平 闻道秋 高成发 杜广印 石名磊 王新定 吴文清 陈小兵 陈先华 张晓春 张永 柴 干  陈大伟  季彦婕 王昊 张国强 陈东良 刘龙柱 章迅 张惠红 蔡晓波 徐南强 陈瑜 葛丽芹 钱卫平 黄宁平 袁春伟 徐春祥 徐丽娜 夏强 赵祥伟 赵兴群 罗守华 陈扬 迟慧梅 肖鹏峰 肖忠党 汪丰 李志勇  张继中  张天柱 张宇 何农跃 朱继军 孙清江 孙啸 吕晓迎 吕华 刘全俊 白云飞 王雪梅 王进科 巴龙 万遂人 顾宁 顾忠泽 陆祖宏 韦钰 戚晓芳  谢建明 翟玉庆  周 晓 宇  张志政  鲍旭东  罗立民 吕建华  金远平 蒋嶷川 徐 立 臻 董永强 宋爱波  沈卓炜  曹玖新 徐造林  倪巍伟  漆桂林 罗军舟  陈汉武 陶 军 汪芸 龚俭 丁伟 程光 张小向 徐 亮 吴宏伟 王 峰 石佩虎 李慧玲 江其保 关秀翠 陈文彦 曹婉容 朱道元 周建华 张福保 李必信 薛星美 管 平 刘淑君 高志强 陈 平 刘其林 潮小李 杨全胜 张小松 张宝怀 朱小良 朱光灿 钟文琪 赵长遂 周克毅 张军 于向军 张辉 仲兆平 虞维平 余冉 袁竹林 杨亚平 杨林军 杨帆 徐治皋 胥建群 许传龙 熊源泉 肖军 肖睿 向文国 吴磊 吴新 韦红旗 王素美 王秋颖 王培红 王明春 王军 王晓 田新启 谭平 宋兆龙 司风琪 宋敏 沈湘林 宋海亮 沈来宏 沈炯 沈剑贤 盛昌栋 沈德魁 潘蕾 吕锡武  吕剑虹  陆勇  李益国  李先宁  刘振祥  李舒宏  梁彩华  梁财  冷伟  冷杉 匡荛 金保升 黄亚继 黄石红 黄 瑛 郭宏伟 归柯庭 顾璠 葛仕福 葛斌 傅行军 段钰锋 杜 垲 陈永平 董卫 丁维明 陈绍炳 陈九法 陈亚平 程力 陈振乾 程懋华 邓艾东 蔡亮 陈晓平 周芝庭  罗翔  李健康 王玉娟 任祖平 陈敏华 林晓辉 帅立国 钱瑞明 周忠元 陈云飞 周怡君 赵坚玉 张志胜 田梦倩 刘磊 孙辉 毛玉良 贾方 张赤斌 韩良 李刚 薛澄岐 颜肖龙 史金飞 王兴松 蒋全兴 邓小鹏 郑 磊 陆惠民 成虎 李德智 刘家彬 武雷 张星 杜静 张建坤 黄有亮 沈杰  李维滨  李启明  黄娟  李 贺 刘 焱 杨小丽 孙 越 王浩 王景全 宗周红 丁汉山 刘钊 穆保岗 戴国亮 童小东 龚维明 丁幼亮 冯若强 郭 彤 黄镇 潘金龙 徐明 张志强 缪长青 陈忠范 徐赵东 叶继红 王修信 张建 梁书亭 张继文 孙 逊 李爱群 周 臻 陈锦祥 王恒华 郭力 韩玉林 韩晓林 董萼良 郭应征 汪晓茜 靳慧 诸葛净 彭昌海 石邢 李海清 傅秀章 巢耀明 熊国平 马 进 史永高 徐小东 鲍莉 王静 李飚 龚恺 俞传飞

基本信息

姓 名: 陈汉武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11
学 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资 格: 博士生导师
行政机构: 计算机科学系
研究方向: 理论计算机科学
电 话: 025-52090912
电子邮件: hw_chen@seu.edu.cn
地 址: 南京市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宁校区)
邮 编: 四牌楼:210096;江宁:211189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Mathematical Reviews”评委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东南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0年3月获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智能情报专业理工学博士学位.
1991.1-1992.6日本太平洋技术咨询株式会社研修
1995.5-1996.6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访问
1996.7-1997.3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大学院研究生
1997.4-2000.3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智能情报专业理工学博士学位课程
1997.9-2000.3山口东京理科大学非常勤讲师
2000.4-2003.4任日本IBM中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软件工程师.
参与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与并完成的研究项目:

日本文部省(No.09640195)“多符号离散通信系统信道编码与容量特性数理解析的研究”
日本JSPS((C) 11640169)“多符号离散通信系统信道传输效率信赖函数及函数特征数理解析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412014)"AMS数据计算环境的研究和实现"

主持并完成的研究项目:

日本山口大学地区合作中心VBL“实现信息量子通信基础技术的理论研究”
日本国家与公司合作项目“航天体外壳辐射温度实时测试系统(高温热分析)”
丰田集团项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CADSIASE CAM5255的优化"

正在主持的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计划项目(60572071)“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信道容量的研究”
江苏省自然基金(BK2007104)"量子可逆逻辑及量子信息计算可视化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计划项目(60873101)"量子计算的线路模型描述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东南大学教改课题(2006005)"计算机公共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题库建设".

基本信息

姓 名: 吴国新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5月
学 位: 硕士
职 称: 教授
资 格: 博士生导师
行政机构: 计算机工程系
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电 话: 025-83792359
传 真: 025-83793073
电子邮件: gwu@seu.edu.cn
地 址: 南京市四牌楼2 号李文正楼(北楼)210室
邮 编: 210096

个人简介

吴国新,男,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近期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和网络可信技术、高性能网络、基于P2P的资源共享技术。

教育经历

1978.3-1982.1,南京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获工科学士学位;
1986.9-1989.2,东南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方向研究生,获工科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3.6-1975.12,安徽芜湖市郊西江公社,知识青年;
1975.12-1978.2,安徽芜湖红光针织厂,机修工人;
1982.1-1985.8,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计算中心,职工;
1985.9-至今,东南大学计算机系(学院),教师。

出版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字数(万字) 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份
[1] CIMS计算机网络 30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2] 计算机网络 30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3] 计算机网络 34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计算机网络(第2版) 35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获奖情况

[1]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2等奖, OSI计算机网络研究, 1992年, 排名第4.
[2] 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 基于OSI的军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研究, 1993年, 排名第2.
[3] 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异种中大型计算机远程OSI网络, 1995年, 排名第4.
[4] 江苏省科技进步2等奖, 船舶货运单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1995年, 排名第3.
[5] 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基于EDI的单证交换系统, 1996年, 排名第3.
[6]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1等奖, 计算机网络协议形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998年, 排名第4.
[7] 江苏省科技进步2等奖, 面向制造业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与机制模型研究, 2005年, 排名第6.

曹玖新,工学博士。现任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CCF 高级会员。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学位。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中的“服务组合与服务验证”子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的“网络教育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子项目。在《Journal of Parallel, Emergen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计算机学报》等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2009-168)1项,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2010-J-220-2-01-R03)1项。
所在学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目前作为主要人员承担国家“973”项目二级课题“服务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研究(2009CB320501)”和国家“973”项目二级课题“信息服务的聚合与协同(2010CB328104)”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可信可控的服务协同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61070158)”的研究。

教学:

从2003起讲授本科生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概论”。讲授研究生(软件学院苏州)课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专利授权和申请:

1. 曹玖新,罗军舟,毛波,基于图像处理的钓鱼网页检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200710130809.6,2007年8月17日。
授权号: ZL200710130809.6,2010年1月20日。证书号:第592994号
2. 罗军舟,曹玖新,朱夏,田田,东方,郑啸,基于内容复制的资源负载平衡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200810156156.3,2008年9月24日。
授权号:ZL200810156156.3, 2011年03月16日。证书号:第746555号
3. 曹玖新,罗军舟,林加镇,姚燚,刘永生,孙学胜,协作式垃圾邮件防范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200910028695.3,2009年1月5日。
授权号:ZL200910028695.3, 2011年04月20日。证书号:第762944号
4. 曹玖新,罗军舟,孙学胜,刘波, 一种基于新服务集构造的动态服务选择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201010230496.3,2010年7月19日。
5. 曹玖新,罗军舟,刘永生,刘波,一种基于QoS的多线程Web服务协商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201010230488.9,2010年7月19日。

软件著作权授权:

1. 罗军舟,曹玖新,徐瑶斌,林加镇,曲延胜,顾军,基于Linux的课件制作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6SR16785,2006年6月10日。
2. 罗军舟,曹玖新,葛亮,毛波,程杰,顾军,Windows到Linux的网络教学资源转换工 具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6SR16786,2006年6月10日。
3. 曹玖新,罗军舟,林家镇,王国进,毛波,东方,数字教育资源封装与验证工具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8SR17995,2008年7月1日。
4. 曹玖新,罗军舟,刘永生,姚燚,孙学胜,胡波,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提取封装工具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8SR26052,2008年9月1日。

近期发表论文:

1. 杨柳,曹玖新,刘波,时莉莉.基于无偏Q值反馈的社区划分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31-36(EI 20111213768305)
2. Cao Jiuxin, Sun Xuesheng,Zheng Xiao,Liu Bo,Mao Bo. Efficient Multi-Objective Services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EEE APSCC 2010.Hangzhou,China,Dec.,603-608.(EI 20111113740230)
3. Cao Jiuxin, Zhang Biao, Mao Bo, Liu Bo. Constraint Rules-based Recovery for Business Transa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loud Computing, Nanjing, China, Nov., 2010. 282-298
4. Cao Jiuxin, Liu Yongsheng, Luo Junzhou, Mao Bo. Efficient Multi-QoS Attributes Negotiation for Service Composition in Dynamically Changeable Environments. Proceedings of IEEE SMC 2010, Istanbul, Turkey, Oct., 2010. 3118-3124(EI 20110413608137)
5. 郑啸,罗军舟,曹玖新,宋爱波. 基于发布/订阅系统的服务QoS信息分发模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0年6月,47(6):1088-1097(EI 20100412664939)
6. Cao Jiuxin, Yao Yi, Zheng Xiao, Liu Bo. Semantic-based Self-organising Mechanism for Service Registry and Discovery.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 (CSCWD2010), Shanghai, China, March, 2010. 245-250(EI 20111513907746)
7. Cao Jiuxin, Wang Tianfeng, Shi Lili, Mao Bo. Architecture and algorithm for web phishing detectio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10, 3. 26:1,43-47 (EI 20102012932846)
8. 姚燚, 曹玖新, 刘波, 孙学胜, 刘永生, 胡波. 基于语义的可扩展web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月, 40:2,264-269(EI 20102012932805)
9. Cao Jiuxin, Mao Bo, Luo Junzhou. A Segmentation Method for Web Page Analysis using Shrinking and Divi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rallel, Emergen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10, 25: 2, 93 – 104(EI 20101712883266)
10.Jiuxin Cao, Jingyu Huang, Guojin Wang, Jun Gu. QoS and Preference Based Web Service Evaluation Approach.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ooperative Computing, 2009: 420-426(EI 20095212580916)
11.曹玖新,毛波,罗军舟,刘波.基于嵌套EMD的钓鱼网页检测算法.计算机学报, 2009年5月, 32(5):922-929(EI 20092412122858)
12.孙学胜, 曹玖新, 刘波, 胡波, 李和光.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服务选择算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7月,39(4):684-689(EI 20093612289435)
13.Cao Jiuxin, Mao Bo, Luo junzhou. The Self-adaptive Framework of Learning Object Based on Contex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CSSE),Wuhan, China, Dec. 12-14, 2008:941-944(EI 20102312984487)
14.Cheng Jie, Cao Jiuxin, Lin Jiazhen, Liu Bo. A Protection Scheme Based on Online Encryption for Streaming Media. The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media Computing. Lanzhou, China, July 15-16, 2008: 165-170(EI 20083911599161)
15.Cao Jiuxin, Mao Bo, Luo Junzhou. Self-Adapting and Agent-Based Personalized Courseware Model, IEEE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AINA2007). Niagara, Canada, MAY 21-23, 2007: 695-701(EI 073910826545)
16.Xiao Zheng, Junzhou Luo, Jiuxin Cao. Pat: A P2P based Publish/Subscribe System for Qo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Web Services. IEE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 (ICWS 2009), July 6-10, 2009, Los Angeles, USA. 839-846(EI 20094712483678)
17.Xiao Zheng, Junzhou Luo, Jiuxin Cao. A Qo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ervice for SOA-based CSCW applications.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 2009), October 11-14, 2009,San Antonio, USA. 3687-3692(EI 20100412664939)
18.Bo Liu, Junzhou Luo, Jiuxin Cao, Agent-Based Task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puting, 2010,10:1378-1390(SCI)
19.Junzhou Luo, Fang Dong, Jiuxin Cao. A Novel Task Graph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Dynamic Critical Path and Effective Duplication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2010; 10:1283–1302.DOI:10.1002/wcm.717(SCI 664WF)
20.Junzhou Luo, Zhiang Wu, Jiuxin Cao, Tiantian. Dynamic Multi-resource Advance Reservation in Grid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29 July 2008, doi:10.1007/s11227-008-0233-x(SCI)
21.伍之昂, 罗军舟, 宋爱波, 曹玖新. 具有QoS保证的服务资源联合分配与管理. 软件学报, 2009年12月, 20(12): 3150-3162(EI 20095312598128)
22.Liu Bo, Luo Junzhou, Cao Jiuxin. A Method of Agent Task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Birmingham, UK,July 26-27, 2007: 50-55(EI)
23.Junzhou Luo, Fang Dong, Jiuxin Cao, Aibo Song. A Context-aware Personalized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for Pervasive Learning. Cluster Computing. June,2010. 13:2, 213-239 (EI 20101912926996)
24.林加镇,曹玖新,程 杰. 一种新的垃圾邮件样本采集方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3月,38(2):244-248(EI 20082011256151 )

正在主持的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 可信可控的服务协同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61070158)
2、完成科研项目: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SOA服务组合与验证(2006BAH02A24-7)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子课题负责人曹玖新
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开放式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应,(2005BA115A01-2),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负责人罗军舟和曹玖新
3、网格计算中全局资源描述、管理和调度方法研究 (9209002182), 2004.01至05.12,东南大学 课题,负责人曹玖新
4、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数字教育资源集成与共享(2006BAH02A24- 4)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子课题负责人罗军舟和曹玖新
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课题,网络教育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
(2001BA101A12) 2002.01至2005.12,技术负责人
6、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主动式安全防范系统的研究(BG2004036)
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2006年12月31日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 项 目负责人罗军舟。(排名第二)
7、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数字身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40万,2007年1月至 2008年 12月,项目负责人罗军舟。(排名第三)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的一个项目,大规模网络分 布式管理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分析与评价(90604004),33万,2006年01月至 2008年12月,项目负责人罗军舟。(排名第三)
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信可控网络体系的研究(BK2007708),2007年06月至2009年12月,项目负责人罗军舟。(排名第六)

基本信息

姓 名: 王红兵
性 别: 男
学 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资 格: 博士生导师
行政机构: 计算机科学系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与理论
电 话: 025-52090861
传 真: 025-52090880
电子邮件: hbw@seu.edu.cn
地 址: http://wscomposition.seu.edu.cn/hbw/index.html
邮 编: 210096

个人简介

王红兵,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博士。IEEE会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十几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如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Computing,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Services 等) ,多个国际杂志的审稿人(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 。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服务计算(Web 服务应用,服务匹配,服务组合,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服务计算的理论基础)。
2003.12-2004.3赴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与香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进行Web services合作研究。
2005年开始与加拿大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OIT)和香港城市大学进行Web service技术的合作研究。
2008.3-2008.4,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
我们开发的WS-CDL执行引擎软件( http://wscomposition.seu.edu.cn/hbw/index.html ),为国际上第一个成功研发的系统。改变了Web服务组合技术的应用现状,即仅有语言WS-CDL但没有执行引擎的现状。在服务计算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重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引用。

在研项目:

Web服务组合模型与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1~2009.12)。


姓名:俞传飞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建筑学院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数字化建筑及其设计、建筑数字信息集成与应用

俞传飞,男,1972年1月生,2002年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建筑设计及理论方向博士学位,2002-2004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2004至今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现兼任建筑系四年级设计教学组长、建筑系副系主任。

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建筑及其设计的发展与相关专业走向,在数字化建筑与设计、建筑数字信息集成及其应用、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师行业运作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主持/参与多项纵向科研和横向设计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经验,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已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国外高等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二十余篇相关论文,2007年参编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本科生教材《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2008年出版专著《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曾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博士后研究计划项目“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建构(工艺)领域的影响及应用发展研究”(2002-200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项目编号50378047,2004-2006),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还参与“基于普及运算互动媒体的可调适性建筑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08041,2009.01-2011.12)的研究工作。

自2006年起带领硕士研究生开展相关设计与研究工作,已指导完成多篇相关数字技术与建筑学专业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数字技术应用前后不规则形态建筑发展比较分析”(叶财华,2009);“当代不规则形态建筑抽样数据比较研究”(柏灵芝,2009);“交流·生成——数字技术影响下建筑设计信息交流的若干变化”(魏长才,2010)等。

现主持开设本科四年级课程“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及研究生选修课程“数字化建筑”,指导建筑系本科四年级设计课程中的城市设计、大型公建及学科交叉方向课题。2009-2010年间主讲公开学术讲座“从文本到数字化空间”(2009)、“媒介的转换-数字化媒介影响下的建筑设计表现”(2010)。曾多次荣获东南大学教师奖教金,指导学生作业及竞赛作品多次获奖并参加国内(国际)建筑作品学生作业展。

专著、论文

专著 / 译著 / 编著
[1]   著. 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M]. ISBN 978-7-112-09621-3.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俞传飞 参编. 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M]. 李建成、卫兆骥、王诂 主编. ISBN 978-7-112-09116-4.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   俞传飞 译. 布拉德. 密 著. 户外空间设计[M]. ISBN 7-5381-4645-8.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期刊论文
[1]   . 想象.增值.质变——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建筑领域的阶段性划分[J]. 华中建筑, 2001(4):45-46.
[2]   . 技术的微笑——论数字化手段对建筑市场业务的影响[J]. 新建筑, 2001(6):24-27.
[3]   . 无人栖居的建筑·没有甲方的建筑师:——虚拟建筑师和虚拟建筑在实践领域的探讨[J]. 华中建筑, 2001,19(6):12-15.
[4]   . 界限的消融——试论数字化时代建筑设计及其表现关系的嬗变[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3):16-20.
[5]   . 在形式之外——试论数字化时代建筑内涵的变化[J]. 新建筑, 2003(4):41-43.
[6]   . 分化与整合——数字化背景(前景)下建筑及其设计的现状与走向[J]. 建筑师, 2003(1):30-32.
[7]   , 韩慧卿, 俞传飞. 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J]. 建筑学报, 2003(8):41-43.
[8]   . 布尔逻辑与数字化思维——试论数字化条件下建筑设计思维特征的转化[J]. 新建筑,2005(3):50-52.
[9]   .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建造?——数字技术时代建筑的新叙事方式[J]. 新建筑, 2008(3):24-27.
[10], 刘歌青, 译俞传飞. 建筑信息模型游戏系统——一种促进可持续性设计和教学的新尝试[J]. 新建筑, 2008(3):28-31.
[11]魏长才, 俞传飞. 网络媒介影响下建筑相关问题初探[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9,30(5):59-63.
[12]叶财华, 俞传飞. 开放兼容 集约高效——镇江南徐新城区行政中心规划与设计回顾[J]. 华中建筑, 2009(6):89-94.
[13]毛浩浩, 俞传飞. 序列的重组·空间的幻化——试分析比较电脑游戏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超链接特性[J]. 建筑与文化, 2009(9):108-109.
[14]柏灵芝, 俞传飞, 严怀达. 设计模式的数字化转变——矶崎新近期作品分析[J]. 城市建筑, 2009(4):101-102.
[15]俞传飞, 韩岗. 从图解到影像——当代数字媒介对建筑设计表现的影响及其应用[J]. 城市建筑, 2010(6):18-20.

会议论文
[1]    Yu Chuanfei. Less or More ?——Not just the Problems about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iques in ou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Forum –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Regionalism under the Trends of Globalization, Jiangsu·Nanjing, 2003:
[2]    俞传飞, 内容·方法·手段——设计与建造的数字化融合及其对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的影响, 2006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    Chuanfei Yu, From Instrument to Interface, Digi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2007 CAADRIA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sia),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Nanjing, China, 2007:
[4]    Chuanfei Yu, A New Way of Storytelling in Today's Architecture, 2007 ISAMA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Arts, Mathematics, and Architecture), Texas A&M University, USA, 2007:
[5]    俞传飞, 手段与方法的取舍和定位——再谈设计媒介变迁对建筑教育的影响, 2007(北京)国际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主持 / 参与研究实践项目

纵向科研项目
[1]    主持博士后研究计划项目“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建构(工艺)领域的影响及应用发展研究”,2002-2004;
[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50378047),2004-2006;
[3]    主持东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数字化技术在建筑专业教育中的影响与应用研究”,2005~2007
[4]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普及运算互动媒体的可调适性建筑研究”(50908041),项目负责人:虞刚,2009-2011)
[5]    参与东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建筑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钱强、龚恺,2005-2007;
[6]    参与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304),开放·交叉·融合——走向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土建类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建国 钱强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家高教司,2005-2010

横向设计项目
[1]    北京圣福华国际经济商贸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总建筑面积:655,440M2 ,北京市亦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2
[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念设计方案(总建筑面积:150,000 M2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3-2004
[3]    北京亦庄企业文化公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用地规模:73.13公顷),2003
[4]    北京西郊宾馆改扩建项目前期策划及初步方案(总建筑面积:58,000 M2 ),2004
[5]    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投标第二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6
[6]    镇江市南徐新城区新行政中心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投标第一名中标实施(总建筑面积:100,000 M2 ,江苏镇江南徐新城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改扩建规划及建筑设计投标方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

荣誉、获奖
[1]    参与项目“南京市秦淮区门东地区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2005年第二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05
[2]    2005-2006年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奖教金,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2006
[3]    2007-2008年度东南大学“焦廷标奖”奖教金,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2008
[4]    指导学生竞赛作品“海上之门”获得现代杯大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8
[5]    2009-2010年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奖教金,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2010

当前承担课程
[1]    本科四年级,数字化技术与建筑,2005年至今;
[2]    硕士研究生,数字化建筑,2005年至今;
[3]    本科四年级,建筑设计2008年至今;
[4]    本科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2004年至2008年。


姓名:龚恺  性别:男
职称:副院长 学院:建筑学院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龚恺 男 1962年5月7日出生
籍贯:江苏省常州市
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9月-1980年7月 在江苏省常州中学就读,高中毕业
1980年9月-1984年7月 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就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3月 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就读,研究生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1987年4月-现在         在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
1993年9月-1994年7月 在瑞士ETH大学建筑系进修
1996年10月-1997年1月在美国ALABAMA A&M大学作访问学者
1998年3月-现在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就读在职博士研究生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立龚恺设计工作室(GKStudio)

研究
1998年-2000年 中国传统村落比较研究(香港特区政府支助),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合作研究(已结题)
2001年-2003年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和课程发展的合作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合作研究
2002年          城市空间集约化及其整合设计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合作者
地震、建筑、预案地震灾害的建筑预案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2008ZCYJ31周畅3
常州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
2008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测设计二等奖常州市规划局 0230

专著、论文
•专著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分析与保护再利用研究龚恺、黄玲玲等教授北京规划建设2011/1,总136期全国
结构“柱”在建筑语境中的“异规”操作胡博、龚恺教授建筑与文化2011/2,总83期全国
换乘模式对高铁客运站空间设计的影响初探武宏伟、龚恺教授城市建筑2010/8,总71期全国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调查与研究——以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龚恺、吉英雷教授建筑学报2010/12全国
持续探索和创新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王建国、龚恺教授南方建筑2010/6,总140全国
走出老城南——2010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龚恺等教授13923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12-12408-4(19657)2010.8
关于建筑学专业办学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
——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例王建国、龚恺教授中国大学教育-总第221期,2009年1月全国
“内”与“外”的改造——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次城市更新设计龚恺教授城市建筑-2009-2 No.53全国
肌理作用下的建筑形态操作申世明、闵铭、龚恺教授建筑与文化 2009-2/3 No.60全国
祭奠勇士的容器——悉尼、堪培拉、墨尔本Anzac纪念空间分析研究吉英雷、龚恺教授建筑与文化 2009-2/3 No.60全国
计算机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的语义与语法胡宏、龚恺教授建筑与文化 2009-6 No.63全国
研究的设计 设计的研究龚恺教授建筑与文化 2009-7 No.64全国
同一躯壳中的双生与双关闵铭、申世明、龚恺教授新建筑 2009/4全国
文化建筑展开之思考龚恺教授城市建筑 2009年 第9期全国
天津滨海新区夏季达沃斯永久会址城市设计——2009八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曾坚、许懋彦、龚恺等教授33963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12-11397-2(18655)2009.12
S—MA0.建筑中空间的三维叠合周晓文、龚恺教授建筑师-总第131期,2008年2月全国
空间构形与路径选择丁顺、龚恺教授山西建筑 2008年 第02期地方
乡土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龚恺、乌再荣教授城市建筑-2008-9 No.48全国
文化遗产集群式分布中主体的保护规划策略
——以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申世明、闵铭、龚恺教授小城镇建设-2008-12 No.234全国
关于拼贴的设计——从绘画、雕塑到建筑陈君、龚恺教授建筑与文化 2008-12 No.58全国
走进EXPO2010
——2008七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黄一如、许懋彦、龚恺等教授035201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12-08178-3(14132)2008.11土建类
南方地区文物保护与水环境治理胡振鹏、曹国庆、龚恺等教授 15030专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ISBN978-7-210-03839-92008.8土建类
古老埃及陵墓的数字建构和保护艾比塔、龚恺教授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23(2)-250-254全国
GIS在苏州旅游河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白小松、龚恺教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19-22地方
青岩古镇的空间形态浅析黄珂星、葛淮京、龚恺教授小城镇建设-2007(1)-81-84全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一年级设计教学研究 设计的启蒙龚恺等教授012639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5-3(16199)200710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二年级设计数学研究
空间的操作龚恺等教授012671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2-2(16196)200710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三年级设计教学研究
专题·阶段·整体龚恺等教授012361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3-9(16197)200710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四年级设计教学研究设计工作室龚恺等教授012755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4-6(16198)200710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教学成果选龚恺等教授013959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6-0(16200)200710
设计师必读龚恺等教授01184100译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0ISBN 978-7-5345-5249-6200701
走近798
——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许懋彦、龚恺等教授0243010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18-6(16182)200709


主编--《徽州古建筑丛书--棠樾》--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主编--《徽州古建筑丛书--瞻淇》--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主编--《徽州古建筑丛书--渔梁》--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主编--《徽州古建筑丛书--豸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主编--《徽州古建筑丛书--晓起》--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合编--《小城镇中心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一年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译著--《安藤忠雄作品集02、03》, 台湾圣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
译著--《世界景观设计---城市公园》,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代表实践项目
2001年 获江苏省住宅设计佳作奖
2001年9月 芜湖市市政中心(公园)设计获二等奖(最高奖)
2001年 南京市地税局办公大楼设计获江苏省优秀优秀设计二等奖
2002年    镇江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计获江苏省优秀优秀设计三等奖

当前承担课程
三年级\四年级建筑设计、毕业设计

概况


姓名:李飚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建筑学院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生成设计(Architectural Generative Design)、 建筑数控制造、建筑物理计算(Architectural Physical Computing)

全国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研组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数字技术建筑运算与应用实验室主任。

1997年至今任教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程,2004.9.至2005.10.攻读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Z)高级硕士学位,获高级硕士(MAS)学位。2008.2.获博士学位,2009年博士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系统从事数字技术前瞻性应用的教学与研究。目前,每年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从事四个月的数字技术教学、及相关博士后科研工作。已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国外高等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二十余篇相关论文,2007年参编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本科生教材《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曾参与国家自然(或社会)科学基金3项,目前主持校级预研基金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现担任本科四年级建筑设计及数字技术学科交叉课程,研究生必修课程“建筑设计与数字技术”教学,指导建筑系本科五年级毕业设计课程。多次荣获东南大学教学奖,指导学生作业多次获省级或国家级奖。

专著、论文
专著/译著/编著
主编:赵辰, 李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三年级设计教学研究:专题·阶段·整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李飚:参编. 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M]. 李建成、卫兆骥、王诂主编. ISBN 978-7-112-09116-4.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论文
[1] 李飚:智能建筑主要内部空间设计浅析,新建筑,03/2000,ISSN 1000-3959,CN 42-1155/TU,P42-44.
[2]      赵辰、韩冬青,吉国华、李飚:以建构启动的设计教学,建筑学报,5/2001,  P.33
[3]      韩冬青、赵辰、李飚、童滋雨:阶段性.专题性.整体性­——东南大学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验,新建筑,4/2003, P61.
[4]      李荣、李飚:传统民居的建造启示,南方建筑,总第92期,4/2003.,P74-75
[5]      李荣、李飚:以建构启动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实验与思考,华中建筑,第22卷,12/2004, P115-117.
[6]      李飚:“数字链”生成艺术的CAAD教学——以“X-Cube”为例介绍ETH-CAAD课程教学实验,南方建筑,总第113期,ISSN 1000-0232, CN44-1263, 9/2006, P103-105
[7]      李飚:生成建筑设计合作教学实践初探,南方建筑,总第116期, ISSN 1000-0232, CN44-1263, 12/2006, P122-125.
[8]      李飚:建筑设计生成艺术的应用实验,新建筑,03/2007,ISSN 1000-3959,CN 42-1155/TU,P22-24.
[9]      李飚,钱敬平:建筑设计生成方法教学研究——“ceilingMargin”生成工具工程实践,新建筑,03/2008,ISSN 1000-3959,CN 42-1155/TU,P17-23.
[10] 李飚 , 李荣:建筑生成设计方法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on Genera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学报,3/2009,
[11] 李飚,钱敬平: "keySection"建筑生成方法研究,Research on Simple Generative Algorithms for Generating “keySection” 新建筑,02/2009,ISSN 1000-3959,CN 42-1155/TU.
[12] 李飚,钱敬平:"细胞自动机"建筑设计生成方法研究——以"Cube1001"生成工具为例,新建筑,Search on Architectural Generative Design Methods on Model of CAS: Taking “Cube1001” as an Example 03/2009,ISSN 1000-3959,CN 42-1155/TU.
[13] 李飚,华好:建筑数控生成技术“ANGLE_X”教学研究,建筑学报,Search Architectural Generative and CNC-milling Techniques in Teaching of “ANGLE_X” 10/2010
[14] 李飚:专题训练与综合,2003年建筑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南京,12/2003,东南大学出版社,ISBN 7-81089-859-0,P203-206.
[15] Li Biao, Odilo Schoch:Computer Aided Housing Generation with Customized Generic Software Tools,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中国香港,11/20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7-112-07847-4, P723-728.
[16] Li Biao: A Generic House Design System Based on Multi-Agents, CAADRIA2007, Digi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Nanjing China, ISBN 978-7-5641-0925-7, P183-190.
[17] Li Biao, Li Rong and etc.: A Generative Tool Based on Multi-Agent System, CAADRIA2008, Beyond Computer-Aided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Chiang Mai Thailand, ISBN 978-974-672-290-2, P335-342.
[18] Li Biao, Li Rong: Teaching of Generative Design and Its Profound Influence, eCAADe 26,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Europe, Architecture ‘in Computro’, Integra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ntwerpen, Belgium, ISBN 978-0-9541183-7-2, P77-84.
[19] Li Biao, Li Rong and etc.: Optimal Organ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CAADRIA2009,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Taiwan, ISBN 978986018080-0, P653-661.

主持/参与研究实践项目
[1]      参与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代号50238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第六;
[2]      参与完成“实物期权条件下的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研究”(代号:08BJY06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
[3]      在研“基于普及运算互动媒体的可调试性建筑研究”(代号:50908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
[4]      主持“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建筑功能与形态计算机生成方法”(代码:KJ2009344),校级自然科学预研基金
[5]      主持“基于复杂系统的建筑空间程序生成及数控制造”(代号:51078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主持瑞士联邦理工大学《Searching Urban Plan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ity District Based on CAAD Generative Approach 》(基于CAAD生成手段的中国传统城市区域规划研究)博士后研究项目。

荣誉、获奖
[1]      东南大学优秀教学工作奖,2002
[2]      “晶艺杯”大学建筑设计优秀学生作业奖指导,2003
[3]      江苏省学生优秀毕业设计奖指导,2007
[4]      200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大尺度城市空间设计数字化方法研究》
[5]      2009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6]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当前承担课程
[1]    本科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2006年至今;
[2]    本科五年级,毕业设计课程,2007年至今;
[3]    硕士研究生课程,建筑学与数字技术,2006年至今


姓名:王静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建筑学院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

全国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研组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数字技术建筑运算与应用实验室主任。

多年来一直在国内外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大型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在日本工作期间取得日本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在科研方面,一直从事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尤其针对建筑结构形式及材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方面进行着持续的研究,先后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专著一本,译著一本。2007年与方立新副教授等人共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获得批准(多元化趋势下建筑师结构选型策略的调整与重建研究,项目号50778037),重点研究目前多元化建筑形势下的建筑结构选型方法和生态建筑设计方法,该研究在结构选型与生态建筑研究方面与本项目相关联。在教学方面分别担任本科四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任务,2003年成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来,带领研究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在工程实践方面,近年来主持多项大型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项目,项目内容涉及城市设计、商业街区、科研建筑、文教建筑、遗产保护建筑等多方面。

背景
•学历   硕士
•职业经历 日本国一级注册建筑师
1985-1988:东南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1988-1991: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建筑师
1992-1998:日本,寿建筑设计事务所.荣光建设株式会社,任建筑师
1998.2: 取得日本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
200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职业事务 (指社会兼职等)
日本建筑师协会会员

专著.论文
•专著
《日本现代空间与材料表现》,王静,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译著:《建筑师的20岁》,王静,王建国,费移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论文和书中章节
1.王静,技术.材料.建筑:《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0年2期P38-43
2.王静,信息时代的玻璃材料:《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0年3期P60-65
3.王静,从结构支撑到结构表现的钢铁材料:《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0年5期P60-65
4.王静,高科技表现与铝合金材料:《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0年7期P38-43
5.王静,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交汇的木材:《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0年9期P56-59
6.王静,追求空间意识的混凝土材料:《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0年12期P50-55
7.王静,集成材技术与现代木造空间:《建筑师》杂志2004年1期P78-83
8.王静,日本钢铁建筑中的结构造型表现:《建筑师》杂志2004年3期P27-32
9.王静,现代玻璃幕墙构造技术与造型特点:《建筑师》杂志2004年6期P31-36(《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于2006年2月刊转载,P166-169)
10.王静,现代空间设计中的技术与材料:《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5年7期P114-115
11.侯建芬.王静,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与空间应用特征(第二作者):《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06年1期P110-113
12.李燕.王静,现代竹材技术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第二作者):《城市建筑》2007年8期
13.曾飞.王静,叠加与融合——恩里克.米拉利斯建筑中的场地,《城市建筑》2009年4期

代表实践项目
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深化设计
江西省靖安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建筑设计
香全湖国际旅游度假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
张家港杨舍风情街小区建筑设计
宁波东钱湖地区建筑风格研究
南京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建筑设计
曲阜五马祠商业街改造设计
建湖节能灯展示中心建筑设计
宜兴周铁镇详细规划设计
新疆特克斯县双语中学规划与建筑设计

当前承担课程
四年级.建筑设计


姓名:鲍莉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建筑学院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开放建筑理论与设计

1995年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1998年赴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建筑系进修,1999~2000年任该校助教并攻读学位,2000年获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Dipl. NDS ETHZ in Architecture), 研究方向为设计方法论;200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Tongli:The Anatomy of an Urban System in Jiangnan Region》(同里:江南传统城镇系统模式解析),获该校Dr. Tech.博士学位。1995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及教学组长,现兼任建筑系三年级设计教学组长、建筑系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可持续发展的城镇人居环境、建筑设计方法论和开放建筑理论与设计,近年来致力于城镇系统研究、绿色住区研究与实践、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设计与技术的研究。1995年硕士论文《计算机辅助高效住宅空间设计》是国内最早开展住宅设计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研究;1996年参与主编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是数字技术与建筑领域国内最早的专著;1998-2001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结合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并于2007年获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博士学位;2000-2002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持续发展住宅及生态技术集成研究》(50078011)的分项与设计研究;2009年10月完成由日本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委托的《欧美发达国家绿色住宅技术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将绿色低碳理论研究与住宅设计相结合,就先进的生态技术在中国居住建筑中运用及运行效果做了详尽的定量分析;2011年起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筑热湿解耦环境控制原理及方法研究》(51036001/E0608)分项研究:“实现热湿负荷最小化的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研究”。目前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译著2本(其中《城市住宅设计》(译著)获第21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主编教材出版2本,参编5本。

注重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自2006年起带领硕士研究生开展相关设计与研究工作,已完成相关硕士论文:绿色建筑设计的自然通风技术策略研究 ——以长江中下游夏热冬冷地区为例(羊烨,2010);工业遗存建筑的自然光环境适宜性改造洪沛竹,2010);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顾鹏,2011)等。

注重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十多年来参与、主持了多项工程实践,包括公共建筑设计、住区规划与设计、村镇规划及城市设计等。已完成的润扬大桥综合管理楼设计获2007第6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评建成类一等奖;西安大明宫小区设计获得过首届国家康居工程示范小区一等奖;扬州新能源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生态小区示范工程;实施中的镇江历史街区西津渡镇江银山门地块建筑设计及建筑群绿色生态技术整合设计为集成适宜性绿色低碳技术试点项目,获2011年江苏省建筑师杯一等奖。

现主持开设本科三年级课程“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认知实习”课程及研究生 “建筑设计”、“国际联合教学”。为建筑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曾多次荣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工作奖及教师奖教金,指导学生作业及竞赛作品多次获奖并参加国内(国际)建筑作品学生作业展。

专著、论文

专著/译著/编著
[1]   卫兆骥,鲍莉,雷建著.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7.
[2]   BAO Li.THE TONGLI EXPERIMENT- II, Function and Meaning in Chinese tow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ETH-Zurich, Switzerland, 1999.5.
[3]   BAO Li. Virtual Village - Building a Future, Habitat Group, ETH-Zurich, Switzerland, 2000
[4]   丁沃沃,鲍莉主编. 空间的操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二年级设计教学研究.中国建工出版社,2007.10
[5]   副主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教学研究系列丛书,中国建工出版社,2007.10
[6]   龚恺、张彤、薛力、鲍莉、张嵩等编.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作业选. 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10
[7]   鲍莉,贺颖 译. 营造亲和城市.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2005.01
[8]   吴锦绣,鲍莉译. 城市住宅设. 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1
[9]   张彤,鲍莉主编. 建筑的责任:东南大学援助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05

主要发表论文
[1]   鲍莉,贺颖. 一个建筑的生长——析瑞士雀巢公司总部办公楼的发展 建筑学报2003.12.
[2]   贺颖,鲍莉. 润扬大桥综合管理楼设计,从概念到建筑-2007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集粹(作品收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
[3]   贺颖,鲍莉. 无锡湖滨一号体验场,建筑'07'06'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
[4]   贺颖,鲍莉. 润扬大桥综合管理楼设计,建筑'07'06'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
[5]   鲍莉. 苏州同里古镇人居环境营建的生态策略初探,建筑师,Vol.132,2008.04
[6]   鲍莉,羊烨. 既有建筑改造应用自然通风技术,建筑科技,2009年12期(约稿)
[7]   张彤,韩冬青,王建国,鲍莉.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建筑学报,2010.9,
[8]   鲍莉,羊烨,洪沛竹. 绵竹市广济镇安居房及廉租房建筑学报,2010.9,
[9]   鲍莉,贺颖. Minergie_-_明日建筑,极少能源,生态城市与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3

会议论文及报告
[1] BAO Li. Experiment of Housing Refurbishment with the Concept of Levels: Initiative Case Study on Ruyi Residential Quarter in Nanjing, DENSE LIVING URBAN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Building, Hong Kong, October 23-26, 2003,ISBN 9627757055,P287-296, 论文应邀作大会宣读
[2]   BAO Li. Two strategies of affordable housing for the low-income families in Nanjing, China,ADEQUATE AND AFFORDABLE HOUSING FOR ALL, Research, Policy, Practice, Research Abstrac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ousing Research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4,CUCS PRESS UTORONTO, 2004.6, P93-94
[3]   BAO Li.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关注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宅,第四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 ISBN 962-8272-86-1, 2004.10,论文应邀作大会宣读
[4]   鲍莉,朱雷. 教与学的有序组织——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初探,南京国际建筑教育论坛会议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ISBN 7-81089-859-0. 论文应邀作大会宣读
[5]   鲍莉等. 结构有序的教学法研究与实践——关于二年级建筑设计教与学,200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建筑院系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2005.9, ISBN 7-5381-4565-6. 论文应邀作大会宣读
[6] 鲍莉,洪沛竹. Light Adaptation(光适应——旧建筑改造中自然光的适应性改造), Sustainbale Building Restoration and Building Phys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hanghai,2008.9. 论文应邀作大会宣读
[7]   鲍莉,羊烨.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自然通风技术策略初探,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入选论文,2009.3,北京
[8]   鲍莉,唐魁. 中国高校图书馆建筑生长模式的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文集, 哈尔滨 2010.6. 论文应邀作大会宣读
[9]   “绿色建筑创作”国际研讨会,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5
10]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从传统经验到当代全球化进程. 瑞典皇家工学院, 东南大学, 2010.06

研究实践项目
纵向科研项目
[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筑热湿解耦环境控制原理及方法研究》(51036001/E0608),分项负责:“实现热湿负荷最小化的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小松. 2011-2014
[2]    参与可持续发展住宅与生态技术集成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2003
[3]    参与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304),开放·交叉·融合——走向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土建类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王建国 钱强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家高教司,2005-2010
[4]    参与21世纪土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钱强,邱洪兴,鲍莉,吴京等,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7-
[5]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的建设,教育部,2007年-,主要参与者,排名5
[6]    参与《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JG38-99修订,主编单位:中国西北建筑设计院,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 2008-2010
[7]    新型木结构建筑示范工程. 委托者:江苏省建设厅。项目负责人:鲍家声,鲍莉。合作单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2009 -2010
[8]    参与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现代木结构建筑研究,东南大学2005年国家自然基金预研项目,2005-2007
[9]    主持欧美发达国家绿色住宅技术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以朗诗国际街区为例,委托者: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者:石邢,张宏等,200903-200909
[10] 主持东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建筑设计课程(二年级)”,2006-;
[11] 参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和课程发展的合作研究,2002-2003,合作完成,主持二年级教学研究及实践
[12] 主持市场化背景之下住宅设计若干问题之研究——子课题三:城市旧住区改造与复兴,建筑学院青年教师研究基金,独立完成

横向设计项目
[1]    深圳市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投标第一名并中标实施,鲍家声,贺颖,鲍莉等. 1995
[2]    西安大明宫小康居住区设计,鲍家声,鲍莉等,1996年,国家首次小康居住区评选一等奖
[3]    三门峡市体育馆,南京市优秀设计,投标第一名并中标实施,鲍家声,鲍莉等.1996-1997
[4]    南京东晟花园住区设计,投标第一名,鲍家声,鲍莉等. 1998
[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卢志昌,鲍莉,戴航等. 1998
[6]    坦桑尼亚摩洛哥罗医疗护理中心.Holistic Formation Center in Morrogoro, Tanzania, Hebert kramel, Bao Li etc.1999
[7]    扬州新能源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鲍家声,鲍莉等. 2001
[8]    马鞍山安徽科技大学教学楼设计,贺颖,鲍莉. 2001
[9]    南京军区营房综合体设计,贺颖,鲍莉. 2002
[10] 东台市金地花园规划与建筑设计,鲍莉,王承慧. 2003
[11] 泰州高港新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投标第一名并中标实施,贺颖,鲍莉等,2004
[12] 皖南医学院新校区南北校门,陈忠范,鲍莉. 2004
[13] 安徽师范大学新区1-11号景观桥梁,陈忠范,鲍莉. 2004
[14] 常州御源新城规划与建筑设计,贺颖,鲍莉. 投标第一名并中标实施,2005-2008
[15] 中国香泉湖国际度假中心生态示范园区规划及单体,董卫,王静,鲍莉,张玫英,吴锦绣,2006
[16] 南京白鹭洲商业街设计,贺颖,鲍莉. 投标第一名,2006
[17] 润扬大桥综合管理楼,贺颖,鲍莉. 2007年,第6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评建成类一等奖
[18] 宜兴陶瓷城会展中心设计. 徐小东,鲍莉等。2007
[19] 安徽池州梅村无止桥设计,委托者:香港无止桥基金会。项目负责:南京大学建筑学,合作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2008-2010
[20] 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二期项目及安置房及廉租房设计. 鲍莉、万邦伟等, 2008-2010
[21] 宜兴市周铁镇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老镇区保护性整治规划设计. 鲍莉、王静、徐春宁、徐小东、王承慧,2009-2010
[22] 镇江银山门地块建筑设计及建筑群绿色生态技术整合设计. 董卫、鲍莉、李雱、石邢、马敏等,2009-2011
[23] 南京江宁秣陵社区农民之家. 鲍家声,鲍莉等,2009 -2010
[24] 常州金坛市钱资荡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徐小东、鲍莉等,投标第一名并中标实施2009-
[25] 张家港长江(国泰)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2010
[26] 烟台市高新区科技产业园C区规划与设计. .鲍莉、贺颖等, 2010-2011
[27] 合肥市高新区天源迪科科技园规划与设计. 鲍莉、贺颖等, 2010-
[28] 赤峰市松北区商住地块规划与设计. 冷嘉伟,鲍莉、徐春宁等。2011-

荣誉、获奖
[1]    2008年,“建筑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要任课教师之一,排名五
[2]    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主要参与者,排名5
[3]    城市住宅(译著),吴锦绣,鲍莉,2008.05,第21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4]    1995年,西安大明宫小康居住区设计,国家小康居住区评选一等奖,主要设计者
[5]    2007年,润扬大桥综合管理楼设计,第6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评建成类一等奖,贺颖,鲍莉,2007.8
[6]    镇江历史街区西津渡镇江银山门地块建筑设计及建筑群绿色生态技术整合设计为集成适宜性绿色低碳技术试点项目,董卫、鲍莉、李雱、石邢、马敏,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四届“建筑师杯”建筑设计一等奖,2011
[7]    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竞赛三等奖,鲍莉,张玫英,2010.9
[8]    2010年东南大学优秀教学工作一等奖
[9]    2009年东南大学优秀教学工作一等奖
[10] 2008年获“吴健雄、袁家骝奖”奖教金
[11] 2008年东南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
[12] 2007年东南大学优秀教学工作二等奖
[13] 2005年获“常州市政府奖教金”
[14] 2010年指导学生(任培英)课程设计——“时装创意工坊”获第9届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评选优秀作业奖
[15] 2008年指导学生(王伟实)课程设计——“铁路博物馆”获第7届Revit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评选优秀作业奖
[16] 2007年指导学生(张一楠)课程设计——“青年公寓设计”获第6届“晶艺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评选优秀作业奖

当前承担课程
[1]    硕士研究生,国际联合教学;
[2]    硕士研究生,建筑设计;
[3]    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
[4]    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与理论;
[5]    本科三年级,建筑认知实习。


姓名:徐小东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建筑学院

研究方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建构方法与实践)、绿色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现在人居环境研究

徐小东,男,197208生,江苏宜兴人。199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2000年获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始任教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6年-200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建构方法与实践)、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绿色建筑与城市设计、现代人居环境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在《建筑学报》、《新建筑》等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和译著各1本,曾参与省级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金、开放基金和东南大学基金各1项,在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各1项。迄今已主持或参与各类城市设计、博物馆创作30余项

东南大学

添加东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东南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南大学报录比、东南大学考研群、东南大学学姐微信、东南大学考研真题、东南大学专业目录、东南大学排名、东南大学保研、东南大学公众号、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