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广东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结合技术要素的经济分析和管理决策的一门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和属性。结合本学科现有的教师资源的配置和各研究方向的特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的人才需求,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中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具有积极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良好品质。
2.具有严谨的学风,具有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坚实的技术经济、技术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能力。
3.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收集、阅读和理解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外文资料。
4.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研究方法,了解技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具有较强的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创新与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品学兼优、开拓进取、富有创新精神。
二、研究方向
1.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
2.金融科技创新及标准化管理
3.项目管理与投资决策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对提前完成规定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按相关规定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学确定导师后两周内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结束前按照《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培养。
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专业实践、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五、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分学位类和非学位类两种,公共学位课、基础学位课、专业核心课为学位类课程,其它课程为非学位类课程,18个学时计1学分。
六、其他培养环节
除课程学习外,研究生需完成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等培养环节。
1.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不少于1个月,可通过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结束提交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合格者计1学分。
2.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或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学术讲座,由各培养单位进行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中期考核前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学术论文写作并主讲汇报,由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
3.文献阅读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论文选题的需要,应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中期考核前写出不少于3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评阅,读书报告、导师评阅意见于中期考核前交所在培养单位,合格者计1学分。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以下均含闭卷、开卷)、笔试结合课程论文、笔试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实验设计等;非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口试、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结合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等形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经考核合格,学位类课程达到7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其他类课程达到6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应补修四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具体是《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补修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八、毕业学分及要求
毕业要求总学分应修满3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5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的,方可毕业。
九、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类课程且学位类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含75分),中期考核合格者,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可由研究生选定后经导师审核认可,也可由导师指定。学位论文应当在研究内容或者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视角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的进度是: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查阅资料,提交开题报告并通过开题论证会;第五学期写出论文初稿,硕士点组织导师组以预答辩形式开展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第六学期论文定稿。未经导师审阅通过的论文,不得提交答辩。
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以独立或第一作者或者学生本人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身份在D类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方能获得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的其它工作按学校《学位授予规定》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十、附件
附件一:研究生教学设置计划
学位类课程 公共学位课 S220100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54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基础课每门3学分,专业核心课每门2-3学分,
合计不超过23学分
     
S4101004 基础英语 144 3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S0001001 中级微观经济学 54 3                      
S3101001 管理研究方法 54 3           黎小林
黄     亮
工商管理学院        
  中级管理学 54 3           简 泽
卢 任
周建明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核心课课 S5103004 技术经济学研究 36 2           杨     峰 信息学院        
S5103006 项目管理(双语) 36 2           黄曼慧
李征坤
信息学院        
S5102012 人力资源管理 36 2           李焕荣
候二秀
MBA学院        
性质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开课单位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3 4 5 6              
S5103005 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 36 2           梁英宏
赵海军
信息学院              
非学位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 S5102013 标准经济学 36 2           赵海军 信息学院   每门1-2学分,
研究生选修不低于8学分
     
S5102017 电子商务技术管理 36 2           梁列全
刘义春
信息学院        
S5102014 信息经济学(双语) 36 2           黄曼慧
刘义春
信息学院        
S5102021 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 36 2           杨峰 信息学院        
S5102022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36 2           刘义春 信息学院        
  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双语) 36 2           王志坚 信息学院        
S5102019 技术经济及管理前沿专题 36 2           导师组 信息学院        
S5102015 金融科技创新 36 2           华    成
赵海军
 
信息学院        
S5102016 创新与创业管理 36 2           李征坤
侯二秀
信息学院        
S5102018 战略管理与组织设计 36 2           李焕荣
史玉峰
MBA学院        
  互联网金融研究 36 2           赵海军 信息学院          
非学位类课程 公共选修课 S0004006 日语 36 2  
 
               
研究生应选修2学分
     
S0004007 社会学专题 36 2                      
S0004008 教育学原理 36 2                      
S0004009 SYB及创业模拟实训 36 2                      
S0004003 科学研究方法与
学术规范
36 2                      
S0004004 经济应用软件 36 2                      
S0004005 ERP 36 2                      
      粤港澳大湾区与区域创新专题 18 1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          
 
*按教育部规定,研究生须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选修1门课程。
附件二:必读书目(含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
(一)著作类
1. 新编技术经济学.袁明鹏,胡艳,庄越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2. 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美)罗森伯格 著.王文勇.吕睿译.商务印书馆.2004-12
3.论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4. 人力资本研究——雅各布·明塞尔论文集(第一卷).(美)明塞尔 著;张凤林 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第四版).(美)克雷曼著;吴培冠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6.金字塔原理.[美]巴巴拉·明托.南海出版公司.2013.11
7.麦肯锡方法.[美]埃森·M·拉塞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
8.用图表说话.(美)基恩·泽拉兹尼.清华大学.2008.05
9. 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胡茂生 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07
10. 产品质量分析与评价技术基础,徐京辉 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1
11.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计量分析. 符淼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2
12. 创新管理—全球经济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引进版),(美)艾特略著,王华丽,刘德勇,王彦鑫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09
13. 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经济思想研究.徐则荣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0
14. 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 付家骥,雷家骕,程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5. 工商统计学(第3版)(附光盘). 道格拉斯·A.林德等著、徐国祥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6. 中国管理思想简史.王忠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7.Macho-Stadler, Ines and David Perez-Castrill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8.Pohjola, Matti 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9.Varian, Hal 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New York: Norton, 1996.
20.http://cism.bus.utexas.edu/
21.http://www.sims.berkeley.edu/resources/infoecon/
22.http://dmoz.org/Business/E-Commerce/Education/Courses/
(二)期刊类
1.《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4.《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
5.《金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
6.《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7.《中国管理科学》,中国科学院
8.《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0.《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11.《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12.《管理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3.《中国科技论坛》,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14.《科研管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
15.《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6.《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
17.《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18.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9.Decision Science
20.Management Science
21.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2.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3.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6.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28. MIS Quarterly
29.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0.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广东财经大学

添加广东财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财经大学报录比、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群、广东财经大学学姐微信、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真题、广东财经大学专业目录、广东财经大学排名、广东财经大学保研、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uangdongcaiji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955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