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法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14 10:02: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东南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东南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东南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东南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东南大学官网来自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东南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东南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东南大学法学院官网:

东南大学法学院


东南大学法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称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经过116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东南大学法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早源于1928年中央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谢冠生教授。院址为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东南院。时年中大法学院人文荟萃,名流云集,为东南法学一时之冠。学界、政界著名人物韩忠谟、钱端升、杨兆龙、梅仲协、史尚宽、刘克镌、曾劭勋、黄正铭、金国鼎、范馨香、韩德培等,或曾任职于或曾就学于中央大学法学院,缔造了法学数十年的辉煌。
东南大学为实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于1995年恢复法学专业,成立法律系,隶属于人文学院,院长刘道镛教授兼任法律系系主任。1995年9月,法律系第一届本科生入学。复建后的法律系,以实务型教学为特色,努力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急需的法律人才。2000年,东南大学与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共同成立新东南大学,法律系教师队伍得以充实,并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医事法学方向。自2000年先后获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和法理学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9月19日东南大学发布《关于成立法学院的通知》(校通知[2006]34号文),法学院正式设立。首任院长为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周佑勇教授,现任院长为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刘艳红教授。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法学院现有包括法学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点和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内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培养具有现代法治理念的高境界、高人品、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实务型高层次法治人才”目标,借力我校工科优势,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合作,创新“法学+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在理工科强势大学培养法科人才的特色之路。2012年法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并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6年,法学学科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据上海软科发布的2017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法学学科位列全国前10%第12名。
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法学院建有一支以“双江双杰”为领军人才的优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讲师13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75%,教师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经历教师约45%。教师队伍年轻化、国际化,是一支既有高端领军带头人,又有充足优秀青年人才储备的创新团队。
获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项目40余人次: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
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教育部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
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3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
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8人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3人
省级教学名师:1人
省高校“大学生最喜爱教师”1人
学科体系完整,特色发展。自2000年起先后获批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法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J.M)。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现有法学本科专业(含法学和工程法两个方向),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国际法、工程法和医事法、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9个专业方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法理与人权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国际法学和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5个方向)。
近年来,法学院在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大力发展发展新型交叉学科,已形成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人权与法理学、民商经济法学四大传统学科为优势的学科板块。同时,依托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殊优势,通过与土木工程、交通、医学、计算机等强势理工学科交叉进行跨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全国法学院校中率先形成了以工程法、交通法、医事法、大数据司法等四大交叉学科为特色的新型学科领域。现已拥有最高人民法院重点研究基地“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CTTI)、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CTTI)、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政策法规重点研究基地“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社区矫正损害修复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设立单位)等七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显著,竞争力强。建院以来,法学院科学研究获得跨越式发展,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术创新力持续上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4项(其中重大2项、重点5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发表SSCI、SCI期刊论文4篇;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0多部。据中国法学会官网“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论文他发数统计排名,五年来始终排名全国前20强,其中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稳居全国前10强。
六项“国家级重大标志性成果”:
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制度平台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2011)、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2017)
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实质刑法观》(2013)
1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行政裁量基准研究》(2014)
1项智库成果获中共中央纪委重要领导批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决策咨询报告》(2016)
1批以《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及SSCI论文为代表的高端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优先,质量稳步提升。法学院始终把培养高水平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11年首创在法学硕士点中独立设置“医事法、工程法”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在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实施法学与工学(医学)双专业交叉性的“4+3”模式,以培养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基于复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法学院除了建有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外,还建立了有理工科教师参与下的“工程法”、“医事法”等交叉特色创新团队;构建了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7个特色研究机构、32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及13个人文社科研究生工作站、2个“产学研用”校外联合基地在内的多环节、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开拓形成了一条“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2012年,法学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省级特色专业,以及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工程与法律》、省级精品课程《行政法学》、省级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江苏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刑法学》,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
法学院高度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还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各类学术竞赛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体育竞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锻炼学生参与、组织活动能力,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先后有两个班级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两个班级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两个团支部获得“东南大学国旗团支部”,两个团支部获得“东南大学特级团支部”称号。近五年获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40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本科生获得1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2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上百人次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等奖励金,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东南大学优秀学干部、东南大学三好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此外,我院学生代表我校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班集体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我院王唯唯、吉海东同学参加的团队获得全国第三届“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金奖。2017年荣获“挑战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二等奖暨“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8年法学院蔡燊、计算机学院毕胜等同学组成的东南大学“TEEMO”团队获得由顶级人工智能平台IBMWaston、微软、法律区块链平台Integra等发起的“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GlobalLegalHackathon)上海分赛区比赛冠军。学生打造“东南法学”、“东南法苑”和“中外刑事法前沿”微信公众号,为传播法治理念、扩大学院社会影响等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服务社会发展,智库作用凸显。学院致力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服务地方法治与经济发展。目前已经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20多个省、市级政法机关签订了合作协议,多人被选聘为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各级法院检察院的专家咨询委员,参与多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事务,向中央和地方政法机关、政府部门提交100余份研究报告,为地方政府重大决策和立法提供意见。“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获得中国法学会及中纪委领导批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司法大数据基地的研究成果对司法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正式在省内试点并逐步推广,并在全国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展示。刘艳红教授参与的公安部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专题活动《竹篮岂能打水?》在CCTV2、人民网等全媒体播放,点击阅读量达4197次,并获公安部(公经[2018]414号)批示肯定,被认为“取得了突出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点赞”,“为宣传日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称赞。”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聚焦社会热点,对规范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网约车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江苏省青少年工作研究基地深入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被《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吸收;积极参与“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对江苏法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优化“法治江苏”研究的资源配置,促进法治江苏建设。在政府决策咨询、政策法规研讨、公职人员培训、法律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为实现大学服务社会使命做出贡献。
国际交流频繁,合作扩展深入法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独立主办或承办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工程承包风险防控论坛”、“第六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中日医事法研讨会”、“海峡两岸工程法研讨会”“第四届国际人道法师资培训班”等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了菲迪克(FIDIC)合同委员会主席卓尔坦•扎浩尼(ZoltanZahonyi)教授、柏林大学思巴田•霍克(RalfSchottke)教授、金德霍伊泽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本(BenjaminL.Liebman)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TerryPrice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原春夫教授、甲斐克则教授、台湾地区王泽鉴教授等大批境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派出教师和学生出国出境访问学习近百人次。
法学院致力于发展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的稳定合作关系,为本学科加强关于两岸四地法学比较研究以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研究,及时把握本学科海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渠道。我院目前已与众多国际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美国的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弗罗里达大学法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等均与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可申请欧美及港澳台高校交换生计划与合作培养项目。
 
东南大学法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院办公室 52091142 文科楼B栋401
院长室 52091150 文科楼B栋407
副院长室(科研、研究生) 52091149 文科楼B栋406
副院长室(本科教学) 52091148 文科楼B栋406
教务室 52091156 文科楼B栋403
人事秘书室
党委秘书室 52091143 文科楼B栋404
书记室 52091145 文科楼B栋408
副书记室 52091144 文科楼B栋405
学生办公室 52091141 文科楼B栋401
研究生办公室 52091143 文科楼B栋404
刑法教研室 52091141 文科楼B栋416
宪政教研室 文科楼B栋415
民商法教研室 文科楼B栋417
法理法制史教研室 文科楼B栋418
国际法教研室 文科楼B栋517
模拟法庭 文科楼B栋411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法学院
邮  编:211189    

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解析
专业 20复试线 21复试线 初试考试了吗 22招生人数
教育学 350 340 311 4
科学与技术驾驭 340 340 916心理与教育研究 3
三、院校分析
1、招生方向。东南大学21年教育学按照一级学科招生,下设科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教育学五个研究方向。
东南大学21年教育硕士招生专业仅有科学与技术教育一个,20年招生专业职业技术教育21年无招生计划!
2、考试方式。东南大学21年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考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3、招生人数。东南大学目前仅公布了学院整体招生计划,未公布专业招生计划,可以20年录取人数做为参考。
4、复试线。东南大学复试录取情况见上文表格。
四、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特点
1、学硕专业课采用统考卷。
2、招生专业少。
3、招生总人数少。
4、对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要求高。
东南大学对同等学力考生对报名条件提出了很高对要求。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科学教育学(全日制)
02 高等教育学(全日制)
03 教育技术学(全日制)
04 职业技术教育学(全日制)
05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全日制)
06 研究生教育学(全日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 无
备  注: 复试科目:5g8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东南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40100 教育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 无 注:该人数为拟考试招生人数,不含拟招收推免生人数。 最终考试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下达计划及实际录取推免人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01 科学教育学(全日制)  
02 高等教育学(全日制) 复试科目:5g8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03 教育技术学(全日制)  
04 职业技术教育学(全日制)  
05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全日制)  
     
     
     
     
     

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排名

教育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3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南京师范大学 A
5 华中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首都师范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华南师范大学 A-
10 西南大学 A-
11 清华大学 B+
12 上海师范大学 B+
13 浙江师范大学 B+
14 厦门大学 B+
15 山东师范大学 B+
16 河南大学 B+
17 华中科技大学 B+
18 湖南师范大学 B+
19 陕西师范大学 B+
20 西北师范大学 B+
21 北京理工大学 B
22 天津大学 B
23 天津师范大学 B
24 辽宁师范大学 B
25 沈阳师范大学 B
26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27 江苏师范大学 B
28 江西师范大学 B
29 广西师范大学 B
30 四川师范大学 B
31 河北大学 B-
32 苏州大学 B-
33 杭州师范大学 B-
34 安徽师范大学 B-
35 福建师范大学 B-
36 曲阜师范大学 B-
37 河南师范大学 B-
38 重庆师范大学 B-
39 云南师范大学 B-
40 新疆师范大学 B-
41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河北师范大学 C+
43 山西大学 C+
44 山西师范大学 C+
4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46 同济大学 C+
47 江南大学 C+
48 温州大学 C+
49 广州大学 C+
50 宁波大学 C+
51 北京工业大学 C
52 渤海大学 C
53 吉林师范大学 C
54 浙江工业大学 C
55 赣南师范大学 C
56 湖北大学 C
57 中南民族大学 C
58 贵州师范大学 C
59 云南大学 C
60 扬州大学 C
6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62 长春师范大学 C-
63 江苏大学 C-
64 淮北师范大学 C-
65 鲁东大学 C-
66 湖北师范大学 C-
67 深圳大学 C-
68 广西师范学院 C-
69 石河子大学 C-
70 海南师范大学 C-


添加东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东南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南大学报录比、东南大学考研群、东南大学学姐微信、东南大学考研真题、东南大学专业目录、东南大学排名、东南大学保研、东南大学公众号、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