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无歧视的考研院校

更新时间:2022-04-27 15:41:1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研究生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公认无歧视的考研院校

考研高分进入复试却被刷掉,这样的现象被很多人归咎于院校歧视,主要是他们很多考生都来自于普通二本院校,甚至是三本大学,而报考的大学不是复旦就是华中师大这种985或211高校。那么,这到底是不是因为院校歧视被刷的呢?而来自普通本科的双非考生又该如何面对考研歧视最严重的高校?
90%的同学还查看了以下内容:
考研歧视最严重的高校
考研别总谈歧视,看清自己才最重要
自考本科考研受歧视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公认无歧视的考研院校

有小伙伴觉得自己的本科院校一定会影响考研结果,那建议考比较有名的211.985,竞争大,但是公平。其次就是北上广,南京,这些地方高校考的人多,相对歧视也少。以下便是小编列举出来的全网(几乎)公认的无歧视的考研院校
985工程: 
重庆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唯一一个专科也不用加试的学校,无限制无歧视,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跨专业会在开学的时候加试2门,理工可选但慎选)

211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省属重点一本:
河北经贸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不可跨专业),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不可跨专业),河南工业大学(不可跨专业),河南理工大学(不可跨专业),三峡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不可跨专业)

是否名校都存在歧视本科学校?

从经验角度来谈,每年报考名校的学生中,大批都是来自非名 牌高校,而最终被录取的,也大批属于"名不见经传"一类。这在每一个985学校都是适用的。这对广大的双非甚至二本三本同学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这种怀疑,终究是对自己本科出身的不自信。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忧,考研的最终成绩排名还是按照分数来的,根据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比重得出最后的总得分,再依据这个得分来排名,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从理论角度而言,重点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的路途相对广阔,选择较多。因此并没有那么多的学子盯着好学校的研究生名额,除非真的想走科研道路。除去一部分保研生,剩下留给一般高校学子的名额还是有的。

落榜者的教训纯属无用之谈?高分前辈的意见就一字千金?

有一些天真无邪的言论:初试分高的一定能力不差,复试分一般也可以!初看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别人没凭关系、没凭长相拿到了高分,那不是实力是什么?
但大家好好研究一下历年录取情况就会发现:所谓的初试顺数第一与倒数第一者之间的分数差有多少?这里面的落差有多少是由于政治英语的拉分造成的,有多少是因为两门专业课拉分造成的?
譬如第一名的政治英语高出平均成绩的10分,但专业课平平;而最后一名同学的政治英语刚滑过及格线,但专业课考了高分,从而逆转了被刷的局面。那么,你如何评价所谓的"实力"或"能力"?标准在哪?
此例只想说明:你备考在英语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英语牛人做指导;在专业课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专业牛人做指导。妄图在任何录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领域的绝 对正确经验,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有些时候,我们的眼光过于关注成功者的经验谈,而对一时失败的人为何失败的原因置之不理。成功固然值得学习与尊崇,但不要忘了:

第一,任何一场考试对人才的遴选,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数线几分从而过了初试,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几分,从而遭残忍的淘汰。你如何就此划定失败的经历一文不值?
第二,从必然因素看,导致失败的众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自身在备考的过程会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发觉,听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辙?相反地,看到了别人尝试过的方法不合适,走过的路不正确,而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是否就可以在这一点上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呢?

院校歧视是复试落榜的绝对原因吗

其实考研复试被刷也不能只归咎于考研歧视最严重的高校,也有很多考生自身的问题。例如曾见过一个报考浙江大学古代文学的考生,她初试考了386分,浙大复试线是360,按照这个分数再努力一把应该没问题。谁知道进入复试之后她首先被刷,复试名次倒数第二!在之后的调剂中她选了一区的几个学校去复试,结局也是一样,最后去了西南二区的某所大学。之后她很抱怨,把这一切归咎于她出身不好,说自己来自一个普通二本,一定是学校歧视才如何。但是在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才发现这是她自身的问题。虽说她考的分数很高,但是文学基础很差,在复习的时候很多书没有细看,在复试的时候很多问题她都不能回答不上来。最让哭笑不得的是,她竟然连繁体字都不认识几个,都怀疑当初朱东润的历代作品选和王力的古汉她到底有没有看过。试想一下,研究生导师在复试中看到这种一问三不知的考生印象会好吗?如果说歧视的话,那么调剂的时候为何还是被刷了?歧视是存在的,但是要打破这种歧视还是看考生本人了!对于想要冲击985高校的考生,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2020年的考研小白要做笔记了,拿出小本本来!

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身边很多二本的同学在考研时都会不自信地问:好的学校会不会歧视我们二本院校的学生啊?听说那个学长初试分数很高,但是复试被刷了,哎,真是不公平呀!所以在这里我想跟那些内心还在纠结和迷茫的同学们说:不要再纠结了,那样真的会影响自己的复习。不管怎么样,自信是第一位的,既然想改变命运,就不要怕失败!

其次,专业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对战友们说对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必须要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很多同学会问该不该跨专业考研,事实是适合自己而又有前途的专业是一辈子的快乐和成功的基础,以前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的社会男女都怕入错行。研究生几乎是人生最后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如果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发展的话,因为贪图考试比较容易上手而去继续选择它是非常不明智的。

最后,关于复试

二本和三本院校学生的苦就是过了初试很多分仍然忧心忡忡:怕歧视,怕故意刁难,怕英语口语听力。面试前我也怕,但随后一想,如果是宽容而有品位的老师是不会这样的,因为一个二本院校的学生复习时面临的困难比其他人多,但我们仍然能突破困难迎难而上,这不正是我们的优点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就是做学术需要的吗?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确存在劣势,比如在学术领域基础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多看多听多想,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多了解下目前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导师们比较牛的方向是什么,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等等。我自己去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在面试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懂得多并且有潜力。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很多同学比较诟病的是调剂过程中的本科歧视了,来自985、211的同学在调剂大军中永远是比较受欢迎的,对于调剂看'出身'这一现象,去抱怨不公平并不能解决问题,调剂生活要比考研还要痛苦,这个时候谁能有平常心谁就能在调剂抢得先机。

考研有严重的本科出身歧视吗

从经验角度来谈,每年报考名校的学生中,大批都是来自非名牌高校,而最终被录取的,也大批属于"名不见经传"一类。这在每一个985学校都是适用的。这对广大的双非甚至二本三本同学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这种怀疑,终究是对自己本科出身的不自信。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忧,考研的最终成绩排名还是按照分数来的,根据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比重得出最后的总得分,再依据这个得分来排名,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从理论角度而言,重点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的路途相对广阔,选择较多。因此并没有那么多的学子盯着好学校的研究生名额,除非真的想走科研道路。除去一部分保研生,剩下留给一般高校学子的名额还是有的。而对于学生之间的谈资,里面或许会有些985 211 大学的学生“趾高气昂”,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更有甚者还传出了类似于末流211大学的说法)大部分的歧视都是无稽之谈,考研能否成功,其实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自身是否优秀的问题,考研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择优录取是基本原则。通常来说,重点本科的学生多数在大学四年比较努力,享受的环境和资源也比较好,更有机会接受到较好的锻炼和熏陶,更有机会参加一些有价值的活动,更有机会接触到专业领域和行业领域比较高端的报告会、讲座乃至名师、专家等,所以综合素质上往往不错。因此,即便是初试考相同的分数,综合而言,重点院校出身的学子的综合素质有可能更高一点。在分数基本同等情况下,择优录取重点院校学子也不能说是歧视。当然,出身歧视真的就没有吗?有,肯定有。有少数院校在录取时并不完全按照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而是优先录取出身好的,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不过,这种情况应该并不多,在现在这样的信息社会,也不可能明目张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