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安徽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已公布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名单已公布若对公示名单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经教育部信息公开平台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确定。如在审核中发现有不合格考生,将通知考生本人。请考生保持有效电话畅通且及时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相关信息公告。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如下:
查看名单:附件【物电学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pdf】已下载2615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邮编:241000    
电话:0553--3869894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既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学位点为光电技术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培养人才;通过与省内外规模以上的光电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使得培养的研究生熟练掌握光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尤其是在照明与显示、光传感与传输、光电材料设计与应用、环境光学检测等方向,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流利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本专业研究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下,要完成光电产业领域内关键技术创新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成果应能实现专利、产品和已实施的产品研发技术方案。本学位点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企业要求,毕业生需达到以下具体目标和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追求心,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 掌握光学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 
3. 熟悉同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新学科、新理论、新成就和发展前沿及科研动向,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4. 具有担负本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起牵头人、负责人、管理者的作用; 
5.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完成阅读和笔译有关本专业的科技资料与文献;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培养方向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 3 年,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5 年。本学位点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其中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 1 年,企业 实践不少于 1 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指导采取“双导师”制。指导教师分别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 校内导师负责课程教学、参与实践教学和论文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实践教学和论 文指导,参与课程教学。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课程学习在第一 学年校内进行,对于在职研究生,根据学生的工作实际情况,专业课和公共课可 安排在周末和晚上;在工程实践中完成学位论文,工程实践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 年进行,有效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学生、学校、实践单位共同签订三方协议, 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和保密等相关条款,在学生进入实践单位前,学位点为学 生购买商业保险。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大模块。必修课包括公共课 程、基础理论课程。选修课为专业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和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参加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计 3 学分。实践教学形式 多种多样,包括调研报告、产品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实践等,重在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积极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条件后,提交学位论文和申请学 位,通过审查和答辩以后,授予光学工程工程硕士学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享受学校规定的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 
五、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订培养计划 第一学年内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 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定, 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应在 导师指导下,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技术调查,提出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经导 师组讨论通过后实施。本硕士点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初做开题报告、提交论文工作计划。论文选题主要由校外导师决定,校内导师提供参考意见,校外导师根据 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确定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 根据《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暂行规定》,学位点根据 选题情况,成立由 3-5 名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对论文选题的 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 果。
3、中期考核 根据学位点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中期考核安排在第 3 学期或第 4 学期完成,由学位点负责人确定具体的中期考核 时间,在中期考核中应至少有 5 名导师参与,全面负责本学位点研究生的论文中 期进展和检查考核工作,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每个学生汇报时间不少 于 20 分钟,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导师组填写具体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研究生,学 生根据导师组的建议调整工作内容和进度。
4、完成学位论文 在学位论文工作开展期间,每隔 3-5 周,研究生应在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 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 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根据《安徽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学生应在答辩前 3 个月提交论文定稿。
5、学位论文评审、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根据《安徽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指导教师在收到学位论文以后 1 个月内审毕论文,学生根据导师意见修改学位论文,在导师组内征得统一意见后 付印。 答辩前 1 个月,学校对学位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通过相似性检测的学位论 文,学校再聘请不少于 2 位同行专家进行“双盲”评阅,评阅人应有副教授以上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校外专家至少 1 人,申请人的导师不得作为论文评阅 人。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时间不得少于 10 天,评阅人应写出详细的评语, 填写《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书》,供答辩委员会参考。评 阅书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现实性、治学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水平、优点和 不足等。 2 位评阅人中如有 1 位持否定意见,应另增聘 1 名评阅人。3 位评阅人中如 有 2 位的意见是否定的,这本次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在答辩前一星期,学位点开展预答辩工作,每个毕业生至少有 1 名导师全程 参与预答辩,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别提出修改建议。 
专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为 3-5 人,其中至少有 1 名相关行业内具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 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报校专业 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对本学位点研究生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术成果做以下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即可授予硕士学位: (1)发明专利(有公开号)1 项或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学生为第一 完成人或学生为第二完成人、导师为第一完成人。 (2)作为主要参与人的研发成果获得了市级以上的奖励;或者承担了市级 以上的科研项目。 (3)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其研发工作已经达到企业要求或成果已投入生 产;或者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或产品检测,根据企业的产品情况提出了有益于质 量管理或产品检测的方案;或者参与企业的生产工作,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问题。 (4)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 5 类:①公共基础课(必修),②基础理论课程(必修), ③专业技术课程(按研究方向选修),④其他课程,⑤补修课。 2.最低课程学分为 26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20 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基础课,必修,开设 5 门,共 8 学分。 ②基础理论课程,必修,每门课 3 学分,共 9 学分。 ③专业技术课程,按研究方向选修,每门课 3 学分。 ④其他课程,选修,每门课 2 学分。 ⑤补修课不计学分,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3 门 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 公共基础课包含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和工程伦理学,在第一学年通过考试; 基础理论课程开设 3 门,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专业 技术课程按照确定的研究方向开设;其他课程每人至少选 1 门。 工程实践讲座课程完全由校外导师轮流讲授。 
七、必修环节
1. 学术活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积极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的次数一般不少于 3 次,学术活动记 1 学分。 
2.实践活动。 工程实践: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参与校外导师的项目,研究生工程实践必须在 校外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参与该单位的职工考勤。实践的形式可以是产品分析、 开发、检测、申报专利、工艺研究、市场调研、标准化工作、生产管理、质量管 控等多种形式。工程实践记 3 学分,工程实践的成绩由校外导师评定,考核不合 格者,应重新安排,再次不通过者,不能毕业。 社会实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 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 
八、工程技术研发
工程技术研发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工程技术研发是工程硕士的重要任务,学 生必须开展高水平、创新的工程技术研发。积极鼓励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以安徽师范大学或共建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或者申 报专利,进行产品研发和申报奖项,工程技术研发暂不计学分。 
九、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开始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生在工程 实践中完成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前人工 作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工程技术课题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本专业的学位论文要求能对光学工程某一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有广泛深入的 了解,并有一定的自己的见解;掌握该领域的基本方法和有关技能;要有相当的 工作量和一定的阶段性新结果;分析要论据充分,有一定的新见解。 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应能解决光电产业关键技术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 用价值。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者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 研制开发,产品质量的检测与分析,论文内容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位论文成 果应能实现专利、产品和已实施的产品研发技术方案。 学位论文的规范性需满足《安徽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的 要求。 具体的论文要求与论文评价要达到《安徽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中“第 五章 专业硕士学位,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要求。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人们对物质、时间和空间本质的认识,揭示微观到宇观尺度的物质运动规律;另一方面孕育新学科,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学科的前身是国立安徽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后者创建于1929年,是国内高校较早建立的物理学科之一, 也是国内较早在原子分子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单位,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1985年招收光学专业研究生,分别于1993、2003和2006年获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和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始终瞄准学术前沿,注重学科特色与交叉融合。继承传统学科优势与特色,形成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等4个主干学科方向。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促进物理学与材料学、生物学、(微)电子学的交叉融合,形成了计算物理学、发光与储能材料、光生物物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等新的特色研究领域。同时,注重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重,理论与实验研究结合。在多体物理系统新奇物态和相变、光学材料中的物理问题、原子分子激发态动力学、矢量光束调控和传输等领域,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发展新的理论方法,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围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显示与照明技术,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难题。研究成果丰富,其中光解液相自由基的研究获1999年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这是省属高校首次获得该奖项。为物理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8人、中组部万人计划2人,安徽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的60%毕业于本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物理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物理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独立运用物理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该领域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简介(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博导 核心课程
1 理论物理 本方向主要在量子多体理论、天体物理和非线性物理等领域开展工作:研究关联电子体系的新奇物理效应,精确刻画量子相变和反常输运特性;揭示黑洞强引力场的新奇相对论效应,判定修正引力理论中的宇宙演化规律;探究以神经元网络为代表的介观体系动力学。近五年,在Phys Rev Lett、ApJS、 Phys Rev、Chaos、ApJ、Phys Lett B等主流物理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2项,入选省人才计划3人次。   《高等统计物理》
《天体物理学》
《量子场论》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
《生物物理学》
2 凝聚态
物理
本方向主要在固体发光、能源存储、光伏电池等材料领域开展工作,具体包括:发展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光学材料构能关系的理论途径;探究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成及构效关系;将新材料、新结构应用于太阳电池,探索太阳电池性能改善的实现方法。近五年,在J Am Chem Soc、Chem Mater、Appl Phys Lett、J Phys Chem A/C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0项。2位学术骨干入选安徽省学术与科学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凝聚态物理学》
《固体理论》
《材料物理导论》
3 原子与分物理 本方向主要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新型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物理和新效应、原子分子冷碰撞动力学、二维材料结构与物性、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和抗氧化机理。该学科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批安徽省重点建设学科。近五年,在Phys Rev A、J Chem
Phys、Nanoscale等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7项。先后获得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2位学术骨干获安徽省教学名师称号。
  《原子分子动力学》
《原子分子测控》
 
4 光学 本方向主要在新型矢量光束、上转换光电材料、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光纤光学与照明显示等领域开展如下工作:揭示矢量光束聚焦场与微粒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系列红区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质;利用高分辨光谱探测技术研究激光等离子体形成动力学;设计立体显示领域背光源方案。近五年,在Opt Express、Appl Opt、Biosens Bioeletron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3项。入选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
《高等电磁场理论》
《现代光学》
 
四、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普通博士研究生最长年限为6年(含休学)、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的博士阶段最长年限为5年(含休学)。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等项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与时间安排。培养计划可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

六、培养流程和要求
(一)、培养流程
序号 内容 时间安排 相关要求
1 入学报到(含入学教育) 以入学通知为准  
2 确定导师 最迟为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  
3 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入学后2个月内  
4 课程学习 入学后第1学年为主  
5 培养环节(必修) 提交学位论文送审之前  
6 开题报告(含文献阅读与综述) 最迟于第三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  
7 中期考核 最迟于第五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  
8 论文评阅和答辩 依据《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9 毕业及学位授予 依据《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10 其它    
 
(二)、基本要求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掌握系统、深入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具备坚实、宽广的物理学专业基础,全面了解主攻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组织科学研究活动,并在科学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7类:①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②公共素养课③学科基础课(学位必修)④方向核心课(学位必修)⑤方向拓展课⑥交叉学科课⑦补修课。
    2.最低课程学分为1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2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已开设3门(6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32学时,2学分)、第一外国语(基础英语)(48学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6学时,1学分)。
    ②公共素养课,暂未开设。
    ③学科基础课(学位必修)3学分。
    ④方向核心课(学位必修)3学分。
    ⑤方向拓展课2学分。
    ⑥交叉学科课2学分
⑦补修课不计学分。同等学力与跨专业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具体课程、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六、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在物理学科内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研讨活动,记1学分;在学术研讨活动中至少做两次学术报告,记1学分。
2、实践活动
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在物理学相关学科领域SCI/SCIE/EI期刊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JCR一区期刊论文一篇,或SCI/SCIE/EI期刊论文2篇(含JCR二区期刊论文1篇),或SCI/SCIE/EI期刊论文3篇(至少1篇影响因子不低于1.5)。仅统计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以及导师为第一作者同时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以上科研成果第一产权单位为安徽师范大学。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
    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人组成考核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着重审核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对有争议的选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工作进度决定,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完成,最迟于第三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以论文选题为基础,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文献综述,并开展初步实践,最终凝练出开题报告。报告须就选题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研究工作的挑战性、实验条件和可行性等做出科学论证。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参加考核小组组织的公开答辩,获考核小组通过后方可付诸实施。
2.论文形式和标准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既是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应以充分的科研积累为基础,同时保证充裕的写作时间。写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写作的规范,并满足学校和学位点的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和创造性,应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位论文应立意新颖、论据详实、作风扎实、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创新性强。
3. 论文检查、评阅与答辩
申请人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论文,指导教师应参照《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在1个月内审毕论文。学位论文应在学位点内进行预答辩和检查,研究生在通过预答辩后进行论文送审,采取盲审形式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统一评审。研究生符合学位申请资格后,按要求提交学位申请材料,经校学位办审查同意后,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全日制)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类别(领域)简介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方向1999年设置,2000年开始招生,迄今已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毕业教育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专业学位方向现有校内外导师15人,其中教授2人、中学特级教师1人、副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12人,常设教育实践基地3个。本专业学位方向主要研究基础教育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借鉴国外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成功经验,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物理教师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物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品德素质: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物理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在物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基本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和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实行全日制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并重。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模拟教学等方式进行,专业实践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实行分段和集中实践教学。
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在省市级示范中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校外指导教师,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主要在第1、2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2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3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4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1学年。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补修课程。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5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须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组织开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详见“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专业物理方向)”。
五、必修环节及学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和校外实践(含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两部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校外实践结束后,应提交1份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和1份基础教育研究调查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开题,论文形式,评审与答辩
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物理方向教育硕士入学后,最迟在第1学年末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成立导师组负责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原则上,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在省级基础教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或提交1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研究报告并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类别(领域)简介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方向1999年设置,2000年开始招生,迄今已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毕业教育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专业学位方向现有校内外导师15人,其中教授2人、中学特级教师1人、副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12人,常设教育实践基地3个。本专业学位方向主要研究基础教育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借鉴国外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成功经验,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物理教师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物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品德素质: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物理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在物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基本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和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寒暑假集中学习及在职研修相结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主要在第1学年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2学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1学年末进行论文开题,第2学年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3学年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1学年。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参照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开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详见“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专业物理方向)”。
五、必修环节及学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
教育实践研究包括实践案例研究、教育观察反思和教学专题研究三部分。教育实践研究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教育实践研究结束后,应提交案例研究报告、完成至少10个详细的教育观察报告(附相应的完整观察视频)和针对物理学科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5000字的研究报告,经教育实践研究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育实践研究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开题,论文形式,评审与答辩
非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物理方向教育硕士入学后,最迟在第1学年末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成立导师组负责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原则上,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在省级基础教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或提交1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研究报告并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八、培养流程时间安排
入学报到:2017年9月(与2017级研究生新生同一时间报到入学)
公共课教学:2018年寒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集中授课。
专业课教学:2018、2019年寒暑假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排集中授课。
论文开题:按“双向选择”原则2018年寒假确定指导教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准备工作;2018年暑假授课结束后集中举行开题报告会。
实习与实践: 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分段或集中进行,累计不少于一年。
中期考核:2019年7月,考核研究生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和基础教育研究调查报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论文答辩:2020年5月,统一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专业简介
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点设立于2012年,以物理学一级硕士点为依托,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该学科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该硕士点目前主要包含3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理论生物物理,光生物物理,生物物理技术。本学科三个研究方向共包含成员12人,全都具有理论物理、化学物理、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先后有2人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本硕士点依托于计算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已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2套,以及光性能调控实验设备、生物细胞荧光成像设备和成像光谱仪系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合作的)共10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自然科研项目3项、省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4项、省教育厅项目11项,经费总额250万元。在上述各项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创新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该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已经先后在ChemPhysChem, Biophys.Chem.Phys.Chem.Chem.PhyssPhys.Rer.E, Chaos, Chinese Physics Letter, 物理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90多篇被SCI、EI收录。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上述成果表明本学科已完成了一系列的前期研究工作的积累,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并重的研究方向。
学科成员分别是理论物理专业和生物物理学相关方向以及光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经培养研究生54人,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30多篇SCI学术论文,2009年有1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安徽省首届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其中8人分别到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余分别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到一些高新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或者到中学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学位获得者满足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善于团结合作和献身科教事业的敬业精神;
2、在学风方面,要求勤奋、求实、踏实、严谨。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3、具有扎实的生物物理学理论基础,较全面和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所攻读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生物物理学学科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生物物理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工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学院的学科特色,本学科设置理论生物物理、光生物物理、生物物理技术3个研究方向,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在前一年半完成,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在后一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2. 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如申请毕业,需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3. 研究生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延长学习年限;特殊情况下逾期不能修满培养方案规
  定的学分或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的,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
  过2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者,于每年3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 
  填写《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学位点和所在院
  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经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
  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在最长的修业年限(5年,包括休学时间)
  内不能完成全部培养环节的、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或延期申请未被批准的研究
  生,应当退学并按肄业处理。
  • 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指导方法上,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2.研究生课程讲授方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规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至少要做一场学术报告、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注重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着重于高质量地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六、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
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
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1.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第2-3学期内完成,成立由本学科全体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开题汇报,对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方可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1.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4学期末完成,教学实践在第5学期内完成,在第6学期完成论文初稿审阅、论文定稿审阅工作,在6月10日完成论文答辩。
    A、成立由本学科点各方向负责人和班主任组成的中期考核组,听取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思想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相关表格,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流: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特别优秀者,可以进一步推荐硕博连读; 终止学业:对于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1.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第5学期初成立4-5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中期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
  1. 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2. 定稿付印之前,必须对论文的真实性加以检查。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1.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公共必修课 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专业选修课⑥补修课。
2.总学分为32-35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必修课为4门(6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公共选修课(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或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类)18学时,1学分,
③专业基础课(必修)3门(每门课4学分,共12学分),有一级学科要按一级学科设置;
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3门(每门课3学分,共6-9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
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课程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
⑤专业选修课2门(每门课2学分,共4学分);
选修课最低开班人数和最多限选人数由各开课学院具体开课时确定。
⑥学术活动为1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
3.补修课: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八、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记1学分。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本学科专业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读期间至少要做一场学术报告、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九、实践环节
     1、教学、专业实践,2学分: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给本科生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其中给本科生上课的学时数一般不少于6—10课时。实践活动记1学分。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安排,再次不通过者,不给学分,亦不能申请学位。
     2、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不计学分。学术研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必须开展高水平、创新的学术研究。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四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包含1篇)。研究生发表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同等享受学院的鼓励政策。
十一、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不计学分。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可开始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提出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后实施。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做开题报告、提交论文工作计划。
    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能对生物物理学某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自己的见解;掌握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有关技能;要有相当的工作量和一定的阶段性新结果;分析要论据充分,有一定的新见解。
在学位论文工作开展期间,每隔3-5周,研究生应在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应聘请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进行评阅。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可组织答辩,答辩通过后方能授予硕士学位。
十二、考核方式
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研究生激励和淘汰措施的重要依据。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80%)综合评定。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原则上应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外语免修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免考。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可由各学位点自行确定。实践环节等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查的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等形式,但都应有文字档案记录。学位课程成绩必须达到75分、其它课程成绩达到60分(合格)及以上者可获得学分。
2.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须参加补考。补考由开课学院组织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物联网专业作为一个全新学科,受到国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其次,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技术是电子学、计算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应用研究。本学科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与控制,并且和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工程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系统,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研究内容涉及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培养不仅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并且具有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发展前沿;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方向课程
1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沿用传统的作用原理和某些新效应,优先使用晶体材料(硅、石英、蓝宝石、陶瓷等),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从传统的结构设计转向微机械加工工艺的微结构设计,研制开发出各种机理的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对于社会生产、经济交往、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发展,以及人类观测研究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丁绪星
张持健
射频技术原理与应用、新型传感器技术
2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是基于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同时将数学、人工智能、逻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各种信息的智能处理。主要工作如数据挖掘、智能仪表、视频编码等。 汪慧兰
丁绪星
陈卫松
方明星
视频分析与检索、语音信号处理
3 物联网软件技术及应用 以计算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及相关技术为基础,主要在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应用研究,涉及到计算机软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通信理论与信息安全。如网络通信与安全,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王元航
张季谦
软件设计与分析、高级数据库原理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的修业年限5年(包括休学时间)。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指导方法上,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2.研究生课程讲授方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规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至少要做一场学术报告、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注重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着重于高质量地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六、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开题报告
       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应在第2-3学期完成。成立由本学科全体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开题汇报,对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方可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3、中期考核
       (1)成立由本学科点各方向负责人和班主任组成的中期考核组,听取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思想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
(2)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3)填写相关表格,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4)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流: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特别优秀者,可以进一步推荐硕博连读。
终止学业:对于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第五学期初成立4-5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中期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
5、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定稿付印之前,必须对论文的真实性加以检查。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1.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公共必修课 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专业选修课⑥补修课。
2.总学分为32-35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必修课为4门(6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公共选修课(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或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类)18学时,1学分,
③专业基础课(必修)3门(每门课4学分,共12学分),有一级学科要按一级学科设置;
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3门(每门课3学分,共6-9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
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课程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
⑤专业选修课2门(每门课2学分,共4学分);
选修课最低开班人数和最多限选人数由各开课学院具体开课时确定。
⑥学术活动为1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
3.补修课: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八、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本学科专业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指导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企业的产学研活动。在读期间至少要做一场学术报告、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或一次企业的产学研活动。学术活动记1学分。
九、实践环节
1、专业实践:专业实践计2学分。
   (1)教学实践: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积极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给本科生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其中给本科生上课的学时数一般不少于6—10课时。计1学分。
    (2)生产实践:本专业学生至少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活动。计1学分。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
十、科学研究
学术研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必须开展高水平、创新的学术研究。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四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包含1篇)或者申请专利1项或研制产品1个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1项。研究生发表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同等享受学院的鼓励政策。科学研究不计学分。
十一、学位论文
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能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自己的见解;掌握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有关技能;要有相当的工作量和一定的阶段性新结果;分析要论据充分,有一定的新见解。
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可开始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提出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后实施。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做开题报告、提交论文工作计划。
在学位论文工作开展期间,每隔3-5周,研究生应在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应聘请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进行评阅。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可组织答辩,答辩通过后方能授予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
本学位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既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学位点为光电技术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培养人才;通过与省内外规模以上的光电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使得培养的研究生熟练掌握光学工程领域的基础
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尤其是在照明与显示、光传感与传输、光电材料设计与应用、环境光学检测等方向,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
流利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本专业研究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下,要完成光电产业领域内关键技术创新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成果应能实现专利、产品和已实施的产品研发技术方案。
本学位点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企业要求,毕业生需达到以下具体目
标和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追求心,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
工作作风;
2 掌握光学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
3 熟悉同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新学科、新理论、新成就和发展前沿及科研动向,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4 具有担负本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起牵头人、负责人、管理者的作用;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完成阅读和笔译有关本专业的科技资料与文献;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科教学(物理)硕士专业学位点
 
本硕士点2005年正式招收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有导师9人,校外兼职导师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高级教师5人。目标是培养掌握物理教育领域宽广而又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理教学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物理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本专业招生对象主要是应届和往届物理师范专业或物理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学制两年。由国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
 

添加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师范大学报录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群、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师范大学排名、安徽师范大学保研、安徽师范大学公众号、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