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渤海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渤海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工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工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62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教授 15 人,副教授 2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3 人,在读博士 5 人。拥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第四届 Scopus 青年科学之星信息领域银奖 1 人、辽宁省攀登学者 1 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第十届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 1 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 6 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7 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同时还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

一、培养目标

1、掌握坚实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2、了解本学科的前沿,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4、具有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3、机器视觉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前四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为36分)

1、学位公共课(计7学分):第一外语、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
2、学位基础课(计9学分):数值分析、矩阵分析 、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
3、学位方向课(计6学分):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机器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
4、非学位课(计10学分):设定2个专业选修模块。模块1包括前沿问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人工智能导论、机器人技术、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机器视觉、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模块2包括现代传感器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分布式智能、数据挖掘概论、 智能优化方法、非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5、必修教学环节(计4学分):教学与专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预答辩、学术活动。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的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主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批准,方能缓考。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不合格者,须进行重修。擅自不参加考试、考试作弊、以及重修仍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1、成绩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为考试课程,其中外语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专业课程达到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为考查课程,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及课程论文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成绩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重修,重修不合格者,则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教学与专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预答辩、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查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成绩合格方能取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要求至少在2版以上),或者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专业学术期刊上以第二作者身份(要求第一作者为研究生本人的导师,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至少发表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5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至少修满36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各项规定,经导师同意后,由研究生本人申请论文答辩。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至少2位具有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的专家评审(以校发文件要求为准)。评审通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由研究生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4、答辩委员会由5名与选题有关教授、副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1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5、论文在获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经院学位分委会表决,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获得通过者,按程序授予相应硕士学位。答辩未通过者,可于第二年补答,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一、培养目标

1、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2、了解本学科的前沿,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4、具有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二、研究方向

1、智能控制与滤波
2、复杂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
3、网络控制系统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前四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为36分)

1、学位公共课(计7学分):第一外语、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
2、学位基础课(计9学分):数值分析、矩阵分析 、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
3、学位方向课(计6学分):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
4、非学位课(计10学分):设定2个专业选修模块。模块1包括前沿问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嵌入式系统、非线性系统理论、鲁棒控制、DSP应用系统设计;模块2包括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现代电气传动与控制、非线性系统逆解耦控制、随机控制与滤波、计算机接口技术、控制系统仿真、智能优化方法、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5、必修教学环节(计4学分):教学与专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预答辩、学术活动。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的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主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批准,方能缓考。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不合格者,须进行重修。擅自不参加考试、考试作弊、以及重修仍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1、成绩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为考试课程,其中外语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专业课程达到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为考查课程,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及课程论文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成绩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重修,重修不合格者,则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教学与专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预答辩、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查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成绩合格方能取得学分。

七、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要求至少在2版以上),或者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专业学术期刊上以第二作者身份(要求第一作者为研究生本人的导师,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至少发表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5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至少修满36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各项规定,经导师同意后,由研究生本人申请论文答辩。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至少2位具有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的专家评审(以校发文件要求为准)。评审通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由研究生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4、答辩委员会由5名与选题有关教授、副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1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5、论文在获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经院学位分委会表决,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获得通过者,按程序授予相应硕士学位。答辩未通过者,可于第二年补答,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一、培养目标

1、掌握坚实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2、了解本学科的前沿,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4、具有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二、研究方向

1、智能检测与预测预警方法
2、现代测控技术与装置
3、智能仪器仪表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前四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为36分)

1、学位公共课(计7学分):第一外语、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
2、学位基础课(计9学分):数值分析、矩阵分析、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
3、学位方向课(计6学分):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
4、非学位课(计10学分):设定2个专业选修模块。模块1包括前沿问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式识别、鲁棒控制、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非线性系统理论、智能优化方法;模块2包括计算智能理论与应用、测控网络与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网络数据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现代电气传动与控制、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5、必修教学环节(计4学分):教学与专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预答辩、学术活动。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的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主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批准,方能缓考。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不合格者,须进行重修。擅自不参加考试、考试作弊、以及重修仍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1、成绩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为考试课程,其中外语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专业课程达到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为考查课程,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及课程论文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成绩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重修,重修不合格者,则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教学与专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预答辩、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查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成绩合格方能取得学分。

七、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要求至少在2版以上),或者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专业学术期刊上以第二作者身份(要求第一作者为研究生本人的导师,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至少发表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5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至少修满36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各项规定,经导师同意后,由研究生本人申请论文答辩。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至少2位具有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的专家评审。评审通过,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由研究生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4、答辩委员会由5名与选题有关教授、副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1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5、论文在获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经院学位分委会表决,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获得通过者,按程序授予相应硕士学位。答辩未通过者,可于第二年补答,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渤海大学工学院是渤海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几年来,工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下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等 5 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职工 82 人,其中专任教师 62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教授 15 人,副教授 24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3 人,在读博士 5 人。学院高层次人才还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辽宁省攀登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同时还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有本科生 1418 人,研究生 18 人。有先进的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其下设 27 个实验分室,设备总值 1500 余万元,还拥有辽宁省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光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装备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
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百余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3 项(含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跨世纪 / 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2 项,辽宁省特聘教授项目 2 项,主持辽宁省部级项目 15 项,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4 项,国家级及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项目 4 项,辽宁省教育厅、省市社科基金等项目近 20 项。科研总经费达到 2000 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370 余篇,其中有 4 篇论文入选 2014 年及 2015 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被 SCI、EI 和 ISTP 检索 230 余篇,出版专编著 15 部、教材 5 部,授理及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软件著作权 186 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Scopus 青年科学之星奖、省级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奖项 19 项。ESI 全球高校排名前 1%。现有辽宁省级精品教材 1 部,辽宁省级精品课 1 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3 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被评为辽宁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辽宁省王牌学科。
学院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毕昇杯、数学建模等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 81 项,其中在第九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2015 年获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公开赛二等奖 2 项、获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1 项;2016 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水球 2V2、抢球博弈、水中角力和仿真花样游泳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 项。在第五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特等奖,有 60 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50 余人次在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中获奖。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 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环境分析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纳米修饰电极的设计与制备、性能表征、检测条件优化,及其在环境污染物催化降解、电化学检测等应用方面研究。
2. 生物分析化学
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利用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探索在小分子作用下生物大分子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变化,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作用的配位本质。
3. 先进化学电源材料
主要从事能源化学、能源材料方向的研究,利用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性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基本结构、电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等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汪尔康. 21世纪分析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 汪尔康. 分析化学新进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 鞠熀先. 生物分析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 李建平. 高等分析化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5. 陈培榕, 李景虹, 邓勃.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 姚守拙.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7. 刘丰茂等. 农药质量与残留实用检测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8. 朱国念.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9. 张祥民. 现代色谱分析[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10. 傅若农. 色谱分析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1. 单德忠. 环境分析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2. 陈海生. 现代光谱分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3. 陈慧兰. 高等无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4. 史密斯, 马奇. 高等有机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二)期刊:
1.《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2.《分析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三校共同主办,CSCD来源期刊,双月刊。
3.《分析试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4.《色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7.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8. 《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9. 《LC GC-Magazine of Separation Science》,SCI期刊,半月刊。
10. 《Analytical Bio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11. 《Chromatographia》,SCI期刊,月刊。
12. 《Analyst》,SCI期刊,月刊。
13. 《Analytica Chimica Acta》,SCI期刊,周刊。
14. 《Talanta》,SCI期刊,月刊。
15.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月刊。
16.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化学化工专门人才。
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设计、开发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化工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表征测试技术。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剂工程:主要从事催化剂的设计开发、组成结构、制备生产的研究。
2. 催化材料:主要从事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材料结构设计、催化材料性质与反应性能方面的研究。
3. 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合成过程的新型催化剂设计、绿色催化过程、催化剂回收再利用等研究。

三、学习年限

1.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 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参考书目
1. 甄开吉. 催化作用基础(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 王延吉, 赵新强. 绿色催化过程与工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 王尚弟, 孙俊全. 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 韩维屏. 催化化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 赵建宏. 催化剂的结构与分子设计[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8.
6. 辛勤.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J].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7. 吴越, 杨向光. 现代催化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8. 赵地顺. 催化剂评价与表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9. 李玉敏. 工业催化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
10. 曹声春. 催化原理及其工业应用技术[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赵九生, 时其昌, 马福善. 催化剂生产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12. 朱炳辰. 催化反应工程[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
13. 孙锦宜. 环保催化材料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4. 黄仲涛. 工业催化剂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5. 田部浩三, 郑禄彬. 新固体酸和碱及其催化作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2.
16. 陈诵英. 吸附与催化[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二)参考期刊
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学工程类权威期刊,周刊。
2.《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3.《Journal of Catalysis》,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学工程类权威期刊,周刊。
4.《Chemical Reviews》,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5.《Chemical Communications》,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6.《催化学报》,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催化类权威期刊,月刊。
7.《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室出版,中国化学会主办,有机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学术综合性刊物,月刊。
9.《应用化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10.《合成化学》,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11.《化学通报》,中国化学会和中科院化学所联合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12.《化学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室出版,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13.《化工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
14.《化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主办,学术性期刊,月刊。
15.《化工学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渤海大学全日制化学工艺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化学工艺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化工工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化学工艺硕士要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知识,同时侧重于企业应用。
3. 掌握化学工艺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艺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
 4.形成基本学术能力。培养成为讲的出口、写的出来、干的出手,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化工新材料开发:针过化学合成工艺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部分以化学合成的
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工艺生产的复合材料。
2. 绿色化学工艺技术:利用化学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 化工污染物的资源化及标准化:对化工、轻工产生的 “三废”进行资源化工艺的
开发及标准化利用。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钱建华. 精细化学品化学[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 材料科学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汪秋安. 高等有机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王敏,宋志国. 绿色化学化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5. 许淳淳. 化学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 何开元. 功能材料导论[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7. 梁文杰. 石油化学[M]. 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8. 胡会利,李宁. 电化学测量[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9. 刘琳,邢锦娟,钱建华. 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应用[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0. [美]P.T.阿纳斯塔斯,[美]J.C.沃纳 著,李朝军,王东 译. 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二)期刊:
1.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2.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双周刊。
3.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4. 《Chemistry of Materials》,美国化学会主办,材料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5.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材料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6. 《化工学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7. 《化工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8. 《石油化工》,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9. 《精细化工》,《精细化工》编辑部出版,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化工研究院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10. 《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杂志社出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 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功能配合物材料: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多酸基配合物等功能配合物材料的设计、开发、合成及在光、电、磁、催化、药物缓释、光电转换、气体存储和分离等应用方面研究。
2. 无机材料化学:主要从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技术等角度出发,把固体物理、固体化学、相关理论、相关应用等有关无机材料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从材料的设计、合成,到分析及综合性能的过程。
3. 多酸基超分子材料:主要从事基于不同类型多酸、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功能分子的超分子等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并深入研究其光、电、磁等性能。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陈慧兰. 高等无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庆银. 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茹. 高等无机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王恩波. 多酸化学概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 季惠明. 无机材料化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6. 孙为银. 配位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7. 张小舟. 高分子化学[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8. 邓芹英. 波谱分析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 穆劲. 高等无机化学[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0. 罗勤慧. 配位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1. 曾兆华. 材料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2. 陈荣.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二)期刊:
1. 《中国科学:化学》,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2. 《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3.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4. 《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5.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6. 《Chemical Communications》,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7.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约翰威立出版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8.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约翰威立出版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9. 《Inorganic Chemistr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双周刊.
10. 《Dalton Transactions》,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11. 《Rsc Advance》,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12. 《Crystal Growth & Design》,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13.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物理化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紧跟科学前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使之成为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催化化学:深入了解催化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最新发展动向,提高化学和化工领域的环境友好的意识,主要包括催化作用基础、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表征以及各种新兴催化技术的应用等。
2.胶体与界面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鼓励利用理论化学与先进实验技术,深化对胶体与界面体系本质的认识,重视新型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和纳米颗粒的设计与构筑,深入理解界面吸附与组装和浸润行为,加强不同领域中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
3.理论化学与应用:掌握理论化学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研究成果和该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包括电子结构理论、动力学理论和分子光谱、非平衡统计理论、功能材料理论设计、催化理论以及生物酶催化等。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前四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且应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采取闭卷方式或开卷方式或课程论文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辛勤,徐杰.现代催化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刘洪国,孙德军,郝京诚.新编胶体与界面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3. 陈敏伯.计算化学:从理论化学到分子模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4. 陈诵英.催化反应动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赵振国.界面膜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二)期刊:
1.《中国科学:化学》,中国科学院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2.《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4.《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5.《Angew. Chem. Int. Ed.》,德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半月刊。
6.《J. Am. Chem. Soc.》,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月刊。
7.《Science》,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主办,自然科学类国际顶级刊物,月刊。
8.《J. Phys. Chem. C》,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旬刊。
9.《Chem. Commun.》,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月刊。
10.《Langmuir》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月刊。

添加渤海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渤海大学考研分数线、渤海大学报录比、渤海大学考研群、渤海大学学姐微信、渤海大学考研真题、渤海大学专业目录、渤海大学排名、渤海大学保研、渤海大学公众号、渤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渤海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渤海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渤海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