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

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

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

相关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湖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湖南师范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湖南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
绪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价键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有机酸碱理论;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结构理论,碳原子的杂化理论,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
(2)熟悉有机酸碱理论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了解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分离和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2、烷烃
考试内容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命名方法;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烷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烷烃的光谱性质和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烷烃卤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2)熟悉烷烃的构象和立体化学,烷烃的物理性质。
    (3)了解烷烃的来源、制备和用途。
3、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烯烃的化学反应;烯烃的制备;烯烃的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和命名,顺反异构,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马氏规则及理论解释,烯烃的制备方法。
(2)熟悉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了解烯烃的结构鉴定。
4、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化学反应;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炔烃的制备;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特征反应;二烯烃的共轭效应。                                                      
考试要求
(1)掌握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二烯烃的结构特征、电子离域和共轭效应及对体系化学性质的影响,二烯烃特征反应及机理。
(2)熟悉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炔烃的制备;二烯烃的聚合反应。
5、脂环烃
考试内容
脂环烃的分类;脂环烃的命名;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考试要求
(1)掌握脂肪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的化学反应和机理,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和优势构象,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
    (2)熟悉常见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3)了解影响脂环烃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因素,来源和制备。
6、立体化学基础
考试内容
异构体、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対映异构体和非対映异构体;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制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手性、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手性碳、对称面、对称中心、非対映异构体、内消旋和外消旋的各自含义及相互关系,光学活性的表示方法,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性的基本概念。
    (2)熟悉左旋、右旋、旋光度、比旋光度的含义和表示符合,Fischer投影式,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7、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多环芳香烃和非芳香烃。
考试要求
(1)掌握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特征,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反应机理,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理论解释,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及反应机理,苯侧链的反应。
    (2)熟悉萘等芳香烃的结构特征、亲电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休克尔规则及其应用。
(3)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萘、蒽、菲的结构性质。
8、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反应等化学反应;亲核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制;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卤代烃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英文名称,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碳正离子重排,消除反应及反应机制,消除与取代的竞争,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熟悉卤代烃的制备,各类卤代烃的取代活性,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不饱和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卤代烃的制备。
9、醇、酚和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酚的理化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醚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邻二醇的特性;醇、酚的制备;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开环加成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醇的分类和命名、醇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邻二醇类化合物的特性;掌握酚的分类和命名 、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的反应及反应机理;醚的结构和命名;醚的化学反应及机理、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和开环加成反应。
    (2)熟悉醇、酚、醚的制备,冠醚的结构与应用。
    (3)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硫醇、硫醚的理化性质。
10、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醛和酮化学性质和制备;ɑ,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命名,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ɑ-活泼氢的反应,醛的氧化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等,醛、酮的化学反应机理。
    (2)熟悉醛、酮的制备,ɑ,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了解醛、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乙烯酮和卡宾的性质。
11、羧酸和取代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化学反应及机理;羧酸的制备,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酸性及影响因素,羧酸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2)熟悉羧酸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3)了解羧酸的制备。
12、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活性,羧酸衍生物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及机理,还原反应,酰胺的反应。
    (2)熟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羧酸衍生物的制备,酰胺的酸碱性。
(3)了解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13、碳负离子的反应
考试内容
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及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化及其反应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酰化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及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化及其反应机理,迈克尔加成的反应及机理。
    (2)熟悉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酰化的应用,其他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加成缩合反应,运用碳负离子反应进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3)了解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4、有机含氮化合物
考试内容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化学反应和制备;碱性和成盐;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的反应和应用;卡宾的结构和制备,卡宾的化学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化学性质,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胺的分类和命名,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氮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2)熟悉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胺的制备,季胺盐和季胺碱的化学性质,卡宾的制备和应用。
    (3)了解胺类化合物的制备。
15、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六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杂环类化合物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杂环类化合物分类和命名,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电子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
    (2)熟悉常见的五元杂环类化合物,六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参考书目
[1]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胡青眉。有机化学(第二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何红运等编,本科化学实验(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点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熟悉和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活性、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考试要点
1.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2. 了解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其反应性能的关系;
4. 了解反应机理;
5.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
6.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
7.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  烷烃
     考试内容
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命名法(IUPAC),同分异构现象,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表示方法,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卤代反应的机理,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反应。
考试要点
1.掌握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
2.掌握命名法(IUPAC)。
3.掌握次序规则。
4.理解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掌握透视式和投影式的表示方法。
5.了解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的一般规律。
6.掌握卤代反应的机理。
7.知道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等反应。
8.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燃烧热值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点,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命名,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烯烃的物理性质,催化加氢与位阻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和硫酸的加成、加水、溶剂汞化反应、加次卤酸,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反马氏规则,硼氢化反应,烯烃的氧化,α卤代反应,羰基合成。烯烃的合成。
考试要点
1.了解烯烃的结构和π键的特点。
2.掌握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
3.了解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
4. 理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5. 理解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6. 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
7. 掌握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8. 了解烯烃的氧化反应。
10. 掌握α卤代反应反应。
11.掌握烯烃的制法。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叁键的结构特点,炔烃的命名(IUPAC),炔烃的物理性质,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和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炔烃的制法。二烯烃的分类,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二烯烃的聚合。
考试要点
1.了解叁键的结构特点。
2.掌握炔烃的命名(IUPAC)。
3.知道炔烃的物理性质。
4.知道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
5.理解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
6.知道炔烃的亲核加成。
7.知道炔烃的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
8.掌握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9. 掌握炔烃的制法。
10.了解二烯烃的分类。
11.理解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12.熟练掌握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
13.知道二烯烃的聚合。
第五章  脂环烃
考试内容
环烷烃的定义,顺反异构现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Baeyer张力学说,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十氢化萘的构象。
考试要点
1.了解环烷烃的定义。
2.掌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3.了解Baeyer张力学说。
4. 掌握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
6.了解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
7.了解十氢化萘的构象。
第六章 芳烃
考试内容
苯的结构,共振论的规定,芳烃的物理性质(侧重折光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弗—克反应。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联苯及稠环芳烃的命名和性质,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休克尔规则,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的结构,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考试要点
1.理解苯的结构。
    2.知道共振论的规定。
    3.知道芳烃的物理性质。
    4.熟练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5了解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
    6. 了解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
7. 掌握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
8. 了解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
9. 掌握解休克尔规则及芳向性。
10. 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第七章 立体化学
考试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法,分子的手性,对映体,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R/S标记法,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及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考试要点
1.了解分子的手性,对映体。
2.了解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
3.理解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的涵义。
4.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和R/S标记法。
5.掌握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
6. 了握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7.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
8. 了解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9. 掌握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第八章 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活泼金属的反应和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SN1和SN2的立体化学,离子对机理,邻基参与反应机理及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历程:E2和E1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E2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点
1.了解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掌握系统命名法。
2.熟悉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
3.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4.理解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
5.掌握SN1和SN2的立体化学。
6.理解消去反应历程:E2和E1。
7.掌握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掌握E2反应的立体化学。
8.了解离子对机理。
9.了解邻基参与反应机理。
10.了解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第九章 醇和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脱氢等基本化学性质,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频哪醇重排。醇的制法:发酵法、卤代烃水解、烯烃加成,及由格式试剂或醛酮制备。1,2-二醇的制法。酚的结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酚的酸性,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制备、来源和用途。
考试要点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IUPAC)和制法。
2.理解氢键对沸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3.掌握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等基本化学性质。
4.了解醇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
5. 掌握频哪醇重排。
6.掌握醇制法(卤代烃水解,由烯烃、格式试剂、醛、酮合成醇)。
7.了解1,2-二醇的制法。
8.理解酚的结构,掌握酚的命名和制法。
9.掌握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
10.了解酚的制法和用途。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考试内容
醚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佯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克莱森重排,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乙烯基醚制法。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环氧化合物:结构、制法、相关反应及开环反应机理,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点
1.掌握各种命名法。
2.理解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3.了解醚的物理性质。
4.掌握醚的化学性质:生成     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克莱森重排。
5.了解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
6. 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机理、开环方向和立体化学。
7了解 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第十一章 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他反应。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考试要点
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
2.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 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SO3、ROH、RMgX、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4. 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5. 掌握α-H的反应。
6. 掌握醛酮氧化反应(KMnO4/H+、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拜耶尔-维立格氧化)。
7. 掌握醛酮还原反应(催化氢化、LiAlH4,NaBH4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Meerwein-Ponndorf还原、金属还原、歧化反应)
8. 掌握醛酮的Wittig反应,安息香缩合,Beckman重排及与PCl5的反应。
9. 掌握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10.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11.掌握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和质谱
考试内容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推测其结构。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烃类和卤代烃的质谱特征。
考试要点
1.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理解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3.了解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4.会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的信息,推测其结构。
5.知道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
第十三章  红外与紫外光谱
考试内容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考试要点
1.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2.掌握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
3.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4.掌握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第十四章  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分类,结构,物理性质,羧酸的制法,羧酸的命名(IUPAC)。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羧酸羰基的反应,脱羧反应,α-H卤代反应。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羧酸的制法:氧化法,腈的水解,由格式试剂合成及油脂的水解。酚酸的制备,
考试要点
1.了解羧酸的分类。理解羧基的结构。
2.知道羧酸的物理性质。
3. 掌握羧酸的命名(IUPAC)。
4. 掌握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的因素。
5. 掌握羧酸的制法。
6. 掌握羧酸还原为醇,脱羧,α-H卤代等反应
7. 掌握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
8. 了解酚酸的制备。
9.了解羟基酸的制备及化学反应。
第十五章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酯的热消去反应。
考试要点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掌握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
3.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
4. 掌握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
5. 掌握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
6.了解酯的热消去反应。
第十六章  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要点
1.理解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
2.掌握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3.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克脑文盖尔反应、麦克尔加成、瑞佛马斯基反应、达尔森反应及普尔金反应。
第十七章 胺
考试内容
胺的分类,结构,胺的命名,主要物理性质,胺的制法,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胺的制备: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胺的化学性质: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芳胺环上的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反应。
考试要点
1.理解胺的分类、结构。
2.掌握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与国际命名法有别)。
3.理解胺主要的物理性质。
4.掌握胺的制法: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
5. 掌握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了解拆分手性胺的方法。
6.理解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
7. 掌握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的区别。
8. 掌握芳胺的特殊反应。
9. 掌握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
10. 掌握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
第十八章  协同反应
考试内容
协同反应的特点,前线轨道法,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立体选择性的解释。4nπ和(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考试要点
1.了解协同反应的特点。
2.了解前线轨道法。
3.了解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
4.掌握协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5.了解4nπ和 (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
6.理解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
7. 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D/L构型,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还原,醚的生成,酯的生成,醛糖的递升和递降,月杀、苷的生成。重要的单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淀粉的水解和分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考试要点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单糖的D/L构型。
3.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
4.了解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
5.了解单糖的还原, 醚的生成,酯的生成。
6.了解醛糖的递升和递降。
7.理解月杀,苷的生成。
8.了解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9.了解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10.知道淀粉的水解和分离。
11.知道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12.知道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
13.知道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第二十章 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考试要点
1.了解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
3.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
4. 了解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第二十一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反应,α氨基酸的合成。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考试要点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
2.掌握主要氨基酸的命名和性质。
3.了解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十一章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
考试内容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应用。
考试要点
了解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命名。

实验部分
考试内容
基本操作技能方面:包括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分离和提纯操作(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有机合成实验: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
考试要点
1. 掌握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
2. 掌握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分离提纯操作及注意事项。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
4. 掌握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等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48]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点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熟悉和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活性、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考试要点
1.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2. 了解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其反应性能的关系;
4. 了解反应机理;
5.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
6.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
7.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  烷烃
     考试内容
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命名法(IUPAC),同分异构现象,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表示方法,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卤代反应的机理,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反应。
考试要点
1.掌握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
2.掌握命名法(IUPAC)。
3.掌握次序规则。
4.理解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掌握透视式和投影式的表示方法。
5.了解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的一般规律。
6.掌握卤代反应的机理。
7.知道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等反应。
8.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燃烧热值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点,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命名,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烯烃的物理性质,催化加氢与位阻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和硫酸的加成、加水、溶剂汞化反应、加次卤酸,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反马氏规则,硼氢化反应,烯烃的氧化,α卤代反应,羰基合成。烯烃的合成。
考试要点
1.了解烯烃的结构和π键的特点。
2.掌握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
3.了解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
4. 理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5. 理解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6. 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
7. 掌握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8. 了解烯烃的氧化反应。
10. 掌握α卤代反应反应。
11.掌握烯烃的制法。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叁键的结构特点,炔烃的命名(IUPAC),炔烃的物理性质,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和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炔烃的制法。二烯烃的分类,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二烯烃的聚合。
考试要点
1.了解叁键的结构特点。
2.掌握炔烃的命名(IUPAC)。
3.知道炔烃的物理性质。
4.知道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
5.理解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
6.知道炔烃的亲核加成。
7.知道炔烃的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
8.掌握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9. 掌握炔烃的制法。
10.了解二烯烃的分类。
11.理解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12.熟练掌握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
13.知道二烯烃的聚合。
第五章  脂环烃
考试内容
环烷烃的定义,顺反异构现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Baeyer张力学说,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十氢化萘的构象。
考试要点
1.了解环烷烃的定义。
2.掌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3.了解Baeyer张力学说。
4. 掌握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
6.了解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
 7.了解十氢化萘的构象。
第六章 芳烃
考试内容
苯的结构,共振论的规定,芳烃的物理性质(侧重折光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弗—克反应。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联苯及稠环芳烃的命名和性质,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休克尔规则,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的结构,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考试要点
1.理解苯的结构。
    2.知道共振论的规定。
    3.知道芳烃的物理性质。
    4.熟练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5了解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
    6. 了解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
7. 掌握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
8. 了解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
9. 掌握解休克尔规则及芳向性。
10. 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第七章 立体化学
考试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法,分子的手性,对映体,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R/S标记法,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及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考试要点
1.了解分子的手性,对映体。
2.了解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
3.理解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的涵义。
4.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和R/S标记法。
5.掌握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
6. 了握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7.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
8. 了解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9. 掌握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第八章 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活泼金属的反应和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SN1和SN2的立体化学,离子对机理,邻基参与反应机理及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历程:E2和E1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E2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点
1.了解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掌握系统命名法。
2.熟悉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
3.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4.理解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
5.掌握SN1和SN2的立体化学。
6.理解消去反应历程:E2和E1。
7.掌握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掌握E2反应的立体化学。
8.了解离子对机理。
9.了解邻基参与反应机理。
10.了解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第九章 醇和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脱氢等基本化学性质,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频哪醇重排。醇的制法:发酵法、卤代烃水解、烯烃加成,及由格式试剂或醛酮制备。1,2-二醇的制法。酚的结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酚的酸性,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制备、来源和用途。
考试要点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IUPAC)和制法。
2.理解氢键对沸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3.掌握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等基本化学性质。
4.了解醇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
5. 掌握频哪醇重排。
6.掌握醇制法(卤代烃水解,由烯烃、格式试剂、醛、酮合成醇)。
7.了解1,2-二醇的制法。
8.理解酚的结构,掌握酚的命名和制法。
9.掌握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
10.了解酚的制法和用途。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考试内容
醚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佯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克莱森重排,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乙烯基醚制法。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环氧化合物:结构、制法、相关反应及开环反应机理,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点
1.掌握各种命名法。
2.理解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3.了解醚的物理性质。
4.掌握醚的化学性质:生成     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克莱森重排。
5.了解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
6. 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机理、开环方向和立体化学。
7了解 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第十一章 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他反应。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考试要点
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
2.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 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SO3、ROH、RMgX、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4. 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5. 掌握α-H的反应。
6. 掌握醛酮氧化反应(KMnO4/H+、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拜耶尔-维立格氧化)。
7. 掌握醛酮还原反应(催化氢化、LiAlH4,NaBH4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Meerwein-Ponndorf还原、金属还原、歧化反应)
8. 掌握醛酮的Wittig反应,安息香缩合,Beckman重排及与PCl5的反应。
9. 掌握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10.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11.掌握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和质谱
考试内容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推测其结构。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烃类和卤代烃的质谱特征。
考试要点
1.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理解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3.了解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4.会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的信息,推测其结构。
5.知道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
第十三章  红外与紫外光谱
考试内容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考试要点
1.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2. 掌握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
3. 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4. 掌握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第十四章  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分类,结构,物理性质,羧酸的制法,羧酸的命名(IUPAC)。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羧酸羰基的反应,脱羧反应,α-H卤代反应。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羧酸的制法:氧化法,腈的水解,由格式试剂合成及油脂的水解。酚酸的制备,
考试要点
1.了解羧酸的分类。理解羧基的结构。
2.知道羧酸的物理性质。
3. 掌握羧酸的命名(IUPAC)。
4. 掌握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的因素。
5. 掌握羧酸的制法。
6. 掌握羧酸还原为醇,脱羧,α-H卤代等反应
7. 掌握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
8. 了解酚酸的制备。
9.了解羟基酸的制备及化学反应。
第十五章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酯的热消去反应。
考试要点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掌握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
3.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
4. 掌握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
5. 掌握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
6.了解酯的热消去反应。
第十六章  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a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 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要点
1.理解a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
2.掌握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3.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 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 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克脑文盖尔反应、麦克尔加成、瑞佛马斯基反应、达尔森反应及普尔金反应。
第十七章 胺
考试内容
胺的分类,结构,胺的命名,主要物理性质,胺的制法,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胺的制备: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胺的化学性质: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芳胺环上的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反应。
考试要点
1.理解胺的分类、结构。
2.掌握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与国际命名法有别)。
3.理解胺主要的物理性质。
4.掌握胺的制法: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
5. 掌握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了解拆分手性胺的方法。
6.理解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
7. 掌握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的区别。
8. 掌握芳胺的特殊反应。
9. 掌握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
10. 掌握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
第十八章  协同反应
考试内容
协同反应的特点,前线轨道法,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立体选择性的解释。4nπ和(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考试要点
1.了解协同反应的特点。
2.了解前线轨道法。
3.了解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
4.掌握协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5.了解4nπ和 (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
6.理解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
7. 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D/L构型,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还原,醚的生成,酯的生成,醛糖的递升和递降,月杀、苷的生成。重要的单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淀粉的水解和分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考试要点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单糖的D/L构型。
3.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
4.了解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
5.了解单糖的还原, 醚的生成,酯的生成。
6.了解醛糖的递升和递降。
7.理解月杀,苷的生成。
8.了解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9.了解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10.知道淀粉的水解和分离。
11.知道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12.知道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
13.知道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第二十章 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考试要点
1.了解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
3.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
4. 了解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第二十一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反应,α氨基酸的合成。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考试要点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
2.掌握主要氨基酸的命名和性质。
3.了解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十一章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
考试内容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应用。
考试要点
了解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命名。
 
实验部分
考试内容
基本操作技能方面:包括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分离和提纯操作(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有机合成实验: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
考试要点
1. 掌握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
2. 掌握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分离提纯操作及注意事项。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
4. 掌握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等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二、参考书目
[1] 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胡青眉。有机化学(第二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 何红运等编,本科化学实验(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理论部分
考试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常识、安全教育、仪器的认知,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简单分馏、减压蒸馏、 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无水乙醇的制备、减压蒸馏、薄层色谱、柱色谱,叔丁基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环己酮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7,7-二氯二环(4,1,0)庚烷合成、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肉桂酸的制备、甲基橙的制备、三苯甲醇的制备、苯佐卡因的制备
考试要求
了解实验室常识、识别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的画法。 掌握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熔点的测定原理、掌握熔点测定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分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掌握水蒸气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重结晶提纯法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萃取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无水乙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 掌握柱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 掌握叔丁基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1-溴丁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环己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掌握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掌握肉桂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甲基橙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苯佐卡因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二)实验操作部分
考试内容
熔点的测定、沸点测定、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薄层层析分离。
考试要求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的名称、性能、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装置的名称、用途、组装拆卸、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地绘出仅器装置图。
快速搭建熔点和沸点的测定装置、回流装置、常压蒸馏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分水装置、重结晶及过滤装置、抽滤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本科化学实验(一)》 何红运等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本科化学实验(一)》 何红运等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理论部分
考试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常识、安全教育、仪器的认知,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简单分馏、减压蒸馏、 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无水乙醇的制备、减压蒸馏、薄层色谱、柱色谱,叔丁基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环己酮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7,7-二氯二环(4,1,0)庚烷合成、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肉桂酸的制备、甲基橙的制备、三苯甲醇的制备、苯佐卡因的制备
考试要求
了解实验室常识、识别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的画法。 掌握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熔点的测定原理、掌握熔点测定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分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掌握水蒸气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重结晶提纯法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萃取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无水乙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 掌握柱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 掌握叔丁基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1-溴丁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环己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掌握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掌握肉桂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甲基橙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苯佐卡因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二)实验操作部分
考试内容
熔点的测定、沸点测定、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薄层层析分离。
考试要求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的名称、性能、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装置的名称、用途、组装拆卸、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地绘出仅器装置图。
快速搭建熔点和沸点的测定装置、回流装置、常压蒸馏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分水装置、重结晶及过滤装置、抽滤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有机化学     专业代码:070303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沈阳化工大学为例
2011年,化学一级学科获批第十一次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本学科是沈阳化工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二级学科。
一、师资及教学情况
有机化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其中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及研究生培养经验。
有机化学学科承担的研究生课程包括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新技术、有机化合物分离技术、有机化合物鉴定技术、不对称合成、金属有机化学、绿色化学、有机氟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硅材料等11门课程。培养研究生100余人,目前在读研究生10余人。
近五年,编写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2部教材入选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并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
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学科已建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一整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软环境及科研硬件设施。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机化学专业的专门人才,相关专业的科研、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
1.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要系统掌握有机化合物设计、合成、分离、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2.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3.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手性化合物合成:研究手性配体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负载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等。
2. 物理有机化学及有机新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涉及有机硅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性配位聚合物等。
3. 精细有机化学品研究与开发: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精细有机化学品研究与开发、不对称合成等。
四、科研成果
有机化学学科的科研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瞄准国际、国内热点、前沿课题,一些研究论文发表在较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杂志上。在应用开发方面直接面向化工生产,课题从生产一线来,成果到生产一线去,将研究和生产紧密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发,与有关化工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化工项目开发体系,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在科研梯队建设方面,本着在研究中培养人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在教学中塑造人才的崭新的理念,成功地实现了新老交替,使一批年轻的学术型人才脱颖而出。
近五年来,发表了50余篇SCI、EI论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基金、省教育厅等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授权专利10余项 。
五、展望
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有机化学的科研人员将大有用武之地。展望未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建设目标是:在5~10年内,发展成为高水平有机化学学科教学和科研基地。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大连大学 渤海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安徽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喀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703 化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有机化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兰州大学 A+ 8 吉林大学 A 15 徐州师范大学 A
2 南开大学 A+ 9 山东大学 A 16 华中师范大学 A
3 北京大学 A+ 10 南京大学 A 17 天津大学 A
4 浙江大学 A+ 11 中山大学 A 18 郑州大学 A
5 四川大学 A+ 12 复旦大学 A 19 苏州大学 A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3 武汉大学 A 20 湖南师范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14 厦门大学 A 21 云南大学 A
 
B+等(32个):华东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B等(31个):新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扬州大学、大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C等(22个):名单略
 
    2015-2016年有机化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浙江大学 5★ 159
2 北京大学 5★ 159
3 南开大学 5★ 159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159
5 兰州大学 5★ 159
6 南京大学 5★ 159
7 复旦大学 5★ 159
8 四川大学 5★ 159
9 吉林大学 4★ 159
10 清华大学 4★ 159
11 厦门大学 4★ 159
12 天津大学 4★ 159
13 华中师范大学 4★ 159
14 华东理工大学 4★ 159
15 大连理工大学 4★ 159
16 郑州大学 4★ 159
17 苏州大学 4★ 159
18 武汉大学 4★ 159
19 华东师范大学 4★ 159
20 东北师范大学 4★ 159

有机化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03 化学学院   155   招生人数为学院总体预计招生人数(包括推免生)
070303 有机化学       科学学位
01 不对称合成 冯小明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613无机及分析化学各占50%,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占分析化学部分的50%;科目829有机及物理化学各占50%,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占物理化学部分的20%。复试科目:高等化学实验
刘小华 ② 201 英语一
林丽丽 ③ 613 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④ 829 有机及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02 生物有机化学 余孝其   同上 科目613无机及分析化学各占50%,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占分析化学部分的50%;科目829有机及物理化学各占50%,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占物理化学部分的20%。复试科目:高等化学实验,王梅祥为兼职导师。
王玉良
杨成
王梅祥
03 有机合成 游劲松   同上 科目613无机及分析化学各占50%,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占分析化学部分的50%;科目829有机及物理化学各占50%,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占物理化学部分的20%。复试科目:高等化学实验
高戈
罗美明
兰静波
JASON CHRUMA
袁立华
04 有机金属催化 陈华   同上 同上
周向葛
李瑞祥
付海燕
王元桦
袁茂林
05 有机功能材料 李瑛   同上 同上
卢志云
彭强
黄艳
王瑞林
06 全合成 刘波   同上 同上
陈小川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406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110   招生人数为学院总体预计招生人数(包括推免生)
本实验室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具有优良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并设立额外的奖助金 (1000-3000元/月),欢迎医学、生命科学、药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优秀学生报考我室研究生。 实验室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匹茨堡大学等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优秀研究生可选送国外进行联合培养。 实验室也为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等协同开展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导师信息可登录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http://sklb.scu.edu.cn/)查询。报考时,请注明报考导师。
070303 有机化学       科学学位
01 组合化学和药物合成 余洛汀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高等有机化学实验
陈元伟 ② 201 英语一
李锐 ③ 613 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罗有福 ④ 829 有机及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杨黎  
何谷  
刘捷  
欧阳亮  
02 靶向药物设计与合成 陈宇综   同上 同上
杨胜勇
向明礼
罗有福
杨黎
何谷
03 药物结构修饰和优化 余洛汀   同上 同上
陈俐娟
刘捷
欧阳亮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605 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辐射物理及技

 

20

  招生人数为学院总体预计招生人数(包括推免生)

070303 有机化学

 

 

  科学学位
01 有机功能材料
  • 袁立华
  • 冯文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② 201 英语一
  • ③ 613 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 ④ 829 有机及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复试科目:同化学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607 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1

  招生人数为学院总体预计招生人数(包括推免生)

070303 有机化学

 

 

  科学学位
01 有机功能材料
  • 顾忠伟
  • 何斌
  • 罗奎
  • 张仕勇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② 201 英语一
  • ③ 613 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 ④ 829 有机及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复试科目:高等化学实验 考试科目同化学学院相关专业考试科目


有机化学考研参考书:
602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第四版) 朱明华、胡坪 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基础》 荣国斌等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Ⅱ)》 蔡良珍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
 
有机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众所周知,有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学科。有机化学涉及到分子的设计、合成、纯化分离以及目标分子的鉴定,是化学学科创新研究的龙头,也是与化学相关的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机化学专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做有机合成的薪水蛮高,但是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师范大学报录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群、湖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师范大学排名、湖南师范大学保研、湖南师范大学公众号、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 推荐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