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建筑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建筑大学报录比、山东建筑大学考研群、山东建筑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建筑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建筑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建筑大学排名、山东建筑大学保研、山东建筑大学公众号、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建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东建筑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

  导师姓名

  唐守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9月

  职称

  正高级研究员

  毕业院校、专业

  武汉大学、金属材料专业

  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兼职

  山东省铸造协会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描述:承担研究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曾获奖励及荣誉等)

   1986.7—1999.5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9.5—2007.4 山东省科学院科研处 副研究员
   2007.4—至今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
  目前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镁合金成形与应用关键技术开发”课题2-镁合金高致密度压铸技术开发之专题4-高致密度镁合金压铸组织性能研究,参与课题5-镁合金防护、连接与可靠性研究及评价研究工作;为主负责省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高性能镁合金及制品课题2-高性能镁合金研究及汽车部件应用;主持省科技发展计划-活塞固体润滑减摩涂层的研究;主持省国际合作计划-新型镁合金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在汽车上应用;主持省科技发展计划-高性能镁合金强韧化技术与先进表面技术研究;为主负责院重大专项-电动客车的镁合金轻量化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第一位一项,第四位一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许斌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11

  职称

  教 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首席岗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学专业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
  山东省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

  研究方向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金属材料及其表面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任教授近十年来,给本科生主讲《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给硕士研究生主讲《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磨损原理》、《经验电子理论》等课程。
  目前主要从事材料表界面工程、人造金刚石合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研究项目5项,获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指导的研究生曾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和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目前还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徐淑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年11月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中国塑性工程学会会员

  学科专业

  塑性成形与模具技术(锻压)

  研究方向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材料成形新产品开发设计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徐淑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从事塑性成形与模具及新产品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成形加工设备及模具技术方面参与完成多项课题。近年来主持了省部级研究项目3 项;作为项目参与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3 项,省级科研奖励一项,2008年度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在《Comput.  Mater.  Sci.》、《J. Mater. Proc. Technol.》、《Mater. Sci.Forum.》、《Mater. Sci. and Eng.  A.》、《机械工程学报》、《塑性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录用论文20 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其中SCI他人引用23次。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服务活动,运用所学知识为多家企业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通讯地址: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250101
  E-mail:  shuboxu@yahoo.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孙德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9年12月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模具工程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近年来,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二、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授权国家专利4项,发表SCI、EI收录科研论文11篇,发表教学研究与管理论文多篇。
  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大学生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应用型核心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建材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87人。学院实验室面积4018m2,仪器设备总值246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学生获国家奖励和山东省奖励2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100余项,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

材料学
学制:三年 学历层次:研究生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专业概况: 材料学专业主要是新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纳米材料和技术等基础和应用研究;相变原理、晶体结构和缺陷、材料表面与界面和生态材料学等基础研究;以及先进材料制备、热处理智能控制和表面改性技术、材料加工过程与计算机测控自动化技术等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1、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陶瓷材料的研究
3、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
4、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主要课程:材料热力学、固体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原理、材料性能、材料组织结构的表征、计算材料学、陶瓷材料基础、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材料环境学、现代表面技术等。

导师姓名 律微波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3
职称 正高级研究员
毕业院校、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
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胶粘剂、复合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描述:承担研究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曾获奖励及荣誉等)
1979,7-1983,7;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7-1985,8;山东北镇中学任教,中教八级;
  1985,9-1988,7;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8-至今;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山东省粘接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所副所长。

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800吨/年书刊高速装订热熔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排污工程大口径聚乙烯管道接口用纳米复合热熔胶”等3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发明专利5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孙清洲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9月

  职称

  教授
  (校聘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首席岗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

  学历、学位

  本科、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书记

  社会兼职

  机械教育协会材料成型与控制分委员会委员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材料连接及液态成型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孙清洲,男,196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校级教学名师,校聘首席岗教授,多年来主要承担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多项省级及横向课题,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教育部二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首位)、山东省人文和社会科学三等奖(2位)1项及多项厅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19篇论文被EI收录。其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孙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11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学历、学位

  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教研室副主任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材料表面处理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教学:近年来一直承担材料学专业本科生《表面处理车间设计》、《三废处理技术》、《CAD》等授课工作。
  
  科研及获奖:现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GG20003014)和山东建筑大学校基金项目(XN080102)各一项。
  曾先后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一项,院优秀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在国家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三本(化工出版社出版),其中主编一本、参编两本。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李长龙

 

性别


出生年月

1957.07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工学院 铸造工艺与设备

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工学学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山东省铸造协会常务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材料连接及液态成型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李长龙,男,副教授,1957年7月生,山东莱阳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教研室教师,山东省铸造协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新材料、新工艺和有关设备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铸件形成理论,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材料成型与失效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了建设部“建筑用球墨铸铁管球化处理新工艺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参与了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电炉用新型碱性炉衬材料的研究”,“高铝锌基合金直齿圆锥齿轮挤压铸造工艺的研究”,山东建筑大学课题“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研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等研究课题。主持承担了“强化冲天炉熔炼,提高热效率的研究”、“新型球化处理工艺的研究”等多项横向课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已获得授权,其中一项专利2007年获得山东省专利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发明家称号。主编教材一本,参编教材3本。
   目前从事课题“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建设规划”的研究。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科现拥有“材料加工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材料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岗位、“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学”硕士点。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7人,1人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高温差式扫描量热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等大型精密仪器和高真空溅射镀膜装置、真空感应熔炼炉、工频感应电炉、板料成形综合试验机、多功能真空热处理装置、热压烧结炉、埋弧焊、氩弧焊、先进的AMD8路计算机及分子模拟软件系统等专业实验设备配套齐全的实验室,总面积4540m2 ,设备总值2200余万元。近些年来,承担了含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60余项研究项目,科研经费达11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它科研奖励50余项,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260余篇被SC、EI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
学科目前形成了如下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1.材料塑性加工工艺及相关力学问题。在金属流动规律、力学原理、等壁厚弯管成型理论及工艺工装设备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2.材料液态成型及连接技术。在铸造旧砂的再生、环保型铸铁生产、铝合金强化理论、钢结构连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材料表面工程。在触媒组织结构与人造金刚石单晶表界面的相关性、利用价电子结构理论研究材料表界面特性等方面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重视;在激光处理、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方面与企业长期合作,在省内表面处理行业具有较大影响。
4.先进结构陶瓷材料。在微晶玻璃析晶机理及微晶玻璃陶瓷性能、Al2O3基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增韧补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理论研究,目前已制备出有工业用途的可加工玻璃陶瓷。
5.材料结构与计算模拟。在功能玻璃、功能涂层、功能晶体材料性能与制备和材料计算模拟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出色的工作,玻璃减反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6.光电铁电薄膜材料。在光电、铁电薄膜材料的特征规律及在外界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耦合关系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
学科的材料结构与计算模拟和光电铁电薄膜材料方向拥有多名海归博士、博士后和教授,去年引进的“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王晓临在超导、自旋电子学等新材料及其理论计算与设计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使本学科在材料物理与化学方面更具实力。
山东是新材料研制和材料加工生产大省,每年需求大量的高层次材料专业人才,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材料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满足山东经济建设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导师姓名

  景财年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年5月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模具工程、材料塑性加工工艺及相关力学问题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给本科生主讲《模具设计及制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课程;给硕士研究生主讲《材料加工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

目前主要从事模具工程、板材成形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韩国政府KISTEP资助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山东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基金等研究项目,获厅级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4项。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冯立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11月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学历、学位

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学院

社会兼职

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常务理事,济南市表面工程协会常务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及其表面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先后为本科学生讲授《物理化学》、《材料分析基础》、《涂装工艺与设备》,为研究生讲授《材料热力学》等课程。
  主要从事材料表面处理及新能源材料制备等领域研究工作。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主编《电镀工艺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等高校教材及著作三部,发表论文30多篇,被SCI、EI收录四篇。现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ZR2009FM021)、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计划课题(J09LD03)、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05)”及校基金项目各一项,横向课题多项,参与省自然基金项目、省优秀中青年基金项目三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牛玉超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9.08

    职称

    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及其表面技术、功能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教学:
  承担本科生的《物理涂镀技术》、《专业英语》、研究生的《功能材料》和《表面处理及强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山东建筑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篇。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非晶态合金、太阳能吸热膜、柔性基体功能膜的制备与研究。
  主要成果:
  现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建筑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和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第2位)和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第2位)各1项。近年来,第一位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实验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奖1项。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Letters等中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分别收录5篇和6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李静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8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 材料学

  学历、学位

  研究生 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先进陶瓷
  新型建筑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1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刘科高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1.02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功能材料/金属材料及表面工程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项目2项和省部级项目6项,申报和获国家专利8项,参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SCI和EI收录,其中部分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上,如Materials Letter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和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现为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and Design(影响因子1.0)审稿人。现拟招收硕士生的研究方向:(1)新型能量转换材料及其纳米材料,涉及的具体领域有热电转换薄膜,锂离子电池电极用纳米材料,太阳电池用光电转换薄膜及其器件;(2)钢铁热处理,主要包括耐热钢和球墨铸铁。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罗 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10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

  社会兼职

  /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连接工艺及材料表面强化技术研究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主持钛、铝管与不锈钢板焊接工艺等横向课题4项,参加酸性焊接熔渣微观结构和特性及其对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等省级课题3项,支持并参与校级教研课题3项。获得省级三等奖4项,厅级三等奖3项,校级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4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SCI、EI收入5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人:袁老师
联系电话:0531-86361832

  导师姓名

  田清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0.1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物理化学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先进陶瓷、新型建筑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1)承担山东省博士基金一项;
  2)承担建设部计划立项项目一项;
  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4)获得山东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首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与理学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专业名称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研究方向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初试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系所代码 系所名称 学位类别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码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2 材料学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3 材料加工工程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4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1 不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2 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