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建筑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建筑大学报录比、山东建筑大学考研群、山东建筑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建筑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建筑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建筑大学排名、山东建筑大学保研、山东建筑大学公众号、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建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Add 山东建筑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建筑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考试科目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1 山东 山东建筑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502 材料学 31 10 32.26% /
2011 山东 山东建筑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16 5 31.25%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田清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0.1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物理化学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先进陶瓷、新型建筑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1)承担山东省博士基金一项;
  2)承担建设部计划立项项目一项;
  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4)获得山东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首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李静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8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 材料学

  学历、学位

  研究生 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先进陶瓷
  新型建筑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1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
2021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考生复试及拟录取办法
一、复试时间
1、一志愿考生复试安排在 3 月 30 日进行。
2、复试方式:远程网络复试。
3、软硬件要求:一台能上网的电脑(需安装摄像头和话筒)或笔记本,一个手机,下载安装腾讯会议,并提前用使用两个手机号分别在电脑端、手
机端注册腾讯会议账号,有流畅的Wi-Fi或充足的4G流量。
环境要求:独立的复试房间,灯光明亮,安静,不逆光。
、招生专业及计划
类型 招生专业(方向) 拟招生计划 复试资格线1 一志愿上线人数 复试比例
全日制学术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 国家复试A线 4  
全日制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方向) 22 国家复试A线 7  
 
复试流程
提交材料和缴费详见《山东建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远程网络复试考生资格审查须知》。
    复试流程详见《山东建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网络复试考生要求及行为规范》。 
四、复试内容及方式
     外语能力测试考察方式:抽题回答或和导师互动或其他方式。
     专业基础知识考查:系统随机抽1套题进行口头回答或其他方式 。 
     综合素质考核:以面试问答的方式对考生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进行考查。   
、拟录取总成绩
复试内容 分值 考核时间
外语能力测试 50分 5-1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考查 100分 10-15分钟
综合素质考核 150分 15-20分钟
复试成绩=外语能力测试分数+专业基础知识考查分数+综合素质考核分数
拟录取总成绩=初试总分/5×70%+复试总分/3×30%
 
1、专业基础知识考查成绩不合格(少于60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不合格(少于90分)或复试总成绩不合格(少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2、复试专业基础知识考查科目见招生简章复试科目。
、拟录取办法
1、拟录取程序
各专业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分别排名。录取成绩相同时,初试成绩高者优先。
2、相近专业(方向)调剂录取
复试合格但未被一志愿报考专业(方向)录取的考生,按拟录取总成绩由高到低征求考生意见,可调剂至有缺额的复试内容完全一致的专业或者方向,并签订专业(方向)调剂录取确认书。
3、拟录取结果公示与确认
全部学科复试结束3天内,拟录取名单在学校研究生处网站公示。
、其他
1、请考生近期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发布的有关复试通知,网址:https://www.sdjzu.edu.cn/yjsc/
2、复试科目为多选一的,请考生于3月26日联系学院选定复试科目。
3、体检入学后进行。
八、学院联系方式和联系人
 
马海龙 13011707416、 0531-86361832,许崇贺 17862915295
      
 

  导师姓名

  马洪芳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8.11

  职称

  教授
  (校聘重点岗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

  学历、学位

  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研究生处


  社会兼职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心专家,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纳米科技学会会员,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常务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方向一:材料物理与化学
  方向二:纳米材料与新能源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在山东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山东大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材料表面工程、纳米材料合成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近三年,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Thin Solid Films》、《THEOCHEM》等中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其中有十多篇被SCI、EI收录。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及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专项基金等多项省级及厅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建筑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材料物理与化学(02)材料学(03)材料加工工程(04)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招生人数: 1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2)材料科学基础A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4)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5)物理化学(材料)
备  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选2门):①大学物理 ②材料测试技术 ③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④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导师姓名

  王修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9月

  职称

  正高级研究员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兼职

  中国材料学会会员

  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材料表面技术,光电功能薄膜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描述:承担研究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曾获奖励及荣誉等)

 

现任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纪委书记,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表面耐磨、耐蚀、润滑环保处理技术、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开发。近年来主持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一项,中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一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二项,山东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一项,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二项,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国家发明展银牌奖一项,省发明展一等奖一项,获山东省第三届发明创业奖。授权发明专利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本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项目的建设专业,依托本专业建有山东省“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硕士授权点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是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选派专业,同时具有硕士生推荐免试资格。目前专业已形成“液态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塑性成形及模具设计”两个稳定的培养方向,并且各方向特色明显、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学生在各类竞赛曾国家级奖励3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论文10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等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化学、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及热处理技术、传输原理、铸件形成理论、塑性成形原理、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造工艺学、铸造机械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性成形设备、模具制造工艺。
就业方向:从事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及相关行业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就业后发展前景广阔。

  导师姓名

  孙清洲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9月

  职称

  教授
  (校聘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首席岗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

  学历、学位

  本科、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书记

  社会兼职

  机械教育协会材料成型与控制分委员会委员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材料连接及液态成型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孙清洲,男,196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校级教学名师,校聘首席岗教授,多年来主要承担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多项省级及横向课题,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教育部二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首位)、山东省人文和社会科学三等奖(2位)1项及多项厅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19篇论文被EI收录。其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张元彬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0年7月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博士后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材料连接及液态成型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目前承担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一项。
  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三位)一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山东省机械工业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孙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11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学历、学位

  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教研室副主任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材料表面处理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教学:近年来一直承担材料学专业本科生《表面处理车间设计》、《三废处理技术》、《CAD》等授课工作。
  
  科研及获奖:现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GG20003014)和山东建筑大学校基金项目(XN080102)各一项。
  曾先后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一项,院优秀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在国家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三本(化工出版社出版),其中主编一本、参编两本。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冯立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11月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学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

学历、学位

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学院

社会兼职

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常务理事,济南市表面工程协会常务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及其表面技术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先后为本科学生讲授《物理化学》、《材料分析基础》、《涂装工艺与设备》,为研究生讲授《材料热力学》等课程。
  主要从事材料表面处理及新能源材料制备等领域研究工作。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主编《电镀工艺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等高校教材及著作三部,发表论文30多篇,被SCI、EI收录四篇。现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ZR2009FM021)、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计划课题(J09LD03)、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05)”及校基金项目各一项,横向课题多项,参与省自然基金项目、省优秀中青年基金项目三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徐淑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年11月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中国塑性工程学会会员

  学科专业

  塑性成形与模具技术(锻压)

  研究方向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材料成形新产品开发设计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徐淑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从事塑性成形与模具及新产品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成形加工设备及模具技术方面参与完成多项课题。近年来主持了省部级研究项目3 项;作为项目参与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3 项,省级科研奖励一项,2008年度山东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在《Comput.  Mater.  Sci.》、《J. Mater. Proc. Technol.》、《Mater. Sci.Forum.》、《Mater. Sci. and Eng.  A.》、《机械工程学报》、《塑性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录用论文20 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其中SCI他人引用23次。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服务活动,运用所学知识为多家企业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通讯地址: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250101
  E-mail:  shuboxu@yahoo.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刘立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10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校聘材料学学科首席岗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日本九州大学、光电子技术

  学历、学位

  工学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山东省硅酸盐学会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学

  研究方向

  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刘立强教授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20多年,在光电材料、激光技术、玻璃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和计算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国际先进科研成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共参加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基金项目一项、863高技术课题两项,兵器部重点课题两项、国防科工委课题两项、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项目一项、教育部归国基金一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一项、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一项和军工863、军工973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玻璃陶瓷材料和计算材料学的研究工作。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罗 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10

  职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

  社会兼职

  /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金属材料连接工艺及材料表面强化技术研究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主持钛、铝管与不锈钢板焊接工艺等横向课题4项,参加酸性焊接熔渣微观结构和特性及其对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等省级课题3项,支持并参与校级教研课题3项。获得省级三等奖4项,厅级三等奖3项,校级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4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SCI、EI收入5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邮编:250101
电话:0531—86367284
传真:0531—86367282 

  导师姓名

  景财年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年5月

  职称

  副教授
  (校聘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重点岗)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学科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方向

  模具工程、材料塑性加工工艺及相关力学问题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给本科生主讲《模具设计及制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课程;给硕士研究生主讲《材料加工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

目前主要从事模具工程、板材成形理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韩国政府KISTEP资助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山东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基金等研究项目,获厅级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4项。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田长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1.02

  职称

  正高级研究员

  毕业院校、专业

  山东工业大学铸造专业

  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社会兼职

  山东省铸造协会理事

  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铝合金、镁合金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描述:承担研究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曾获奖励及荣誉等)

1978.10-1982.7,原山东工学院铸造专业本科学习;1982.7-1983.9,山东鲁南机床厂工作;1983.9-1986.7,原山东工业大学铸造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今,在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工作,金属研究室主任。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科学院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主要从事铝、镁、锌等高性能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成形加工方面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科技部、山东省、山东省科学院等计划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9篇。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四项。作为副导师,指导博士后在山东省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镁合金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十余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导师姓名 律微波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3
职称 正高级研究员
毕业院校、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
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硕士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兼职
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胶粘剂、复合材料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简介 (描述:承担研究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曾获奖励及荣誉等)
1979,7-1983,7;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7-1985,8;山东北镇中学任教,中教八级;
  1985,9-1988,7;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8-至今;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山东省粘接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所副所长。

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800吨/年书刊高速装订热熔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排污工程大口径聚乙烯管道接口用纳米复合热熔胶”等3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发明专利5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与理学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专业名称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研究方向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初试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系所代码 系所名称 学位类别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码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2 材料学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3 材料加工工程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4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1 不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2 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