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理工大学报录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理工大学排名、山东理工大学保研、山东理工大学公众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东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相比于考研,了解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更加苛刻,成绩要求是最基本的,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基本筛掉了90%的人,然后10%的优秀同学开始竞争,每年保研项目开启,大家都比较关心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有没有变化,一般来说,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条件,但是通过往年的信息都能做一个大概的猜测,每当一个保研项目开启后,同学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够不够资格保研,如果不行,那就换一所或者选择考研,而获取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想要快速了解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可以通过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信息网查询,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一定要准确查询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保研条件


  姓名:李丽君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7.09
  职务:无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2007年1月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力学
  学历/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所学专业:机械工程
  学科专业:车辆工程

  研究方向:工程力学,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分析及优化/汽车振动与噪声)

  开设本科生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科研情况:
  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纵向横向研究课题。在振动噪声、结构分析与并行计算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前在研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车辆乘坐室面板声学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 “车室板件的声学贡献量分析与多目标结构优化”;
  时风集团“车架轻量化设计”
  山推集团“SR13D双钢轮压路机减振设计”

  研究生培养特色:
  注重培养研究生扎实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水平,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

  联系方式:,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实验楼449房间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34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军用车辆、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营销、运用、管理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试验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从事车辆研究、设计开发、产品造型、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试验检测、节能环保、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车辆系统动力学
3、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
4、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
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含论文答辩时间),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采取全脱产的教学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论文工作以校内完成为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事业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7学分的学习任务。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以及结合研究方向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并经过考试,成绩及格(不计入研究生学分),方能申请答辩。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研究生院检查。未达到学术交流要求的研究生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应届本科毕业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半年。委托培养、大学本科毕业于相关专业且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年以上或因本人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须经导师、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核后可申请免修专业实践。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要求学位论文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字数不少于3万字。
4、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并结合工作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围绕车辆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可靠等主题,解决车辆设计与制造所面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
5、论文的形式既可以是研究论文、也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产品研发:来源于车辆工程生产实际的新产品、关键零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工程设计:运用车辆工程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境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从事的设计。应用研究:来源于车辆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车辆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项目管理:车辆工程方面的科研、生产、销售、市场等范畴内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管理。调研报告: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6、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7、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方可由学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领域
01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以计算机图形学、系统仿真技术、数据库、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知识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车辆CAD/CAM/CAE方面的研究开发。
02 车辆系统动力学 以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车辆系统性能为基础,研究汽车动力学与动态设计、汽车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汽车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车辆动力传动理论与控制技术。
03 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 以车辆设计、自动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磁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为基础,进行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发电动汽车整车设计、控制、电源管理、电力驱动的研究与开发。
04 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 以工程车辆系统性能、液压传动与自动控制、信号检测、无线遥控技术等知识为基础,进行工程车辆状态监测与运行监控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姓名:苗立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4年2月
  职称及任职时间:2010开始任职副教授  指导层次:硕士研究生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江苏大学/2005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1、教学情况。
  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主要从事本科生教学,所讲授的课程包括《汽车设计》(2005-2011)、《汽车理论》(2006-2011)。近年来又开始讲授《汽车电子控制电路》(2009-2011),并且设计和指导这门课程的实验工作。研究生教学方面,原来讲授《实时仿真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连续讲授三年(2006-2008),后来研究生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后,不再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今年(2011年)根据新修订的研究生教学大纲,又开始承担《实时仿真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

  2、科研情况。
  前期主要从事汽车的转向系统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汽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近年来研究重点则偏向于系统的实时仿真,最近又开始研究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此外还有一些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实时仿真方面主要是借助于MATLAB的工具箱,并且通过开发相关程序来完成相关的实时仿真,并且发表过多篇文章,引起国内外部分同行在这一方面的关注。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是一个传统的研究内容,但是这方面研究通常有失偏颇,本人研究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研究方向的问题,也是从教学过程中引出的一个研究题目。实验教学研究主要是围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设计软硬件来改进实验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已经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并且提出的另一项发明专利申请也被受理,还获得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研究方向。
  主要是围绕汽车转向系统实时仿真开展汽车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4、指导研究生情况。
  2011年通过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具有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资格,开始指导第一位研究生(学术型)、目前也是指导的唯一的一位研究生。

  5、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12号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系,邮编:255091
  办公地点: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西南角 机械交通实验楼北楼 455房间
  移动电话:13864369203
  办公电话:可拨打以下任一总机号码:0533-2786036,0533-2787568,0533-2788596,语音提示后拨打教师分机号8037。
  电子邮件:
  特别提示:办公地点移动电话信号不好,有时候时断时续;办公电话有时候分机也打不进来,如果不是急事,建议首选电子邮件进行联系。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韩加蓬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7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 2001.10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交通运输
  学历/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江苏大学 2008.6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1、教学情况:为本科生讲授过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电器技术、汽车测试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汽车诊断学、汽车节能与排放技术课程。

  2、科研情况 :在国内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汽车检测与维修》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一部。在永磁恒压发电技术方面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推广二等奖两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同时还指导学生获得“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
  在研课题:基于DSP的间接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TPMS的汽车爆胎应急控制技术研究。

  3、研究方向:车辆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车辆电子、电器技术。

  4、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4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指导18名研究生(含中职师资、工程硕士),其中已毕业10人,在读研究生8人。

  联系方式:2786036-8015 hjpsdlgdx@sdu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 陈 正 发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71.11
  职务:山东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
  职称及任职时间: 副教授,2007.1
  指导层次: 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1、力学(二级学科:工程力学),2、交通运输工程(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
  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硕士(同济大学博士在读)
  毕业院校及时间:清华大学,2005.7
  所学专业: 土木工程

  1、教学工作
  1.1 讲授课程
  主讲的课程有《土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讲授的其它课有《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建筑制图》、《建筑概论》、《建筑抗震》等。
  1.2 编写教材
  作为副主编,编写了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 “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土力学》(200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科研工作
  2.1 已完成的科研课题
  1.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粘土地基地震动力反应机理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C2002007)(主要完成人)
  2.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计划项目:高速公路路堑植物护坡机理及技术研究(2006KJM09)(第2位)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粘性土拉伸断裂特性及裂缝扩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50709031)(主持子课题)(2008.01-2010.12)
  4.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尾矿库溃坝淹没范围及风险评价系统研究(18.5万)(主持);
  5.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主持“万泰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干粉砂浆性能试验研究”等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
  2.2 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
  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制砂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下的强度和耐久性研究(ZR2009FM020)(主持)(2009.12-2012.12)
  2.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冻融后基于耐久-安全性的粉煤灰混凝土力学特性及破坏演化模型(2009BSB02012)(第4位)(2009.12-2012.12)
  3.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冻融后三元复合超塑化引气粉煤灰混凝土的剩余强度和抗冻耐久性(SZDCCE10-04)(第4位)(2010.7-2011.12)
  3.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机制砂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的强度和耐久性研究(主持);
  4.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溃坝风险评价模块开发(10.5万)(主持);尾矿库稳定及抗震结构模型试验研究(21.5万)(主持)。
  2.3 学术论文
  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材料学报》、《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30余篇,其中EI、ISTP检索10余篇,核心期刊10余篇,国际、国内内会议论文10余篇,普通期刊论文多篇。

  3、获得奖励
  1.省部级奖励1项:土工离心机振动台数据采集系统开发与调试(清华大学,三等奖,2005.12);
  2.山东理工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2009);

  4、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材料,岩土力学。

  5、指导研究生情况
  目前,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有:在校学术型研究生2名,工程硕士1名。

  6、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12号,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255091;
  联系电话:15853340169,0533—2786596(O),0533—2788235(H)
  E-mail: czf2002@126.com,chenzhengfa@tsinghua.org.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李迪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2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2003年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2009年1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所学专业: 车辆工程

  主要从事汽车车身智能化、数字化设计方法和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入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山东省教育厅等的纵向课题,并与多个企业合作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奖3项,已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0多篇被SCI、Ei等检索。于2010年底获得“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资助。

  教学方面,主要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车身设计、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制造工艺学、车身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主要讲授车身制造质量控制、面向对象的方法学等。

  自2006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各届研究生均按期顺利毕业。自2006年开始培养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至今均按期毕业。

  1.主持或参与的纵向科研情况
  (1)大变形畸变单元的无网格自适应数值模拟方法(ZR2009AM01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
  (2)汽车内部布置微机CAD系统研究开发(JYB97F55),山东省教委,1999
  (3)工程机械高舒适性防翻驾驶室研究,国家经贸委重大引进、吸收项目,2000
  (4)三维测量CAD系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
  (5)基于知识的车身概念设计决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基金,2006

  2.获奖情况
  (1)“ABDEM微机汽车车身CAD/CAM系统推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01
  (2)“三维测量CAD系统”,山东工程学院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000.05
  (3)“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CAD及特性仿真软件开发”,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12

  3.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EI检索期刊论文:
  (1)Numericalanalysis of Mindlin shell by meshless local Petrov-Galerkin method.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8, Vol.21(2). (SCI检索 GA 324VX——UT ISI000257548600008、EI检索20091912075337)
  (2)h-Adaptive Analysis Based on Meshless Local Petrov- Galerkin Method with B Spline Wavelet for Plate and Shell.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9, Vol.22(4).(SCI检索GA:500QF——UT ISI 000270317800007、EI检索20093612288149)
  (3)Numerical method for rigid plastic FEM analysis basing on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9,Vol.38(Supp).(EI检索04508717263)
  (4) A coupled finite element and meshless local Petrov- Galerkin method for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0,Vol.97-101. (EI检索20101612863669)
  (5)利用数学规划的刚塑性成形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塑性工程学报,2004,11(5). (EI检索05058816185)
  (6)壳结构的无网格局部Petrov-Galerkin方法.计算力学学报,2009,26(4). (EI检索20094512421185)
  (7)基于事例推理的车身内部布置关键技术.农业机械学报,2009,40(3). (EI检索20091512029376)

  联系方式:2786036-8011 halimuzi@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本学科始建于1978年,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山东省车辆工程学科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之一, “九五”至“十二五”连续四届遴选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建有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车辆工程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已形成了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车辆系统动力学、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2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课题17项,科研经费4260万元;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08项,直接经济效益36800万元。建立了与中国重汽、青岛一汽、北汽福田、中通客车、山东五征、泰安航空特种车等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本学科可为国内外车辆研发中心、车辆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等培养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


  姓名:曲金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1.7
  职务:交通运输系副主任 职称及任职时间:2001.10
  指导层次:硕士研究生
  指导一级学科:交通运输
  学历/学位:大学/学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1986.7
  所学专业:汽车运用工程

  长期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节能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电子技术、交通与汽车节能技术。已在电控自动变速器研究与开发、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研究与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指导8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3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已指导1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10篇,出版教材、著作5部,主持和承担纵、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2项。

  联系电话:0533-8928302,13953391080
  邮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王树凤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3.09
  职称及任职时间: 副 教 授,2006.1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车辆工程
  学历/学位:博 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中国农业大学,2002.06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1、学术简历:
  2005年至今在山东理工大学工作,先后主持省基金、科技基金、博士启动基金等课题,并参与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完成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十余篇,出版教材一部,获得专利多项。主要从事车辆系统动力学、虚拟样机、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002-2005年在北京哈工大北方科技公司从事金谷内容管理系统、票据图像预处理研发。
  1999-2002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虚拟现实进行研究,期间在北京北京布鲁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参与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自动停车拍照系统的开发。

  2、教学情况:
  近五年主讲过本科生的《汽车构造》,《车辆系统动力学》等课程;主讲过研究生的《车辆系统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等课程。从进入理工大学工作至今,每年都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研究生培养情况:
  从2008年起带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6名。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1)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情况
  2011 交通设施的管理与开发 在研 25万
  2011-201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核查系统的开发研究,在研,5万
  2011-13 电控多轴转向车辆的研究 在研 2.5万
  2010博山道路交通三维仿真系统 完成 19万
  06-09 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 5排1 结题 3万
  06-09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装载机工作装置运动仿真及优化设计结题3万
  07-09 多轴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 结题 4万
  07-08 JN5560特种汽车三维数建模建立 结题 3万
  08-09 车辆道路交通规划 完成 36.5万
  2) 主要获奖情况
  “博山道路交通三维仿真系统”,山东省公安厅二等奖,2010年.12月
  “基于虚拟现实环境的《汽车构造》教学平台研究与开发”,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  
  3) 主要论文发表情况
  2011.5 四轮转向车辆后轮转角与横摆力矩联合模糊控制 2排1 《农业机械学报》 EI
  2010. 6 Integrated rear wheel steering angle and yaw moment optimal control of four-wheel-steering vehicle 2排1 CCDC 2010, EI
  2010.6 Practice design of three-axle vehicle with multi-axle dynamic steering 1排1 ICIC2010,EI
  2010.8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uzzy control in four-wheel-steering vehicle 2排1 FSKD2010, EI
  2008.9 五轴重型全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3排2 《农业机械学报》39卷9期 EI
  2008.2 五轴转向重型汽车转向性能的研究 4排1 《汽车工程》30卷2期
  2007.7 基于虚拟技术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系统 4排1 《农业机械学报》38卷7期 EI
  2008.12 不同转向模式的多轴转向车辆性能分析 4排1 《公路交通科技》12期
  2008.9 Steer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Three-axle Vehicle with Multi-axle Dynamic Steering 3排1 《IEEE VPPC 2008》 EI

  联系方式:,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实验楼445房间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李军伟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4年3月
  职称及任职时间:教授,2006年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年
  所学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教学方面,能够认真备课,精心讲解,把当前的新知识、新技术融于平时的教学环节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承担“控制理论基础及应用”、“电动车控制技术”、“汽车网络技术”等3门研究生课程。

  科研方面,长期致力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以各种单片机和DSP为基础,以嵌入式系统为平台,主要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新型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能源管理及控制系统、车载总线(CAN总线)系统的动态仿真、优化设计、硬件及软件的设计开发工作。

  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山东省自然基金)、“微型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山东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微型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淄博市科技攻关项目)、“基于CAN总线的汽车数字仪表设计”(山东省经信委技攻关项目)、“油液混合动力公交车整车控制系统开发”、“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开发”、“微型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开发”等研究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3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10余篇。

  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方面,具有较完善的科研条件。有用于电动车辆建模、仿真、性能评估的CRUISE软件、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及半实物仿真软硬件工作平台——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基于CANoe的CAN总线研发平台以及电控系统开发所必要的仪器设备。

  毕业的研究生中,除部分考取博士研究生之外,其中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在国内著名的汽车公司或研发单位从事汽车电子电控系统的研发工作。

  联系方式: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淄博市张店区张周路12号
  电子信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院现有教职工 116 人,其中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 1 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3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1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63 人,教授 19 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47 人。具有博士学位 71 人,占专任教师的 77.17%。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40 余项、省部级项目 100 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2 项,省部级一等奖 9 项、二等奖 15 项,发表论文 1500 余篇,其中被 SCI、EI、SSCI 收录300 余篇,出版专著 19 部、教材 30 部,授权发明专利 300 余项。


  姓名:吕安涛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72.10
  职务:副主任 职称及任职时间:高级工程师,2008.2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交通运输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中国农业大学,2006.6
  所学专业: 车辆工程

  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技术服务20余项、发表论文15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版权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具体如下:
  一、科研方面。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加了部省联合攻关项目“公路交通服务社会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国家公益类项目“长途客运线路信息标准”(国家标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研究”、“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模块化综合检测仪器的研制”等项目研究工作,目前正主持进行“高速公路路锥布放机器人研发”。

  二、技术服务方面。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加了交通运输部十二五重大规划项目“城市客运发展对策研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正进行“交通行业管理指标体系及考核系统研究与应用”、“山东交通四化管理研究”、“山东省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考核标准体系研究”等创新科研工作;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加了“山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管理办法”、“济南市道路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临沂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枣庄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山东高速集团委托的多条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预测分析工作等多项技术服务工作,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三、获奖方面。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枣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度科技咨询先进个人。

  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方面。申请国家专利一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综合检测仪器测量系统”(201020121758.8)。申请国家软件著作版权一项“基于GIS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2010R11S031473)。任副高职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 。

  五、进修及社会兼职情况。2008年11月参加国家智能运输中心组织的“国家标准编写规划培训”,以及美国能源基金组织的“The Mass Transit and Bus Rapid Transit”等培训活动。被聘为山东省高级科技咨询师、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交通信息服务工作组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社会兼职。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李旭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05
  职务:无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 授,2004.01.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博 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01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1、学术简历(200字以内)
  李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汽车设计》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发表论文35篇,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6项,与企业合作项目50多项,主要围绕车身数字化设计、质量控制、空气动力学分析等开展研究工作。

  2、教学情况(100字以内)
  主讲《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为省级精品课程《汽车设计》和校级精品课程《汽车理论》的负责人。 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

  3、研究生培养情况(100字以内)
  2004起至今,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名、已毕业10名、在读3名,另外指导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8名、已毕业5名、在读3名。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⑴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① “汽车车身快捷CAD系统研究开发” 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编号:01967),排名第2,已结题;
  ② “汽车高质量车身曲面生成方法的研究”,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32X06),排名第2,已结题;
  ③“利用车身测量点云数据反求车身曲面关键技术的研究”,理工大学校基金,排名第1,已结题;
  ④“基于车身曲面的点云拓扑重构及自适应细分技术研究”,理工大学博士基金,排名第1,已结题;
  ⑤“车身曲面约束变形方法研究及造型设计系统开发”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计划项目,排名第1,在研;
  ⑥ “欧铃轻型货车驾驶室开发”,企业合作项目,排名第1。
  ⑦ “家用三轮轿车车身开发”,企业合作项目,排名第1。
  ⑧ “HW12系列桥总成动画装配及性能分析”,企业合作项目,排名第1。
  ⑨ 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起止时间:2008~2010),国家教育部,经费30万元,参与。
  ⑵获奖情况:
  ① “ABDEM微机汽车车身CAD/CAM系统推广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② “三维测量CAD系统”,山东工程学院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③ 2009、2011年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奖。
  ⑶论文发表情况:
  ①.海量数据三角网格生成算法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12.(EI),2排1;
  ② 汽车车身内部布置事例修改方法研究[J].汽车工程2009.2. 3排1;
  ③ 车身曲面逆向设计投影法参数化方法的应用[J],汽车技术,2007,05. 4排1;
  ④ 全浮式重型货车驾驶室悬置的建模分析及改进[J].汽车技术,2008.5. 3排1;
  ⑤ 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车身网格简化算法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10.44排1;
  ⑥ 基于逆向工程的车身测量点云分割方法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10. 4排1;
  ⑦李旭,尹鹏举,徐家川.基于UG的车身过渡曲面构建[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2. 3排1
  ⑧Lixu,Yangkebiao,Wangcuiping. Research on triangular mesh generation algorithm of point cloud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v 4, p V4638-V4641, 2010,EI :20104313317034 ,3排1
  ⑨ Lixu,Wangcuiping.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point clouds based on projection and applying to re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body.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ICCDA 2010, v 3, p V3568-V3571, ,EI :20103413186256,3排1
  ⑩ 罗诚,李旭,马春辉. 基于知识的车身硬点布置参数化设计.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排2.
  ④专利
  ① 挂车制动阀自动排水装置,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326212.0,首位;
  ② 防积水挂车制动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325882.0,首位;
  ③外挂节油器式柴油汽车油箱,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 201120164879.5首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 名:张东焕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6.04
  职 务:无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2005.01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力学
  学历/学位:硕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山东科技大学,2004.07
  所学专业:机械工程

  1、学术简历
  张东焕,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与结构的失效研究。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近期代表性的有:
  ①铸铁黏聚裂纹的张开位移与应力分布,《机械强度》,2012, 34(1):126-130,4排1;
  ②钢纤维混凝土劈裂断裂电测试验研究,《混凝土》,2005(1):130-133,3排1;
  ③矿山压力显现理论研究进展及进展,《矿山机械》,2010, 38(12): 13-15, 2排1;
  ④混凝土断裂过程区拉伸软化的本构关系,《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 30(4): 8-12,4排2;
  ⑤加固混凝土梁的GFRP板抗拉强度与界面切应力,《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 30(4): 8-12,3排2;

  2、教学情况
  主讲本科生课程有:《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研究生课程有《断裂力学》等课程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优秀;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连续4年获山东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奖;2009年3月获山东理工大学第四届教学优秀奖;2010年9月获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主编《工程力学》教材1部,参编《工程力学》教材1部。指导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一等奖1项。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姓名 : 李瑞先
办公电话:(0533) 2780876 
办公地点:12#237



  姓名:刘瑞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年8月
  职务:民进淄博市科技委员会主任 职称及任职时间:副教授 2001年12月
  指导层次:硕士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学历/学位:研究生/ 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吉林大学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1、教学情况
  主讲过《汽车构造》、《汽车概论》、《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等本科生课程。
  参编教材三部:
  ①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汽车构造》,2001.7机械工业出版社;
  ②21世纪全国实用规划教材《汽车工程概论》,2008.6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全国本科院校机械类教材《液压与液力传动》,2010.8北京大学出版社。

  2、科研情况
  主持和参与了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⑴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①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船舶柴油机发电装置整流稳压控制》 (主持)
  ②山东理工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项目《汽车产业循环经济》(主持)
  ③淄博强大集团《高强度发动机螺栓研发》(主持) 2011
  ④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可变功率的永磁发电机回收汽车制动能量关键技术研究》(6排5)
  ⑤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汽车用切向永磁与爪极电磁混合励磁稳压发电机 的研制》(6排4)
  ⑥山东金宝集团公司项目《农用三轮车驾驶室开发》,1999
  ⑦山东巨力集团公司项目《巨力750农用运输车驾驶室的研究与开发》,1999
  ⑧北汽福田公司项目《FORLAND1049轻型货车驾驶室的研究开发》,1999
  ⑨北汽福田公司项目《福田FT1022轻型货车车身的研究开发》,2000
  ⑵获奖情况
  ①《高效率低能耗系列永磁恒压发电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03教育部二等奖
  ②《带真空泵的可控整流稳压式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2009年机械工业三等奖
  ③《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2008山东省高校三等奖
  ④《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研究》山东理工大学一等奖
  ⑤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2009第十一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
  ⑥山东工程学院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三维测量CAD系统》1998 ⑦《汽车构造》CAI系统的研发,2004年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和兴趣为:汽车新技术、汽车电器及电子技术。2008年到2009年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和汉诺威大学进修期间对绿色制造技术和废旧汽车回收及拆解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4、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机:13792173197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邮编:255000
联系电话:0533-2786837 邮箱:jtxyxwzx2012@163.com


  姓名:邹广德  性别:男  职称及任职时间:教授、1997.12
  所属学科:车辆工程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职务:处长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1、学术简历
  邹广德,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首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一直从事工程车辆设计与控制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原国家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等)3部。

  2、教学情况
  先后承担本科生课程《车辆专业英语》、《车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研究生课程《车辆地面力学》 ,参加的教学研究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3、研究生培养情况
  自我校招生第一届研究生以来,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毕业的研究生分别进入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其他高等学校、国家大型企业工作。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①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SD10YE推土机整机性能匹配技术研究》
  2) 省教育厅课题《遥控车辆转向系统研究》
  3) 省自然科学基金《轮式特种作业车辆无线遥操纵关键技术研究》
  4) 横向课题(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推土机变矩器闭锁控制系统研究》
  5) 横向课题(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推土机差速转向机构设计开发》
  ②获奖情况(选列本人最重要成果5项)
  1)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车辆无线遥控驾驶技术研究及遥控型推土机开发》,第一位,2003年10月
  2)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ABDEM 微机汽车车身 CAD/CAE/CAM系统」,第五位,1997年12月
  3)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车辆铰接转向理论研究及新型系列铰接转向装载机开发」,2002年9月,第一位
  4) 国家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CXZL80装载机前车架、动臂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研究」 第三位 , 1996年12月
  5)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智能型无线遥控垃圾堆埋清压车开发及关键技术》,第一位,2006年12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张学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01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毕业院校及时间:山东科技大学2011.12
  所学专业:车辆工程 任现职时间:教授、2001.1 博导、2006.06
  指导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指导层次:硕士博士  职务:无

  1、学术简历
  张学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优秀发明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省部级二等奖6项(均排名1),申请发明专利32项、已获得授权12项,发表论文122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项、已通过省部级等鉴定项目16项。

  2、教学情况
  主讲《汽车电源技术》等课程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山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竟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3、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1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19名、已毕业15名,另外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11名、已毕业8名。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有两人分别获得2005年度和2006年度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4.1主持或参与科研情况
  ①汽车用稀土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编号:20102060403、起止时间:2011~2013),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经费500万元,排名1;
  ②YSX-500型四相可控整流稳压式钕铁硼永磁发电机(编号:2008GRC60069、起止时间:2009~2011),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排名1;
  ③YHH—300型汽车用混合励磁稳压发电机(编号:2012GH041462、起止时间:2013~2015),国家火炬计划,排名1; 
  ④带真空泵的四相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编号:2010GH041246、起止时间:2011~2013),国家火炬计划,排名1;
  ⑤汽车用切向永磁与爪极电磁混合励磁稳压发电机的研制(编号:2009GG10004016、起止时间:2010~2012),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排名1;
  ⑥汽车用42V飞轮离心式钕铁硼永磁起动发电集成装置的研制(编号:2010GGX10401、起止时间:2011~201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排名1;
  ⑦轻型汽车用42V永磁与电磁复合励磁稳压发电装置的研制(编号:2012GGA03002、起止时间:2013~2015),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排名1;
  ⑧利用可控整流稳压式稀土永磁发电系统回收汽车废气余能技术研究(编号:ZR2012EEM011、起止时间:2013~201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1;
  ⑨车辆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起止时间:2008~2010),国家教育部,排名1;
  ⑩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起止时间:2009~2011),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经费200万元,排名1。
  4.2获奖情况
  ①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②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类),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③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系列产品开发,2005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
  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及产业化,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⑤高效率低能耗永磁恒压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0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4.3论文发表情况
  ①Zhang Xueyi,Shi Liwei,Wang Yujuan.Design and stabilivolt analysis of Nd-Fe-B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range extender.《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s》,2011,Vol.3,No3,259-271.(EI收录:20120814798678)
  ②张学义,史立伟.汽车用42V钕铁硼永磁发电机稳压分析.《汽车工程》, 2011,33(11):994-997.(EI收录:20115114614590)
  ③张学义,史立伟.汽车用带真空泵的稀土永磁稳压发电机.《汽车工程》, 2008,30(2):164-166.
  ④张学义.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电子稳压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30-133.(EI收录:2005108875863)
  ⑤张学义,等.农用车用离心式永磁直流发电机的设计开发.《农业工程学报》, 2002,18(6):74-76.(EI收录:2003047337093)
  ⑥张学义,史立伟,徐政欣.车辆用可控整流稳压式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104-107.(EI收录:20070410389894)
  ⑦张学义,杜钦君,谭德荣.农用运输车用张紧轮式永磁恒压发电机.《农业机械学报》,2000,31(6):98-100.
  ⑧张学义,高明玲,张亮修.单相双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发电装置的研究.《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1):33-36.
  ⑨Zhang Xueyi,Yin Hongbin,Shi Liwei.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Magnetic Flux Leakage of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for Vehicle. 《Mechanical,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11,Vols.66-68,Part1,483-488.(EI收录:20113214223262)
  ⑩Zhang Xueyi,Zong Qingliang,Shi Liwei. Study on Controlled Rectification Constant-voltage of the 42V Rare-earth Permanent-magnet Generator on Vehicles. IEEE CMCE’2010.(EI收录:20105013486875)
  4.4专利情况(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
  ①汽车用六相永磁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200610043449.1,首位;
  ②复合励磁同步发电机,授权发明专利:ZL200510104298.1,首位;
  ③混合动力汽车用整流稳压器,授权发明专利:ZL200410024309.0,首位;
  ④离心式永磁起动发电装置,授权发明专利:ZL200510044107.7,首位;
  ⑤混合励磁发电机电子稳压控制器,授权发明专利:ZL200910015858.4,首位。

  5、主要社会任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15350289)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E021500222M)

  电子信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专业代码:080204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
车辆工程是天津市重点学科,主要培养汽车及相关工业的管理、设计、开发和高等教育科研人才,熟练掌握汽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必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应用等专门高级技术工作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有:整车和总成的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车辆制造工艺知识、汽车车身制造,汽车轻量化和数字化;车辆先进设计方法与性能优化、汽车CAE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现代车辆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等。毕业生适合在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从事车辆相关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研究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专业点分布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扬州大学 陆军工程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淮海工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335 浙江大学 A
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10183 吉林大学 A-
12 10216 燕山大学 A-
13 10247 同济大学 A-
1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5 10532 湖南大学 A-
16 10533 中南大学 A-
17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8 10611 重庆大学 A-
19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2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2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24 10145 东北大学 B+
25 10280 上海大学 B+
26 10286 东南大学 B+
27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8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9 10299 江苏大学 B+
30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3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2 10422 山东大学 B+
3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35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6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3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38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9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40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B
4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B
42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4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44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45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46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47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B
48 10255 东华大学 B
4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B
50 10386 福州大学 B
51 10486 武汉大学 B
52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53 10610 四川大学 B
54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5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5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58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9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60 10110 中北大学 B-
61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6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B-
63 10384 厦门大学 B-
64 10385 华侨大学 B-
65 10403 南昌大学 B-
66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67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B-
68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9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70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71 10657 贵州大学 B-
7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73 10710 长安大学 B-
74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75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7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C+
77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C+
78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9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80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81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82 10295 江南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85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88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9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
90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1 10755 新疆大学 C+
92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93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94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95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96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7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98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99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100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1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C
102 10285 苏州大学 C
103 10294 河海大学 C
104 10304 南通大学 C
10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6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107 10459 郑州大学 C
108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109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110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111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2 10530 湘潭大学 C
113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114 10593 广西大学 C
115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C
11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
11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18 1025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C-
119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20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121 10292 常州大学 C-
122 10427 济南大学 C-
123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C-
124 10431 齐鲁工业大学 C-
125 10590 深圳大学 C-
126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C-
127 10623 西华大学 C-
128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29 11065 青岛大学 C-
130 11078 广州大学 C-
131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132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专业代码:085234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
车辆工程领域
车辆工程领域现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长城学者1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科研计划等纵向科研课题、企业横向科技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一千多万元,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整车集成设计理论、汽车零部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车辆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拥有价值一千余万元的汽车整车性能测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测试、汽车结构强度及振动测试、混合动力汽车实验台、电池及动力系统测试等实验仪器和设备;拥有教育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等校内科技创新平台及北汽福田、北汽研究总院等多个校外培养基地。
本领域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技术:研究车辆及关键系统的控制技术及其应用,主要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特性建模与分析、系统控制方法与策略、车辆信息技术、整车传动及底盘关键部件的优化匹配与控制技术、车辆安全行驶控制、电气综合控制和总线技术、NVH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应用。
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系统集成:主要研究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整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动力电池能量管理技术、复合能源存储及管理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车载网络及智能控制技术等。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研究面向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现代设计方法,面向汽车工业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CAD/CAE/CAM一体化技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优化设计等。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6 东南大学 A+
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A+
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5 10247 同济大学 A-
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9 10533 中南大学 B+
10 10710 长安大学 B+
11 10183 吉林大学 B
12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B
1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4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B
15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B
1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17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8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B-
1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0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22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23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2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25 10299 江苏大学 C+
26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C+
27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2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29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30 10532 湖南大学 C
31 10558 中山大学 C
32 10003 清华大学 C-
33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34 10294 河海大学 C-
35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36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802 机械工程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全国排名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目录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分析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目录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A
6 10056 天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专业目录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报录比 A
8 10335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A
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参考书目 A-
11 10183 吉林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A-
12 10216 燕山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参考书目 A-
13 10247 同济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A-
1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考试大纲 A-
15 10532 湖南大学 A-
16 10533 中南大学 A-
17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8 10611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A-
19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2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参考书目 B+
2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车辆工程录取分数线 B+
24 10145 东北大学 B+
25 10280 上海大学 B+
26 10286 东南大学 B+
27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8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9 10299 江苏大学 B+
30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3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2 10422 山东大学 B+
3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35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6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3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38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9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40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B
4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B
42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4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44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45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46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47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B
48 10255 东华大学 B
4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B
50 10386 福州大学 B
51 10486 武汉大学 B
52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53 10610 四川大学 B
54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5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5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58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9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60 10110 中北大学 B-
61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6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B-
63 10384 厦门大学 B-
64 10385 华侨大学 B-
65 10403 南昌大学 B-
66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67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B-
68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9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70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71 10657 贵州大学 B-
7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73 10710 长安大学 B-
74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75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7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C+
77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C+
78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9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80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81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82 10295 江南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85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88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9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
90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1 10755 新疆大学 C+
92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93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94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95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96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7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98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99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100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1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C
102 10285 苏州大学 C
103 10294 河海大学 C
104 10304 南通大学 C
10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6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107 10459 郑州大学 C
108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109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110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111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2 10530 湘潭大学 C
113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114 10593 广西大学 C
115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C
11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
11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18 1025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C-
119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20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121 10292 常州大学 C-
122 10427 济南大学 C-
123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C-
124 10431 齐鲁工业大学 C-
125 10590 深圳大学 C-
126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C-
127 10623 西华大学 C-
128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29 11065 青岛大学 C-
130 11078 广州大学 C-
131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132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车辆工程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吉林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9 重庆大学 A
2 西南交通大学 A+ 6 同济大学 A 10 华南理工大学 A
3 北京理工大学 A 7 湖南大学 A 11 北京科技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 A 8 中南大学 A      
 
B+等(16个):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
 
 
B等(17个):西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西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辽宁工学院
 
 
C等(11个):名单略
    2015-2016年车辆工程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清华大学 5★ 137
2 湖南大学 5★ 137
3 吉林大学 5★ 137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137
5 上海交通大学 5★ 137
6 华中科技大学 5★ 137
7 西安交通大学 5★ 137
8 西南交通大学 4★ 137
9 北京理工大学 4★ 137
10 重庆大学 4★ 137
11 燕山大学 4★ 137
12 同济大学 4★ 137
13 中南大学 4★ 137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137
15 浙江大学 4★ 137
16 武汉理工大学 4★ 137
17 江苏大学 4★ 137
18 长安大学 4★ 137
19 天津大学 4★ 137
20 华南理工大学 4★ 137
 
车辆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833自动控制理论选一 
 
车辆工程考研参考书:
01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Ⅰ、Ⅱ),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七版
833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刘国海、杨年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以及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可从事岗位
司机
行政司机
驾驶员
商务司机
服务顾问
二手车评估师
司机 驾驶员
销售工程师
货车司机
总经理司机
专职司机
小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