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考研网

温州大学化学考研

温州大学化学考研

相关专业

温州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温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温州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温州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温州大学化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温州大学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温州大学化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温州大学化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温州大学化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温州大学 化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温州大学化学考研
学校:温州大学
专业:理学->化学->物理化学
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学->化学->有机化学
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年级:2019
招生人数:12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
补充内容
温州大学王舜院长团队现正招收硕士调剂生,学校和课题组将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推荐国内外深造的机会。
团队信息
团队成员:王舜,王继昌,陈忠伟,林志群,金辉乐,余小春、张青程、林大杰等
研究方向:能源储存与转换、光电催化反应、电化学传感器、有机合成
调剂专业:化学、材料、资源与环境相关专业
调剂要求:310分以上,英语好
所在学校: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团队简介:http://chem.wzu.edu.cn/info/1034/1053.htm
课题组负责人信息:http://chem.wzu.edu.cn/info/1022/4014.htm
联系方式:849197443@qq.com,电话号码:15868508010,微信/qq:849197443
团队科研经费充足,实验设备齐全,科研条件优越,学习氛围浓厚。团队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组均有合作,表现优秀者,在读研期间可被推荐出国交流(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林志群教授课题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课题组、加拿大温莎大学王继昌教授课题组、美国阿贡实验室陆俊教授课题组等)、毕业后也可被推荐到上述课题组继续深造。
王舜,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省化学一流学科方向带头人,省化学优势专业负责人,温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温州市杰出人才。长期致力于新能源纳米材料控制合成、光电催化等国际前沿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几年,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中方负责人)。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排名第三)、科技部“973”(排名第二)和“863”计划(排名第三)项目各1项。同时以通讯作者发表包括1篇nat.commun.(if=12.13)、2篇j.am.chem.soc.(if=13.86)、2篇adv.mater.(if=19.79)、2篇adv.energymater.(if=16.72)、1篇energystoragemater.(if=12.38)等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他引超过1200次,多项研究成果被全球科技媒体如英国的《naturechina》作为研究亮点报道。担任《chinesechemicalletters》编委(2018年)、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理事会理事(2013年)、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2011年)、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2014年),2018年,与johnwiley&sonsinc.公司合作创办学术期刊《carbonenergy》并担任主编。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出版教材2部。
如有意向的请随时联系,并将个人简历发至上述邮箱。
学科教学(化学) [045106]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教育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16无机及分析化学
复试科目:化学教学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普通化学
②化学实验论
备  注:
学院 专业名称 初试参考书目 复试参考书目 加试参考书目
生环学院 生物材料与医药化学 622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22生物化学Ⅰ:
《普通生物化学》,郑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五版),张丽萍、杨健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张丽萍、魏民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化学生物学 [0703Z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活性小分子化学生物学
02活性大分子化学生物学
03化学生物毒理学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3有机化学Ⅱ
④822生物化学Ⅰ
备  注: 复试科目:二选一:1.生物化学实验2.化学实验技术Ⅲ
同等学力加试:
①基础生物学实验
②基础化学实验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与材料工程   学院   化 学   学科   0703 (代码)
一级学科:化 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从事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工作和学习作风严谨,身体健康。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二、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
02分析化学
03有机化学
04物理化学
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三、学制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第一作者时,研究生必须为第二作者,均以录用为准)在SCI核心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表(包括学术研讨课等)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课 公
共 S99900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必修6学分
S99900021 英语Ⅰ 72 2 1
课 S99900022 英语Ⅱ 72 2 2
课 S00710010 高等无机化学 48 3 1            选修13或14学分,其中基础课必修学分≥3
S00710011 高等有机化学 48 3 1
S00710012 高等分析化学 48 3 1
S00710013 高等物理化学 48 3 1
S0072004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8 3 1
 
业 
 
课 S00720032 材料物理化学 48 3 1
S00720053 能源材料与化学
48 3 1
S00720054 固体材料化学 32 2 1
S00720038 现代高等有机合成 48 3 1
S00720039 现代有机波谱分析 48 3 1
S00720040 现代无机合成技术 48 3 1
S00720050 有机分子合成设计 48 3 1
S00720042 电化学方法与应用 32 2 1
S00720051 高等有机化学实验 64 2 1
S00720055 量子化学 48 3 1
 
课 选
课 S99900016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1 1
选修11或10学分,其中跨文理专业或教职业技能提升训练课程至少2学分;带“☆”为必选课。
S99900010 中国传统文化 36 2 2
S99900020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训练 36 2 2
S00730120 金属有机化学 32 2 1
S00730088 杂环及药物化学 48 3 1
S00730125 纳米材料前沿导论 32 2 2
S00730092 超分子结构化学 32 2 2
S00730093 无机功能材料 32 2 2
S00730094 现代色谱分析原理 32 2 2
S00730096 结构分析方法 32 2 1
S00720052 新材料制备与应用 32 2 1
S00730126 计算量子化学 32 2 2
S00730102 食品安全分析 32 2 2
S00730103 药物分析 32 2 2
S00730108 晶体生长技术与应用 32 2 2
S00730117 纳米材料与技术 32 2 2
S00720046 绿色化学原理与工艺 32 2 1
S00730127 专业英语与科技论文写作 32 2 1
S0073012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2 2 1
S00730129 计算材料学 32 2 2
S00730130 仪器分析案例解析 32 2 2
跨专业选修课1(理工类) 32 2 1或2
跨专业选修课2(理工类) 32 2 1或2
跨专业选修课3(理工类) 32 2 1或2
 
补修课程 S00740001 有机化学 72 0 1或3 不计
学分 任
3
S00740002 物理化学 48 0 1或3
S00740003 结构化学 48 0 1或3
S00740004 波谱分析 36 0 1或3
S00740005 化学专业英语 32 0 2或4
根据导师意见确定
必修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
作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 2 1-5 共4
学分
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2 1-5
明 1. 学分定额为34或35学分,包括课程学分30或31学分,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各占2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2. 补修课程仅限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 学分
分配 学 位 课 19或20学分
非学位课 11或10学分
必修环节 4学分
 
生物材料与医药化学 [0703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温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生物材料及技术
02化学生物学研究
03疾病机制、新药靶标与药物传输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细胞生物学
④822生物化学Ⅰ
备  注: 复试科目:生物化学实验(初试已涉及上述科目的,复试选择《细胞生物学》)
报考要求:只招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Ⅰ                科目代码:822           
一、 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普通生物化学》,郑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五版),张丽萍、杨健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80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 考查范围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 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2、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3、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4、 肽
5、 蛋白质的结构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3)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和次级键
6、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7、 蛋白质的性质
8、  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章   核酸化学
1、 核酸的概念和性质
2、  核酸的组成成分
3、 核酸的结构
(1) 核酸的连接方式
(2) 核酸的一级结构
(3)核酸的双螺旋二级结构
(4) DNA的三级结构
(5) RNA的构象
4、 核酸的性质
5、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
第三章   酶化学
1、酶的概念
2、酶的分类和命名
3、酶的化学本质
4、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酶的作用专一性
6、酶的作用机制
7、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8、酶活力的测定
9、酶的制备
10、酶的应用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第五章   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3、呼吸电子传递和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4、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六章   糖代谢
1、 新陈代谢的概念
2、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
3、糖代谢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
第七章   脂代谢
1、脂类的酶促水解
2、脂肪的分解代谢
3、脂肪的合成代谢
4、磷脂的代谢
5、胆固醇的代谢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 脱氨基作用
(2) 脱羧基作用
(3)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和嘧啶的分解
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 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 核苷酸转化成核苷三磷酸
(4)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5) 胸苷酸的合成
(6)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
第十章   核酸生物合成
1、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的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
        (3) 原核细胞DNA的复制
        (4) 真核细胞DNA的复制
(5) DNA的损伤与修复
(6) 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
(7) 基因重组与DNA克隆
2、 RNA的生物合成
(1) 转录
(2) 逆转录作用
(3) RNA复制
第十一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1、遗传密码
2、核糖体
3、转移RNA的功能
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与代谢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 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
(2) 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3) 脂肪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4) 核酸和其他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2、 代谢的调节
(1) 酶水平的调节
(2) 酶在细胞内的集中存在与隔离分布
(3)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4)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生物化学Ⅰ                科目代码:822       
一、 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普通生物化学》,郑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五版),张丽萍、杨健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  150                 考试时间: 180  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 考查范围: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 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2、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3、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4、 肽
5、 蛋白质的结构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3)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和次级键
6、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7、 蛋白质的性质
8、  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章   核酸化学
1、 核酸的概念和性质
2、  核酸的组成成分
3、 核酸的结构
(1) 核酸的连接方式
(2) 核酸的一级结构
(3)核酸的双螺旋二级结构
(4) DNA的三级结构
(5) RNA的构象
4、 核酸的性质
5、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
第三章   酶化学
1、酶的概念
2、酶的分类和命名
3、酶的化学本质
4、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酶的作用专一性
6、酶的作用机制
7、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8、酶活力的测定
9、酶的制备
10、酶的应用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第五章   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3、呼吸电子传递和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4、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六章   糖代谢
1、 新陈代谢的概念
2、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
3、糖代谢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
第七章   脂代谢
1、脂类的酶促水解
2、脂肪的分解代谢
3、脂肪的合成代谢
4、磷脂的代谢
5、胆固醇的代谢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 脱氨基作用
(2) 脱羧基作用
(3)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和嘧啶的分解
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 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 核苷酸转化成核苷三磷酸
(4)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5) 胸苷酸的合成
(6)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
第十章   核酸生物合成
1、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的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
(3) 原核细胞DNA的复制
(4) 真核细胞DNA的复制
(5) DNA的损伤与修复
(6) 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
(7) 基因重组与DNA克隆
2、 RNA的生物合成
(1) 转录
(2) 逆转录作用
(3) RNA复制
第十一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1、遗传密码
2、核糖体
3、转移RNA的功能
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与代谢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 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
(2) 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3) 脂肪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4) 核酸和其他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2、 代谢的调节
(1) 酶水平的调节
(2) 酶在细胞内的集中存在与隔离分布
(3)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4)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学科教学(化学)  专业  045106(代码)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化学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职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了解现代化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 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化学教育和教学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视野开阔,能有效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胜任日常的化学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化学学科教学论
三、学制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的学习必须在第一学年内完成。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采用课程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第1-2学期以主要课程学习为主。第3-5学期完成实践教学学分和学位论文工作。
教育硕士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
课 Z99900001 英语 32 2 1 必修4学分
Z9990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2 2 2
课 Z01210001 教育原理 32 2 1 必修8学分
Z01210002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1
Z01210003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1
Z01210004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1
课 Z00720006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1 必修10学分
Z00720007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2 1
Z00720002 高等无机化学 48 3 1
Z00720001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32 2 1
Z00720005 化学教育技能训练 16 1 1
非学位课 选
课 Z9990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选修不少于6学分;带“☆”为必选课。
Z00730008 教育政策与法规 16 1 2
Z00730009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2 2
Z00720004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48 2 2
Z00720003 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32 2 2
Z00730015 化学史 32 2 2
Z00730002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研究 32 2 2
Z00730003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训练 36 2 2
Z00730004 中学化学疑难问题研究 32 2 1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 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2周 1 2-3 必修8学分
教育见习 2周 1 2-3
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2周 1 3
教学实习 16周 8 3
教育调查、教育研习 10周 5 3-4
补修课程 Z00740001 中学化学教学法 32 1 不计学分
Z00740002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48 1
Z01240003 教师职业技能 32 2
无机化学(针对跨学科) 96 1-2
有机化学(针对跨学科) 96 1-2
说明 1、学分定额为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28分,实践环节8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2、补修课程仅限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 学分分配 学位课 22学分
非学位课 6学分
必修环节 8学分
 
五、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教学结束后研究生应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总结报告》。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实践教学时,结合教学实践内容,同时开始开展开题论文的写作,第五学期全面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开学初中期检查,确保完成论文初稿,逐步完善论文,学位论文答辩,期间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1.开题报告
文献阅读及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或第三学期初完成,内容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
开题报告应填写《温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研究方案,预达到目标及时间进度计划。
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后组织三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小组参加答辩,通过者可继续进行论文阶段工作。
开题报告通过答辩后,经导师、专家小组签字报研究生部备案。开题报告须提交全文及参考文献目录。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中途更改。
2.学位论文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选题以研究中小学、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重点实际问题为主,应具有理论性、开拓性、创造性。内容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学位论文指导采用双导师制,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导师和专家组应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加强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和监督。学位论文内容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3.学位授予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经研究生部审查认可后,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位专家评阅,其中教育硕士应至少有一位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评阅。答辩委员会应有3-5位具副高以上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必须有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其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中应至少有一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答辩委员会通过后,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他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还要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无机及分析化学                科目代码:911         
一、 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2、《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 考查范围:
要求考生熟悉和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根据这些理论和原理解释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之间的关系规律等。这些基本内容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中都有所反映,包括:(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2) 用宏观规律处理化学反应中的四大平衡体系,涉及: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合平衡;(3)物质结构和存在的形式:分子结构、固体结构。
(一) 气体、溶液和胶体
1、熟悉道尔顿分压定律;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等物质的量规则;
3、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了解胶体溶液的性质、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 化学热力学初步
1、了解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相等;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3、掌握焓、焓变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概念,能运用Hess定律计算反应焓变。
 
(三)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了解有关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理论。
2、熟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表示方法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4、利用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计算ΔrGm并判断反应方向,比较Q 和KΘ的大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5、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物质结构基础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了解波函数、轨道、能级、能层、能级组等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掌握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原子的核外电子构型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能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了解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
5、掌握现代价键理论,能用轨道杂化理论来解释一般分子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清化学键与分子间力的区别;
7、了解四大晶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五)酸碱反应及酸碱滴定法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概况、掌握酸碱质子论;
2、弄清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及解离度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和同离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4、熟练掌握弱酸、弱碱溶液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5、熟练掌握缓冲作用原理及有关计算;
6、熟悉滴定分析法中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以及有关计算;
7、理解各种酸碱滴定曲线、掌握其准确滴定的判据,并能选出适宜的指示剂;
8、熟悉常用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六)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掌握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及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以及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熟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
3、初步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七)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2、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熟悉能斯特公式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掌握电极电势的有关应用;
3、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
4、了解元素的电势图及其应用;
5、熟悉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八)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离子的配位解离平衡
2、 重点掌握配位滴定法、EDTA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有机化学                   科目代码:621      
一、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第三版,王积涛、王永梅、张宝申、胡青眉、庞美丽 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年
二、考试内容范围: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根据这些事实资料归纳出来的规律和理论等。这些基本内容在基础有机化学中都有所反映,因此都是考察的内容。包括对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对有机化学反应的掌握和运用(包括熟悉反应的机理,尤其是典型反应的机理,应用有机反应进行有机合成等),能够熟练地应用化学方法和波谱学方法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等等。在大纲部分我们基本按官能团分类逐章说明,但考生在复习时也应从反应类型上理解、掌握各类反应,这样便于对机理的了解和深入认识。
有机合成是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考察依据。这一部分通常是考生的薄弱环节,一是反应不熟练,甚至张冠李戴;二是对给定的目标分子不知如何下手,即不知道如何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去合成目标分子,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有机反应,还要学一些有机合成设计方面的知识。
三、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及分值:
如上所述,考生应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反应,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机化学问题(例如运用有机反应和波谱方法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进行有机合成等),试题按照上述基本要求设计。
考试方式为闭卷,答卷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完成反应方程式、合成题、问答题等。
四、考试纲要:
(一)绪论
1. 共价键
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
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偶极矩。
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二)烷烃和脂环烃
1. 基本概念
烃及其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分子间作用力;a键,e键;构型,构象,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烷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反应机理;活化能。
2. 命名
开链烷烃和脂环烃的IUPAC命名。
3. 烷烃和脂环烃的结构
碳原子sp3杂化和四面体构型;脂环烃的结构。
4. 烷烃的构象
开链烷烃的构象,能量变化;脂环烃的构象:重点理解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及能量变化,稳定构象。
5. 烷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及机理;碳游离基中间体--结构,稳定性;不同的卤素在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 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小环的特殊性质--加成。
(三)烯烃
1. 烯烃的结构特点
碳的sp2杂化和烯烃的平面结构;s键和p键。
2. 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
碳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
3. 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烯烃的亲电加成及其机理,马氏规则;碳正离子中间体--结构,稳定性,重排。
其它加成反应:催化加氢;硼氢化-氧化;羟汞化-脱汞;与HBr/过氧化物加成;其它游离基加成。
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邻二醇的形成;KMnO4/H+的氧化,臭氧化反应,烯烃结构的测定。
a-位取代反应:烯丙基型取代反应及机理--烯丙基自由基。
(四)炔烃和二烯烃
1. 炔烃
①结构:碳的sp杂化和碳-碳三键;sp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的碳的电负性的差异及相应化合物的极性。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性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相关的反应;三键的加成: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碳-碳三键与H2/Lindlar催化剂反应;碳-碳三键与Na/液氨的反应;加卤素;加HX;加H2O;加HBr/过氧化物;硼氢化-氧化;加HCN;氧化反应:KMnO4氧化和臭氧化。
2. 二烯烃
①共轭二烯烃的稳定性:键能和键长平均化,共轭效应。
②二烯烃的化学反应:1,2-加成和1,4-加成及反应机理;反应的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烯丙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p-p共轭);Diels-Alder反应。
(五)芳烃
1. 苯的结构和芳香性
理解芳香性的概念和判断芳香性的Hückel规则,能用此规则判断给定的分子(或离子)是否具有芳香性。
2. 苯的同系物和命名
3. 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4. 化学性质
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傅克反应;氯甲基化反应;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其它反应:侧链氧化;侧链取代;芳香环上的还原。
5. 萘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六)立体化学
1. 基本概念
对映异构(体);手性分子;镜像;旋光性,旋光度;对映体;非对映体;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手性中心。
2. 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
R/S法(次序规则)。
3. 熟悉各类手性分子
含1-3个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环状化合物。
4. 立体异构体的制备和反应
熟悉能产生立体异构体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如烯烃与卤素的反式加成,环氧乙烷的开环,羰基化合物的加成等等。
(七)卤代烃
1. 异构,分类,命名
2. 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影响亲核取代及机理的因素;亲核试剂的亲核性;SN2反应的立体化学;SN1反应中的重排;邻基参与。
消除反应及机理:消除反应的取向和立体化学;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竞争。
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Grignard试剂、有机锂试剂及其应用。
(八)醇和酚
1. 结构、分类、命名
2. 醇的物理性质
氢键对醇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酸性;与酸性有关的反应;醇的氧化;熟悉各种氧化剂;醇的成酯反应:与无机酸成酯,与有机酸成酯;卤化反应;用SOCl2卤化的立体化学及机理;与HX的卤代反应及其鉴别;Wagner-Meerwein重排。
醇的脱水反应及其机理;反应活性;重排;分子间脱水成醚。
多元醇的反应:与HIO4或Pb(OAc)4的反应;吡呐醇重排反应及机理。
4. 酚的物理性质
5. 酚的化学性质
酸性及与之相关的反应;Fries重排;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其它亲电取代:与醛的作用;与CO2的作用;Reimer-Tiemann反应;酚的氧化反应。
6. 酚的制备方法
异丙苯氧化法;氯苯水解法;苯磺酸碱熔法。
(九)醚和环氧化合物
1. 醚的反应
与HX的反应及机理;Claisen重排;环氧乙烷的反应。
2. 醚的合成方法
Williamson合成法。
(十)醛和酮
1. 醛酮的反应
①加成反应
②a-碳原子上的氢的酸性及相关反应
③氧化和还原
④羰基的保护(缩醛及缩酮)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⑤其它反应:Wittig反应及应用;安息香缩合;贝克曼重排
2. 醛酮的制法
①烃类氧化
②醇的氧化
③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
3. a,b-不饱和醛、酮的反应:1,2-与1,4-加成反应
(十一)波谱分析
1. 紫外光谱(一般了解)
了解各种跃迁和各自的吸收能量波长;发色团和助色团;溶剂效应。
2. 红外光谱
了解基本原理和各类官能团的特征红外吸收峰,并清楚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
3. 核磁共振氢谱
了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化学位移,偶合,偶合常数,屏蔽,去屏蔽等。清楚不同类型的质子的化学位移范围及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结合其它波谱)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
4. 质谱
了解基本原理;几种重要的开裂方式;最重要的是利用质谱得出的分子离子峰(并结合其它波谱方法)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
本章最重要的是利用几种波谱方法结合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
(十二)羧酸及其衍生物
1. 羧酸的反应:
①酸性。
②羧酸中羟基的取代反应
③还原
2. 羧酸的制法
①氧化法
②水解法
③Grignard试剂与二氧化碳作用
3.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①水解
②醇解
③氨解
④酸解
4. 羧酸衍生物的制法
①酰氯:羧酸与二氯亚砜作用;
②酸酐:酰氯与羧酸盐作用;
③酯:直接酯化;
④酰胺:羧酸的铵盐去水或酯的氨解;
⑤腈:酰胺去水或卤代烃与氰化钠作用。
(十三)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1. 酯缩合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2. 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3.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4. 各类涉及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人名反应
(十四)胺和含氮化合物
1. 胺的化学性质
①碱性
②烃化
③酰化
④与亚硝酸的反应
2. 胺的制法
①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②氨或胺的烃化
③还原烃化
④Gabriel合成法
⑤Hofmann重排:
3. 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
①取代反应
②还原反应
③偶联反应
(十五)碳水化合物
1. 单糖的结构与构型
①Fischer构型式的写法;
②构型:D-型、L-型、R、S构型的判断;
③Haworth式:己醛糖的Haworth式。
2. 单糖的反应
①氧化
②还原
③脎的生成
(十六)杂环化合物
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结构和芳香性
3. 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
①亲电取代反应
②吡咯和吡啶的碱性
(十七)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了解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
①氨基酸的基本结构
②等电点
③氨基酸的显色反应
④氨基酸的制备
据温州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温州大学化学生物学考研分数线已发布,详情如下:
年份 学校名称 院系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总分 政治/科目一 外语/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2014 温州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0703Z1 化学生物学 285 38 38 57 57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生物化学Ⅰ              科目代码: 822         
一、 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普通生物化学》,郑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五版),张丽萍、杨健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 考查范围: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1、 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2、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3、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4、 肽
5、 蛋白质的结构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3)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和次级键
6、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7、 蛋白质的性质
8、  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章   核酸化学
1、 核酸的概念和性质
2、  核酸的组成成分
3、 核酸的结构
(1) 核酸的连接方式
(2) 核酸的一级结构
(3)核酸的双螺旋二级结构
(4) DNA的三级结构
(5) RNA的构象
4、 核酸的性质
5、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
第三章   酶化学
1、酶的概念
2、酶的分类和命名
3、酶的化学本质
4、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酶的作用专一性
6、酶的作用机制
7、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8、酶活力的测定
9、酶的制备
10、酶的应用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
第五章   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3、呼吸电子传递和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4、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六章   糖代谢
1、 新陈代谢的概念
2、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
3、糖代谢
       (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
第七章   脂代谢
1、脂类的酶促水解
2、脂肪的分解代谢
3、脂肪的合成代谢
4、磷脂的代谢
5、胆固醇的代谢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 脱氨基作用
(2) 脱羧基作用
(3)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和嘧啶的分解
2、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 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 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 核苷酸转化成核苷三磷酸
(4)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5) 胸苷酸的合成
(6)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
第十章   核酸生物合成
1、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的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起始点和方向
        (3) 原核细胞DNA的复制
        (4) 真核细胞DNA的复制
(5) DNA的损伤与修复
(6) 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
(7) 基因重组与DNA克隆
2、 RNA的生物合成
(1) 转录
(2) 逆转录作用
(3) RNA复制
第十一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1、遗传密码
2、核糖体
3、转移RNA的功能
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与代谢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 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
(2) 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3) 脂肪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4) 核酸和其他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2、 代谢的调节
(1) 酶水平的调节
(2) 酶在细胞内的集中存在与隔离分布
(3)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4)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分析化学                   科目代码: 620          
一、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分析化学》上册,第六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分析化学》下册,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二、考试内容范围: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化学和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继化学分析后,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三、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及分值:
试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题占30-40%,主观题占60-70%。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答卷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四、考试纲要:
(一)化学分析部分
1、概论及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了解分析化学定义、任务及分类。
了解误差的种类、来源及减小方法。掌握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关系及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修约及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计算;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熟练掌握异常值的取舍方法。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方法。
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分类、方式、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表示及其计算;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酸碱滴定法
了解活度的概念和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的离解平衡,了解物料平衡、电荷平衡,掌握质子平衡方程。
理解溶液的平衡浓度、分析浓度(总浓度)及表示。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类型分布分数的计算及其应用。了解用质子条件推导强酸强碱、弱酸弱碱、弱强碱(或弱强酸)混合溶液、两性物质中[H+]计算公式,掌握其pH值计算。了解酸碱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掌握酸碱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配制方法及其应用。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理论变色点和酚酞、甲基橙的实际变色范围和颜色变化情况;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掌握酸碱滴定原理,熟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曲线,掌握酸碱滴定化学计量点计算,理解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掌握准确滴定、分步滴定的条件及应用。了解酸碱滴定终点误差。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熟练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分析结果的计算,掌握双指示剂法、含氮量测定法,并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3、络合滴定法
理解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的原理。了解EDTA的离解平衡,分布图,EDTA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及特点,掌握EDTA的酸效应曲线与酸效应系数。
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熟悉络合滴定曲线。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金属指示剂的选择依据。掌握络合滴定终点误差及计算。掌握络合滴定中的准确滴定、分别滴定的条件及应用,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掌握络合滴定允许的最高酸度;掌握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方法——控制溶液的酸度法、掩蔽法。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和结果计算,学会设计络合滴定分析方案。
4、氧化还原滴定法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理解能斯特方程的意义,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意义和它们的区别,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掌握条件电位和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掌握典型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曲线的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的电极电位计算。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了解氧化还原滴定误差,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熟练掌握KMnO4法、K2Cr2O7法及碘量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熟练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学会设计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案。
5、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
了解重量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沉淀的溶解度的计算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掌握沉淀条件的选择及均匀沉淀法。
熟练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了解法扬司法;掌握沉淀滴定法分析结果的计算。
6、吸光光度法
熟练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及应用,理解引起误差的原因。了解比色和分光光度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光度测量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应用,掌握标准曲线法及方法应用。
7、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分离与共沉淀分离、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液相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了解萃取条件的选择及主要的萃取体系。了解离子交换的种类和性质以及离子交换的操作。了解纸色谱、薄层色谱及反向分配色谱的基本原理。 
(二)仪器分析部分
1、绪论
了解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及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2、光谱分析
(1)光谱分析法导论
了解电磁辐射的性质。掌握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掌握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的产生过程,了解光分析法的分类依据和各类光学分析法,了解光学分析仪器的大致构造。
(2)原子光谱
了解原子光谱法的基础,元素光谱化学性质的规律性,明确原子化的方法及试样的引入。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中的干扰效应及抑制方法,熟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基本结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工作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定量的原理和实验技术,掌握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方法,熟悉该法的特点和应用。
(3)分子光谱
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掌握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吸收定律,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简单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等概念。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了解以上分析仪器的构造。能够应用以上分析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色谱分析
熟练掌握色谱图及色谱基本参数的意义,掌握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明确基线,峰高,保留值,分配比,区域宽度等基本术语的含义。掌握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掌握色谱分析定性及定量方法。掌握柱效、选择性、分离度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色谱仪的仪器构造,掌握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及检测器的选择原则,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分类,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掌握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熟悉化学键合相色谱及离子交换和离子对色谱,了解空间排斥色谱,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应用对象。
4、电分析
了解有关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图解式的表示规则。掌握电位分析法原理,明确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定量分析方法,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及应用。掌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应用,滴定终点的确定、指示电极的选择。掌握伏安法和极谱法的原理,了解物质的传递与扩散控制过程。掌握直流极谱法原理,扩散电流理论,干扰电流的种类、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运用极谱定量分析方法即工作曲线法、比较法和标准加入法进行相关计算。了解极谱波的类型及其方程式,影响半波电位的因素。掌握极化与过电位的产生,法拉第定律。掌握恒电流、控制电位电解及库仑分析法的原理及特点、应用,掌握库仑滴定法。
 
 
0703Z1化学生物学
 
日期:2017-01-05   编辑:       阅读:[ 477]次 
 .
 
 
 
 
 
化学生物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是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探索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科学。我校化学生物学硕士点将充分发挥学科组成员在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产物利用,多糖、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利用,以及重金属毒理等方面的研究优势,同时注重挖掘地域优势的海洋生物资源,重点培养面向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偏应用研究型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1)活性小分子化学生物学,从天然产物中挖掘或以人工辅助方式创制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活性小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价值;
 
(2)活性大分子化学生物学,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多糖、蛋白和核酸等活性大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价值;
 
(3)化学生物毒理学,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重金属等环境毒物对生命体的毒性机制及相应的解毒机理。
 
招生对象:生物学、药学、化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
 
学制:三年。
 
学位:理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无机及分析化学                科目代码:911         
一、 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2、《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二、 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 考查范围:
要求考生熟悉和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根据这些理论和原理解释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之间的关系规律等。这些基本内容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中都有所反映,包括:(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2) 用宏观规律处理化学反应中的四大平衡体系,涉及: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合平衡;(3)物质结构和存在的形式:分子结构、固体结构。
(一) 气体、溶液和胶体
1、熟悉道尔顿分压定律;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等物质的量规则;
3、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了解胶体溶液的性质、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 化学热力学初步
1、了解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相等;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3、掌握焓、焓变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概念,能运用Hess定律计算反应焓变。
 
(三)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了解有关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理论。
2、熟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表示方法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4、利用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计算ΔrGm并判断反应方向,比较Q 和KΘ的大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5、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物质结构基础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了解波函数、轨道、能级、能层、能级组等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掌握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原子的核外电子构型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能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了解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
5、掌握现代价键理论,能用轨道杂化理论来解释一般分子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清化学键与分子间力的区别;
7、了解四大晶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五)酸碱反应及酸碱滴定法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概况、掌握酸碱质子论;
2、弄清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及解离度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和同离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4、熟练掌握弱酸、弱碱溶液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5、熟练掌握缓冲作用原理及有关计算;
6、熟悉滴定分析法中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以及有关计算;
7、理解各种酸碱滴定曲线、掌握其准确滴定的判据,并能选出适宜的指示剂;
8、熟悉常用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六)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掌握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及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以及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熟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
3、初步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七)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2、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熟悉能斯特公式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掌握电极电势的有关应用;
3、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
4、了解元素的电势图及其应用;
5、熟悉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八)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离子的配位解离平衡
2、 重点掌握配位滴定法、EDTA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学校:温州大学
专业:理学->化学
年级:2019
招生人数:10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
温州大学(wenzhouuniversity)纳米实验室依托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keylaboratoryofcarbonmaterialsofzhejiangprovince),实验室是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黄少铭教授带领下组建而成,实验经费充足(每年有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以从硬件、经费上很好的支持学生完成自己的科研梦想,也可以满足学生将来就业时,企业对仪器设备方面的熟练操作要求。
1.近年来,实验室共获得科技部86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共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包括国际顶尖化学期刊jacs、angew.chem.int.ed.、adv.mater.、coord.chem.rev.、acsnano等。实验室具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气体吸附仪、荧光光谱仪、红外热重连用等各种大型仪器(详见http://advmat.wzu.edu.cn/sysgk/yqsb.htm)。
2.我们实验室可招收多个研究方向,有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二维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材料,无机配合物,mof材料,生物检测,聚合物载药等。
3.温州大学新入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理工科研究生每年不少于18000元奖助学金。每年获得奖助学金最高的可超过46000元;学生报到注册时,无需携带学费,即可将获得的学业奖学金(每人至少不低于8000元)直接抵扣学费。
相关调剂信息可见:http://yjsb.wzu.edu.cn/zsw/,另外实验室每年给学生报销往返差旅费2次。
4.学生要求:cet-4>=450或cet-6>=430;专业课须有四大化学(无机、有机、物化、分析)其中一门;态度认真,最好是对科研有兴趣(业绩好者可以推荐去澳洲、欧美等国知名研究院所攻读博士,已经有两个过去);或者仪器设备的使用有较强兴趣(这对以后工作非常重要)。
5.大家可以通过学姐学长熟悉我们学校和实验室,也可以直接联系以下老师。
邮件:jinjieqian@wzu.edu.cn,qq:295021914(钱老师:无机化学)
邮件:yuehu@wzu.edu.cn,qq:365023237(胡老师:物理化学)
邮件:lihuan@wzu.edu.cn,qq:448043026(李老师:有机化学)
邮件:liunannan@wzu.edu.cn,qq:154551482(刘老师:分析化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化学专业就业岗位如销售工程师、化验员、销售代表、研发工程师、销售经理、高中化学教师、初中化学教师、工艺工程师、实验员、质检员、化学分析员、销售助理等。
应用化学系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是温州大学最早的开设专业之一,2006年被评为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被评为温州市、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精细化工、工业分析、日用化学与化工、应用高分子等。
       2014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应用化学教研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应用化学系。目前,应用化学系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导,青年教师为主体,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其中正副教授10名、博士13名、硕士导师8名。
       应用化学系根据学校定位,制订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开设出6门必修课,10门选修课。培养目标是以四大化学、高等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结合工程数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工程素养教育和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等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他们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应用化学专门人才。
       长期以来,应用化学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行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命题与考试相统一,深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化工原理被评为校级的精品课程,物理化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题,有机化学实行双语教学。专业实验室不断更新,目前应用化学系拥有800m2的专业实验室,500余万元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学生可以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有机合成仪等先进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优秀的教师队伍,优异的教学条件和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奠定了基础。
       应用化学系重视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各级国家项目30多项,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难题的技术咨询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所以应用化学专业是就业口径宽,适应面广,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发展的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系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工系,始建于2005年,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温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主要负责化工专业本科教育。经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需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及化工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知识。同时,化工系专业教育立足于为浙南地区乃至江浙地区输送能从事化工产品研制、化工过程开发、工艺与设备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优化和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专业采用外聘内联、通过与衢州巨化、台州医药基地等实习平台有效联动、实践等多种方式,并结合“华峰班”3+1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近年来化工系在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次、国家级三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3次及其他奖项若干项。同时,化工系学生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在老师和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发表专业相关的SCI论文,为他们读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有不少学生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
        化工系现有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副教授5名,其他均为中级职称以上。博士占85%以上,其中新加坡国立中央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2名,其余博士均毕业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名校。自“十二五”以来,化工系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在AICHE J. 、J. Am. Chem. Soc.等化学化工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IEC Research、Chem. Mater.、J. Mater. Chem.、Small 、Langmuir、J. Chromatography 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温州大学考研分数线、温州大学报录比、温州大学考研群、温州大学学姐微信、温州大学考研真题、温州大学专业目录、温州大学排名、温州大学保研、温州大学公众号、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温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温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温州大学化学考研 推荐

温州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温州大学考研网由温州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温州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温州大学化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