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网

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

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

相关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西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西南科技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西南科技大学 化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0817)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应用化学;02化学工程;03生物化工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课程学习学分≥29 必选环节学分=4
必修课 选修课 文献阅读 教学实践 学术活动
≥33 ≥21 ≥8 1 2 1
 
1.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培养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学习阶段,必须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培养原则。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理论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并贯彻“按一级学科招生,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原则。
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
(1)学位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21学分)
① 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 学科基础课(≥7学分)
    ③ 专业学位课(≥8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 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② 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 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
(3)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 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以及补修方式,由各学院确定并具体负责。
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门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入学考试已合格的课程可不再补修)。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使他们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硕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需邀请5 名以上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尽可能是博士生导师),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0817)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01应用化学;02化学工程;03生物化工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开课学院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共课 S120001 第一外国语 4 96   外语  
S15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政治  
学科基础课 S010054 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方法 1 18       材料  
S010055 化学反应工程与反应器 3 54     材料  
S130005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  3 54     理学  




S010056 高等无机化学 3 54       材料 01必修
S010057 高等有机化学 3 54     材料
S210001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3 54      
S010058 化工热力学 3 54     材料 02必修
S010059 化工传递过程 2.5 45     材料
S010060 化工过程与控制 2.5 45       材料
S010058 化工热力学 3 54     材料 03必修
S010062 膜科学与技术 2.5 45     材料
S010063 生物化工 2.5 45       材料
选修课

S010017 入学教育 0.5 9     材料 必选
S010018 社会实践 0.5 9     材料
S150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政治


S120002 第二外国语(日语) 3 108     3 外语  
S120004 第二外国语(法语) 3 108     3 外语  
S140001  体育 1 18   2   体育部  
S520001 现代信息利用 1 18   2   图书馆  
S010064 生物无机化学 2 36     材料  
S010065 生物化学分析 2 36     材料  
S010066 生物有机化学 2 36     材料  
S010067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2 36     材料  
S010068 有机合成 3 36 √      材料  
S010069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2 36     材料  
S010070 环境分析化学 2 36     材料  
S010071 新型功能材料 2 36     材料  
S010072 无机材料化学 2 36     材料  
S010073 配位化学 2 36     材料  
S010074 绿色化学 2 36     材料  
S010075 化学计量学 2 36     材料  
S010076 应用电化学 2 36     材料  
S010012 表面化学 2 36 √      材料  
S010078 现代分离技术 2 36     材料  
S010079 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 2 36     材料  
S010080 化学建材 2 36     材料  
S010081 清洁能源与技术 2 36     材料  
S010082 化工技术经济 2 36     材料  
S010083 精细化工 2 36     材料  
S010084 化工计算 2 36     材料  
S010085 化工安全技术 2 36     材料  
S010086 Auto CAD 2 36     材料  
S010087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展 2 36     材料  
必修环节 S010051 文献阅读 1 18     导师  
S010052 教学实践 2 36     责任教师  
S010053 学术活动 1 18     教研室  
跨学科本科生或专科生补修课程   无机化学             补修课程由导师决定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仪器分析            
  化工原理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国防基础学科,有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等。现有21人,校内博导2人,校外博导1人,硕导14人;正高6人、副高7人;博士17人。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近5年,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子课题1项,到校经费900余万元,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该方向以阐明动植物生物化学代谢过程及其机理为基础,以我国西南地区本土优势竹、杨树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遗传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揭示其植物纤维素和木质素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机理,逆境胁迫下的应答机制;同时针对西南地区特色动物青藏高原牦牛等开展基因组和犏牛雄性不育机制等研究。
化学系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下设基础化学教研室、化学工程教研室两个专业教研室,与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一起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以及应用化学和能源化学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负责化学和化工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教学工作,与学科与科研工作办公室、教学办及学办等部门一起协调开展学科建设、专业认证及评估工作。现化学系主任:张亚萍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分析化学
02无机化学
03有机化学
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招生人数: 4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化学综合
④807物理化学一
备  注: 推免生2人
复试无机及分析化学
加试普通化学,有机化学
    807物理化学Ⅰ
    学科/类别名称及代码学科/类别所在学院
    0703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总体要求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要求考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气体:3%左右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分子模型,摩尔气体常数,Dalton分压定律,实际气体的pVT行为及普遍化状态方程式,vanderWaals方程式,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参数,对比状态和压缩因子图。
    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7%左右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环境、广度性质、强度性质、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功、热、过程、途径、热力学能),体积功的计算,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及焓,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Joule-Thomson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进度,物质的标准态及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Hess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变化过程中ΔrUm、ΔrHm、ΔrSm、Q、W的计算,Kirchhoff定律,绝热反应。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自发变化及其特征,Carnot循环及Carnot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熵判据,熵和能量退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ΔS的计算,Helmholtz自由能与Gibbs自由能,Helmholtz自
    由能判据与Gibbs自由能判据,气体单纯pVT变化过程、相变化过程、化学反应过程ΔA、ΔG的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应用,Maxwell关系式,Gibbs-Helmholtz方程。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7%左右
    基本概念(相、单相系统、多相系统、溶液、混合物),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偏摩尔量和化学势,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化学势判据,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的化学势,真实气体及其混合物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通性,理想稀溶液,稀溶液的依数性,逸度及逸度因子,活度及活度因子。
    4.相平衡:17%左右
    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基本概念(相和相数、物种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和条件自由度),Clapeyron方程,Clausius-Clapeyron方程,相律,杠杆规则,单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应用,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5.化学平衡:10%左右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复相化学平衡,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同时化学平衡,反应的耦合。
    6.电化学:13%左右
    基本知识(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性能,电解池与原电池,Faraday电解定律),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离子独立运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及应用,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强度,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基础,Debye-Hüchel极限公式。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动势的测定,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动势产生的机理,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分解电压,极化作用与超电势,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化学电源。
    7.化学动力学基础:16%左右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反应的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公式,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链反应,拟定反应历程一般方法,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催化反应动力学。
    8.表面物理化学:4%左右
    表面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溶液的表面吸附,液-液界面的性质,膜,液-固界面现象,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固体表面的吸附,Langmuir吸附式,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9.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3%左右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溶胶的制备和净化,溶胶的动力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电学性质,双电层理论和ζ电位,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乳状液,凝胶,大分子溶液,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40分左右(27%)
    2.填空题:45分左右(30%)
    3.计算题:35分左右(23%)
    4.证明题:5分左右(3%)
    5.相图题:20分左右(14%)
    6.简答题:5分左右(3%)
    四、参阅书目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5版
  一、团队科学研究方向

  1、功能性无机粉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2、功能化高性能高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3、无机/有机复合新原理及先进加工技术

  二、团队招收研究生专业方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

  三、团队招收研究生人数:5-8人

  四、团队招收研究生联系方式:师兄联系qq:773540364,刘敏(电话18281603057),康明(电话13547133979,邮箱kangm9690@163.com)。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分析化学(02)无机化学
(03)有机化学
(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招生人数: 5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化学综合
④(807)物理化学Ⅰ
备  注: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应用化学
02化学工程
03化学工艺
04生物化工
招生人数: 1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一
备  注: 推免生4人
复试化工原理
加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问:西南科技大学的应用化学怎么样?这个专业复试都要考什么,历年录取线是多少,还有就是学校调剂生有么有公费,名额多不多啊谢谢各位,有知道的请不吝赐教!
  答: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啥的,国家线偏上,属材料学院,材料学院是西科大实力最强的,唯一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今年末明年初博士点建设就会结束,正式开始招生,其他几个博士点建设点还要先申报到硕士点的一级学科,才会有博士点,西科大是委省共建,马上又要部省共建,中西部重点建设20校(211扩展工程)等等,发展前景很好,分数线将会历年拔高。
    809应用生物化学
    学科/类别名称及代码学科/类别所在学院
    0710生物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总体要求
    《应用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和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前沿。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1.静态生物化学:(55分,37%)
    (1)蛋白质
    氨基酸旋光性和对映异构体,透析,结构域,同源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朊病毒,最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二肽和三肽的等电点;
    (2)酶
    辅酶,辅基,同工酶,多功能酶,多酶复合体,调节酶,抗体酶,核酶,变构酶,别构效应,氨肽酶,羧肽酶,米氏常数km的概念及米氏方程的推导,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天然底物,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
    (3)核酸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核酸熔点Tm,核小体,稀有碱基,核酸紫外吸收,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核酸变性与复性,Northernblotting,Southernblotting;
    (4)糖类
    血糖,糖异生作用;
    (5)脂类
    血脂,基本脂、贮存脂和活性脂概念;
    (6)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概念、种类和命名,形成辅酶的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
    2.动态生物化学:(60分,40%)
    (1)生物氧化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和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和解偶联剂,底物磷酸化,磷酸原,苹果酸-草酰乙酸循环;
    (2)糖代谢
    糖异生和磷酸戊糖途径概念,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概念和过程;乙酰CoA的代谢方向。
    (3)脂代谢
    脂肪酸的分解与合成,胆固醇的代谢概况,酮体;
    (4)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
    氧化脱氨基,尿素循环,氨基酸脱羧基;
    (5)核酸分解及核苷酸的代谢
    核酸和核苷酸分解的酶,分解嘌呤碱的酶和分解后的终产物,嘧啶碱分解的终产物,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元素来源和核糖来源,嘧啶核糖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补救合成途径;
    3.信息生物化学:(35分,23%)
    DNA半保留复制,复制叉,复制起点,Klenow片段,复制、转录和翻译方向,引物,冈崎片段,核酸外切酶,GT-AG规则,SD序列,端粒和端粒酶,hnRNA,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RNA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调节基因,遗传密码的特征及适应,起始tRNA;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解释:(30分,20%);是非判断:(15分,10%);单项选择:(30分,20%);简答:(30分,20%);
    计算:(15分,10%);论述:(30分,20%);
    四、参阅书目
    朱圣庚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四版
2010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结合学校材料、环境、生物等传统优势学科,本着“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思路,面向新型化工建材、辐射防护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需求,形成材料化学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生物化学工程四个稳定学科方向。
    专任教师队伍37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8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国家工信部批准项目1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三项。
    831普通化学
    学科/类别名称及代码学科/类别所在学院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与资源学院
    085700资源与环境
    一、总体要求
    普通化学是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简明地阐述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溶液和离子平衡、电化学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等基础理论,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做好其它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
    二、内容及比例
    1.气体、液体和溶液(5%)
    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液体:液体的蒸发、相平衡、水的相图;
    溶液:溶液浓度的表示、稀溶液的依数性。
    2.化学热力学基础(20%)
    化学热力学常用术语,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自发过程和熵(热力学第二定律),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四个热力学状态函数(内能、焓、熵和自由能)及其变量的求法。
    3.化学平衡(15%)
    标准摩尔自由能变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及运用等温方程式进行计算,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4.化学反应动力学(20%)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的确定,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公式。
    5.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10%)
    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弱酸弱碱盐的水解,酸碱平衡计算,缓冲溶液,酸碱反应,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难溶硫化物与难溶氢氧化物的分步沉淀。
    6.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1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还原方程的配平,化学电池、电池符号和电池反应,电池电动势、单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的应用,Nernst方程、电动势和自由能变化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由电势测定求Ksp或pH。
    7.原子结构(5%)
    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运动规律中的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排布,轨道能级、周期系、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8.化学键与分子结构(5%)
    离子键:离子键形成及特征、能量效应、离子的特征;
    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和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型的过渡:离子的极化与变形、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极性、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晶体的结构和性能。
    9.配位化合物(5%)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及平衡体系的相关计算。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填空题:20分
    2.选择题:20分
    3.判断题:20分
    4.简答题:50分
    5.计算题:40分
    四、参阅书目
    华彤文等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四版。
    835物理化学Ⅲ
    学科/类别名称及代码学科/类别所在学院
    0827核科学与技术国防科技学院
    一、总体要求
    1.理解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含义及适用范围;
    2.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基本公式、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3.学习物理化学课程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内容及比例
    1.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30%)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定义。经典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熵变计算、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克拉佩龙方程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2.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15%)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表达式;逸度、活度的定义以及活度的计算。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相图;二组分气-液及凝聚系统相图。
    3.化学平衡(~10%)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同时平衡的原则。
    4.电化学(~10%)
    电解质溶液、可逆原电池、非可逆原电池;电导测定的应用;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Nernst方程;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的概念。
    5.化学动力学(~30%)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反应级数的测定;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近似处理方法。
    6.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5%)
    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乳状液的稳定与破坏。界面张力、界面功与界面吉布斯函数;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吸附热力学;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吉布斯吸附公式;表面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应用;胶体化学;高分子溶液。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填空题(45分)
    2.判断题(30分)
    3.简答题(30分)
    4.计算题(30分)
    5.推导题(15分)
    四、参阅书目
    1.《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付献彩主编.南京大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2.《物理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上、下册.第五版,付献彩主编.南京大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808物理化学Ⅱ
    学科/类别名称及代码学科/类别所在学院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6材料与化工
    一、总体要求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要求考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气体的pVT关系:4%左右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分子模型,摩尔气体常数,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和分体积定律,实际气体的pVT行为及普遍化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式,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参数和对比状态。
    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30%左右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体系、环境、广延性质、强度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功、热量、变化过程、途径、热力学能),体积功的计算,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及焓、焦耳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焓效应,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反应焓、反应的恒压热与恒容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变化过程中△U、△H、Q、W的计算,基希霍夫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自发过程及其特征,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熵判据,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气体单
    纯pTV变化、相变化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的△A、△G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应用。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0%左右
    基本概念(相、单相系统、多相系统、溶液、混合物、溶液浓度),偏摩尔量和化学势,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化学势判据,理想气体的化学势,真实气体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特征,理想稀溶液,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
    4.相平衡:16%左右
    克拉贝龙方程,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基本概念(相、物种数、组分数和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和自由度数),相律,单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应用,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
    5.化学平衡:11%左右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及标准平衡常数,理想气体反应的几种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
    6.电化学:13%左右
    基本知识(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性能,电解池与原电池,法拉第电解定律),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离子独立运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及应用,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因子,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动势的测定,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动势产生的机理,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分解电压,极化作用与超电位,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化学电源。
    7.化学动力学:16%左右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简单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经验式,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链
    反应。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40分左右(27%)
    2.填空题:30分左右(20%)
    3.是非题:10分左右(6.5%)
    4.计算题:40分左右(27%)
    5.简答题:10分左右(6.5%)
    6.相图题:20分左右(13%)
    四、参阅书目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5月第5版
化学学科(0703)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健康。要求本学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与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在本领域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
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3.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选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具体组成见下表:
 
总学分 课程学习学分≥29 必选环节学分=4
必修课 选修课 文献阅读 教学实践 学术活动
≥33 ≥21 ≥8 1 2 1
 
1.课程设置
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
(1)学位课程含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21学分)
① 公共学位课(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 学科基础课(≥7学分)
③ 专业学位课(≥8学分)
(2)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8学分)
① 入学教育:0.5学分,必选课程,含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② 社会实践:0.5学分,必选课程。
③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选课程。
④ 相关学科选修课程:导师根据学科研究方向指定学生要选的课程。选修课程应不少于3门或6学分。
(3)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语种有日语和法语。若选修第二外国语,课内学时不得少于72学时,计3学分。
(4)补修课程
跨学科录取的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要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以及补修方式,由各学院确定并具体负责。
凡以专科毕业生学历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门本学科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入学考试已合格的课程可不再补修)。
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2.必选环节
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和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使他们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40当量学时。具体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计2学分。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由责任教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文献阅读是指硕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须阅读本学科前沿近期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完成后给予1学分。
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而设置的。规定硕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和作1次学术报告(开题报告除外)。要求在参加每次报告后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交相关教研室,由教研室给予考核认定,硕士生只有得到8次合格认定和作了1次学术报告后,方可修得该学分。
3.学时学分标准
硕士的第一外国语课程,每24学时计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每18学时计1学分。
六、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及考核
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全部制定好。培养计划应根据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教研室负责审查同意后报学院备案。硕士生课程学习按培养计划执行。硕士生的日常课程教学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课程免修免考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选修课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学位课考试原则上应闭卷考试,如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采取开卷考试或论文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需提出申请,经开课学院教学科研办、主管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中期筛选考核是对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的全面审核。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开题报告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应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中期筛选考核,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的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七、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有条件的专业或导师可根据课题情况,尽早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或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得低于此要求),并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前提供证明材料。科研成果是学术论文的,必须提供已见刊论文;科研成果是专著的,必须是已正式出版的;科研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的,必须提供获奖证书;科研成果是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的,必须提供专利证书。
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使硕士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训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保证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在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是第五学期末),各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对硕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每个学生应做一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需邀请5 名以上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尽可能是博士生导师),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的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通过中期检查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预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位(毕业)论文定稿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向导师答辩组汇报论文,由答辩组审查、评议其学位论文可否提交正式答辩的一项答辩制度。设立预答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答辩,从而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质量。预答辩工作按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定(试行)》的要求执行。
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送审评阅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西南科技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论文写作、定密、制作、答辩、归档管理的规定》、《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及检测结果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且取得相应学分,完成科研成果、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学位工作条例》、《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完成科研成果的规定》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无违规违纪行为,经研究生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表)
 
 
 
 
 

化学学科(0703)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开课学院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共课 S120001 第一外国语 4 96   外语  
S15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政治  
学科基础课 S010088 化学科学研究方法 1 18       材料  
S210001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3 54        
S010089 物质结构与性能 3 54     材料  




S010090 无机合成化学 2.5 45     材料 01必修
S010056 高等无机化学 3 54     材料
S010091 元素无机化学 2.5 45     材料
S010092 光谱分析 2 36     材料 02必修
S010093 电分析化学 2 36     材料
S010094 色谱分析与分离富集 2 36       材料
S010095 波谱分析 2 36       材料
S010057 高等有机化学 3 54     材料 03必修
S010068 有机合成 3 54     材料
S010095 波谱分析 2 36       材料
S010098 高分子化学 3 54     材料 04必修
S010099 高分子物理 3 54     材料
S010034 高分子复合材料 2 36   √    材料
选修课

S010017 入学教育 0.5 9     材料 必选
S010018 社会实践 0.5 9     材料
S150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政治


S120002 第二外国语(日语) 3 108     3 外语  
S120004 第二外国语(法语) 3 108     3 外语  
S140001  体育 1 18   2   体育部  
S520001  现代信息利用 1 18   2   图书馆  
S010064 生物无机化学 2 36     材料  
S010065 生物化学分析 2 36     材料  
S010066 生物有机化学 2 36     材料  
S010067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2 36     材料  
S010069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2 36     材料  
S010004 化学反应机理导论 2 36     材料  
S010075 化学计量学 2 36     材料  
S010070 环境分析化学 2 36     材料  
S010102 分离与富集 2 36     材料  
S010103 无机功能材料 2 36     材料  
S010073 配位化学 2 36     材料  
S010074 绿色化学 2 36     材料  
S010104 功能高分子 2 36     材料  
S010105 高分子改性技术 2 36     材料  
S010106 超分子化学 2 36     材料  
S010107 不对称合成 2 36     材料  
S010108 催化化学 2 36     材料  
S010076 应用电化学 2 36     材料  
S010109 化学学科进展 2 36     材料  
必修环节 S010051 文献阅读 1 18     导师  
S010052 教学实践 2 36     责任教师  
S010053 学术活动 1 18     教研室  
跨学科本科生或专科生补修课程   无机化学             补修课程由导师决定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仪器分析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            
 
 
 
 
 
 
2003年与2006年分别获得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材料、环境、生物、农业、国防、能源等学科的支撑学科。以创造新物质、新结构、新材料为目标开展工作,形成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四个稳定学科方向。
专任教师队伍37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8人,占7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占78.4%。
近五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75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国家工信部批准项目6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16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二项。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应用化学(02)化学工程
(03)化学工艺
(04)生物化工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Ⅰ
备  注:
    618化学综合
    学科/类别名称及代码学科/类别所在学院
    0703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总体要求
    掌握稀溶液和胶体溶液的有关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四大平衡及其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微观结构相关知识和一些重要的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掌握分析过程中各类误差的来源、规律以及消除方法,并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及相关计算。初略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法和电势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简单应用。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教材涉及的基本单元反应及其机理,主要包括自由基(取代和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和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和加成)反应,消除反应(E1.E2),加成-消除反应,消除-加成反应等。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烃,脂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鉴别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利用波谱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周环反应、萜类、甾族、核酸、质谱等部分内容不要求掌握。
    二、内容及比例
    化学综合主要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100分,占2/3)
    1.气体、溶液和胶体(约5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
    各种基本度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
    量摩尔浓度。
    溶液依数性: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压定律。
    溶胶的性质与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2.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约20分)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反应过程能量即反应热的定义、条件、形式与计算。盖斯定律。自发变化的特点,决定过程自发进行方向的因素,混乱度与熵的概念,绝对熵和标准熵,熵的特点与规律、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GΘ,ΔGΘ与ΔHΘ、ΔSΘ、T的关系,ΔGΘ的计算
    与反应方向的判定。
    fmrm
    rmrmrT
    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基元反应与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温度对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应用,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及特征。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多重平衡规则,吉布斯函数变与反应熵和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温度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
    3.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约15分)
    微观粒子的三大特性: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玻尔理论。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取值及物理意义;鲍林近似能级图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及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周期、族、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关系。
    离子键的特征,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键参数,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特征;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偶极矩与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和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极化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不同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和物质性质的关系。
    4.四大化学平衡(约20分)
    酸碱质子理论。水溶液的酸碱性。弱酸弱碱的解离与影响因素,酸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计算及型体分布,缓冲溶液组成及缓冲原理与选择,缓冲pH的计算与配置。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互换,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度积规则
    及有关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及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构成,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电池符号。电极电势的概念及产生原因,标准电极电势及意义,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因素。电极电势的有关应用。元素的电势图及其应用。
    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及应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及其有关计算。
    5.化学分析(约20分)
    误差的产生、分类、大小表示方式、消除误差的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特点,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选取原则,滴定分析的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混合指示剂的应用;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突跃范围,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酸碱准确滴定的判据,多元酸的滴定;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与基准物质,酸碱滴定法的有关应用与计算。
    Mohr法、Volhard法以及Fajans法等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量分析法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诱导反应,条件电势与条件常数,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原理及其选择原则,高锰酸钾法的原理、滴定条件,重铬酸钾法的原理、滴定条件,碘量法的原理、滴定条件、主要误差来源。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应用及有关计算。
    EDTA配位的特点及EDTA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引起EDTA配位的副反应因素及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酸效应及酸效应曲线与应用;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条件与选择,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及分步滴定。配位滴定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6.吸光光度法及电势分析法(约5分)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吸收光谱;朗伯-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及意义;比耳定律的局限性;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吸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及性能;测量条件的选择。吸光光度法有关应用。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及性能指标,膜电势的产生;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7.元素化学(约15分)
    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氧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氮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碳、硅和硼及其重要化合物,氢及其成键特征。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锡和铅及其重要化合物,铬及其重要化合物,锰及其重要化合物,铁系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ds区元素与s区元素性质上的差异、ds区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稀土金属单质的结构与性能,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方法。有机化学部分(50分,占1/3)
    1.脂肪烃类化合物(约7分)
    烷烃、烯烃、炔烃及环烷烃的命名、构造异构及物理性质;Newman投影式,共振论。烷烃的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构,烷烃的构象异构;烯烃的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HBr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双键的氧化反应;⑤α-H的卤代
    (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α-H的氧化。炔烃的化学性质:①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二烯烃的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各类脂肪烃的制备与鉴别。
    2.芳香烃(约4分)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②加成反应:加氢、加氯;③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④侧链取代;⑤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反应活性,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休克尔规则。
    3.立体化学(约3分)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
    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外消旋体的拆分。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及构型的转化。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旋光异构体参加的反应、立体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反应。
    4.卤代烃(约6分)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卤代烷的化学性质:①亲核取代反应(水解、氰解、氨解、醇解、和硝酸银作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②消除反应: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消除方向,取代与消除的竞争;③卤代烷与金属作用(与镁、锂、钠、铝作用,格氏试剂,烷基锂)。卤代烯的分类及双键位置对卤素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卤代烃的制备与鉴别。
    5.醇、酚、醚(约4分)
    醇: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与活泼金属的反应;②羟基的反应:卤烃的生成、与无机酸的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③氧化与脱氢。醇的制备与鉴别。
    酚: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化学性质:①酚羟基的反应:酸性、成酯、成醚;②芳环上的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与羰基化合物缩合、Fries重排与Claisen重排、酚酸和酚醛的合成;③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④氧化与还原、醌。酚的制备与鉴别。
    醚与环氧化合物: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醚键的断裂,环醚(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与反应机理(与水、醇、氨、格氏试剂等作用)。醚的制备与鉴别。
    6.醛和酮(约8分)
    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氰酸及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亚硫酸氢钠、加醇、加格氏试剂、与氨衍生物缩合、与Wittig试剂反应;
    ②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③氧化反应: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强氧化剂、过氧酸氧化;④还原反应:催化加氢、用氢化铝锂还原、用硼氢化钠还原、C=O还原成CH2.金属还原;⑤歧化反应。醛酮的制备与鉴别。α,β-不饱和醛酮的性质(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氧化还原)。
    7.羧酸及其衍生物(约7分)
    羧酸: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酸性;②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③还原反应;④脱羧反应;⑤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羧酸的制备
    与鉴别。
    羧酸衍生物: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②与有机金属的反应;③还原;④酰胺的Hofmann降级反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与鉴
    别。
    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上的应用:①碳负离子:结构、形成、稳定性和反应;②
    酯缩合反应;③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及类似化合物的α-氢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与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消除、与羰基的亲核加成。
    8.含氮化合物(约3分)
    硝基化合物:分类、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与碱作用;②还原反应;③硝基对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影响。制备与鉴别。
    胺:分类、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碱性;②烃基化;③霍夫曼消除;④酰基化;⑤与亚硝酸反应;⑥与醛酮反应;⑦芳胺的特殊反应(与亚硝酸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胺的制备与鉴别。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9.杂环化合物(约2分)
    分类、命名、结构和芳香性。五元单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加成、特殊反应)。六元单杂环化合物:吡啶、喹啉:物性、化性(取代、弱碱性、氧化与还原)。
    10.碳水化合物(约2分)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二糖: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11.波谱分析(约4分)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自旋偶合-裂分。1HNMR
    图谱分析。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官能团的特征吸收。谱图分析。
    紫外光谱:分子结构和紫外吸收的关系。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34%
    2.判断题:10%
    3.填空题:16%
    4.简答题:13%
    5.计算题:27%
    四、参阅书目
    1.钟国清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钟国清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王兴明,康明主编.基础有机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南科技大学排名、西南科技大学保研、西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西南科技大学化学考研 推荐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网由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