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政法大学报录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群、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真题、中国政法大学专业目录、中国政法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保研、中国政法大学公众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中国政法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保研细则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命题范围
国际法学专业
—国际公法方向
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国际法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法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环境法 
03国际人权与人道法 
04国际海洋法 
05国际私法(含国际民事 
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 
06国际经济法 
07世界贸易组织法(WTO 
法律制度) 
08航空与空间法
招生人数: 6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701法学综合 
④814国际法学 
备  注: 1.国际法学院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国际法学专业
01、02、 
03、04
方向共招生17人; 
05方向招生21人; 
06、07方向共招生24人; 
08方向招生4人。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法学专业参考书目如下: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宪法学40分、国际法学40分、行政法学30分)
  《法理学导论》(初试必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舒国滢主编
  《宪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编
  《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编
  《国际私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赵相林主编
  《国际经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编
  《行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张树义主编
  《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马怀德主编
  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含刑诉、民诉)各占50分]
  《民法学》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光中主编
  《刑法学》 (第四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编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命题范围
国际法学专业
—航空与空间法方向
 
航空与空间法
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国际私法理论与制度、航空与空间法。

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已经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14人。此外,特聘博导和兼职博导8人。学院有多名教师荣获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师德标兵、“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是“推出一批、稳定一批、引进一批、提高一批”。即推出一批在学术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法专家、教授,以带动国际法学科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通过改善待遇稳定一批优秀人才;引进海外及校外的优秀人才,优化本院的教师队伍;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及赴国外进修,将其逐步培养成为青年学科带头人。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自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成立时起即有了国际法学科,当时老一代的国际法学者、如汪暄、朱奇武等为我国的国际法研究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以来,国际法学科即成为法大的重要法学专业之一。而国际法学院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国际经济法系。2002年,为了适应我国法学教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原来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设立国际法学院。
  经过多年法大学人的共同努力,国际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国际法研究队伍,具有国内一流的国际法综合研究实力和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国际法学院的师资力量具有学科、方向齐全、学縁关系合理和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由于综合实力突出,法大的国际法学科于1998年被评为司法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院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专业选修课包括:国际金融法、海商法、区际法律冲突、日本商法原理、国际人权法、国际法分论、国际侵权法、国际合同法、Law on International Sales and Finance、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日本法概论、比较保险法、国际法案例评析、国际税法、国际投资法、WTO法律制度、欧洲联盟法等。学院教师主讲的课程《海商法》、《国际法》和《国际私法》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
二、领导班子
  国际经济法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的海商法专家、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吴焕宁教授。第二任系主任是我国国际私法著名学者、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曾任法大副校长的赵相林教授。第三任系主任,也是国际法学院的第一任院长的是我国著名的国际经济法专家、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王传丽教授。第二任院长是位海归学者,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经济法专家、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莫世健教授。现任院务会由院长莫世健教授、书记杜新丽教授、副院长马呈元教授、副院长张丽英教授、副书记顾永强组成。
三、人才培养
  学院本科生培养为法学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国际法学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研究方向。
  学院教师热爱法学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年来已培养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毕业生 5000多人。
  学院重视学生科研活动,加强学生学术组织的建立,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多次聘(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或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着力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氖围,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科研气氛。学院还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奖励在科研和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四、教科研队伍
  学院已经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14人。15名教授中有9名博士生导师:莫世健教授、周忠海教授、赵相林教授、王传丽教授、赵威教授、许浩明教授、杜新丽教授、凌岩教授、张丽英教授,另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吴焕宁教授和张玉卿教授。学院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是“推出一批、稳定一批、引进一批、提高一批”。即推出一批在学术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法专家、教授,以带动国际法学科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通过改善待遇稳定一批优秀人才;引进海外及校外的优秀人才,优化本院的教师队伍;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及赴国外进修,将其逐步培养成为青年学科带头人。
五、研究特色
  学院一直坚持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特色,经过多年学术积累和队伍建设,学院在海洋法、WTO法、海商法、国际私法基本理论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研究方面,均在国内处于前列,具有与国外同行展开学术交流与对话的能力。
六、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学院先后承接并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WTO与劳工核心标准权利研究》、《法律选择方法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WTO农业协议与农产品贸易规则》,司法部科研项目《WTO诸边协议法律文件释义》等。学院教师还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及修改法律的工作,如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王传丽教授牵头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修改;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托,国际私法研究所赵相林教授牵头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起草工作。
  学院教师累计出版专著(或教材)5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部分教材在海外著名出版社多次再版,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反响,部分教材、著作及论文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教委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命题范围
 
国际法学专业
—国际经济法方向
 
国际经济法
国际贸易法(含 WTO)、国际投资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商法、欧盟法、国际竞争法。

联系方式

  学院路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 25号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邮编: 100088

  电话: 86 10 58908195

  传真: 86 10 58908196



  昌平校区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27号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邮编: 102249

  电话:86 10 58909349/58909358

  传真: 86 10 58909349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   66(30) 专业代码:030109

研究方向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环境法
03国际人权与人道法
04国际海洋法
05国际私法(含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
06国际经济法
07世界贸易组织法(WTO法律制度)
08航空与空间法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或242西班牙语或243意大利语
701法学综合
④814国际法学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备注: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简介如下:
学科概况:
国际法学是法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这是对调整涉及国家之间的各种法律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类别。包括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刑法学等。
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国际法基础理论、原理与法律方法,娴熟运用国际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我国和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良好国内法基础和深度国际法知识的创新性、复合型实用人才。
就业前景:
国际法学专业就业出路不是十分广泛,尤其是此专业研究国际间的相关法律,大规模的需求几乎不会出现。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法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扩招,每年有大批的法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加上与此专业完全对口的检察院,法院及律师事务所根本不可能每年接受大规模的毕业生,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了转行。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有真正懂得国际法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此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加深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多接触各行各业,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就业去向:
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它各级国家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企业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
职业规划:
通过司法考试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相关职位:
法务专员,法学教师,法学信息编辑,股权投资专务,知识产权调查员,律师,律师助理,商标助理,法律风险控制管理专务,员工关系助理,涉外律师,理赔师,工薪律师,驻场签约律师,纪检监察主管专员,法律顾问,涉外商标代理人,合同管理员,司法学科负责人,知识产权顾问,投资银行律师,诉讼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公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考研派会第一时间更新,敬请同学们关注,现提供近两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点击查看: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专业学位)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学术学位)
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专业学位)
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学术学位)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命题范围
国际法学专业
— 世界贸易组织法方向
 
国际经济法
国际贸易法(含 WTO)、国际投资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商法、欧盟法、国际竞争法。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考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研楼A321室
邮编:100088
电话:010-58908418
邮箱:fadaedu@163.com
2017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考研初试科目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或242西班牙语或243意大利语
701法学综合
④814国际法学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命题范围
 
 
 
 
国际法学专业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方向
 
 
 
 
 
国际法学
以下三个复试科目范围考生任选其一:
1. 国际公法: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2.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理论与制度、中国法律适用法、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
3. 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含 WTO)、国际投资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商法、欧盟法、国际竞争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排名如下:
国际法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1 武汉大学
2 中国政法大学
3 中国人民大学
4 北京大学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6 厦门大学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华东政法大学
9 西南政法大学
10 复旦大学
11 南京大学
12 吉林大学
13 大连海事大学
14 清华大学
15 山东大学
16 湖南师范大学
17 湘潭大学
18 上海交通大学
19 同济大学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命题范围
国际法学专业
— 国际人权与人道法方向
 
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考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研楼A321室
邮编:100088
电话:010-58908418
邮箱:fadaedu@163.com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考研复试科目:
国际环境法方向: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方向:国际公法
国际人权与人道法方向:国际公法
国际海洋法方向:国际公法
国际私法方向: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方向:国际经济法
世界贸易组织法方向:国际经济法
航空与空间法方向:航空与空间法
命题范围:
国际环境法方向: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国际公法方向: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国际人权与人道法方向: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国际海洋法方向:国际公法理论与制度
国际私法方向:国际私法理论与制度、中国法律适用法、 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经济法方向:国际贸易法(含 WTO)、国际投资法、国 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 商法、欧盟法、国际竞争法。
世界贸易组织法方向:国际贸易法(含 WTO)、国际投资法、国 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 商法、欧盟法、国际竞争法。
航空与空间法方向: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国际私法理论与制 度、航空与空间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 拟招生 总人数 推免生拟 招生人数
030109 国际法学
01 国际公法
02 国际环境法
03 国际人权与人道法
04 国际海洋法
05 国际私法(含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
06 国际经济法
07 世界贸易组织法(WTO法律制度)
08 航空与空间法
09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701 法学综合
④814 国际法学
66 33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政法大学 A+
3 北京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华东政法大学 A
6 武汉大学 A
7 西南政法大学 A
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9 吉林大学 A-
10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南京大学 A-
12 浙江大学 A-
13 厦门大学 A-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6 北京师范大学 B+
17 南开大学 B+
18 辽宁大学 B+
19 复旦大学 B+
20 苏州大学 B+
21 南京师范大学 B+
22 山东大学 B+
23 湘潭大学 B+
24 中南大学 B+
25 中山大学 B+
26 四川大学 B+
27 重庆大学 B+
28 西北政法大学 B+
29 中央财经大学 B
3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B
31 大连海事大学 B
32 黑龙江大学 B
33 同济大学 B
34 上海财经大学 B
35 安徽大学 B
36 江西财经大学 B
37 中国海洋大学 B
38 郑州大学 B
39 湖南大学 B
40 湖南师范大学 B
41 海南大学 B
42 西南财经大学 B
43 烟台大学 B
44 中央民族大学 B-
45 浙江工商大学 B-
46 福州大学 B-
47 河南大学 B-
48 华中科技大学 B-
49 暨南大学 B-
50 华南理工大学 B-
51 深圳大学 B-
52 广东财经大学 B-
53 云南大学 B-
54 西安交通大学 B-
55 兰州大学 B-
56 甘肃政法学院 B-
57 上海政法学院 B-
58 北京理工大学 C+
59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60 河北大学 C+
61 山西大学 C+
62 内蒙古大学 C+
63 上海海事大学 C+
6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C+
65 上海大学 C+
66 华侨大学 C+
67 华中师范大学 C+
68 贵州大学 C+
69 新疆大学 C+
70 广州大学 C+
71 宁波大学 C+
7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73 北京交通大学 C
74 首都师范大学 C
75 天津师范大学 C
76 山西财经大学 C
77 沈阳师范大学 C
78 东北财经大学 C
79 华东理工大学 C
80 河海大学 C
81 福建师范大学 C
8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
83 中南民族大学 C
84 西南民族大学 C
85 昆明理工大学 C
86 扬州大学 C
87 河北经贸大学 C
88 北方工业大学 C-
89 北京工商大学 C-
90 华北电力大学 C-
91 上海师范大学 C-
92 南京财经大学 C-
93 杭州师范大学 C-
94 安徽财经大学 C-
95 武汉理工大学 C-
96 华南师范大学 C-
97 广西大学 C-
98 广西师范大学 C-
99 青岛大学 C-
100 浙江财经大学 C-

专业名称:国际法学     专业代码:030109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法学

开设专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外交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山西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烟台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兰州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解析:

1、学科简介
国际法学是法学类的一个专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良好、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国际法专门人才。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熟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各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法律规则,具有较强的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和法律实务工作能力,具有良好国内法基础和深度国际法知识的创新性、复合型实用人才。
2、研究方向
01国际公法(含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
02国际私法(含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
03国际经济法(含WTO法律制度)
04航空法与空间法
3、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③601法学综合一
④801法学综合二
(注:各院校在考试科目、研究方向等有所不同,以上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此专业大学排名:

0301 法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0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A
6 10486 武汉大学 A
7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A
8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9 10183 吉林大学 A-
10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10284 南京大学 A-
12 10335 浙江大学 A-
13 10384 厦门大学 A-
14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5 10611 重庆大学 B+
16 10726 西北政法大学 B+
1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8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9 10055 南开大学 B+
20 10140 辽宁大学 B+
21 10246 复旦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4 10422 山东大学 B+
25 10530 湘潭大学 B+
26 10533 中南大学 B+
27 10558 中山大学 B+
28 10610 四川大学 B+
29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B
30 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B
31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32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33 10247 同济大学 B
34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B
35 10357 安徽大学 B
36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B
3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38 10459 郑州大学 B
39 10532 湖南大学 B
40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1 10589 海南大学 B
42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B
43 11066 烟台大学 B
44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B-
45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46 10386 福州大学 B-
47 10475 河南大学 B-
4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49 10559 暨南大学 B-
5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51 10590 深圳大学 B-
52 10592 广东财经大学 B-
53 10673 云南大学 B-
5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55 10730 兰州大学 B-
56 11406 甘肃政法学院 B-
57 11835 上海政法学院 B-
58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C+
59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60 10075 河北大学 C+
61 10108 山西大学 C+
62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63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64 1027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C+
65 10280 上海大学 C+
66 10385 华侨大学 C+
6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68 10657 贵州大学 C+
69 10755 新疆大学 C+
70 11078 广州大学 C+
71 11646 宁波大学 C+
72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7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7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75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6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C
77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C
78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C
79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C
80 10294 河海大学 C
81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82 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
8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84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85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86 11117 扬州大学 C
87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C
88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8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90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9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92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C-
93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94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C-
95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96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C-
97 10593 广西大学 C-
98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99 11065 青岛大学 C-
100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C-
 
 
国际法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③601法学综合一
④801法学综合二
 
国际法学考研参考书:
《国际法原理》 张乃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新编国际经济法导论》张乃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法》 董世忠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私法》 杜涛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私法新论》 韩德培 武汉大学出版社 
《国际法》 王铁崖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导论》 张光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
《民法总论》 王全弟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概论》 张光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法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就业难度来说,国际法学就业出路较窄。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法律系统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对法律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治部门无法接受这样大批的学生涌入,多数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