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696口腔综合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

发布时间:2021-11-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696口腔综合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

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696口腔综合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南方医科大学696口腔综合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 正文

一、 考试性质
696 口腔综合(学术)
口腔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口腔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口腔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 考察目标
口腔综合主要考试范围为《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原则上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口腔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口腔多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 考试比例及题型结构
试卷满分为 300 分。试卷组成分为三部分。
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10 题,占 50 分;简答题 10 题,占 150 分;论述题 5 题,占
100 分。
举例:
名词解释题,第 1-10 题,每题 5 分;
简答题,第 11-20 题,每题 15 分;
论述题,第 21-25 题,每题 20 分。
四、 考察内容范围
(一) 口腔组织病理学
1. 口腔颌面部发育
(1) 面部、腭部的正常发育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畸形。包括:发育时间,各个突起的名称;
(2) 联合和融合的概念;
(3) 唇裂、腭裂、颌面裂的形成。
2. 牙的发育
(1)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及各时期的组织学特征;
(2) 牙体组织的形成,牙髓的形成,牙根的形成。
3. 牙体组织
(1) 牙体组织组织学结构,釉质表面结构、釉质的临床意义、超微结构特征;
(2) 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
(3)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征;
(4) 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4. 牙周组织
(1) 牙周组织的组织学结构;
(2) 牙周膜的功能;
(3) 牙周膜的增龄性变化。
5. 口腔黏膜
(1)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学结构,包括上皮层、固有层、黏膜下层;
(2) 口腔黏膜的功能和增龄性变化。
6. 涎腺
(1)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分布;
(2) 涎腺功能与增龄性变化;
(3) 唾液的成分及作用。
7. 颞下颌关节
(1)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组织结构特点。
8. 牙发育异常
(1) 常见牙齿的结构异常、萌出异常及牙数目和形态异常。
9. 龋病
(1) 龋病的病因、定义、发病情况 、好发部位;
(2) 釉质龋、牙本质龋及牙骨质龋的病理改变 。
10. 牙髓病
(1) 牙髓炎病因、类型、病理变化、发生及发展转归;
(2) 牙体外吸收与内吸收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11. 根尖周病
(1)根尖周炎的病因、特点、病理表现。
12. 牙周组织病
(1) 慢性龈炎、牙周炎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2) 牙龈增生、牙龈纤维瘤病、浆细胞龈炎的病因病理改变及其临床表现;
(3) 牙周病的发病机制;
(4) 牙周变性、牙周创伤、牙周萎缩的病理改变。
13. 口腔黏膜疾病
(1) 口腔黏膜病常见的基本病理变化;
(2) 白斑、扁平苔藓的病因。
14. 涎腺疾病
(1) 常见涎腺疾病的病理变化;
(2) 常见涎腺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
(3) 涎腺肿瘤的分类;
(4) 肌上皮瘤、恶性多形性腺瘤、上皮-肌上皮癌、腺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
15. 口腔颌面部囊肿
(1) 囊肿的定义、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
(2) 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
(3) 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4) 含牙囊肿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5) 软组织囊肿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6) 常见的非牙源性囊肿的发生、好发部位及病理特点。
16. 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 常见牙源性肿瘤包括:成釉细胞瘤、牙瘤、成釉细胞纤维瘤、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发生;
(2) 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3)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钙化囊肿、牙源性黏液瘤、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生物学特性。
(4) 其它牙源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改变。
17. 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1) 牙龈瘤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2) 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病理变化、分级和生物学特性;
(3) 骨纤维瘤,巨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基本病理变化和鉴别诊断。
(二) 牙体牙髓病学
1. 龋病学
(1) 龋病的定义、流行病学
(2) 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致龋微生物;
2)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育;
3) 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及组成;
4) 牙菌斑生物膜的致龋性;
5) 龋病的四联因素学说;
6) 龋病的微生态学说。
(3)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 龋病的病理过程;
2) 龋病的临床分类;
3)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
(4) 龋病的治疗计划
1) 龋病综合治疗的理念;
2) 龋病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3) 牙体修复的原则;
4) 充填材料选择的原则。
2.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1) 牙发育异常和着色牙
1) 牙形态异常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牙发育异常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3) 氟牙症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预防原则;
4) 畸形中央尖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 牙外伤
1) 牙外伤的临床检查;
2) 牙外伤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 牙慢性损伤
各类牙慢性损伤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4) 牙本质敏感症
1) 牙本质敏感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 牙本质敏感症的发生机制学说。
3. 牙体疾病的治疗与修复
(1) 牙体修复治疗术
1) 牙体修复治疗术的定义;
2) 牙体修复的新趋势;
3) 牙釉质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生物学基础;
4)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
(2) 牙体预备和银汞合金充填
1) 窝洞的分类与命名;
2) 窝洞的结构;
3) 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4) 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3) 牙体修复材料及粘结材料的应用基础
1) 牙釉质、牙本质的粘结机制;
2) 牙本质粘结系统的分类和临床选择;
3) 复合树脂的材料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4) 牙体粘结修复术
1) 复合树脂粘结修复的临床操作步骤;
2) Ⅱ类洞玻璃离子体加复合树脂三明治修复技术。
(5) 深龋治疗与盖髓术
1) 深龋治疗原则;
2) 盖髓术的适应证;
3) 间接盖髓术和直接盖髓术的操作步骤。
4. 牙髓根尖周病
(1) 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形态学特点;
2) 牙髓的功能及牙髓感觉神经的特点;
3) 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4) 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5) 牙髓血运重建术。
(2) 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细菌因素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2)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感染途径。
(3) 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各型牙髓病的临床诊断术语、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2) 牙髓炎的临床诊断程序和鉴别诊断;
3) 牙痛的鉴别诊断。
(4)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各型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 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分期、排脓方式;
3) 急性根尖周脓肿与急性牙周脓肿的鉴别;
4) 慢性根尖周炎的分型和病理变化。
(5)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计划
1) 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
2) 牙髓根尖周病的疼痛控制;
3) 牙髓根尖周病的应急处理措施。
(6) 根管治疗术
1) 根管治疗术的概念;
2) 根管治疗术的原理;
3) 根管治疗术的适应证及操作原则;
4) 根管治疗的疗效及评价标准。
(7) 髓腔应用解剖与开髓
1) 各牙位髓腔应用解剖特点;
2) 根尖解剖特点;
3) 开髓方法。
(8) 根管预备与消毒
1) 常用根管预备技术的基本步骤、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2) 根管冲洗方法及冲洗剂。
(9) 根管充填
1) 根管充填的目的及时机;
2) 根管充填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3) 侧方加压充填技术;
4) 垂直加压充填技术;
5) 根管充填质量评价。
(10) 根尖诱导成形术与根尖屏障术
1) 根尖诱导成形术的定义、适应证、修复机制和愈合类型;
2) 根尖屏障术的原理和适应证。
(11) 显微根管治疗与根尖手术
1) 显微根管治疗的定义;
2) 显微根管治疗的临床应用;
3) 根尖手术的定义、适应证与非适应证。
(12) 根管治疗并发症及根管再治疗
1) 根管治疗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2) 根管再治疗适应证及术前评估。
(13) 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修复
1) 根管治疗后牙齿的变化特点;
2) 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重要性及时机选择;
3) 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方法。
(14) 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
1) 病史采集的内容和询问方法;
2) 口腔检查的基本内容;
3) 牙髓活力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4)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15) 术区隔离
1) 术区隔离的方法;
2) 橡皮障隔离术。
(三) 牙周病学
1. 绪论
(1) 牙周病学定义、主要的名词及概念;
(2) 牙周病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社会的影响及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性;
(3) 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的地位;
(4)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5)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史。
2.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 正常牙龈的表面解剖及临床表现;
(2) 龈牙结合部的防御屏障;
(3) 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附着位置的变化;
(4) 龈牙结合部的结构及重要性;
(5) 结合上皮的代谢及更新。
3.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1) 牙周病的分类原则;
(2) 牙周病所包含的各类病种名称;
(3)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知识。
4. 牙周病因学
(1) 牙菌斑生物膜概念;
(2) 微生物对牙周组织致病的机理;
(3) 牙菌斑生态学、菌斑内微生物的特异性;
(4) 牙周病的其它局部促进因素;
(5) 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
5. 牙周病各论
(1) 慢性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 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 牙周病伴发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 牙周感染对全身疾病的影响及机制;
(5) 慢性龈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 妊娠期龈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7)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8)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 牙周手术治疗
(1) 牙周病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
(2) 牙龈成形术、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牙冠延长术的原理和步骤;
(3) 植骨术、截根术、分根术和牙半切术的原理和步骤。
7. 牙周预防维护
(1) 预防牙周病的基本原则;
(2) 牙周支持治疗的必要性及内容;
(3) 牙周炎患者修复治疗的时机及前提;
(4)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 种植体骨界面结合方式,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6) 与牙周健康有关的修复体设计要求,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种植体周围组织及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
(四) 口腔颌面外科
1. 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1)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医疗文书的正确书写;
(2) 口腔颌面部临床检查,包括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唾液腺检查等;
(3) 口腔颌面外科的各项手术基本操作。手术区消毒与无菌巾铺放,组织切开、止血、组织分离、打结、缝合、外科引流、换药的基本原则技术及注意事项、常用的绷带技术等。
2.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1) 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1)局部麻醉药物、2)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的方法;
(2)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3) 口腔颌面部患者全身麻醉术前的准备、全麻术前的用药、术中如何与麻醉科医生配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3. 牙及牙槽外科
(1) 牙拔除术适应证;
(2) 牙拔除术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的掌握;
(3) 术前准备、牙拔除术器械认识;
(4) 牙拔除术的基本操作及各类牙拔除术和阻生牙拔除术的应用;
(5) 拔牙术中、术后并发症;
(6) 拔牙创的愈合原理;
(7) 外科动力系统在拔牙术中的应用与微创拔牙术;
(8) 牙槽外科手术:牙再植和牙移植术的概念、适应证和方法;
(9) 修复前外科的概念及其进展;
(10) 牙槽突周围组织手术的种类及手术方法。
4. 口腔种植外科
(1) 口腔种植体的分类、材料以及口腔种植外科手术器械;
(2) 种植体的界面及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因素;
(3) 口腔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上、下颌骨种植的应用解剖;
(4) 口腔种植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5) 种植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引导骨再生技术、下牙槽神经解剖移位、上颌窦底提升、牵张或牵引成骨;
(6) 上、下颌骨缺损种植功能重建;
(7) 种植手术的并发症及种植义齿的成功标准。
5. 口腔颌面部感染
(1) 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解剖、感染来源、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
(3)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病理、临床表现、X 线照片、诊断及中央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颌骨骨髓炎治疗;
(4)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5)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6) 双磷酸盐性颌骨坏死的认识、X 线表现、预防与治疗原则;
(7) 面颈部淋巴结炎的感染来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8) 颜面部疖痈:颜面部疖、痈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9)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口腔颌面部结核、放线菌病和梅毒的感染来源、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6. 口腔颌面部创伤
(1)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 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急救;
(3)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及表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清创缝合术处理、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特点;
(4) 牙和牙槽突损伤:牙损伤类型、特点及治疗原则,牙槽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5) 颌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骨折分类、骨折段移位的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颌间牵引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线上保留牙齿和拔除牙齿的基本原则;掌握髁状突骨折的治疗原则;无牙颌骨折、儿童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
(6) 颧骨及颧弓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7) 鼻骨骨折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8) 颌面部交通事故损伤的爆裂性骨折的概念、眶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9) 骨折的愈合的原理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0) 口腔颌面部战伤:口腔颌面部火器伤、烧伤、核武器伤及化学武器伤等伤口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7. 口腔颌面部肿瘤
(1) 口腔颌面部良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及无瘤操作原则,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
(2)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的病理发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3) 颌骨囊肿:颌骨囊肿的分类、来源囊肿的特点,临床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4) 瘤样病变:色素痣、牙龈瘤的发生、类型及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5) 良性肿瘤的分类、组织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6) 口腔颌面部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腭癌、口底癌、唇癌、皮肤癌、上颌窦癌、中央性颌骨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治疗原则、癌症的预后;
(7) 肉瘤:软组织肉瘤包括纤维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
(8) 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分类、临床表现、治疗特点;
(9) 组织细胞病(朗格汉斯细胞病):病理类型及骨嗜伊红肉芽肿、Lettere-Siwe 病、
Hand-Schuller-Christian 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10) 浆细胞肉瘤、中线致死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
(11)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和预后。
8. 唾液腺疾病
(1) 唾液腺炎症和涎石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涎瘘的概念、临床类型与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3) 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的概念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4) 唾液腺瘤样病变的病理发生、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 唾液腺肿瘤发病情况、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愈后。
9. 颞下颌关节疾病
(1)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及下颌运动;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主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3)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方法;
(4)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义、发病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6) 颞下颌关节囊肿、瘤样病变及肿瘤的认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10. 颌面部神经疾患
(1)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 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 面神经麻痹(面瘫)的分型;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4) 面肌痉挛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
11. 先天性唇腭裂与颅面裂
(1) 唇、腭裂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情况;分类、手术治疗方法和时间的选择;
(2) 面横裂、正中裂、面斜裂的形成及整复方法:
(3) 牙槽突裂的临床分类、手术目的、手术时间的选择:术前准备、手术方法;腭- 心-面综合征的认识、发生率、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原则。
12. 牙颌面畸形
(1) 现代正颌外科的生物学基础、发展的历史、手术技术的进展;
(2) 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与分类、检查与诊断方法;
(3) 头影测量常用标志点及测量分析、牙颌面畸形的治疗设计及治疗步骤;
(4) 正颌外科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及治疗动机;
(5) 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常用手术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掌握、手术技巧;
(6) 牙颌面畸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其护理。
13. 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1) 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的原因、诊断、治疗原则、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2) 组织移植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其适应证、供皮区的选择原则、供皮区及受皮区的处理;
(3) 各类畸形及缺损整复的手术设计及原则。
(五) 口腔修复学
1. 临床接诊
(1) 口腔修复前的口腔检查内容及其必要性
2. 牙体缺损的修复
(1) 牙体缺损的病因、影响及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
(2)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3)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约束和约束反力、摩擦力、黏接力)及常用的固位形(环抱面固位形、钉洞固位形、沟固位形、洞固位形);
(4) 暂时修复体的功能和作用(恢复外形,美容修复;恢复咀嚼功能;保护牙髓,防止过敏;维持与稳定作用;保护软组织(牙龈)健康;诊断信息作用)、种类(暂时冠桥、暂时可摘活动义齿、即刻全口义齿、过渡性夹板和牙合 垫、种植义齿中的暂时修复体)、制作方法(直接法、间接法、直接-间接法)、试戴与黏固;
(5) 固位修复印膜技术的基本要求、材料选择及方法,排龈的必要性;
(6) 铸造金属全冠的适应证及临床注意事项、牙体预备的要求和步骤;
(7)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适应症及临床注意事项、金-瓷结合机制、基牙形态要求和预备方法、咬合调节与金属烤瓷冠的粘固、常见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8) 全瓷冠的特点、适应症、临床注意事项、牙体预备以及试戴与粘接;
(9) 嵌体的定义、种类、适应证;
(10) 桩冠、桩核冠的适应证、修复设计、牙体预备的要求和步骤;
(11) 贴面的种类和适用范围、术前准备与牙体制备(直接贴面修复;间接贴面修复)、注意事项;
(12) 牙体缺损修复体(前牙、后牙)的临床应用选择;
(13) 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疼痛,食物嵌塞,龈缘炎,修复体松动、 脱落,修复体破裂、折断、穿孔,塑料树脂冠变色、磨损、脱落,修复体的拆除)与处理。
3. 牙列缺损的固定局部义齿修复
(1) 固定局部义齿的组成(固位体、桥体、连接体)和类型(双端固定桥、 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复合固定桥、特殊结构的固定桥);
(2) 固定局部义齿修复适应证及临床注意事项;
(3) 固定局部义齿的生理基础(牙周潜力、牙周膜面积、牙槽骨)及适应证、 临床注意事项;
(4) 固定局部义齿的设计基本原则、基牙的准备、固位体设计、桥体设计、连接体设计、设计中的美学要点、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固定桥设计、不同材料固定桥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黏接固定桥及其设计要领;
(5) 固定局部义齿的固位(原理和影响因素)和稳定(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6) 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包括基牙疼痛(过敏性疼痛、咬合痛、自发性疼痛)、龈缘炎、牙槽嵴黏膜炎、基牙松动、固定桥松动、脱落、固定桥破损、基牙牙周健康的维护。
4.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
(2) 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
(3) 类型及支持方式(1.牙支持式、2.黏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
(4) 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
(5) 牙列缺损及可摘义齿的分类(Kennedy  牙列缺损分类、王征寿六类分类);
(6)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 支托的作用及要求(位置、大小、材料、与基牙关系、厚度);
2) 固位体的功能、要求、种类及各类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3) 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腭杆、腭板、舌杆、舌板、唇杆、颊杆)及小连接体;
4) 基托的功能、类型、制作要求伸展范围、厚度、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与黏膜的关系、形态和美学要求);
5) 人工牙的作用、选择原则、种类。
(7)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组成、影响因素、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与稳定) 及不稳定的原因、临床表现、不稳定的消除方法、临床处理;
3)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
4) 固定-可摘联合修复。
(8)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修复前准备、印模、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模型设计和模型预备);
(9) 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铸造支架的制作、弯制法制作支架和卡环、排牙、完成);
(10) 可摘局部义齿初戴注意事项、检查和处理、戴牙须知;
(11) 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包括疼痛、固位不良、义齿咀嚼功能差、义齿摘戴困难、食物嵌塞、发音不清晰、咬颊黏膜、咬舌、恶心和唾液增多、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戴义齿后的美观问题;
(12) 可摘局部义齿基托折裂、卡环及颌支托折断、人工牙折断或脱落或增添、义齿颌面磨耗或咬合过低的修理,重衬,余留牙拔除后增添人工牙、卡环。
5. 牙列缺损/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1) 附着体的特点、分类;
(2) 机械式附着体义齿的组成、设计;
(3) 套筒冠义齿的特点、组成与设计。
6.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1) 牙列缺失的组织改变、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2) 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吸附力、大气压力、表面张力),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颌骨的解剖形态、口腔黏膜的性质、基托的边缘、唾液的质和量),影响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良好的咬合关系、合理的排牙、理想的基托磨光面);
(3)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一次、二次印模法;开口、闭口式印模法; 黏膜静止、运动式印模法)、步骤方法、要求;
(4) 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1)垂直颌位关系 2)水平颌位关系 3)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4)上牙合架的操作步骤,前伸髁道斜度、侧方髁道斜度、切道斜度的确定;
(5) 垂直颌位关系,包括垂直距离、牙合托的定义,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6) 水平颌位关系(哥特氏弓描计法、直接咬合法、肌监控仪法);
(7)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8) 上牙合架的操作步骤,前伸髁道斜度、侧方髁道斜度、切道斜度的确定;
(9) 排牙,包括人工牙的选择(质地、形态、色泽和大小)、排牙原则(美观原则、组织保健原则、咀嚼功能原则)、前牙后牙排牙方法;
(10) 平衡牙合的分类(正中牙合平衡、非正中牙合平衡),平衡牙合 的理论(五因素: 髁导斜度、切导斜度、补偿曲线曲度、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定位平面斜度,十定律,三因素四定律);
(11) 戴用义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包括疼痛(组织面局部问题、基托边缘、咬合、义齿不稳定、垂直距离过高)、固位不良(休息状态时义齿容易松动脱落、张口或说话或打哈欠时义齿易脱位、咀嚼食物时易脱位)、发音障碍、恶心、咬颊咬舌(牙列缺失后唇颊内陷或舌体变大、人工牙排列覆盖过少或呈对刃牙合、颌间距离后部过小)、咀嚼功能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
(12) 单颌全口义齿的修复特点、修复原则。
7. 牙列缺损/缺失的覆盖义齿修复
(1) 覆盖义齿的定义,覆盖义齿修复的生物学基础、适应症和临床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
(2) 覆盖义齿修复的设计,包括基牙的选择、基牙的类型、基牙上的附着体及特殊类型覆盖义齿;
(3) 特殊类型覆盖义齿。
8. 种植义齿修复
(1) 牙种植成功标准;
(2) 种植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 种植义齿修复原则、设计中的生物力学、牙种植体植入手术设计、咬合设计、上部结构与基台的连接;
(4) 局部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全口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的分类设计;
(5) 种植修复并发症及处理,包括种植体基台的松动和折断、上部结构螺丝的松动和折断、种植修复支架的断裂、种植体折断、种植体周围龈缘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美观问题、发音问题。
9. 颌面缺损修复
(1) 颌面缺损的病因及影响;
(2) 颌骨缺损的分类;
(3) 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修复特点。
10. 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1) 牙周病修复治疗的特点和原则;
(2) 牙周病修复治疗方法(调 牙合、正畸治疗、牙周夹板固定)。
11. 咬合病与颞下颌关节病的修复治疗
(1) 咬合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治疗;
(2) 食物嵌塞的的原因、症状、分型和治疗;
(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因素、临床检查及诊断及治疗。
备注:上述内容为本科目的考察大致范围,可根据命题实际需要,允许偶有超出上述范围的命题情况出现。请各位考生注意。
南方医科大学

添加南方医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方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南方医科大学报录比、南方医科大学考研群、南方医科大学学姐微信、南方医科大学考研真题、南方医科大学专业目录、南方医科大学排名、南方医科大学保研、南方医科大学公众号、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方医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方医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nanfangyikedaxue/cankaoshumu_51733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