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心理学专门人才。
1.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心理学的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以及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基础。
3. 能胜任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较高层次的心理科学研究、心理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管理等工作。
4. 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

二、研究方向

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设以下两个二级学科方向: 1 基础心理学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三、学习年限

学习基本年限为 3 年。

四、培养方式

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遵循心理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规格,结合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鼓励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报告和讨论班。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敢于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高尚的情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详见附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中期考核

1.考核时间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2.考核合格标准

(1) 政治思想表现好;
(2) 修够课程总学分,公共学位课中的外国语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且合格,鼓励通过国家外语 6 级考试;
(3) 应会使用电脑,具有通过 Internet 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4)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合格的标准:具有独立搜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选题合理,能掌握与本选题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学术思想清晰;研究方案可行。)
3.中期考核按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 政治思想表现差者,予以警告。
(2) 课程总学分不够者,必须补修学分。学分修够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 开题阶段。
(3)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4) 政治思想表现和学习成绩均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考核不合格者, 应终止其研究生学习,并参照有关规定处理。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 4 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2.中期检查
对论文的进展情况、指导是否到位、数据的分析是否科学等方面进行检查。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执行。4.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生在论文答辩前,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研究方向内容相关的署名为山西师范大学的论文至少 1 篇,硕士生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硕士生署名第二作者。
5. 论文审核和送审
学位论文的审核主要包括论文指导教师对论文初稿、修订稿以及终稿的审核,以及学校学术委员会对论文学术道德的检测。
依据学位论文相关规定,本专业的所有学位论文实行外审和匿名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6. 学位论文的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

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 6 学期,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 35 学分,达到毕业规定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附表一

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程性 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公共基
外国语 4 72       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考试  
 
 
专业基础课
心理统计方法及软件应用 3 54       考试 秦亚平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54       考试 韩 琴
实验心理学 4 72       考试 陈庆平
心理学理论体系与进展 2 36       考试 尹忠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4 72       考试 冯喜珍
 
 
 
 
专业方向课
现代心理测量专题 2 36       考查 秦亚平
心理辅导专题 3 54       考查 张 潮
 
阅读心理专题★
 
2
 
36
   
     
考查
仝 文李利平
 
教学心理专题★
 
1
 
18
     
   
考查
冯喜珍陈红香
 
认知神经科学专题◎
 
1
 
18
     
   
考查
 
陈庆平
 
心理学研究技术◎
 
2
 
36
   
     
考查
肖 风
刘 鹏
专业选修
文献选读 2 36       考查 导师组
                 
                 
                 
实践环节 教育教学实践 2            
 
备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统计方法及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统计方法及软件应用
总 学 时:54 学时 学 分: 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查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了解不同研究类型与不同变量的数据分析。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的统计分析
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及常用描述统计。
第三章 推断统计原理
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其局限性,效应量及区间估计的含义。
第四章 实验研究的统计分析 掌握常用实验设计的统计方法。
第五章 相关研究与因果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
了解相关研究的特点,掌握因果比较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六章 多元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及其应用策略。
第七章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掌握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及其用途。
第八章 结构方程模型
了解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掌握常用的子模型。
第九章 多层线性模型
了解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掌握常用的模型。
第十章 统计分析的新进展
介绍广义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参考书目:
[1] 《心理统计学》,B.H.COHEN,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

[2]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侯杰泰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多层线性模型应用》,张雷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温忠麟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邱皓政,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学研究方法
总 学 时54 学时 学 分: 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研究实践 考核方式:考试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熟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并能在心理学研究中自觉根据最新趋势进行研究设计;明确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明确课题的不同来源;开展心理学研究时,能自觉遵守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第二章 课题选择与研究假设
明确课题的来源,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合理心理学研究课题;选题过程可以正确使用选题策略与方法;科学合理的提出研究假设,明确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
第三章 研究课题的论证
可以独立完成课题申报书的写作;掌握论证报告写作技巧;梳理国内外文献, 写出文献综述。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杂志和互联网检索文献,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并进行论证,写出课题论证报告。
第四章 研究设计
掌握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提高各种信效度的方法;明确无关变量的来源与控制方法。
第五章 观察法
根据具体研究特征,正确选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掌握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的区别与联系;可以设计观察量表,执行观察, 收取所需研究资料。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设计观察提纲并进行实地观察。

第六章 问卷法
明确各种类型问卷的优缺点,根据研究的需要,选用合理的问卷;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编制出合理的问卷。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1)编写一份调查问卷;(2)以问卷为工具,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分析处理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第七章 测验法
明确各种类型测验的优缺点,根据研究的需要,选用合理的测量量表;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编制出信效度比较高测量量表。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使用标准化测验进行一次施测,并分析与解释测量结果。
第八章 访谈法
掌握访谈法设计的要点;灵活应用访谈技巧;提高自身访谈素质,可以根据研究要求设计访谈提纲,并利用访谈法收集研究资料。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并实施一次实地访谈任务,并写出访谈报告。
第九章 实验法
掌握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明确哪些是无关变量,并能对其很好的控制。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并实施一项实验研究。
第十章 质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能系统区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合理的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
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项质的研究。
第十一章 研究报告的格式与要求
掌握各部分的写作要求;根据不同类型论文的需求,写出符合要求的研究报告。
参考书目:
[1]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 7 版)》,约翰·肖纳西著、张明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5]《心理学研究方法》,辛自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心理学研究方法》,舒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总 学 时:72 学时 学 分: 4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专题 心理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28)
一、心理实验设计的策略(8)
二、单因素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8) 三、多因素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8) 四、小样本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4)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选择及水平的确定,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学会单因素及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不同模式及其数据处理方法。教学中注意理论与案例、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第二专题 各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及实验范式(26) 一、感知觉研究及实验范式(4)
二、记忆研究及实验范式(6) 三、注意研究及实验范式(6) 四、思维研究及实验范式(6) 五、情绪研究及实验范式(4)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使用实验方法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时常用的变量及其研究范式,了解这些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教学中应注意基础知识与各领域的新的研究进展并重,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及实际研究能力。

参考书目:

[1]《实验心理学》,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心理实验研究基础》,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B.H 坎特威茨、H.L 罗迪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2001.
[5] 《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金志成、何艳茹,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 《心理学研究方法》,舒华、张亚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E-prime 实验设计技术》,曾祥炎、陈军,暨南大学出版社. [8]《心理实验纲要》,杨博民,北京大学出版社.
[9]《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报告》,彼得·哈里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10]《心理学研究手册》,Frederick T.L.Leong 著、周晓林译,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2006.
[11] 《实验心理学》,索尔索&麦克林著、张学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2] 《如何做心理学实验》,大卫·W·马丁著、丁锦红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3]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舒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心理学理论体系与进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学理论体系与进展
  时:36 学时 分: 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2)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前提,明确自然科学在科学心理学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实验心理学的诞生过程和冯特的贡献。
第二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6)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心理学独立之初产生的两大学派构造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掌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思想。
第三章 行为主义(4)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掌握行为主义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理论观点和重要概念,把握行为主义的发展的主要脉络,掌握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托尔曼和班杜拉的理论体系。

第四章 精神分析(6)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背景、早期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的基本观点,初步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思想,明确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学的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6)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研究内容及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掌握并学会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进行心理学研究,明确并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主张以及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第六章 皮亚杰学派(4)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亚杰学派尤其是皮亚杰本人的心理学思想的产生基础、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了解皮亚杰学派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掌握皮亚杰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同化、顺应、表型复制等重要概念。
第七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8)
使学生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基础、基本思想、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并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为在实践中运用人本主义思想及理论奠定基础。

参考书目:

[1]《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西方心理学史》,车文博,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高觉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高觉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约翰.贝曼,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总 学 时:72 学时 分: 4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研讨 考核方式:考试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发展心理学专题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理论
掌握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等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价值。
第三章 心理理论
了解儿童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以及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教育心理学专题
第四章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能够比较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学习的条件的不同观点;能够举例说明各种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
比较三种知识观的异同;能够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律,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提出建议;能够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怎样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以及智慧技能学习的内外条件;为学习策略的教学提出若干建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体会“教有定法”、“学有定则”。
第六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
用数学或语文学科问题解决的实例,说明不同类型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理解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主要原因;领会专家与新手研究范式的意义;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若干建议。
第七章 品德研究与应用
能够区分品德学习与知识学习的异同;掌握品德发展的理论及其实践价值。第八章 学习迁移
理解学习迁移的实质以及知识、技能、态度、品德、问题解决中学习迁移的体现;举例说明学习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学含义。
第九章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掌握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的含义;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机制。
第十章 环境与学习
了解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家庭环境、网络媒体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机制,并能提出相应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建议。

参考书目:

[1] 《发展心理学》,苏彦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二版),雷雳 张雷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教育心理学》(第四版),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布兰思福特等 编著、程可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 《学习的本质》,安德烈·焦尔当著杭零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学习心理学》,王小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7] 《学习心理学》,刘儒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 《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美)伍尔福克著、伍新春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9] 《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心理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美)托马斯·费兹科著、吴庆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现代心理测量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心理测量专题
  时:36 学时 分: 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查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题一 测量与测验
理解测量与测验的原理与经典测量理论。专题二 信度
掌握信度含义及其估计方法

专题三 效度
掌握效度含义及其估计方法 专题四  测验的编制与验证掌握测验编制与验证的过程。题五 概化理论简介
了解概化理论及其应用。专题六 项目反应理论简介
了解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
专题七 项目功能差异与测量不变性了解项目功能差异及其检测方法。
专题八 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验工具使用
掌握测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使用方法及共同方法偏差的检查。参考书目:
[1]《经典与现代测验理论导论》,L.克罗克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2]《项目反应理论基础》,罗照盛,北师大出版社,2012.
[3] 《测评的概化理论及其应用》,张雷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漆书青等,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心理辅导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辅导专题
  时:54 学时 分: 3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3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题一:绪论(6)
专题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6) 专题三:心理辅导的系统与发展观(6) 专题四: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9)
专题五:心理辅导的基本过程(6)
专题六:心理辅导中的测量与评估(6)

专题七:心理辅导的途径和策略(9) 专题八:学校中的心理危机干预(6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的机会,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专题讨论和课堂观摩等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重视形成性评价,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有针对性。

参考书目:

[1]《学校心理辅导使用规则(万千心理)》,吴增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应用》,张潮,新华出版社,2013. [3]《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美)伍尔福克著,伍新春等译,机械工业
出版社,2015 年.
[4] 《咨询心理学》,江光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 《高中心理辅导案例解析》,钟志农,刘鹏志,周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阅读心理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阅读心理学
  时:36 学时  分 : 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查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阅读的眼动研究专题

专题一 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词加工
专题二 阅读过程中的句法加工和篇章加工的眼动研究专题三 阅读过程中眼动的个体差异与年龄差异
专题四 阅读困难的眼动研究

专题五 阅读研究的实验范式
专题六 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专题七 汉语与其他语言阅读的比较
通过专题 1—7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主要理论模型;掌握字词加工、句法加工、语篇加工的研究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阅读障碍等特殊被试的研究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够应用眼动研究的范式设计实验,探讨阅读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及认知加工机制。

阅读行为研究专题

专题八 阅读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专题九 阅读中的正字法研究
专题十 阅读中的语素意识研究专题十一 阅读中的语音意识研究
专题十二 阅读能力的研究:结构与发展特点专题十三 文本阅读的表征
专题十四 文本阅读信息的加工过程
通过专题 8—14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阅读行为研究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测验方式;掌握汉语与拼音文字研究中的前沿动态;能够应用阅读行为研究的思想来设计研究,探讨阅读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及认知方式;学会运用测验进行阅读行为实验的操作、数据的收集及研究成果的表述。

参考书目:

[1]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揭开心灵之窗奥秘的神奇科学》,闫国利、白学军,科学出版社,2012 年.
[2] 《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研究》,莫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教学心理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心理专题
总学时:18 课时 学分:1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3 学期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研讨 考核方式:考查

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 概述

了解教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现状及趋势;领会教学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关系。
第二讲 教师心理
了解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第三讲 教学策略
掌握课堂导入、提问、反馈、评价、互动、讲授、讨论等环节的概念、类型、策略;深入课堂,体会教师课堂中对这些策略的运用。
第四讲 教学设计
掌握陈述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
第五讲 概念、原理、规则的教学
掌握概念、原理、规则等内容的教与学方式、条件,领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第六讲 教学环境
掌握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等物理环境以及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心理环境的功能及其良好环境的创设方法。

参考书目:

[1] 《教学心理学纲要》,张大均、郭成,人民教育出版,2006.
[2] 《教学心理学新视点》,张大均、王映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教学设计—心理学原理与技术》,胡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有效教学心理学》(美),贾维斯 著/刘纳、国程悦等译,广东教育出版
社,2013.
[5] 《有效教学 66 个经典案例》陈海滨、徐丽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赵希斌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7]《有效教学》,陈佑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认知神经科学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认知神经科学专题

  时:18 学时 分: 1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3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查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认知神经科学概述 (4)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知神经科学的含义、研究现状等,从而对认知神经科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知,为随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8)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学科传统的研究技术,重点掌握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并掌握脑成像研究技术的新发展。除理论教学之外,应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

第三章 知觉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8)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视知觉中物体识别和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理解视网膜、外侧膝状体、视觉皮层等组织结构在视知觉中的功能、作用及其机制。掌握听知觉中内侧膝状体等结构在听知觉中的功能、作用及其机制。教学中,应注重结合本领域新的研究进展。

第四章 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8)

本章主要学习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的脑机制,掌握海马、额叶、内侧颞叶等脑结构在不同记忆机制中的作用,着重掌握记忆研究的主要范式及本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第五章 情绪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4)

通过本章的教学,理解情绪的脑机制和主要神经心理模型,重点掌握情绪脑成像研究的进展。

第六章 测谎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4)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测谎的基本原理,了解传统多导生理记录仪测谎的方法,重点了解脑成像技术测谎现有的研究切入点及方法。

参考书目:

[1]《认知神经科学教程》,罗跃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认知神经科学》,沈政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认知神经科学》,韩世辉、朱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认知神经科学基础》,魏景汉、阎克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认知神经科学原理和方法》,马原野、王建红,重庆出版社,2003. [6]《神经科学——探索脑》,王建军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21 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朱滢、陈煊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8] 《Cognitive Neuroscience》,Michael S. Gazzaniga,W. W. Norton & Company,2002.
[9]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美)Michael S Gazzaniga 著、周晓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0] 《事件相关电位原理与技术》,魏景汉、罗跃嘉,科学出版社,2010.
 
 

《心理学研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学研究技术
  时:36 学时 分: 2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查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题一:文献检索、管理和阅读
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数据库和检索方法;掌握 endnote 和 RSS 应用。专题二:E-prime 软件编程
掌握 E-prime 软件的基本模式以及 E-prime 的材料嵌套技术。专题三:ERP 技术基础
掌握 ERP 技术的原理;ERP 技术的数据记录和分析;ERP 技术的经典成分。专题四: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实验脑损毁
能掌握实验脑损伤的基本原理;能初步了解脑损伤模型的制作过程。专题五: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立体定位手术
能掌握脑立体定位手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能初步了解脑立体定位手术的基本过程。

专题六: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脑片的制备
了解脑脑组织的制片、染色、保存过程;了解研究脑区间联系的神经科学方法。
专题七: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活体人脑研究方法
了解追踪传入轴突的研究方法;了解追踪活体人脑神经的研究方法。
专题八: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电生理、化学方法测量、记录脑神经活动掌握电生理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应用范围;了解化学方法记录脑神经活
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专题九: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电生理、化学方法诱发脑神经活动
了解电生理方法诱发脑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了解化学方法诱发脑神经活动。
专题十: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特定神经元和特异性受体的定位方法
掌握定位特定神经元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掌握定位特异性受体的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专题十一: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鉴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行为的遗传的实验技术
了解双生子、寄养子研究的方法;了解靶突变的原理。专题十二: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之颈静脉插管手术
了解颈静脉插管手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颈静脉插管手术基本过程。参考书目:
[1]E-Prime 实验设计技术.曾祥炎,陈军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事件相关电位基础.拉克著;范思陆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神经科学原理》,韩济生,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4] 《神经科学—探索脑》,Mark F. Bear 著、王建军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 《生理心理学》,卡尔森著、苏彦捷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山西师范大学

添加山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西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师范大学报录比、山西师范大学考研群、山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山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山西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山西师范大学排名、山西师范大学保研、山西师范大学公众号、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西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hanx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0093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