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6: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侨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华侨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华侨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华侨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华侨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华侨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华侨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华侨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华侨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曾志兴 涂帆 方德平 张惠华 吕振利 陈誉 肖朝昀 徐玉野 俞缙 陈林聪 刘阳 严捍东 叶青 秦旋 詹朝曦 张泳 许少波 蔡振翔 张国安 庄善裕 林俊国 刘颖 衣长军 许培源 吕庆华 张德瑞 靳学仁 白晓东 黄奇中 翁文旋 江眺 钟付和 张照东 戴仲川 彭春莲 陈斌彬 吴情树 陈慰星 王建设 纪秀生 许总 黄河 马华祥 徐华 毛翰 倪金华 刘少勤 杜志卿 黎林 黄小萍 孙飞凤 张燕 刘镇清 曾文婷 黄海德 罗建平 朱银端 王辉 薛秀军 蒋朝君 张世远 林国全 冯兵 庄铭杰 郑淑蓉 王加贤 吴新博 李朝明 谭观音 苏朝晖 陈钦兰 杨树青 金式容 曾繁英 叶新才 陈雪琼 汪京强 王琰 黄富贵 沈剑云 刘斌 方千山 赵紫玉 周广涛 张勇 路平 杨建红 陆静 李洪友 郑亚青 王启志 黄常标 郝艳华 黄致建 李钟慎 陈勇 谢明红 刘晓梅 李远 刘强 郭桦 林福泳 戴秋莲 洪尚任 杨冠鲁 周凯汀 罗继亮 方慧娟 卢小芬 吴逢铁 郭震宁 凌朝东 林其伟 李国刚 朱大庆 程梦璋 丁攀峰 吴志军 蔡灿辉 冯桂 戴声奎 赵睿 谭鸽伟 陈锻生 骆翔宇 陈永红 李海波 骆炎民 谢维波 杜吉祥 王靖 杜勇前 缑锦 吴扬扬 刘韶涛 陈维斌 蒋文贤 余金山 潘孝铭 吕俊白 侯济恭 吴清江 李升才 彭兴黔 施养杭


姓名:黄富贵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几何量计量测试;精密测量技术;误差理论;质量管理工程。
联系电话 13859924065
电子邮箱 hmm@hqu.edu.cn


个人简历:

黄富贵,江西临川人,1966年出生
1985.9-1989.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学士;
1989.9-1992.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硕士;
1992.9-2001.8:华侨大学,机电工程系,助教,讲师。主讲本科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
2001.9-2007.8: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主讲本科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误差理论》课程。期间参加海克斯康公司三坐标测量机中高级使用培训。
2007.9-至今: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教授。主讲本科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误差理论》课程。

主持的项目

1、基于扫描测量的凸轮升程误差评定数学模型的研究(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编号:03QZR03,时间:2003.8-2005.8)
2、新一代节能环保型热熔胶涂胶枪的开发研究(福建省发改委创新基金项目,时间:2007.11-2009.11)
3、靶式流量计的动态特性标定装置之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委托,时间:2012.3-2013.9)

参加的项目

福建省重点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

研究领域

1、在几何量计量测试方向:主要研究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误差的测量与误差评定方法,研究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中有关形位误差测量的提取、滤波、拟合等关键技术;

2、在精密测量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几何产品,如凸轮、齿轮等难测量件的参数测量和精度分析方法等;

3、在误差理论方向:主要研究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产品实现,关注传感器的精度评价,特别是动态性能指标评价方法;

3、在质量管理工程方向:主要研究产品质量管理措施、产品质量检验方案与产品质量合格性判定方法等。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黄富贵,崔长彩.任意方向上直线度误差评定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8 ,44(7):221-224.(EI收录)

[2]黄富贵,郑育军.基于区域搜索的圆度误差评定新方法[J].计量学报,2008 ,29(4):117-119. (EI收录)

[3]黄富贵,张认成.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凸轮升程误差评定方法[J].计量学报,2004,25(4):306-309(EI收录)

[3]黄富贵,崔长彩. 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最小二乘法与最小包容区域法精度之比较[J].光学精密工程,2007,15(6):889-894. (EI收录)

[4]黄富贵.凸轮升程误差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的精确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2006,14(1):111-115. (EI收录)

[5]黄富贵,董兆鹏,崔长彩.用谐波分析方法识别零件的圆度误差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8-14.

[6]黄富贵.直线度误差评定的测量提取点数选择[J].华侨大学学报,2011,32(6):615-618.

[7]黄富贵,董兆鹏.圆度误差评定的线性化处理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2011,32(5):492-495.

[8]黄富贵,张认成.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压力角的精确测量新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2006,27(1):76-78.

[9]Zhaopeng Dong, Fugui Hua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oundness Error Data. ICMSE 2012(accepted)

[10]黄丽玲,黄富贵(导师).直线度误差统计模型的实验分析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2012(已录用)

[11]侯学锋,黄富贵(导师).对形位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J].工具技术,2008,42(4):102-104

[12]侯学锋,黄富贵(导师),田树耀.圆度最小二乘评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J].工具技术,2008,42(9):102-104

获批实用新型专利:

1、黄富贵.模块式欧姆枪喷嘴.专利号:ZL200320103583.8,公告日:2004.12.15.

2、黄富贵.Z字形喷胶的喷枪喷嘴.专利号:ZL03206248.6, 公告日:2004.12.29.

3、黄富贵.机械式反抽枪.专利号:ZL03206248.6, 公告日:2005.5.05.

4、黄富贵.带精密调节机构的热熔胶涂胶枪.专利号:ZL2005 20139711.3,公告日:2007.3.2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沈剑云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联系电话:0592-6162616
电子邮箱: jianyun@hqu.edu.cn


个人简历:

学习简历:
1994年7月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7年7月于华侨大学机电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7月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4年-2005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工作简历:

1997年硕士毕业后在华侨大学留校任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一年。现为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磨粒技术委员会(CCAT)委员兼秘书。已发表论文40多篇,20多篇次论文被SCI、EI收录。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次,2004年获颁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主持项目:

(1).可控超硬磨粒出刃形貌的超声波微破碎修锐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先进陶瓷材料高效精密切割技术研究,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3). 基于DEM仿真的石材制品高效生产技术开发,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

(4).具有弧区内润滑功能的钎焊砂轮高速磨削陶瓷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硬脆材料超精磨削用超细金刚石磨具工作状态及形成机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参加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等30多项

研究领域及方向:
磨粒加工技术、光电晶体材料加工技术、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先进陶瓷材料加工技术、仿真技术在硬脆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超硬材料工具技术等。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 刘江波,沈剑云,郭桦,徐西鹏,超声波冲击破碎粗粒度金刚石的实验研究,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0年第2期,

(2) Jianyun Shen and Xipeng Xu, Comparisons of Surface Roughness for Precision Ground Different Brittle Material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416 (2009) pp.593 -597(EI)

(3) 张峰,沈剑云,郭桦,徐西鹏,金刚石压齿锯片在先进陶瓷加工中的应用评价,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8年第6期,pp.21-25

(4) 张宾,沈剑云,徐西鹏,钎焊金刚石砂轮修整实验研究,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7年第6期,pp.19-22

(5) Jianyun Shen, Fangyi You and Xipeng Xu, Thermal Study in Diamond Grinding of Zirconia,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359-360 (2008) pp. 133-137(EI)

(6) J.Y. Shen and X.P. Xu, Study on Polishing Rock Minerals of Natural Ston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4-25 (2007) pp. 183-188(EI)

(7)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Evalu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for ELID ground brittl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echnology Volume 29 Issue2/3/4 2007 pp. 229-233

(8)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Surface Behaviours of ELID Ground Engineering Ceramic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Vols. 336-338, pp1469-1472(EI)

(9) Jianyun Shen, Weimin Lin, Hitoshi Ohmori and Xipeng Xu: Su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s of Finely Ground Ceramic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6, Vols. 532-533, pp416-419(SCI)

(10)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Surfaces Formation of Precision ELID Grinding Rock Minerals, Proc.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Tokyo, Japan, August 2006. pp.301-304(EI)

(11)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Mechanism of Surface Formation for Natural Granite Grind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04-305 pp.161-165(SCI,EI)(EI)

(12)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Characterization of ELID-ground Granite Surfac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91-292 (2005) pp.127-132(SCI,EI收录) (SCI,EI)

(13) 沈剑云,徐西鹏:ELID磨削石材表面微观特性研究,《超硬材料工程》,2005年第1期,pp.22-25,30

(14) Jianyun SHEN, Xipeng XU:Thermal Characteristics in Surface Grinding of Engineering Ceramic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 Dec. 2004, Suzhou, China. pp.248-253(ISTP收录)

(15) 林偉民,沈剣雲,徐西鵬,大森整,グラナイ卜のELID研削特性,砥粒加工学会誌,2004, Vol.48, No.12, pp. 47-48

(16) Jianyun SHEN, Weimin LIN, Xipeng XU, Hitoshi OHMORI, Characterization of ELID-ground Stone Surfaces, 2004 年度精密工学会秋季大会学術講演会講演論文集,pp. 779-780

(17) 沈剑云,林伟民,大森整,徐西鹏:Gr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Surface with ELID Grinding Method,日本砥粒加工学会学术讲演会(ABTEC2004),2004年9月,日本立命馆大学

(18) J.Y. Shen, S.Y. Zhen, J. Liu, X.P. Xu. Effects of Cooling Methods on Temperatures in Vertical Grinding Ston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59-260, 2004; pp. 383-388(SCI,EI)

(19) 沈剑云,徐燕申,曾伟民,徐西鹏:氮化硅陶瓷的磨削实验研究,轴承,2003年第12期, pp. 25-28

(20) J.Y. Shen, Y. Li., X.P. Xu, Y.S. Gao. Force and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Grinding of Ceramic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238-239, 2003; pp. 105-110 (SCI,EI)

(21) J.Y. Shen, C.B. Luo, W.M. Zeng, X.P. Xu, Y.S. Gao. Ceramics Grin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Press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 129(1-3), 2002; pp.176-181(SCI,EI)

(22) 沈剑云,徐西鹏,徐燕申,结合在线电解修锐高效磨削陶瓷密封件研究,润滑与密封,2002年第4期, pp.46-48

(23) J.Y. Shen, W.M. Zeng, H. Huang, and X.P. Xu. Thermal Aspects for Face Grinding of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 129(1-3), 2002; pp.212-216(SCI,EI)

(24) J.Y. Shen, C.B. Luo, X.P. Xu and Y.S. Gao. Ceramics Grin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Pressure,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1), Yonsei University (YERC), Seoul, November, 2001. pp. (ISTP收录)

(25) 沈剑云,徐西鹏,特种陶瓷端面磨削的实验研究,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1年第6期 pp.39-42

(26) J.Y. Shen, X.P. Xu, B. Lin and Y.S. Xu. Lap-grinding of Al2O3 Ceramics Assisted by Water-jet Dressing Metal Bond Diamond Wheel,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202~203, 2001, pp.171-176(SCI,EI)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刘斌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1) 数字化设计 (2) 模具CAE/CAD技术
联系电话:18959266010
电子邮箱: mold_bin@hqu.edu.cn


个人简历:

200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到华侨大学工作,2006年晋升副教授、硕导;2009-2010年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谭建荣院士科研团队访学,2010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福建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模具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编委。荣获2009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7年度段镇基皮革和制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 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5191)主持

[2] 2011-201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314)主持

[3] 2011-2013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07176C03)主持

[4] 2011-2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JB-ZR1104)主持

[5] 2009-2011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9H0032)主持

[6] 2008-201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0810040)主持

[7] 2006-2008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H0029)主持

[8] 2005-200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0540002)主持

[9] 2004-2006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4J035)主持

[10] 2003-2005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主持

[11] 201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5100)(排名第二)

[12] 2008-2010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8170)(排名第二)

[13] 2008-2011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8H0085)(排名第二)

[14] 2005-2007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前期预研项目(2005HZ1013)(排名第二)

[15] 2007-20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F 01A 23)主要完成人

[16] 2010-201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5116)(排名第二)

研究领域

(1)弯曲空间的样条曲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弯曲空间中自由曲线的约束分类、求解与重用技术等;鞋服类柔性产品的适体性、舒适性设计与个性化定制研究等。

(2)基于视觉测量的数字检具设计与开发。

(3)模塑CAE等。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 刘斌,韩林,林俊义,黄常标,江开勇. 网格曲面上测地B样条曲线交互操作与重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2

[2] 韩林,刘斌. 基于离散指数映射的网格曲面上曲线设计与复用. 中国机械工程,2012

[3] 刘斌,黄常标,林俊义,江开勇. 流形网格曲面上测地B样条插值.机械工程学报,2011,47(19):136-142 (EI:20114614514686)

[4] Chen, Zhizhong,Liu, Bin. Simulation of compound bulging process for T-branch tubes using rubber medium[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28-229:88-95(EI:20112113994804)

[5] 刘斌,上官宁,林俊义,江开勇.脚型解剖学标志点自动标识方法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9,Vol.45(11):139~144(EI:20095112567429)

[6] 刘斌,王敏杰,刘耀中,宋满仓.基于数值分析的塑料挤出模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3,Vol.39(5):139~144(EI:03477740673)

[7] 刘斌,林俊义,江开勇.曲线驱动的网格变形算法与应用. 中国机械工程,2010,Vol.21(18):2218-2223

[8] 刘斌,江开勇. 三维鞋样交互设计方法研究. 工程图学学报,2010(6):117-124

[9] 刘斌,王敏杰,刘耀中,宋满仓.口模压缩段对塑料挤出流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02,Vol.13(22):1963~1966

[10] 刘斌,江开勇,王敏杰.基于数值分析的挤出流动规律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4,Vol.15(18):1683~1687(EI:04478470710)

[11] B Liu,K Y Jiang.Mesh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Deformable Template and Local ICP Algorithm.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9,628-629:209-214(EI:20094712486095)

[12] Bin Liu, Kaiyong Jiang.Feature Line Extraction of the Triangular Mesh Model Based on Curvature and PCA.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09,16-19:420-425(EI:20100312636423)

[13] 刘斌,王敏杰,刘耀中.流道结构对塑料挤出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Vol.43(4):442~446(EI:03477740809)

[14] 刘斌,江开勇,郑清娟,王敏杰.分隔板结构对挤出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Vol.45(2):206~209(EI:05219118608)

[15] 刘斌,王敏杰,刘耀中,赵丹阳.流线型挤出模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中国塑料,2003,Vol.17(8)(EI:04268239111)

[16] 刘斌,江开勇,郑清娟,王敏杰.基于流动平衡的塑料挤出模优化设计.中国塑料,2005,Vol.19(2):86~89

[17] B Liu,N Shangguan,K Y Jiang and J Y Lin.Triangular mesh model reconstruction from scan point clouds based on template.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4(SUPPL. 1):56-61(EI:20093012222064)

[18] B Liu,  N Shangguan . Research on shape similarity and shape matching. Proceeding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CSSE 2008, 1028-1031(EI: 20091211962160)

[19] B Liu,K Y Jiang,Q J Zheng.Flow balance analysis for plastics extrusion flow —— influence of flow separ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2004,315-322(EI:2005389374133)

[20] Liu Bin, Shangguan Ning, Lin Jun-yi, Jiang Kai-yong. Individual foot shape modeling from 2D dimensions based on template and FF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2008.1:437-445
(ISTP,EI 2010401327537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方千山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机械电子工程
联系电话:15980997679
电子邮箱: fangqs@hqu.edu.cn


个人简历:

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2004年获华侨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
1982—1996年在企业任自动化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96年至今华侨大学任教,2003年晋升教授。
IEEE 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多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工程及技术攻关项目。
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基金重点项目共四项。
主持侨办基金、校基金、省级和校级教改及多媒体网络课程课题的研究共六项。
目前在研的课题有: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省行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各一项。

研究领域

1、智能检测与控制、先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业过程自动化、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高精度运动控制、控机器人运动控制
2、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机电系统控制与仿真、计算机数控技术
3、基于DSP、MPU、MCU的测控技术应用设计与开发。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基于双种群黄金分割优化的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ol.19 No.6,2005
2. 模糊遗传算法的自适应PID控制器. 华侨大学学报.Vol.26 No.1 2005
3.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的建筑火灾报警系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Vol.14, No.4,2004
4.模糊内模控制系统. 仪器仪表学报. Vol.25,No.4,2004(SUP)
5. 基于均匀设计和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及应用. 仪器仪表学报.Vol.23, No.4,2002
6. 高温窑炉温度的计算机检测.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3,No.4,2002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赵紫玉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1)表面工程技术(表面镀层、熔覆层以及纳米复合层制备技术);(2)等离子加工技术(熔射成形、材料表面喷涂加工、焊接和切割等);(3)快速制造技术(快速零件及模具制造);    (4)再制造技术(废旧机电产品高技术维修和性能升级)
联系电话: 18959261659
电子邮箱: zyzhao@hqu.edu.cn


个人简历:

1968年6月生,黑龙江海林人,博士/副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福建省发展改革计划项目1项,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5篇被SCI、EI收录。

1995.9-1998.4: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冶金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2.9-2005.10:大连理工大学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7-2002.9: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教师(讲师)
2005.10至今: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教学科研教师(副教授)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熔射和电沉积复合成形的纳米梯度材料模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J01254; 起始时间:2009,03-2011,12),负责人
2.福建省发改委专项基金:基于熔射成形的梯度功能材料模具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起始时间:2006,09-2010,12),负责人
3.福建省青年人才创新基金:工模具等离子喷涂和纳米复合刷镀一体化修复新技术(项目编号:2006F3084; 起始时间:2006,11-2008,10),负责人
4.华侨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精细耐久陶瓷模具快速成型技术(项目编号:06BS104; 起始时间:2006,05-2008,05),负责人
5.中央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扶持计划:基于双向等离子弧的大厚度硬质花岗石板磨料水射流随动切割加工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JB-ZR1105; 起始时间:2011,05-2014,05),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视觉的熔射制模射流品质动态实时诊断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0175035; 起始时间:2002,01-2004,12),主要研究成员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可控等离子体弧技术的金属板件柔性成形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50375024; 起始日期:2004,01-2006,10),主要研究成员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应力缓和设计的骤冷粒子动态生长特性的研究(项目编号:50675071; 起始日期:2007,01-2009,12),主要研究成员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双向超声波随焊控制铝合金焊接应力变形及热裂纹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075158; 起始时间:2011.01-2013.12),主要研究成员
10.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离子熔射和双向窄脉冲电沉积复合制造经济快速模具的新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08H0028; 起始日期:2008,03-2010,12),主要研究成员
11.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基于熔射成形的FGM模具快速制造技术(编号:2002H044; 起始日期:2002,5-2004,12),主要研究成员
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模具快速制造的熔射过程可视化与自动控制(项目编号:E0210024; 起始日期:2002,5-2004,12,),主要研究成员
1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半金属精细模具一体化快速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J0165; 起始日期:2006,06-2008,09),主要研究成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表面工程、等离子材料加工及材料表面改性工艺、特种加工技术、快速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重点采用等离子熔射技术、电弧熔射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复合电沉积技术进行零、部件以及模具的快速制造和绿色再制造研究,着重解决该领域所存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所授课程

本科生:模具制造工艺、真空与表面涂层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硕士研究生: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梯度功能材料快速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200410066042.1
[2] 精细饰纹零件的快速制造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65717.0

主要学术论文
1.Zhao Z Y, Fang J C, Luo C B, Wang H S, Zhou J J. Rapid Forming Thin Wall Part of High Melting Point Alloy by Arc Spray.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Xian, 2004:643-644.
2.Zhao Z Y, Fang J C, Zhou J J, Wang H S. Splat Formation and Coating Generation During Spray Forming.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4, 34: 21-22.
3.Zhao Z Y, Wang L, Fang J C, Xu W J. Near Net Forming of Metal-Ceramic Parts by Plasma Spray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80-283:1815-1818.(SCI收录号:000227051400434;EI收录号:072310637520)
4.Zhao Z Y, Fang J C, Li H Y. Plasma spray forming of FGM moul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 2005, 15 (2): 427-431.(SCI收录号:000228956700048;EI收录号:05249161613)
5.Zhao Z Y, Fang J C, Wang H, Li H Y. Arc Spray Forming of Stainless Steel Mould.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1-292: 603-608.(SCI收录号:000232685100104;EI收录号:072210625453)
6.赵紫玉,方建成. 熔射形成的陶瓷件制造技术.华侨大学学报, 2006,27(2)180-183.
7.赵紫玉,方建成.等离子熔射成形中粉末飞行特性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0):1065-1067.(EI收录号:06269966661)
8.赵紫玉,方建成,张素芝.复合电火花加工电极的快速制造.机械与模具,2007,8(45):53-55.
9.赵紫玉,方建成,张素芝.锌合金快速模具表面改性技术.新技术新工艺,2007,10:75-77.
10.Zhao Z Y, Zhang S Z, Fang J C. Technology of the antique imitation for surface of nonmetal artwork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 2007,17: s776-779.(SCI收录号:00251737400043)
11.赵紫玉,张素芝,方建成.等离子熔射制备梯度功能材料技术.功能材料,2008,39(2):301-304.(EI收录号:081311170894)
12.赵紫玉,张素芝,方建成.金属喷涂快速制模工艺.模具工业,2008,34(1):57-60.
13.Zhao Z Y, Xu W J, Zhang S Z. Study on the Composite Technology of Electro-brush Plating and Arc Spraying.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628-629(2009)pp 709-714.(EI收录号:20094712486179)
14.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Technology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polishing of stainless stee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44-47: 3031-3035.(EI收录号:20110313586383)
15.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Study on Gypsum Molding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Alloy Liquidit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54-155: 852-855.(EI收录号:20110213566290)
16.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Researches on Alloy form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Gypsum Molding. The Open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2011, 5: 147-151.(EI收录号:20114114416008)
17.Ziyu Zhao, Bibo Xiao, Suzhi Zhang and Li Wang.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plat Deposition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91-294: 505-508.(EI收录号:20113214222596)
18.Ziyu Zhao, Bibo Xiao, Suzhi Zhang and Li Wang. Study of Splat Particl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91-294: 509-512.(EI收录号:20113214222597)
19.Ziyu Zhao, Guangtao Zhou, Bibo Xiao and Suzhi Zhang. Plasma jet acquis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12, 704-705: 1259-1265.(EI收录号:20120314682269)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第三届中国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The Third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Performance Ceramics,CICC-3) (2004年5月9日~5月12日,广东深圳)
2.第六届海内外青年设计与制造科学会议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2004年6月21日~23日,陕西西安)
3.第五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和工艺国际会议(The Fifth Pacific Ri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2004年11月2号~5号,北京)
4.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2006年8月11日-14日,甘肃兰州)
5.2007年国际热喷涂大会(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2007年5月14号~16号,北京)
6.2007国际有色金属材料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onferrous Meterials,ICNFM,2007)(2007年11月25日-30日,湖南长沙、张家界)
7.第八届亚洲及太平洋地 区材料加工会议(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Processing ,APCMP2008) (2008年6月15日-20日,广西桂林)
8.第十三届制造技术国际会议(The 13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IMCC-2009)(2009年9月21-23日,辽宁大连)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周广涛
性别:男
职称:讲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焊接应力变形、焊接热裂纹的控制;焊接结构分析;焊接温度场、应力场、变形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材料的焊接性
联系电话 15606929394
电子邮箱 zhouguangtao@hqu.edu.cn


工作学习经历

2009.09 — 至今 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制造系 讲师
2009.12 — 至今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
2004.09 — 20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 攻读博士
2002.09 — 2004.07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 攻读硕士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双向超声波随焊随焊控制铝合金焊接应力变形及热裂纹的机理研究 2010.01-2013.12 (41万)
项目号:510755158

华侨大学引进人才基金:
项目名称:5xxx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性研究 2010.01-2012.12 (6万)
项目号:01Y0210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采用双向预置应力控制薄板焊接变形和热裂纹的夹具
专利类别:中国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06 1 0150821.9
申请时间:2005年4月21日

主要讲授本科教学课程:
《机械工程材料》、《焊接工艺基础》、《焊接课程设计》

主要任职
讲师,硕士生导师
材料热加工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国际会议学术秘书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Guangtao Zhou, Xuesong Liu, Jianguo Yang, Hongyuan Fang. Welding deformation controlling of aluminum-alloy thin plate by two-direction pre-stress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9, A499:147-152 (SCI)
(2)LIU Xuesong , ZHOU Guangtao, and FANG Hongyuan. Controlling of weld hot cracks of aluminum alloy sheets by transverse pre-stressing. Rare Metal - spec.Issue. 2007, 26:157-161 (SCI)
(3)Guangtao Zhou, Xuesong Liu, Peizhi Liu, Dejun Yan and Hongyuan Fang. The simul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for stud weld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strength estimating model. Material Science Forum, 2008, 575-578:1199-1203 (SCI)
(4)Guangtao Zhou, Xuesong Liu and Hongyuan Fang. Displacement field simulation and eformation prediction of longitudinal straight seam welding of thin–wall aluminum alloy ylinder. Material Science Forum. 2008, 575-578:1199-1203 (EI)
(5)Liu Xuesong, Zhou Guangtao, Wang Ping, Liu Haoyuan, Fang Hongyuan. Mechanism of biaxial pre-stress method on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and hot cracks controlling. China Welding. 2009, 19 (1): 40-42 (EI)
(6)G. L. Liang, G. Zhou, S. Study on hybrid heat source overlap welding of magnesium alloy AZ31B.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9, A499, 93-96 (SCI)
(7)W. Guo. J.T.Niu. G.T. Zhou. The Interfacial Behaviors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in Diferent Welding Method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04,17(1): 16-20 (EI)
(8)Guoli Liang, Shaoqiang Yuan, Guangtao Zhou, Xiaodong Sun.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and hybrid laser-TIG welding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 of AZ31B magnesium alloy. Material Science Forum. 2008, 575-578: 837 -842 (EI)
(9)周广涛,刘雪松,杨建国,闫德俊,方洪渊. 预置横向挤压载荷法防止铝合金薄板焊接热裂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 19(4): 613-618 (EI)
(10)周广涛,刘雪松,杨建国,路浩,方洪渊. 综合控制焊接变形和防止热裂纹的新方法-双向预置应力法. 机械工程学报, 2009,(10): 77-82 (EI)
(11)周广涛,刘雪松,杨建国,方洪渊. 纵向预拉伸增大铝合金焊接热裂纹倾向的分析. 焊接学报, 2009, 36(1):98-102 (EI)
(12)周广涛,刘雪松,杨建国,方洪渊. 铝合金薄壁圆筒纵直缝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焊接学报, 2008, 29(6):89-92 (EI)
(13)周广涛,刘雪松,方洪渊. 纵向预置应力法控制薄板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 机械工程材料, 2008,32(3) :78-81 (ISTP)
(14)周广涛,刘雪松,闫德俊,方洪渊. 大型构件焊接顺序优化减小焊接变形的预测. 焊接学报.2009,30(9): 109-112 (EI)
(15)闫德俊,刘雪松,周广涛,方洪渊. 大型底板结构焊接顺序控制变形数值分析. 焊接学报. 2009, 30 (6): 55-58 (EI)
(16)汪喜和,周广涛,刘胜新,关绍康. 填加焊丝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焊缝成形及组织的影响. 机械工程材料, 2007, 31(5) :76-78
(17)路浩, 刘雪松,杨建国, 方洪渊, 周广涛,闫德俊. 激光全息小孔法验证超声波法残余应力无损测量. 焊接学报. 2008, 29 (8): 77-79 (EI)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张勇
性别:男
职称:研究生导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车辆被动安全性;车身板材的冲压成型技术;车身结构件的拓扑优化;快速数值计算方法;数值优化算法及理论;
联系电话 15980998706
电子邮箱 flashzy1980@163.com

工作学习经历

1999,9-2003,6 湖南大学 本科 学士学位
2003,9-2005,3 湖南大学 研究生 硕士学位(车辆工程专业)
2003,9-2005,3 湖南大学 研究生 硕士学位(车辆工程专业)
2005,3-2009,3 湖南大学 研究生 博士学位(车辆工程专业)
2009,6-至今 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讲师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
1: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上海市数字化车身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3:华侨大学引进人才基金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两项
1:时序可控近似模型技术及其对非线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机械原理,汽车理论
研究生:机械系统动力学

研究领域
车辆工程;计算固体力学
机械可靠与稳健设计(数值优化算法)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Yong Zhang, Guangyong Sun, Guangyao Li, Qing Li. 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High Strength Steel under Impact Loading.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2011,4:1-7
[2]Yong Zhang, Guangyong Sun, Guangyao Li. Crashworthiness Design for foam filled Double Square Thin-walled Tube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3]JianHua Wang, Guangyao Li, Yong zhang. Rapid Parallel Calculation of shell Element Based On GPU. CP1252, NUMIFORM 2010, 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0: 755-760
[4]张勇,李光耀,钟志华.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响应面方法的整车轻量化设计优化.机械工程学报,2008,44(11):192-196
[5]张勇,陆勇. 基于序列响应面方法的高强度钢材料参数反求. 中国机械工程. 2010,21(18): 2255-2259
[6]张勇,李光耀. 基于序列响应面方法的汽车板选材优化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44(1):62-67
[7]张勇, 李光耀. 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在薄壁梁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9,20(15) :1885-1889
[8]张 勇,陆 勇. 基于近似模型的圆管耐撞性优化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38(9):129-132
[9]张勇,李光耀. 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整车轻量化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9,20(4):500-503
[10]张勇,李光耀,孙光永,韩旭. 多学科设计优化在整车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8 ,19(7):877-88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路平
性别:男
职称:硕士生导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1)塑性成形理论与工艺;(2)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3)模具设计与制造。
联系电话 13015913811
电子邮箱 pinglu@hqu.edu.cn

工作学习经历

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9年1月至今,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三维金属体积成形无网格伽辽金方法计算机仿真研究(项目编号:2010J05116 ),2010-2013;

[2]华侨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无网格方法在三维金属成形中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9BS304),2009-2011。

[3]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铝型材大变型挤压过程的自适应自然单元法数值模拟研究。项目编号:JB-ZR1101。2011-2014

[4]厦门科技计划项目:卡客重载汽车钢制车轮轮辋和轮辐成形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项目编号:3502Z20113020. 2010.11-2012.10

主要参与项目:

[1]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板料成形性能参数数据库构建与覆盖件冲压回弹评价与控制(项目编号:2008H0085),2008-2011;

[2]国务院侨办基金:薄板冲压成型回弹中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反演研究,(项目编号:10QZR11),2010-2012。

研究领域

学科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专业方向:金属塑性成形仿真技术、模具CAD/CAM/CAE;

讲授的课程包括:材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弹塑性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8篇,主要论文如下:

1. Lu Ping, Huang Shengui, Jiang Kaiyong. Numerical analysis for three-dimensional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with arbitrarily shaped dies using the rigid/visco-plastic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dvanced Functional Solid-State Materials (Accepted, SCI/EI收录源)

2. Ping Lu, Guoqun Zhao, Yanjin Guan, Xin Wu. Research on rigid/visco-plastic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 and key s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three-dimensional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1, 53: 485-503 (SCI/EI收录)

3. Lu Ping, Wu Xin, Zhao Guoqun, Jiang Kaiyong, Guan Yanjin. Application of rigid/visco-plastic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in three-dimensional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419-420: 457-460 (EI收录)

4. Ping Lu, Guoqun Zhao, Yanjin Guan, Xin Wu. Bulk metal forming process simulation based on rigid-plastic/viscoplastic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08, 479(1-2): 197-212 (SCI/EI收录)

5. 路平, 赵国群, 管延锦, 吴欣. 改进的无网格伽辽金方法及其在三维金属体积成形中的应用研究. 塑性工程学报, 2008, 15(5): 22-27 (EI收录)

6. 路平, 赵国群, 管延锦, 程联军. 摩擦条件对圆环镦粗变形规律影响的无网格伽辽金数值模拟研究.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8, 43(4): 75-79

7. 路平, 王广春, 赵国群. 光固化快速成型精度的研究及进展. 机床与液压, 2006, 5: 206-210

8. 路平, 赵国群, 吴欣, 管延锦, 曹伟. 等通道挤压工艺的无网格伽辽金法数值模拟研究. 会议论文: 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 北京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杨建红
性别:男
职称:硕士生导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现代传感技术与故障诊断;AFCI检测技术及开发;精密测量及控制技术;
电子邮箱 yjhong@hqu.edu.cn

工作学习经历

2000.7-2001.9: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任技术员;
2001.9-2004.7: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9-2010.3: 日本东北大学纳米机械专攻学习,访问学者;
2007.3-2010.6: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0.10-至今: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厦门大学联合博士后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2000.7-2001.9: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任技术员;
2001.9-2004.7: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9-2010.3: 日本东北大学纳米机械专攻学习,访问学者;
2007.3-2010.6: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0.10-至今: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厦门大学联合博士后

研究领域

涡旋压缩机加工误差精密测量;
大型搅拌设备故障在线检测;
电气火灾预、报警;
沥青砂浆搅拌车液压调平技术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 杨建红; 张认成; 房怀英. Lyapunov指数法在故障电弧早期探测中的应用,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8.4

2. 杨建红; 张认成; 房怀英. 关联维数在故障电弧早期探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低压电器, 2008.9

3. 杨建红; 张认成; 黄宜坚; 房怀英. 基于高阶谱估计故障电弧早期信息特征提取,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10

4. 杨建红; 张认成; 房怀英. 反射强度调制式光纤声音传感器优化设计与研究, 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12

5. 杨建红; 张认成; 房怀英. 基于Duffing振子信号检测的故障电弧短路监测系统, 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1

6. 杨建红; 张认成; 杜建华.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故障电弧保护系统的应用研究, 高压电器,2007.3 ,(EI: 20072810698253),

7. 杨建红; 房怀英. 基于LabVIEW温湿度复合测量系统的设计, 自动化仪表,2007,9

8. 杨建红; 张认成; 房怀英. Duffing振子信号探测在故障电弧短路保护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2(EI: 20070610415328)

9. J. Yang, Y. Arai, W. Gao. Rapid Measurement of Involute Profiles for Scroll Compressors, MEASUREMENT SCIENCE REVIEW, 2009.6(SCI收录,DOI:10.2478/V1 0048-009-0009 -3)

10. YANG Jian-hong; FANG Huai-ying; ZHANG Ren-cheng. Early Detecting and Protecting of Fault Arcs Based on Multi-Signals,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cision Mechanical Measurements (ISPMM2008), 2008.8(EI收录:20090911930015)

11. YANG Jian-hong; HUANG Yi-jian; ZHANG Ren-cheng; FANG Huai-ying. Early Detecting and Protecting of Fault Arcs Based on Chaos, Proceeding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CMD2008),2008.4. (EI:20083911584970)

12. 杨建红,房怀英,基于DDFS超声波电动机多功能驱动控制系统,微特电机,34(10):39-41,2006

13. 杨建红,房怀英,基于DSP单总线温湿度复合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传感技术学报,19(3):763-767,2006.6(EI: 20063310071871)

14. 杨建红,房怀英.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涡旋体快速测量[J].计量学报,2010,31(2):1-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姓名:陆静
性别:女
职称:硕士生导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新型研磨抛光工具的制备;光电材料基片的超精密加工;
电子邮箱: lujing26@hqu.edu.cn

工作学习经历

1999.9-2003.7 燕山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超硬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9-2009.5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9.8-现今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
1. 单晶SiC基片高效超精抛光加工技术研究(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基地专项基金, 项目编号: JB-JD1006)
2. 镀钛纳米金刚石在溶液中的稳定分散及应用(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 项目编号: 10BS112)

参加:
1. 硅原子层镀覆的纳米金刚石制备与烧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 50372056)
2. 纳米金刚石的表面镀覆及烧结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 503263)
3. 纳米金刚石表面修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 50872119)
4. 纳米金刚石基复合电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 50972125)
5. 单晶SiC基片高效超精密磨粒加工技术基础研究(NSFC-广东联合基金, 项目编号: U1034006)

研究领域

超硬工具中结合剂与磨料的界面结合
纳米粉体的表面镀覆改性及应用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 Jing Lu, Jianbing Zang, Shuxian Shan, Hao Huang, Yanhui W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al MWNT-zirconia nanocomposites. Nano letters, 2008, 8: 4070-4074. (SCI)
(2) Jing Lu, Yanhui Wang, Jianbing Zang, Yaning Li. Protective silicon coating for nanodiamonds usi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7, 253: 3485-3488. (SCI)
(3) Jianbing Zang, Jing Lu, Yanhui Wang, Jinhui Zhang, Xiaozhe Cheng, Hao Huang. Fabric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MWCNT-Ti(TiC) using a one-pot reaction from a mixture of TiCl3, TiH2, and MWCNTs. Carbon, 2010, 48: 3802-3806. (SCI)
(4) Jianbing Zang, Jing Lu, Xuehai Qi, Yanhui Wang.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on films grown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n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Diamond & Related Materials, 2006, 15: 1434-1437. (SCI)
(5) Yanhui Wang, Yaning Li, Jing Lu, Jianbing Zang, Hao Huang.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Si-co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Nanotechnology, 2006, 17: 3817-3821. (SCI)
(6) Jing Lu, Yanhui Wang, Xuehai Qi, Hao Huang, Jianbing Zang.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coated diamond grits. Diamond & Abrasives Engineering, 2005, 6: 13-15.
(7) Jing Lu, Yanhui Wang, Jianbing Zang, Shuxian Shan. Effect of Si and Ti coating on interface bonding between diamond and Fe-based metal bond.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8, 359-360: 15-18. (EI)
(8) Jianbing Zang, Jing Lu, Yanhui Wang, Xianghong Zhang, Yungang Yuan. Study of the wettability between diamond abrasive and vitrified bond with low melting point and high strength.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8, 359-360: 11-14. (EI)
(9) Yanhui Wang, Jing Lu, Xuehai Qi, Jianbing Zang. Silicon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n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15-316: 436-439. (SCI)
(10) Jianbing Zang, Jing Lu, Yanhui Wang, Xuehai Qi, Yungang Yuan. Ti coating of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04-305: 48-51. (SCI)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华侨大学

添加华侨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侨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侨大学报录比、华侨大学考研群、华侨大学学姐微信、华侨大学考研真题、华侨大学专业目录、华侨大学排名、华侨大学保研、华侨大学公众号、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侨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