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6:4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合肥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合肥学院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合肥学院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合肥学院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合肥学院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合肥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合肥学院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合肥学院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合肥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岳梅 吴克 丁明 王俊 高大明


岳梅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 环境地球化学、矿山环境治理、环境工程及其交叉学科。

主讲课程: 《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法学》。

2006年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4篇SCI收录,4篇EI收录)。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生物学杂志编委。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完成了安徽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引智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和合肥市科技局项目等多项。并与企业合作承担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3项,曾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次,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丁明,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理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合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安徽省科协委员。合肥学院粉体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以来一直受聘为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七名。
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称号”、“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标兵”、“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多项表彰和奖励。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合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安徽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二项等多项科技奖励。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
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等多项,以及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担任“安徽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市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阻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材联合会粉体技术分会理事等社会任职。
主要从事的科研学科领域和专业特长是:环境工程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粉体工程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粉碎、分级、加工利用技术等)、无机功能材料(纳米功能粉体材料、多孔吸附功能材料、磁性与吸波材料等)。
E-mail:dingming@hfuu.edu.cn


王俊:男,教授,博士学历,中共党员,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74012、60674029),国家863计划(2001AA247021、2004AA247020、2006AA10Z25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23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35804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048B、KJ2009A012、KJ2010A292、KJ2013A225),独立承担过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的开发工作。04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22篇。主要研究领域:
(1)以基金项目为支撑的随机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研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是控制理论研究的难点之一,难在解偏微分方程,为了避免解偏微分方程,我们提出了逆优化方法,解决了严格反馈随机非线性系统的逆优化设计问题,从而解决了一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全局优化问题,发表了9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2)以863计划为支撑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面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十五期间,我们申请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2001AA247021),由于成果突出,在04年得到科技部的滚动支持(2004AA247020),研究了温室小气候环境的建模与系统辨识,研究了温室环境信息的鲁棒控制与优化,研制了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控制装置,实现了温室作物的无土栽培与环境信息的自动控制;2005年,我们提出了温室无线测控系统的概念,并申请了国家863计划“温室无线测控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2006AA10Z253),本人主持中国科技大学“温室无线测控网络关键节点研究与试验示范”子课题的研究。

高大明 :男,博士,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教授

邮箱: dmgao@hfuu.edu.cn

一、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近年来主要从事合成纳米结构的分子印记探针与仿生传感器对爆炸物、毒品和其它社会、环境高危物质的探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子印记表面增强拉曼的微纳传感器研究及其在农药残残检测中应用(21075026)”和作为副组长主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荧光标记分子印记的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007AA10Z434)的研究、参与了973项目“BNI融合的微纳传感器及其系统基础研究”(2006CB300407)。发现了通过纳米表面分子自组装和选择性分子印记合成来改进分子印记材料的分子识别特性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了纳米人工抗体的基本合成方法和设计理论,提出了基于纳米分子印记技术和纳米粒子表面荧光放大淬灭信号对的爆炸物和痕量有害物质的探测方法。

二、个人简历:

2000.09—2003.07南昌大学,化工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09—2007.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8.10—2010.10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后研究。

2011.09—2011.12JadeUniversity,过程优化,国家公派德国高级访问学者。

2003.07—至今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2破格晋升)。

三、近五年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子印记表面增强拉曼的微纳传感器研究及其在农药残检测中应用(21075026)”经费:35万,主持,2011年1月-2013年12月。

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光学传感器对芳香硝基爆炸物的探测(209056)”经费:10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3.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ZD200902)”经费:10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4.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工作奖励基金-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经费:2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荧光标记的人工抗体微纳光学传感器对芳香硝基爆炸物探测(**)”,经费:5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经费:5万,主持,2009年8月-2010年12月。

86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荧光标记纳米结构人工抗体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007AA10Z434)”经费:47万,副组长,2007年10月-2010年10月。

四、科研成果:

国家专利

(1)张忠平,高大明.对TNT具有敏感分子识别的分子印记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2.3,2008-11-05.

(2)高大明,张凌云,管航敏,孙虹,朱德春,陈红.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对超痕量爆炸物TNT分子识别的化学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4.6,2011-04-20.

(3)高大明,孙虹,司靖宇,管航敏,张凌云,陈红,朱德春.对超痕量TNT蒸汽检测的反蛋白石结构荧光薄膜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7.9,2010-05-19.

(4)高大明,浦国佳,管航敏,张凌云,孙虹,司靖宇,陈红,朱德春.对超痕量TNT蒸汽检测的CaMoO4:Tb3+荧光探针的化学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0.9,2011-11-09.

(5)高大明,江静,张凌云,管航敏,孙虹,司靖宇,陈红,朱德春.对痕量TNT检测的ZnS:Cu2+纳米晶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1.0,2012-04-28.

五、获奖情况:

1、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

2、安徽省第六届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高大明:男,博士,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教授

  邮箱:dmgao@hfuu.edu.cn

  一、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近年来主要从事合成纳米结构的分子印记探针与仿生传感器对爆炸物、毒品和其它社会、环境高危物质的探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子印记表面增强拉曼的微纳传感器研究及其在农药残残检测中应用(21075026)”和作为副组长主持国家863高科技计划“荧光标记分子印记的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007AA10Z434)的研究、参与了973项目“BNI融合的微纳传感器及其系统基础研究”(2006CB300407)。发现了通过纳米表面分子自组装和选择性分子印记合成来改进分子印记材料的分子识别特性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了纳米人工抗体的基本合成方法和设计理论,提出了基于纳米分子印记技术和纳米粒子表面荧光放大淬灭信号对的爆炸物和痕量有害物质的探测方法。

  二、个人简历:

  2000.09—2003.07南昌大学,化工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09—2007.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8.10—2010.10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后研究。

  2011.09—2011.12JadeUniversity,过程优化,国家公派德国高级访问学者。

  2003.07—至今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2破格晋升)。

  三、近五年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子印记表面增强拉曼的微纳传感器研究及其在农药残检测中应用(21075026)”经费:35万,主持,2011年1月-2013年12月。

  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光学传感器对芳香硝基爆炸物的探测(209056)”经费:10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3.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ZD200902)”经费:10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4.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工作奖励基金-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经费:2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荧光标记的人工抗体微纳光学传感器对芳香硝基爆炸物探测(**)”,经费:5万,主持,2009年1月-2010年12月。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荧光标记的分子印记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经费:5万,主持,2009年8月-2010年12月。

  86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荧光标记纳米结构人工抗体微纳芯片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007AA10Z434)”经费:47万,副组长,2007年10月-2010年10月。

  四、科研成果:

  国家专利

  (1)张忠平,高大明.对TNT具有敏感分子识别的分子印记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2.3,2008-11-05.

  (2)高大明,张凌云,管航敏,孙虹,朱德春,陈红.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对超痕量爆炸物TNT分子识别的化学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4.6,2011-04-20.

  (3)高大明,孙虹,司靖宇,管航敏,张凌云,陈红,朱德春.对超痕量TNT蒸汽检测的反蛋白石结构荧光薄膜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7.9,2010-05-19.

  (4)高大明,浦国佳,管航敏,张凌云,孙虹,司靖宇,陈红,朱德春.对超痕量TNT蒸汽检测的CaMoO4:Tb3+荧光探针的化学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0.9,2011-11-09.

  (5)高大明,江静,张凌云,管航敏,孙虹,司靖宇,陈红,朱德春.对痕量TNT检测的ZnS:Cu2+纳米晶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ZL**1.0,2012-04-28.

  五、获奖情况:

  1、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

  2、安徽省第六届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王俊:男,教授,博士学历,中共党员,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74012、60674029),国家863计划(2001AA247021、2004AA247020、2006AA10Z25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23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35804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048B、KJ2009A012、KJ2010A292、KJ2013A225),独立承担过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的开发工作。04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22篇。主要研究领域:
  (1)以基金项目为支撑的随机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研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是控制理论研究的难点之一,难在解偏微分方程,为了避免解偏微分方程,我们提出了逆优化方法,解决了严格反馈随机非线性系统的逆优化设计问题,从而解决了一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全局优化问题,发表了9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2)以863计划为支撑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面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十五期间,我们申请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可控环境农业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研究”(2001AA247021),由于成果突出,在04年得到科技部的滚动支持(2004AA247020),研究了温室小气候环境的建模与系统辨识,研究了温室环境信息的鲁棒控制与优化,研制了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环境信息的自动采集与控制装置,实现了温室作物的无土栽培与环境信息的自动控制;2005年,我们提出了温室无线测控系统的概念,并申请了国家863计划“温室无线测控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2006AA10Z253),本人主持中国科技大学“温室无线测控网络关键节点研究与试验示范”子课题的研究。


  丁明,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理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合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安徽省科协委员。合肥学院粉体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以来一直受聘为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七名。
  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称号”、“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标兵”、“安徽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多项表彰和奖励。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合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安徽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二项等多项科技奖励。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
  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等多项,以及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担任“安徽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化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市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阻燃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材联合会粉体技术分会理事等社会任职。
  主要从事的科研学科领域和专业特长是:环境工程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粉体工程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粉碎、分级、加工利用技术等)、无机功能材料(纳米功能粉体材料、多孔吸附功能材料、磁性与吸波材料等)。
  E-mail:dingming@hfuu.edu.cn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德国客座教授4人,国内客座教授5人,中国科大反聘教授1人。部分教师赴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深造和进修12人次,博士5人,另有1人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2人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系教师中,有3人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分别为中国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为安徽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1人为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1人分别为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和环境科学学会理事,3人为《生物学杂志》编委,其中1人为常务副主编。以下是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导师介绍,现汇总如下: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生物学杂志编委。安徽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完成了安徽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引智重点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和合肥市科技局项目等多项。并与企业合作承担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3项,曾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次,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合肥学院

添加合肥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合肥学院考研分数线、合肥学院报录比、合肥学院考研群、合肥学院学姐微信、合肥学院考研真题、合肥学院专业目录、合肥学院排名、合肥学院保研、合肥学院公众号、合肥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合肥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合肥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