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7:1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北京语言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北京语言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北京语言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北京语言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北京语言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曹志耘 吕文华 程娟 陈曦 陈戎女 柴省三 杜道明 段江丽 韩经太 方铭 郭鹏 崔顺姬 王雅华 吴平 宁一中


硕士生导师
宁一中
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湖南洞口。湖南师大外语学院硕士(1988),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1997),美国加州大学厄湾校区博士后(1997-1998),美国康乃尔大学SchoolofLiteraryCriticismandTheory学员(1998),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03-2004)。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院院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美国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杂志编委,《外语语言文学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在湖南师大外语学院任教多年,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院院长、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入选“湖南省首批百名青年教师骨干”,并多次获湖南师大青年教师课堂艺术一等奖、湖南师大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及学校、省级科研奖多项。代表论文有:《作者:是死去还是活着?》,《论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吉母之为“爷”》,《论对话与〈吉母爷〉“荣誉”主题》,《论康拉德小说的喜剧性》,《康拉德对世界作家的影响》,《文化、比喻、比喻的翻译》等;代表著作有:《狂欢化与康拉德的小说世界》(专著,英文),《后现代叙事理论》(译著),《英美小说选读》(主编)等;参编(写)或审校各类著作或译作多种。已完成省部级课题共4项,正在进行的省部级课题2项。主要研究方向:英美小说、当代西方文论、中西小说及小说理论比较。

吴平
男,浙江慈溪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富布赖特高级驻校学者(2012年)。
学术研究领域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理论语言学方向。现阶段主要从事基于形式化分析的句法-语义接口问题研究。
代表性专著《句式语义的形式分析与计算》(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和第一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10年),已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各类项目3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此外,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申报的评审专家工作。
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先后在英国约克大学语言与语言科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两系(2000年-2001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校区语言学系(2004年-2005年)作访问学者,并曾由教育部选派前往第35届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巴黎)做大会翻译工作(2009年10月)。

王雅华
女,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获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获得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留学基金,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及讲授研究生课程:英国戏剧、现当代英国小说及诗学、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出版了专著(英文):《走向虚无-----赛缪尔·贝克特小说的自我探索与形式实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不断延伸的思想图像:贝克特的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在国家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大世界与小世界的对立:评塞缪尔·贝克特的长篇小说〈莫菲〉》,《从认知危机到语言表征危机:评塞缪尔·贝克特的长篇小说,〈瓦特〉》,《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塞缪尔·贝克特〈莫洛伊〉之双重文本解读》,《作者之死与游戏的终结:塞缪尔·贝克特的〈马洛纳之死〉之后结构主义解读》,《难以命名、异延、意义之迷团:塞缪尔·贝克特小说<难以命名者>之解构主义阐释》,《超越女性话语,走向‘无我’境界:艾丽斯·默多克小说的美学追求,兼论〈在网下〉》,《理论小说极其对后现代诗学的影响》,《世界是‘我’的表象:解析贝克特〈徒劳无益〉中的写实主义》,《“小说”的终结和“文本”的开始:》等;参与撰写和编著文学、英语语言及教学方面书籍和教材5种;参与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独立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崔顺姬
女,朝鲜族。文学博士,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语词汇学、语义学、韩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84年、1988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在韩国仁菏大学校国语国文系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9月调入本校,从事韩国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外国语学院韩语系主任、韩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方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高丽学会亚洲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会理事、国际韩国语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笔会韩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延边分会会员。先后编写出版《精选韩汉-汉韩词典》(商务印书馆)、《走遍韩国》系列教材(外研社,一套共12本,副主编)、《跟我说韩语》、《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朝鲜语》、《韩语交际口语》、《韩国语201句》、《脱口而出说韩语》,出版专著《韩国语词汇教育研究》、散文集《共饮一杯爱情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词汇研究与韩国语教育”,“韩国语固定词组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中国的韩国语能力考试”,“韩中称呼语的对比研究”,“韩中同素反序词的对比分析”,“女性词汇和女性的社会地位”等论文30多篇,多次参加在韩国、朝鲜、日本、英国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完成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韩国学研究项目。曾获得“首届海外文学奖”,尹东柱文学奖,doraji文学奖,张洛柱文学奖。

一、 基本履历

郭鹏,男,1969年8月生。
先后就读于山西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现名为北京语 言大学)汉语学院基础系、汉语系、中国文化系从事教学工作,曾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等职。2004年9月,晋升为教授。曾受学校委派,任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中 文系外国人教师(客员教授)。自2004年1月起,历任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兼直属党支部书记。2008年3月至今,任北京语言大学汉 语学院院长。

二、授课情况

在留学生本科生教育方面,承担过基础汉语、新闻听力、报刊阅读、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在中国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方面,承担过中国古代文学史、《沧浪诗话》研究、钟嵘《诗品》研究等课程。

三、获奖情况

2002年3月,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类)。

四、专著与教材

1、《诗心与文道:北宋诗学的“以文为诗”问题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10月。
2、《苏轼及苏门诗人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3年2月。
3、《中国古代史》(对外汉语教学系列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
4、《中级汉语综合表达》(外国语学原创教材系列),大阪外国语大学(日本),2002年3月。

方铭, 男,1964年12月出生于甘肃省环县,甘肃省庆阳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博士。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1994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第五届会长,法人代表,《中国楚辞学》主编。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向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秦汉文学研究方向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年9月——1991年8月,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讲师。主要从事中文及法律古籍之教学及整理工作。

1994年8月起,任北京语言学院副教授。先后从事对外汉语及中文系古代文学及文学理论教学工作。1999年起,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

现任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所长,人文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省易经研究会顾问。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与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南通大学客座教授,江苏淮海工学院兼职教授。

曾在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著作

出版书籍

1.《战国文学史》,武汉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3.《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4.《秦汉吏治监察举劾知见录》(上)、(下),韩国新星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学校科研资助项目书)

5.《人天眼目》,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该书收入佛光山佛教经典丛书)

6.《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撰《周易与中国文化》一章。

7.《中国儒学文化大观》,主编之一(第一主编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先生),撰稿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该书为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图书项目。

8.《中华文学发展史》,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3年12月出版,编委,先秦文学史撰稿人。

9.《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合著,学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出版。

10.《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2006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11.《现当代学人年谱与著述编年》,合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4月出版。

12.《诗骚分类选讲》主编之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13.《战国文学史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出版。

14.《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主编,长春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15.《儒学与21世纪文化建设》,主编,学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主要论文

1.《论管子的儒家思想》,《武汉钢铁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扬雄赋论》,《中国文学研究》(长沙)1991年1期。(人民日报海外版

3.《国学大师王利器》,《中华英才》1991年15期。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褚斌杰教授传略》,《古典文学知识》1992年6期。

5.《王维诗的悲剧意识》,《唐都学刊》(西安)1993年2期。

6.《剧秦美新及扬雄与王莽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长沙)1993年2期。

文摘)

7.《史记尊孔重儒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4年1-2期。

8.《1992年先秦秦汉文学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9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4年出版。

9.《怎样理解浪漫主义》,《学习》(北京)1994年3期。

10.《从庄子与屈原的审美理想看楚文化》,《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6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6.3)。

11.《论宋玉赋及其历史地位》,《中国文学研究》(北京)1996年2期。

12.《扬雄与刘勰》,《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7年3期。

13.《孔子与战国文学的繁荣》,《中国学研究》第一辑,中国书籍出版社(北京)1997年9月出版。

14.《刘勰文心雕龙的诗经观》,《中国学研究》第二辑,中国书籍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宋玉唐勒景差等"好辞而以赋见称"辨》,《中华文化论丛》第一辑,中国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6.《屈原的行为模式极其现实意义》,《原道》第四辑,学林出版社(上海)1998年出版。

17.《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差别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北京)199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8)

18.《自由精神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中国文化报》(北京)1998年10月32日《理论版》。

19.《当代学风的流弊及发扬汉学传统的意义》,《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

20.《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署名桐川(该文《光明日报》等报纸摘要转载)。

21.《九辩招魂大招的作者与主题考论》,《中国文学研究》(长沙)199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2)。

22.《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讨论会综述》,《文艺研究》(北京)1998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9.2)。

23.《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中的自由观》,《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9年3期。

24.《五四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中国文化报(北京)1999.4.22(《新华文摘》1999年8期)。

25.《关于〈文心雕龙〉的几个问题》,《中华文化论丛》第二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9年出版。

26.《屈原作品叙述方式刍议》,汕头大学学报(哲社)(广东)1999年1期。

27.《关于屈原爱国主义的正义性问题》,《屈原研究论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

28.《诗序与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建立》,《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29.《20世纪新楚辞学建立的过程考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江苏)2000年4期。

30.《出土文献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思想》,《文学前沿》第2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1.《出土文献与孔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学术地位的重新确认》,《文艺研究》(北京)2000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4期转载)

32.《文人爱奇心态与战国政治及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论丛》第二辑,华语教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3.《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中国文化报》(北京)2000年1月1日《理论版》。

34.《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新论》,《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35.《与日月齐光的楚辞研究》,人民政协报2000年12月20日《学术家园》。

36.《2000年国际楚辞学讨论会综述》,文艺研究(北京)2001年1期。

37.《唐虞之道与孔子的大同理想》,人民政协报2001年4月24日《学术家园》。

38.《古代文学存在的价值与研究意义》,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1年6期。

39.《从出土文献诗与志的关系看文学的价值》,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1年4期。

重点论文

40.《从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看中西价值观的一致性》,张岂之等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走向》,香港东方红书社2001年出版。

41.《儒学与中国文学》,《中国儒学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42.《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

43.《文学史与文学历史的复原---关于文学史写作原则及评价体系的思考》,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1期。

44.《〈孔子诗论〉与孔子的文学目的论的再认识》,文艺研究(北京)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7月)。

45.《论学术规范的开放性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规范化》,职大学报(内蒙古)2002年3期。

46.《诗志与诗经及古代文学的价值》,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

47.《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4期。

48.《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1月20日。

49.《文学史写作原则及评价体系——论还原文学历史对于文学史的重要性》,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7月23日。

50.《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以屈原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楚辞学第一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出版。

51.《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谈学术的尊严与当前学者的责任》,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2年9月17日。

52.《从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的文献素养到维护学位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社会科学评论(西安)2003年1期。

53.《劣质遗著: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中国教育报(北京)读书周刊2003年3月20日。

54.《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青年报(北京)2003年5月29日第四版。

55.《楚国地域文化流变的全景透视》,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化周刊·学术家园,2003年6月24日。

56.《林庚先生著作系年》,(合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

57.《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

58.《重视文化发展中的地域特性》,《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3年4期。

59.《爱奇心态与战国政治及文化的关系》,职大学报(包头)2004年1期。60.《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4年2期。

61.《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义疏》,中国教育报(北京)读书周刊·人文阅读,2004年5月20日。

62.《人格自觉与文化自觉—兼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现代价值》,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2004年1期。

63.《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看大同为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

64.《赋的内涵和外延》,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8月28日文学遗产。

65.《屈原的放流问题》,光明日报(北京)2004年11月24日文学遗产。

66.《关于汉赋研究的几个问题》,北方论丛(哈尔滨)2005年1期。

67.《先秦文学的学科内涵》,江海学刊(南京)2005年1期。

68.《现代性立场:从中西文学观念的发展看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价值》,《文学理论前沿》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70.《滑稽家及东方朔与屈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71.《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72.《楚辞文本研究对楚辞研究的重要性》,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5年1期。

73.《从史记研究到史记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

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编《化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7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合著,增订本),见《林庚诗文集》第9卷,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

76.《战国巨变与欧洲浪漫主义的现象关联》,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期。

77.《游国恩先生的楚辞学研究》,《中国楚辞学》第七辑,学苑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出版。

78.《赋者古诗之流:诗经传统与汉赋的讽谏问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79.《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日本的楚辞研究史——评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人民政协报(北京),2005年8月8日,文化周刊·学术家园

80.《屈原:中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3期。

81.《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的发展轨迹》,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期。

82.《在广阔的学术维度中寻找司马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期。

83.《立足于比较文学立场的日本楚辞学史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5期。

84.《人格自觉与文化自觉》,见《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年3月出版。

85.《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心雕龙学刊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86.《在广阔的学术维度中寻找司马迁---评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政协报2006年1月9日学术家园总第252期。

87.《〈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及与〈诗序〉的联系》,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1期。

88.《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5期。

89.《我眼中的孟二冬》,光明日报2006年1月14日综合6版。该文收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品格:北大教授孟二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90.《以理性精神重新审视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评程水金〈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一卷、第二卷》,人民政协报2006年2月27日学术家园总第254期。

91.《<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解》,光明日报2006年2月24日文学遗产。

92.《儒学复兴与西汉官僚的政治操守》,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1期。

93.《孔子诗论第一简与诗序》,文艺研究2006年7期。

94.《学术研究与文化责任》,《屈乡文化》2006年夏、秋合刊。

95.《怀念林庚先生》,人民政协报2006年10月14日学术家园总第270期。该文又载《北京盟讯》2006年9月。

96.《战国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中国文化报2006年12月28日风雅中国·守望传统。

97.《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9日文学遗产。

98.《2005年的屈原研究与楚辞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6期)

99.《怀念恩师褚斌杰先生》,职大学报2007年1期。

100.《褚斌杰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1期。

101.《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期。

102.《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国际言语文学会刊《国际言语文学》(韩国)第十五号,2007年6期。

103.《屈原与溆浦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4.《文心雕龙释名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又名《取精用宏〈文心〉津梁---评陈书良〈听涛馆文心雕龙释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1期。

105《破解屈原溆浦之谜序》,东方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106.《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评刘刚教授〈宋玉辞赋考论〉》,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5期。

107.《从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认识儒家的迂远而阔于事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108.《2006年的楚辞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6期。

109.《〈楚辞·九歌〉组成及主旨问题申论》,香港《新亚论丛》2007年卷,总第九期。

110.《孔子诗论第一章文意解》,《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1月。

111.《学术研究与学术责任—读谭家炳先生〈屈学问题综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112.《吴林伯先生学行述闻》,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08年5月5日,总第305期。

113.《2007年楚辞研究述评》,云梦学刊,2008年5期。

114.《楚辞·九歌主旨发微》,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3期。

115.《走在路的中间》,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3期。

116.《出土文献与战国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2008-12-12

117.《访日日记》,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会报2008-12-12

118.《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8年出版

119.《楚辞研究中的夜光珠——吴福助〈楚辞注译〉评介》,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第四十九卷,2008年7月出版。

120.《共同研究-近年的出土文献和战国文学(中文、日文)》,日本教育实践研究纪要,第30卷,2008年5月出版。

121.《楚辞原物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122.《古典新韵传承华夏文明——大树集序》,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23.《读书赋》,《书摘》2008年12期。

124.《灵性诗性---诗性的中华文化序》,成都文艺,2008年5期。

125.《汉乐府研究史论序》,同心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126.《屈原天问解疑序》,学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127.《公羊三世学说与孔子的政治智慧》,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

128.《左传具有现代叙事文学的文体特征》,《春秋左传研究---2008年春秋左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129.《中国人为什么敬仰和推崇屈原》,北京日报,2009年6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年1期转载。

130.《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文学理论前沿》,第六辑,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31.《左传的叙事方式与文体特征的再认识》,文艺研究,2009年2期。

其他编著

1.《大学语文》,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2.《大学语文复习指导》,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3.《东周列国(春秋卷)》及《东周列国(战国卷)》,合著,署名桐川,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4.《白话东周列国志赏析》,合作编著,署名方免,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5.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新标准汉语》,主编,该教材获北京市2006年精品教材奖。

初级篇第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初级篇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中级篇第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中级篇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准高级篇第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准高级篇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该教材有泰德时代网络版)

6.《四库大辞典》,经部副主编,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7.《中国监察大典》(思想卷)副主编,(法律卷)(人物卷)编委,撰稿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8.《民国史大辞典》编委,撰稿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9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辞典》编委,撰稿人,新华出版社1992年5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撰稿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7月。

11.《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四卷),副主编,撰稿人,方正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中华精神》,撰稿人,海洋出版社1991年9月。

13.《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诗经研究概要》,《诗经六论》,《诗三百篇探故》,《楚辞论文集》,《汉赋美学》。

14.《中华文化论丛》,第一辑,执行编委,中国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中华文化论丛》,第二辑,执行主编,商务印书馆(北京)1999年出版。

16.《中国楚辞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辑,主编,学苑出版社2002-2007年出版。

17.中外名作艺术鉴赏丛书《外国诗歌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评〈我们不善于告别〉》,《悠远而深刻的象征--评〈清晨〉》,《期待幻觉——评〈茵纳斯弗利岛〉》、《辉煌的痛苦与嚎叫--〈爹爹〉的艺术特色》。

18.中外名作艺术鉴赏丛书《外国散文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情动于衷理发文现--评〈贝多芬百年祭〉》、《追求至善至美的心理旅程--评〈鼠笼〉》。

19.中外名作艺术鉴赏丛书《外国短篇小说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精密的构思冷峻的讽刺--评〈竞选州长〉》。

20.中外名作艺术鉴赏丛书《中国现当代诗歌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理性和感性的追求--评〈星星变奏曲〉》,《骚动的自我》,《温柔而艰难的童话--评〈不是再见〉》。

21.《古代小说鉴赏辞典》,学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撰《杨衔之:洛水之神》,《穷怪录:萧总》,《志怪集:夏侯弘》,《宋懋澄:负情侬传》,《王猷定:汤琵琶传》,《冯梦龙:金老童传》,《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七回》,《许仲琳:封神演义》,《无名氏:龙图公案》,《李春芳:海公案》,《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22.《中外名诗赏析大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撰《鹿柴》,《夜上受降城闻笛》,《题李凝幽居》,《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铃霖(韩蝉凄切)》,《书愤》,

23.《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撰《双调·蝉宫曲·叹世》。

24.《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诗经研究概要》,《诗经六论》,《诗三百篇探故》,《楚辞论文集》,《汉赋美学》。

25.《小学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精解》(10篇),中华书局2000年8月出版。

杜道明,男,1954年12月生于山东省郓城县,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

►个人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83年8月-1986年8月在新疆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9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

1992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

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人物讲座

《中国文化精神》

►人物论著

1、个人专著:

《道家与解脱》,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通向和谐之路—中国古代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美学》,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韩国新星出版社2003年版。

《盛世风韵-隋唐五代审美风尚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考论》,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历代明君的用人之道》,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2、合著: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讲》(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古代卷)(合著)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姜夔诗词赏析集》(合著)巴蜀书社1995年版

《中国儒学文化大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论文:

刘勰论建安风骨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2期

《略论孔子之“兴”》-《孔子研究》1987年第3期。

庄子的体道三境界新疆大学学报1988年3期

刘勰不提陶渊明的原因试探思想战线1989年3期

《文心雕龙·神思》质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1期

论司空图的情悟美学理论晋阳学刊1991年2期

“思无邪”探微学术论丛1991年4期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东方丛刊1992年2期

孔子审美理想新探齐鲁学刊1992年3期

论道家的审美理想东岳论丛1992年5期

冲破形而上学思维的怪圈思想战线1992年6期

论禅宗的审美理想东方丛刊1993年1期

禅宗的审美趣味与封建社会后期审美风尚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3期

禅宗审美的不二法门——顿悟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春之卷

新疆召开古典文学讨论会文学遗产1984年1期

魂牵梦绕不了情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1期

儒道禅美学思想异同论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秋之卷

生平不羡麒麟阁,愿作春蚕永吐丝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5期

道家的审美直觉论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一辑

别开生面的金元审美风尚《华夏民族审美精神鸟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上下级之间现代交际1995年11期

“郑声淫”臆说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

辞约意丰状三峡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5期

中国古代乐论对审美境界的探求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二辑

有关“中庸”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

“思无邪”辨正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夏之卷

“顿悟”说与中晚唐美学嬗变199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道家“虚静”说及其美学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

金元时期雅俗文化的合流与雅俗共赏的审美趋势中华文化论丛1999年12月

别具一格的金元文化与审美趣味新疆大学学报2000年2期

金元时期反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文史哲2000年3期

论屈原悲剧的必然性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秋之卷

论盛唐文人对真态真情之美的追求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4期

殷人尚白考论东方丛刊2001年4期

论商代“拔尔而怒”的审美风尚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之卷

论商代“人神以和”的审美风尚美学2002年1期

论华夏审美精神的民族特色《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从“物中之道”到“味外之旨”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冬之卷

汉英交际语差异的文化探源(论文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禅宗的顿悟说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嬗变文艺研究2005年9期

韩经太,男,1951年3月生,原籍甘肃省定西县。“文革”中,先停课,1968年起插队于甘肃省酒泉地区,1972年抽调进甘肃省粮食机械厂作车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1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分配到北京语言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秘书长。

►个人履历

韩经太,男,文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讲有《中国诗学思想与中国诗歌艺术》等课程。

►人物生平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学、中国古代诗词、中国古代思想史等人文科学研究。

►成就及荣誉

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等级。

►研究生培养

1997年开始正式招收中外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专门史专业。2004年招收中外博士研究生,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

►获奖情况

1、《宋代诗歌史论》,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2、《徜徉两端:华夏审美风尚史(宋代卷)》,2000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代表论著

专著:

《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心灵现实的艺术透视----中国文人心态与古典诗歌艺术》,现代出版社,1991年。

《宋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中华书局,1997年。

《徜徉两端华夏审美风尚史(宋代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清淡美论辨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论文:

《中国古典诗学新探四题》,《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悲剧性美》,《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论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论宋诗谐趣》,《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定位在自信式文化建构的基点》,《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宋词与宋世风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儒家“风骨”的清虚化》,《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传统“诗史”说的阐释意向》,《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清”美文化原论》,《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老舍》,《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

《文学遗产的接受与开放性自律》,《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诗歌史:关注方式的转换与审美心理的调整》,《文学评论》,1993年第5期。

《宋词:对峙中的整合与递传中的偏取》,《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也论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与“意境”说》,《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清真白石词的异同与两宋词风的递变》,《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从抒情主体的心态模式看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文学遗产》,1987年第6期。

《主体参与和学术独立??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课题》,《文学遗产》,1988年第4期。

《古代文论研究应有多维视野》,《文学遗产》,1989年第4期。

《韵味与诗美》,《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评<明代文学批评史>》,《文学遗产》,1993年第1期。

《宋诗与宋学》,《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

《不大通,何以得大有》,《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

《词体:两大声律系统的复合》,《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

《清淡诗心的精神状态分析》,《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诗本位与广视野的交融》,《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论唐人山水诗美的演生嬗变》,《文学遗产》,1998年第4期。

《学术现代化的开放性特质》,《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唐宋词学的自觉与乐府传统的新变》,《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清”美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个人项目,2001??2005;

2、北京语言大学“十五”规划项目《文化诗学研究》,项目负责人,2001??2005;

3、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首善之区建设与留学生博雅教育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09;

4、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项目负责人,2008-2010;

5、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项目负责人,2009-2011;

6、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重点项目《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2011;

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诗学精神的理学文化观照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2012。

段江丽,女,汉族,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研究》副主编,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北京曹学会会刊《曹雪芹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小说理论、性别文化、日本汉学等。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生——中国古代文学史、性别文化研究等;硕士生——小说理论、明清小说研究等;博士生——明清小说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序跋及评点研究等。读博期间获北京大学2000年度研究生“学术十杰”称号及北京大学人文学部首届研究生“五四”论坛优秀论文奖。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日本)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有《奇人奇书——〈徐霞客游记〉》(2002)、《〈醒世姻缘传〉研究》(2002)、《礼法与人情——明清家庭小说的家庭主题研究》(2006);合著有《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辩》(2006)、《话说〈红楼梦〉中人》(2006)。2006年12月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主讲“贾府的太太和姨娘”,2014年4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主讲“红楼人物家庭角色解读”。完成校级及省部级课题4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日本学人所撰‘中国文学史’研究(1882-2002)”。

►学术专著

1、《奇人奇书——〈徐霞客游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醒世姻缘传〉研究》,岳麓书社,2003

3、《礼法与人情:明清家庭小说的家庭主题研究》,中华书局,2006

4、《二十世纪学术论辩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合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5、《话说〈红楼梦〉中人》(合著),崇文书局,2006

►学术论文

1、《〈窦娥冤〉的悲剧意识》,《湖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2(7)(研究生论文专辑)

2、《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中的艺术虚构论》,《理论与创作》,1993(2)

3、《论悲剧精神》,《中国文学研究》,1993(3)

4、《重新审视〈长生殿〉的爱情悲剧》,《湖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3(3)

5、《论中国古典悲剧的鉴别标准》,《中国文学研究》,1994(1)

6、《吴敬梓与〈儒林外史〉》,中华大文库之《儒林外史》(英汉对照)“前言”,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99

7、《贾宝玉性格的心理学阐释》,《红楼梦学刊》,1999(2)

8、《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湖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9(3)

9、《乱世悲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的思想内涵和叙事艺术》,《名作欣赏》,1999(4)

10、《论蒲松龄的儒家人格》,《蒲松龄研究》,1999(1)

11、《论陈眉公之“隐逸”》,《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4)

12、《〈红楼梦〉对“爱的起源”的探索》,《理论与创作》,1999(4)

13、《从“爱的本性”论宝黛爱情》,《红楼梦学刊》,2000(1)

14、《虐待狂:薛素姐形象的心理学分析》,《明清小说研究》,2000(3)

15、《论〈水浒传〉的叙事视角》,《湖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3)

16、《女正位乎内:贾母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红楼梦学刊》,2002(2)

17、《善书与明清小说中的果报观》,《明清小说研究》,2002(1)

18、《“除夕雷雨”与“内官”:〈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补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9、《男权的失落: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小说中的“女尊男卑”现象》,《浙江社会科学》,2002(6)

20、《缘法·情欲·情分:〈醒世姻缘传〉中的“婚姻本相”》,《浙江学刊》,2002(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1、《论王希廉〈红楼梦〉“评语”中的小说学思想》,《红楼梦学刊》,2004(1)

22、《对“自传说”的质疑和批评:1919-1949“边缘红学”研究之一》,《红楼梦学刊》,2004(3)

23、《〈金瓶梅〉之前的“家庭小说”传统》,《温州师院学报》(哲社版),2004(4)

24、《学术·政治·人性:〈红学:1954〉读后》,《博览群书》,2004(1)

25、《〈姑妄言〉:“合成性家庭小说”》,《剑河风》(英国剑桥大学),2004(2)

26、《〈红楼梦〉版本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3)

27、《小说批评派的种种主题说:1949年之前“红学”研究之二》,《红楼梦学刊》,2005(5)

28、《从明清小说看传统家庭生活的阶层性特征》,《中国文化研究》,2005(3)

29、《文化视野下的〈红楼梦〉》,《中国图书评论》,2005(11)

30、《1949年之后红楼梦主题研究述评》,《红楼梦学刊》,2006(1)

31、《〈红楼梦〉中的比德:从“林黛玉与花”说起》,《红楼梦学刊》,2006(3)

32、《“情”“欲”的意义:〈姑妄言〉中的夫妻情爱观》,《明清小说研究》,2006(2)

33、《错乱中的坚守与复归:明清同性恋小说的性别意识》,《中国文化研究》,2006(4)

34、《从小说叙事到影像叙事的改编空间:关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思考》,《红楼梦学刊》,2007(3)

杜道明,男,博士,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学术专著有《通向和谐之路:中国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美学》、《道家与解脱》、《盛世风韵:隋唐五代审美风尚史》、《中国儒家文化大观》(合著)。另发表有报告文学、杂文、随笔和文学鉴赏文章一百余篇。 
 
北京语言大学

添加北京语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语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语言大学报录比、北京语言大学考研群、北京语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语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语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语言大学排名、北京语言大学保研、北京语言大学公众号、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语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语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