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6 17:33:3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武汉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武汉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武汉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武汉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武汉大学官网来自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武汉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武汉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官网: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简介:
动力与机械学院是我国能源动力、机械工业等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单位。
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能源动力和工程管理3个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入选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能源化学工程2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学院拥有现代电力生产过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发电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机械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动力工程装备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9人,其中:教授4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副教授61人(含副研究员)。学院在校学生近1800人,其中本科生1294人,硕士生400余人,博士生95人。
近5年,学院先后获国家专利2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累计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100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SCⅠ,EI检索收录800余篇。
学院注重“创造、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0多项以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学院毕业生因基础扎实、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及有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与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广核集团、广东粤电集团、长江电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宝武钢铁集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奇瑞汽车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院广大师生正奋发图强,为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联系方式: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发展历程:
193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设立机械工程系。
1952年武汉大学成立水利学院。
19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从武汉大学分离,并入新组建的华中工学院。
1954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离,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8年武汉水利学院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设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隶属新成立的电力工程系。
1960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设化学专业,学生培养从1959级起开始;1964年12月北京电力学院的电厂化学专业调整到原武汉水利电
力学院。
1974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三系增设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
1975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组建了电厂热自和电厂化学系、水电站动力设备系。
1976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和电厂化学系增设电厂金属专业。
1977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创建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
1978年电厂热自和电厂化学系与水电站动力设备系合并为动力系,并在发电厂工程学科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7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动力系增设机械师资班。
1980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原有机械师资班、工程机械专业、电厂金属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机械工程系。
1981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水利系增设机电排灌专业。
198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机械系增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1986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增设电厂热能工程专业,动力系分成热能动力工程系和水能动力工程系。
1987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在机械工程系设立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
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96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在热能动力工程系、水能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199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进行学科和院系调整,流体机械及工程系转入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新的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机械与材料
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并以系为运作实体。各专业按照国家新的学科目录进行调整、合并、更名。
2000年新武汉大学成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机械学科合并组建成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
院。新的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系、材料工程系。
2003年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在电厂化学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成立水质工程系。
2008年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增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09年武汉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武汉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
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3年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2014年武汉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设立
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武汉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8年自动化学科转入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2018年水质工程系更名为能源化学工程系。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学科设置:
全日制本科生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080203)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080405)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501)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082201)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081304T)
博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08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材料学(080502)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热能工程(080702)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能源动力水质工程(080720)
电力建设与运营(080822)
硕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08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车辆工程(080204)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材料学(080502)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热能工程(080702)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核能发电工程(080722)
水利水电工程(081504)
化学工艺(081702)应用化学(081704)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085500) 能源动力(085800)工程管理(12560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武汉大教育学学硕
院校系 专业名称及代码   学习方式 类别 专业:拟招生人数 20复试线 21复试线 初试考试科目 报考限制 复试分值占比 复试比例
(116)教育科学研究院 (040100)教育学 (01)教育学原理
(02)课程与教学论
(03)高等教育学
(04)教育经济与管理
全日制 学硕 2 335 337 311统考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40% 1:1.5
武汉大学教育学院校分析:
一、招生方向。武汉大学21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以一级学科招生。
二、考试方式。武汉大学21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即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三、招生人数。武汉大学21年教育学学硕全日制计划统招2人。
四、武汉大学教育学考研特点:
1、学硕专业课采用统考试卷。
2、招生专业少。
3、招生人数非常少。
4、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武汉大学教育学上岸难度非常大。各位考生谨慎报考。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教育学原理(02)课程与教学论
(03)高等教育学
(04)教育经济与管理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教育学原理
02 (全日制)课程与教学论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学
04 (全日制)教育经济与管理
招生人数: 1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复试科目:
①教育学

武汉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全日制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备注
040100教育学         初试考试范围参照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范围,复试除笔试外,还需面试,主要内容如下:1.外语听力测试、口语面试;2.就个人在教育学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或研究计划进行陈述与答辩;3.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
01 (全日制)教育学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①教育学    
02 (全日制)课程与教学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学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04 (全日制)教育经济与管理 ④--无  

武汉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3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南京师范大学 A
5 华中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首都师范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华南师范大学 A-
10 西南大学 A-
11 清华大学 B+
12 上海师范大学 B+
13 浙江师范大学 B+
14 厦门大学 B+
15 山东师范大学 B+
16 河南大学 B+
17 华中科技大学 B+
18 湖南师范大学 B+
19 陕西师范大学 B+
20 西北师范大学 B+
21 北京理工大学 B
22 天津大学 B
23 天津师范大学 B
24 辽宁师范大学 B
25 沈阳师范大学 B
26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27 江苏师范大学 B
28 江西师范大学 B
29 广西师范大学 B
30 四川师范大学 B
31 河北大学 B-
32 苏州大学 B-
33 杭州师范大学 B-
34 安徽师范大学 B-
35 福建师范大学 B-
36 曲阜师范大学 B-
37 河南师范大学 B-
38 重庆师范大学 B-
39 云南师范大学 B-
40 新疆师范大学 B-
41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河北师范大学 C+
43 山西大学 C+
44 山西师范大学 C+
4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46 同济大学 C+
47 江南大学 C+
48 温州大学 C+
49 广州大学 C+
50 宁波大学 C+
51 北京工业大学 C
52 渤海大学 C
53 吉林师范大学 C
54 浙江工业大学 C
55 赣南师范大学 C
56 湖北大学 C
57 中南民族大学 C
58 贵州师范大学 C
59 云南大学 C
60 扬州大学 C
6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62 长春师范大学 C-
63 江苏大学 C-
64 淮北师范大学 C-
65 鲁东大学 C-
66 湖北师范大学 C-
67 深圳大学 C-
68 广西师范学院 C-
69 石河子大学 C-
70 海南师范大学 C-


添加武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武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大学报录比、武汉大学考研群、武汉大学学姐微信、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武汉大学专业目录、武汉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保研、武汉大学公众号、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武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