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外交学院考研分数线、外交学院报录比、外交学院考研群、外交学院学姐微信、外交学院考研真题、外交学院专业目录、外交学院排名、外交学院保研、外交学院公众号、外交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外交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外交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外交学院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是读研究生的一个快速渠道,但是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对学生生源的要求更高,申请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的同学必须成绩优秀,额外的奖项更是有用的加分项, 可以比考研的学生更快地获得研究生资格,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想要通过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项目,必须了解保研项目需要准备什么,例如相应的保研信息,保研夏令营的准备材料,预推免的流程以及推免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保研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3 北京 外交学院 国际法系 030109 国际法学 133 42 31.58% 6
 
 

请问老师:外交学专业2009年招多少人?录取比例?
【回复】220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的唯一高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出色的外交外事人才。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我院2018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为使我院2018年接收推免生工作有序、规范进行,经学院研究,特制定本章程。
    一、申请人基本条件:
    1、申请人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申请人须被推荐高校列入推免生名单;
    3、申请人必须是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4、申请人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5、申请人在本科阶段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取得科研成果,或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可优先考虑;
    6、申请人在本科学习期间未受过任何处罚或处分。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申请我院推荐免试生。此外,申请人还须符合我院各招生院系所相关推免条件,相关条件参见各招生院系所说明。
    二、接收推免生的专业及人数:
    有关我院接收推免生的专业、人数等信息参见附后的《外交学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生专业一览表》。
    三、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凡有意申请我院2018年推荐免试生的学生,需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学生证复印件(原件考试时查验)。
    2、《外交学院2018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红章)的本科成绩单原件。
    4、相关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各类获奖证明、体现学术能力的研究成果等复印件。
    5、两封专家推荐信。
    6、个人硕士期间学习设想。
    7、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所有申请材料,均采用A4纸打印或复印(成绩单可按所在学校格式)。所提供材料按顺序排放好后,务必于9月18日前以EMS形式寄送至报考院系所(具体通信方式详见院系所说明)。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四、申请与选拔考核程序安排:
    1、我院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拔,并在研究生部网站上公布参加复试的学生名单,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通知。
    2、选拔考核要求及时间安排:
    选拔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重点考察学生学科基础知识,面试重点考核学生科研创新潜力和综合素质。笔试、面试满分成绩均为100分。最终按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笔试、面试任何一科不足60分者不予录取,具体排名录取规则详见招生院系所说明。
    复试笔试时间:2017年9月26日上午9:00-11:00;面试时间:2017年9月26日下午1:00-5:00。请考生提前安排好行程。
    3、所有参加选拔考试的考生必须在2017年9月28日当天下午14:00前经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对我院相关专业提出申请。
    4、凡考试,被我院接收的考生,由学校经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布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须在24小时内经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录取,否则视为放弃。
    5、录取信息公示与公开。凡被我院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将在我院研究生部网站(http://yjsb.cfau.edu.cn/)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考生对公示名单如有疑问,学校研招办将协同纪检办公室及时调查处理投诉和举报,并按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五、资助与奖励政策:
    目前,凡我院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可获得学业奖学金及助学金资助;此外,还有机会申请国家奖学金、出国留学项目及各种科研资助项目等。有关我院2018年新生资助与奖励政策细则将另行公布。
    六、其他说明:
    1、申请人必须保证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内容不真实或不准确,我院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2、考试期间不再安排体格检查,拟录取的考生请自行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并将体检报告于10月25日前以EMS形式邮寄回外交学院研招办。
    3、根据相关规定,须对已接收推荐免试生进行政审。请考生将《外交学院拟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下载:外交学院拟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doc)交所在学校政治工作部门填写政治审查意见并盖章后于10月25日前以EMS形式邮寄回外交学院研招办。
    4、我院确定接收的推免生,在入学报到时未获得毕业证书者,学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5、体检不合格、政审不合格或有其它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者,将取消录取资格。
    6、凡我院确认接收的拟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7、咨询、监督及申诉渠道
    外交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传真:010-68323297,邮箱:yzhb@cfau.edu.cn。
    外交学院纪检办公室:010-68323375。
外交学院2014年推免生复试具体安排
一、笔试(考生提前20分钟入场,考前提交申请材料)

考试时间
考试序号
考试地点
9月28日
上午8:30-10:30
(非法语专业)
1-44
46-70
422教室
71-133
145-157
423教室
10月8日
上午8:30-10:30
(法语专业)
134-144
253教室

二、面试

专业
考试序号
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
国际法学
1-19
9月28日12:30
国际法系会议室(185室)
国际关系
20-27
9月28日 14:20
426教室
427教室
政治学理论
28-31
9月28日14:00
355教室
356教室
358教室
国际政治
32-37
外交学
38-44
世界经济
46-70
9月28日13:30
       424教室(候考)
425教室
英语语言文学
71-80
9月28日13:00-16:00
252教室
253教室
254教室
255教室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英)
81-103
英语口译(专业学位)
104-133
法语语言文学
134-135
10月8日13:00
252教室
253教室
254教室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法)
136-144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日)
145-151
9月28日14:00
357教室
433教室
日语语言文学
152-157

注:
复试地点在外交学院展览馆路校区
各项考试均须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
复试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研招办联系(主楼122房间/电话68323297)。
祝各位考生复试顺利!
①《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④《当代中国政府》,王春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政治经济学 [0201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外交学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理论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1 101 政治
2 201 英语一
3 303 数学三
4 807 经济学综合
备  注: 拟接收推免生人数:2
①《口译学习与实践》,庄晨燕等,外研社,2008年版;
②《法汉汉法翻译训练与解析》,李军等,外研社,2007年版;
③《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罗顺江等,外研社,2004年版;
④《文学与翻译》,许渊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外交学院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12 当代国际政治 

13 比较政治制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 101 政治 ②201 英语一或 244 法语 
③712 政治学综合二 ④808 国际政治概论 
备  注: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培养方案
(2019年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030206)
 
二、学制  四年
 
三、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四、专业定位及特色
本专业定位是服务于国家“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与“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整体战略部署,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的国际组织人才,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师资特色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专业的师资有着显著的特色。部分师资来自有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官员以及外交部的相关官员,校内师资来自全校各个系所。教师们将精心设计每一门课程,既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当前全球治理的最新动态,适应全球治理的快速变化。
2. 语言特色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需要较强的外语能力,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两门国际组织通用语言。一方面保证专业训练级别的课时,夯实语言基础;另一方面鼓励专业课英语化,争取做到在总课时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专业水平都得到提高。本专业学生出国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语言学习,以确保法语能够达到在国际组织中工作的水平。
3. 实践实习特色
鼓励本专业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前往国际组织实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学校将发挥外交部所属院校优势,通过学校协助、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学生还可利用境外留学机会,由合作院校协助申请当地国际组织的实习工作。学校将始终把拓展学生和毕业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就职的管道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逐渐将国际组织实习工作制度化。
4、留学特色
国际组织人才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熟悉国际组织中主流的文化理念。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计划组织学生去国外名校学习一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专门项目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资金支持。留学一年将强化学生的法语语言水平,同时学习国际水准的英语专业课程。
 
五、培养目标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理论扎实、业务精通、外语娴熟的高素质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将具备两种国际组织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和法语进行工作;他们将熟悉国际组织运行规律,关心全球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性议题,将具备调查研究、公共政策分析、国际谈判、跨文化沟通、创造性解决问题等业务能力。他们将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全球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以及创新务实精神的新一代复合型高级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
 
六、专业要求
(一)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具有现代法治观念,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有强烈事业心,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全球视野和关怀
本专业的学生将了解全球发展趋势及地区发展差异,充分认识和洞察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了解国际体制的运行规律,具备与全球各国人民共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共识和担当。
(三)扎实的理论功底
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经济等领域的理论知识,掌握该领域理论派别的基本概念、分析单位、推导逻辑及一般命题,理论功底扎实。
(四)高超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学生通过在国内和国外的课堂学习、课下演练以及在国际组织的实习,将系统掌握国际组织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调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谈判能力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娴熟的语言能力
本专业的学生将精通两门外语,一门英语和一门法语。本专业学生接受专业英语训练,毕业时将达到专业英语八级水平,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对外交流活动。学生将在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学习,毕业时能熟练运用法语工作。
(六)良好的身体素质
本专业学生按照国家体育教育的要求,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健体魄,掌握并精通1-2项国际性体育运动项目。
(七)深厚的人文素养
本专业的学生将接触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等中外文明的优秀成果,汲取人类文明的菁华,为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准备条件。
 
七、主干学科:政治学
 
八、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有:政治学导论,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0),国际组织概论,国际政治概论,联合国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组织法,全球治理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援助与全球发展,经济学原理,国际危机管理,国际谈判,国际事务专题研究,非政府组织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外交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等等。
 
九、教学思路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注意国际和国内相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自我,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十、学分构成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课 程 类 别 学分 小计学分
理论必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2 136
专业核心课程 20
公共外语必修课程 34
法语必修课程 42
公共必修课程 28
理论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10 10
通识选修课程 跨专业选修课程 6 14
艺术选修课程 2
文化素质选修课程 6
实践教学课程 专业实践/实训/创新创业课程 8 16
军训 1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1
毕业实习 2
毕业论文 4
总学分 176
 
十一、实践教学
学生参加由学院和系里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训、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实验教学。
 
十二、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严格按照《外交学院本科学生管理规定》、《外交学院本科课程考核细则》和《外交学院实践教学大纲》等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就业方向
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部门,外交部、商务部等与国际社会互动频繁的部委机关,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从事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研究的科研机构,等等。
 
十四、本科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专业课程设置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803034 政治学原理 2 34 2 专业基础课程12学分。
学生必修。 专
11803037 国际政治概论 2 34 2
11804018 外交学概论 2 34 2
11901131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0) 2 34 2
11803038 政治学研究方法(英语授课) 2 34 2
11803024 公共政策分析 2 34 2
11803020 全球治理概论 2 34 2 专业核心课程20学分。
学生必修。
11804023 国际组织概论 2 34 2
12201130 国际公法 2 34 2
12201019 国际组织法 2 34 2
11803023 援助与全球发展 2 34 2
11803018 国际危机管理 2 34 2
12301111 经济学原理 2 34 2
11803015 联合国研究 2 34 2
11803033 国际项目管理 2 34 2
11803022 国际事务专题研究 2 34 2
11804044 外事实践调研 2 34 2 专业实践课8学分。学生必修。 专
11804050 研究设计 2 34 2
11804051 外交礼宾礼仪实践 2 34 2
12501016 公众演讲 2 34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课程设置(语言必修课)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2001186 英语精读(一) 4 68 4     公共外语必修课34学分,法语必修学分42。共76学分。
12001187 英语精读(二) 4 68 4
12001003 英语精读(三) 4 68 4
12001009 英语听力(一) 2 34 2
12001010 英语听力(二) 2 34 2
12001011 英语听力(三) 2 34 2
12001013 英语口语(一) 2 34 2
12001014 英语口语(二) 2 34 2
12001015 英语口语(三) 2 34 2
12001016 英语口语(四) 2 34 2
12001019 英语专题讨论(一) 2 34 2
12001020 英语专题讨论(二) 2 34 2
12001045 英语写作(1) 2 34 2
12001046 英语写作(2) 2 34 2
12102056 基础法语(一) 6 102 6
12102057 基础法语(二) 6 102 6
12102058 基础法语(三) 6 102 6
12102065 基础法语(四) 6 102 6
12102092 法语试听说(一) 2 34 2
12102090 法语试听说(二) 2 34 2
12102011 法语试听说(三) 2 34 2
12102012 法语试听说(四) 2 34 2
12102013 法语口语(一) 2 34 2
12102014 法语口语(二) 2 34 2
12102071 法语口语(三) 2 34 2
12102072 法语口语(四) 2 34 2
12102094 法语写作 2 34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6010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4 2 公共必修课28分。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不占课时,但学生必须参加“外交学院论坛”、“外交学院讲座”等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生提交一篇论文,由基础部评阅。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和《数据库程序设计》每周安排2课时《上机操作》,学生必修。
 
11601043 心理素质教育 1 17 1
11601042 职业发展规划 1 17 1
1160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4 2
11601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2 34 2
116010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3 51 3
1160103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1 17 1
116010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1 3
11601007 形势与政策教育 - 2
11601008 国防教育 1 17 1
11606001 体育(一) 1 34 1
11606002 体育(二) 1 34 1
11606003 体育(三) 1 34 1
11606004 体育(四) 1 34 1
11605001 大学语文 2 34 2
11307001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2 34 2
11307011 数据库程序设计 2 34 2
13000002 社会实践 - 1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任选其一,记1学分。 实
13000003 社会调查 - 1
13000004 实践活动 - 1
13000005 军训 - 1
13000001 毕业实习 -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803036 比较政治学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 专
11803035 中国政府与政治 2 34 2
11803019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34 2
11804021 西方政治思想史 2 34 2
11803007 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 2 34 2
11803005 台湾地区研究 2 34 2
11803043 行政管理学概论 2 34 2
11804013 当代中国领事 2 34 2
11803045 宗教与国际政治 2 34 2
11804026 国际公务员制度 1 17 1
11803027 恐怖主义研究 2 34 2
11803028 和平学研究 2 34 2
11804029 非政府组织研究 2 34 2
11901022 冷战后国际关系 2 34 2
11804041 冷战史专题研究 2 34 2
11901023 国际关系理论 2 34 2
1190100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26 国际关系案例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19 世界战争史 2 34 2
11901024 当代国际思潮 2 34 2
11901020 大国兴衰研究 2 34 2
11802009 地缘政治与经济 2 34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804033 外交学经典文献选读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 专
11804057 国际谈判 2 34 2
11901012 经济外交 2 34 2
11804056 媒体与对外政策(英语授课) 2 34 2
11804058 外交战略研究 2 34 2
11804059 环境与能源外交 2 34 2
11804060 中国战略安全与军控外交 2 34 2
11804040 海外利益保护案例研究 2 34 2
11804061 东方外交史 2 34 2
11804045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 34 2
11804046 当代中国外交 2 34 2
11804035 公共外交 2 34 2
11901028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2 34 2
11804006 中美关系(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27 俄罗斯外交与中俄关系 2 34
11804063 中美日三边关系(英语授课) 2 34 2
11804011 战后中日关系 2 34 2
11804049 中国与西亚非洲关系 2 34 2
11901015 美欧关系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803046 美国政府与政治 2 34 2
11901018 美国外交史 2 34 2
11901023 当代美国外交 2 34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804064 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英语授课)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
11901007 东欧地区研究 2 34 2
11901025 北约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17 日本外交史 2 34 2
11901013 苏俄研究 2 34 2
11901009 俄罗斯与独联体研究 2 34 2
11804010 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 2 34 2
11901034 东南亚政治导论 2 34 2
11901005 中东地区研究 2 34 2
11803004 当代非洲政治与经济 2 34 2
11804065 网络外交 2 34 2
12501006 交流学 2 34 2
12501001 交流心理学 2 34 2
11804066 媒体应对 2 34 2
12501018 策略性交流(英语授课) 2 34 2
12501012 应用舆论学 2 34 2
12501005 跨文化交流 2 34 2
11804067 冲突管理 2 34 2
11804068 个人形象塑造 2 34 2
 
 
 
附件: 国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外交学院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 当代国际关系 
05 当代美国外交 
06 俄罗斯外交 
07 亚太国际关系 
08 中东国际关系 
09 国际经济关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国际法学 [030109]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外交学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法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法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国际公法
02 国际私法
03 国际经济法
招生人数: 35
考试科目: 01:
1 101 政治
2 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3 710 法学综合
4 801 国际法专业
02:
1 101 政治
2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3 710 法学综合
4 801 国际法专业
03:
1 101 政治
2 201 英语一
3 710 法学综合
4 801 国际法专业
备  注: 拟接收推免生人数:17
外交学院本科辅修外交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9年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外交学(030403*)
 
二、学制:三年
 
三、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四、专业定位及特色
外交学专业是适应国家对外开放进程,为各级党政部门、跨国企业、国际组织、新闻媒体机构培养从事外交和外事工作的专业干部、从事对外交流和国际公共关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设置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对高素质的外交外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外交学专业的培养特色:业务精通、外语娴熟、视野开阔。业务精通指本专业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国家重大的外交外事政策,掌握基本的外交外事礼仪知识。在要求学生掌握外交业务、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同时,我们通过广泛设置选修课程、邀请各界人士来院举办讲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外交外事实践机会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阔思路。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外交学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系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理论、发展演变,把握中国外交及外事管理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立场,熟练运用外语,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能在外交、外事、外宣、国际组织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
 
六、专业要求
(一)思想
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熟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强烈的事业心、高度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等优秀品质。
(二)专业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接受有关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学位获得者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五种基本功:政治基本功、专业基本功、语言基本功、交流基本功和信息技术基本功; 
2、五种能力:调研能力、办案能力、礼宾能力、谈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体育素质要求:
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以上标准。
(四)美育素质要求:
树立高尚、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具有丰富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主要课程
外交学概论、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当代国际政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战后国际关系史、多边外交、国际公法、现代政治学导论、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外交谈判、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外交学经典文献选读等。
 
八、教学思路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注意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品行,通过相关课程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二是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外交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三是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自己所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学分构成
 
课 程 类 别 学分 小计学分
成 专业必修课程 18 48
专业选修课程 26
毕业论文 4
 
十、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严格按照《外交学院本科学生管理规定》、《外交学院本科课程考核细则》和《外交学院实践教学大纲》等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就业方向
各级党政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外宣及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大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对外交流和公共关系活动;新闻媒体从事国际报道和评论。
 
 
 
十二、辅修外交学专业课程设置
(一)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二年级 三年级 周
时 学分 备          注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31804025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 2 2 共18学分
31804021 当代中国外交 2 2 2
31804007 外交学概论 2 2 2
31901004 国际关系理论 2 2 2
31804023 中国政府与政治 2 2 2
31804024 比较政治学 2 2 2
31804026 政治学原理 2 2 2
31804022 公共外交 2 2 2
31804013 外交学经典文献选读 2 2 2
 
 
 
(二)专业选修课 (随主修培养方案时间安排)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803017 政治学研究方法(英语授课)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6学分 专
11803043 行政管理学概论 2 34 2
11803019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34 2
11804021 西方政治思想史 2 34 2
11803007 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 2 34 2
11803005 台湾地区研究 2 34 2
11803016 国际政治概论 2 34 2
11803044 国际公务员制度 1 17 1
11803015 联合国研究 2 34 2
10804034 国际政治经济学(英语授课) 2 34 2
11804006 中美关系(英语授课) 2 34 2
11803045 宗教与国际政治 2 34 2
11804029 非政府组织研究 2 34 2
11901022 冷战后国际关系 2 34 2
11804041 冷战史专题研究 2 34 2
11901026 国际关系案例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24 当代国际思潮 2 34 2
11901020 大国兴衰研究 2 34 2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901005 中东地区研究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6学分 专
11803004 当代非洲政治与经济 2 34 2
11804056 媒体与对外政策(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19 世界战争史 2 34 2
11802009 地缘政治与经济 2 34 2
11804057 国际谈判 2 34 2
11803018 国际危机管理 2 34 2
11901012 经济外交 2 34 2
11804058 外交战略研究 2 34 2
11804059 环境与能源外交 2 34 2
11804060 中国战略安全与军控外交 2 34 2
11804040 海外利益保护案例研究 2 34 2
11901006 外交外事调研 2 34 2
11804061 东方外交史 2 34 2
11804062 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804066 媒体应对 2 34 2
12501018 策略性交流(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27 俄罗斯外交与中俄关系 2 34 2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1804063 中美日三边关系(英语授课)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6学分 专
11804011 战后中日关系 2 34 2
11804049 中国与西亚非洲关系 2 34 2
11804013 当代中国领事 2 34 2
11901015 美欧关系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803046 美国政府与政治 2 34 2
11901018 美国外交史 2 34 2
11901023 当代美国外交 2 34 2
11804064 英国政治经济与外交(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07 东欧地区研究 2 34 2
11901025 北约研究(英语授课) 2 34 2
11901017 日本外交史 2 34 2
11901013 苏俄研究 2 34 2
11901009 俄罗斯与独联体研究 2 34 2
11804010 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 2 34 2
11901034 东南亚政治导论 2 34 2
11901028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2 34 2
11804065 网络外交 2 34 2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
时 学
 
分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7 17 17 17 17 17 17 13
12501006 交流学 2 34 2 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6学分 专
12501001 交流心理学 2 34 2
12501012 应用舆论学 2 34 2
12501005 跨文化交流 2 34 2
11804067 冲突管理 2 34 2
11804068 个人形象塑造 2 34 2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外交学院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 当代国际关系
05 当代美国外交
06 俄罗斯外交
07 亚太国际关系
08 中东国际关系
09 国际经济关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一、院系简介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是新中国各高校中第一个开展外交学和中国对外关系教学研究的单位,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传统,设有外交学、中国对外关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公共外交、领事五个教研室,设有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两个本科专业,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外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外交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外交学专业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外交学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来外交学院参加新学期开学典礼,亲自宣布外交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我系成为教育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7年9月,外交学院外交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外交学重点学科教授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3月,教育部批准外交学院新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外交学院是目前国内仅有两所设有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大学之一。
 
多年来,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遵循“宽口径、通专业、精外语、重能力”的教学原则,坚守小规模、高层次的培养模式,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外交外事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专业介绍
 
(一)外交学专业
 
外交学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外交外事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掌握外交学基本知识及外交实践运作,了解外交学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熟练使用外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二)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全球事务及其发展规律,熟悉国际组织运作机制,具有全球意识和创新能力,熟练运用两种国际组织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三)课程设置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国外知名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遵循宽口径、精外语的教学原则,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学生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基础课模块和外语学习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模块内的课程,使之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1.外交学理论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外交学的内在逻辑,从政策上把握国家重大的外交外事决策。主要课程包括:外交学概论、外交思想史、外交战略、外交学经典原著选读、外交政策分析、外交决策。
 
 
2.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的制度和运行规则,为提高中国人在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准备条件。主要课程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全球治理研究、联合国研究、多边外交、国际危机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等。
 
 
3.外交史与对外关系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外交史以及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现状。主要课程包括: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史、冷战史研究专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关系等。
 
 
4.国际关系理论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秩序,以及这一体系的演变史。主要课程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第五,国别地区研究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思潮。主要课程包括:政治学概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思潮、宗教与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美国政府与政治、中东研究、欧盟研究、东欧研究、英国政治与外交、当代非洲政治与经济、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等。
 
第六,涉外事务实践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外交案例分析、外交谈判技巧、当代中国领事、公共外交、公共演讲、策略性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舆论分析与引导、涉外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等。
 
为学生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英语、翻译等专业中挑选一个进行辅修,在完成所需学分及相关专业毕业论文后,符合学位授予要求的,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辅修制系统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将来处理跨领域、跨学科的外交外事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专业特色和优势
 
第一,注重外语水平培养。外交学专业的学生要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学生要运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大量课时的语言教学为我系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本科生总课时中三分之一是语言类课程。毕业之前,我系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和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通过专业英语八级水平考试。除语言课程外,一些专业课程也采用全英语上课或者双语上课。
 
第二,发挥小班教学优势。语言课人数保持在20人左右,专业课一般不超过60人。为了加强专业学习的效果,系里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专业学习导师。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并随时解疑释惑。
 
第三,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在外交技能课堂上进行教学改革,外交谈判技巧、公众演讲、外事礼仪等课堂采用模拟教学;外交案例、当代中国领事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效果显著。
 
 
第四,大使登台讲授课程。外交学院的历届院长、书记,如吴建民大使、赵进军大使、曲星大使、袁南生大使、齐大愚大使等,以讲座、授课、座谈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鲁桂成大使、张宏喜大使、程涛大使、齐建国大使、刘贵今大使、张九桓大使、鲁培新大使等为我系客座教授,经常为学生讲授外交案例。
 
第五,教师亲历外交实践。作为外交部直属院校,我系教师有很多的外交外事实践机会,到中国驻外使领馆从事一线外交工作,亲自体验外交工作的真实挑战和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讲述外交学的内容。我系部分教师先后在中国驻英国、荷兰、坦桑尼亚、以色列、德国、英国、克罗地亚等使馆担任外交官。他们的外交官经历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密切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拥有一支十分优秀的师资团队,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学养深厚,海内外学术联系广泛,科研成果丰富。
 
(一)学缘结构合理,教育背景多样。我系在职教师27名,全部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良好的学缘结构带来了多元化的学术观点,拓宽了学术视野,有利于学生培养和学科发展。
 
(二)国际交流频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我系教师注重国际交流,通过访学和国际会议的方式,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随时将学术前沿带回到课堂,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我系教师国际访学、交流、调研的国家不仅有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土耳其、以色列、阿联酋、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朝鲜、埃及、南非、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见所闻无不成为丰富学生课堂的一手材料。
 
(三)科研扎实,学术成果丰富。我系教师注重以科研促教学,长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默默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发表了系列教材、专著、译著、学术文章、报刊文章、政策报告、课题报告,科研成果或发表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一流媒体,或递交到有关政策部门,为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方面使教学团队始终立足世界学术前沿,同时也有助于立足现实启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不断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四)教学经验丰富,被外交部、商务部及各部委外事部门聘请为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受外交部委托,我系从1996年开始,为外交部新入部干部举办了20期的外交外事业务培训,新干班大多数课程都由我系教师承担。我系教师还受邀为发展中国家外交官培训班、港澳公务员培训班、各部位外事干部培训班、地方外办的外事干部培训班进行讲学。2016年9月,高飞教授被邀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就“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讲解。
 
(五)教学成果丰硕,名师辈出。我系在多年教学中涌现出一批批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学名师,多项教学成果受到北京市级及国家级别表彰。高飞教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王春英教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苏浩教授获国务院特别津贴。我系陈涛副教授等青年教师的讲课也深受学生欢迎。我系传统优势课程“当代中国外交”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现代外交史”以及“外交学概论”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四、国际交流
 
我系与许多世界名校建立了学生交流的项目,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女子学院、康涅狄格大学、美国长老会大学、英国肯特大学、英国艾克塞斯大学、法国里尔政治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日本新瀉大学等。通过国际交流,学生们提高了语言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拓宽了国际视野,跨文化素养。
 
五、学生参与外交外事实践活动情况
 
我系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外交外事实践。在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外交谈判大赛、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等活动中,我系学生是重要组织者和参加者。组织和参与这些全国性赛事强化了我系学生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我系学生有机会去外交部参加接待日活动,旁听新闻发布会和蓝厅论坛,感受新闻发言人的魅力和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学生在校期间还能够参观各国驻华使馆,如新加坡大使馆、澳大利亚大使馆、荷兰大使馆、比利时大使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处等,并有机会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实习。这些活动都拉近了学生和外交工作的距离。 
 
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国家重要外交外事活动,也是我系学生的特别优势。近年来我系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有中非论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共同体论坛、APEC峰会、亚信峰会、全球智库峰会、亚投行成立大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
 
翻译专业硕士简介
发布日期 : 2016-01-13 
浏览次数 :  1108 次 
字体 :【 大 中 小 】 
 
 
 
    翻译硕士专业主要为国家部委或涉外部门培养和输送能够胜任各重大国际交往场合的口笔译工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学习年限为两年,第四学期为撰写实习报告时间,每年招生47人左右。
 
    翻译硕士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翻译概论、国际时文翻译、交替传译基础、高级英语口译专题(文化、外交、经贸)、高级英汉视译、同声传译实践、口译工作坊、中西文化对比、话语分析、中国国情讨论、国际经济与政治、当代中国外交等。
 
国际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2013)
发布日期 : 2013-07-05 
浏览次数 :  991 次 
字体 :【 大 中 小 】 
 
 
 
  国际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2013)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2)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专业定位及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为国家各级政府涉外部门和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丰富的国际经贸理论和知识、具备全球视野、英语水平突出、交流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外交专业人才。
 
  本专业既注重英语、经济学和国际经贸理论以及分析工具类课程的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知识与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能够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胜任政府机构涉外部门和对外贸易与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管理工作和调研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外交人才。
 
  六、专业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熟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强烈的事业心、高度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等优秀品质。
 
  (二)专业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接受良好的经济学思维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参加学院规定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公益劳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西方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能运用计量、统计及其它数理分析工具来分析和研究现实经济问题;
 
  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政策;
 
  5、掌握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基本业务知识与实务操作;
 
  6、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法规;
 
  7、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8、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Eviews、SPSS等计算机软件;
 
  9、具有五种基本功(政治基本功、专业基本功、语言基本功、交流基本功和信息技术基本功)和六种能力(调研能力、办案能力、礼宾能力、谈判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形势研判能力)。
 
  (三)体育素质要求
 
  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以上标准。
 
  (四)美育素质要求
 
  树立高尚、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具有丰富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主干学科:经济学
 
 八、主要课程
 
  经济数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外交。
 
  九、教学思路
 
  低年级强化英语、高等数学等经济学学科必备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同时学习宏微观经济理论及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等专业基础课;高年级着重加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理论的应用训练和研究工具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实施“专业教学英语化”,为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夯实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实习。
 
  十、学分构成
 
 
 
课 程 类 别
 
学分
 
小计学分
 
 
 
 
 
 
必修
 
专业必修课程
 
44
 
123
 
 
英语必修课程
 
52
 
 
公共必修课程
 
27
 
 
专业选修
 
专业选修课程
 
24
 
24
 
 
任选
 
跨系选修课程
 
6
 
14
 
 
艺术选修课程
 
2
 
 
文化素质选修课程
 
6
 
 
实践教学
 
军训
 
1
 
4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践活动
 
1
 
 
毕业实习
 
2
 
 
毕业论文
 
4
 
4
 
 
总学分
 
169
 
 
  十一、实践教学
 
  学生参加由学院和系里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训、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参见附件。
 
  十二、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严格按照《外交学院本科学生管理规定》、《外交学院本科课程考核细则》和《外交学院实践教学大纲》等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就业方向
 
  各级国家机关外交外事部门、内外资金融与非金融企业、新闻媒体、各类咨询及管理机构。
 
国际安全 [0302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外交学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1)政治学综合一
④(802)国际关系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711)政治学综合一
④(802)国际关系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4)法语
③(711)政治学综合一
④(802)国际关系史
备  注: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的唯一高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出色的外交外事人才。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我院2017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为使我院2017年接收推免生工作有序、规范进行,经学院研究,特制定本章程。
一、申请人基本条件:
1、申请人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申请人须被推荐高校列入推免生名单;
3、申请人必须是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4、申请人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5、申请人在本科阶段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或取得科研成果,或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可优先考虑;
6、申请人在本科学习期间未受过任何处罚或处分。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申请我院推荐免试生。此外,申请人还须符合我院各招生院系所相关推免条件,相关条件参见各招生院系所说明。
二、接收推免生的专业及人数:
有关我院接收推免生的专业、人数等信息参见附后的《外交学院2017年接收推荐免试生专业一览表》。
三、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凡有意申请我院2017年推荐免试生的学生,需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学生证复印件(原件复试时查验)。
2、《外交学院2017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下载:《外交学院2017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红章)的本科成绩单原件。
4、相关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各类获奖证明、体现学术能力的研究成果等复印件。
5、两封专家推荐信。下载:《2017推荐信》
6、个人硕士期间学习设想。下载:《个人硕士阶段学习设想》
7、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所有申请材料,均采用A4纸打印或复印(成绩单可按所在学校格式)。所提供材料按顺序排放好后,务必于9月18日前以EMS形式寄送至报考院系所(具体通信方式详见院系所说明)。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四、申请与选拔考核程序安排:
1、我院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拔,并在研究生部网站上公布参加复试的学生名单,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通知。
2、复试考核要求及时间安排:
复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重点考察学生学科基础知识,面试重点考核学生科研创新潜力和综合素质。笔试、面试满分成绩均为100分。复试按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笔试、面试任何一科不足60分者不予录取,具体排名录取规则详见招生院系所说明。
复试笔试时间:2016年9月23日上午9:00-11:00;面试时间:2016年9月23日下午1:00-5:00。请考生提前安排好行程。
3、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在2016年9月28日当天24:00前通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对我院相关专业提出申请。
4、凡通过复试,被我院接收的考生,由学校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布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须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录取,否则视为放弃。
5、录取信息公示与公开。凡被我院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将在我院研究生部网站(http://yjsb.cfau.edu.cn/)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考生对公示名单如有疑问,学校研招办将协同纪检办公室及时调查处理投诉和举报,并按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五、资助与奖励政策:
目前,凡我院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可获得学业奖学金及助学金资助;此外,还有机会申请国家奖学金、出国留学项目及各种科研资助项目等。有关我院2017年新生资助与奖励政策细则将另行公布。
六、其他说明:
1、申请人必须保证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内容不真实或不准确,我院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2、复试期间不再安排体格检查,拟录取的考生请自行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并将体检报告于10月25日前以EMS形式邮寄回外交学院研招办。
3、根据相关规定,须对已接收推荐免试生进行政审。请考生将《外交学院拟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下载:外交学院拟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交所在学校政治工作部门填写政治审查意见并盖章后于10月25日前以EMS形式邮寄回外交学院研招办。
4、我院确定接收的推免生,在入学报到时未获得毕业证书者,学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5、体检不合格、政审不合格或有其它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者,将取消录取资格。
6、凡我院确认接收的拟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7、咨询、监督及申诉渠道
外交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传真:010-68323297,邮箱:yzhb@cfau.edu.cn。
外交学院纪检办公室:010-68323375。
外交学院研究生部网站:http://yjsb.cfau.edu.cn/。
001国际法系
国际法学硕士专业目前设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三个方向的初试科目和内容相同,包括政治、外语、法学综合、国际法专业4个科目。除法语外的其他外语语种和政治考试为全国统一命题,法语和两门专业考试科目均为我院命题。
《法学综合》卷的内容包含宪法、民法、刑法和民事诉讼法四门法学基础课,共150分(其中宪法30分,民法60分,刑法30分,民事诉讼法3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国际法专业》卷的内容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门课程,共计150分(其中国际公法60分,国际私法45分,国际经济法45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法学综合和国际法专业两科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四种题型。名词解释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学科重要法律名词的识记和理解;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际法和基础法学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论述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融会贯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内容一般不超出教材,在有关书目上可以直接找到;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有时会涉及相关学科当前热点法律问题的法理分析、论证。
我院国际法学专业入学考试重点均为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请考生在复习时,结合参考书目和法律法规,把重点放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本专业所推荐的参考书的内容,覆盖了考试的基本范围。此外,考生还应关注和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
002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关系专业目前共设置6个研究方向,它们分别是当代国际关系、当代美国外交、俄罗斯外交、亚太国际关系、中东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所有6个方向的专业考试科目和内容完全相同。
除法语外的其他外语语种和政治考试为全国统一命题,法语和两门专业考试科目均为我院命题。国际关系史科目涵盖的时间范围从1917年至今,主要参考书目为肖月、朱立群主编:《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政治学综合一科目涵盖政治学基础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门课程,其中,政治学基础占总分值的40%,国际关系理论占60%。主要参考书目为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帆、曲博主编:《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秦亚青:《权力o制度o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两门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均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难易结合。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国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具备的研究潜力。复试进行专业课面试和专业外语能力的书面测试,还包括外语口试。
003外交学系
一、外交学专业
外交学院外交学硕士专业目前设有外交学、当代中国外交和中国对外关系三个方向。2015年三个方向共招收25名学生。三个方向的初试科目和内容相同,包括政治、外语、政治学综合2、外交学4个科目。政治和外语科目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考试科目有两门课程,均为我院命题。外交学科目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三小时。主要参考书:《外交学概论》,鲁毅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谢益显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二版)》,熊志勇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外交决策》,张历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专业课重点考查考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是否具有对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和研究潜力。国家统一组织的笔试之后,根据成绩确定复试名单,在外交学院组织面试。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外交外事和科研部门输送专门人才,并为我院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作好生源储备,因此,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方面要求较高。
二、国际政治专业
国际政治专业包括当代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两个研究方向。
上述两个方向考试科目与试卷完全相同,除国家统考的政治、外语课外,专业课考试分别为:政治学综合2、国际政治概论。其中国际政治概论涵盖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在分值分配上,国际政治学占90分,中外政治制度占60分。
基本参考资料(考生根据自己情况及需要选读):《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当代中国政府》,王春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政治概论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类。名词解释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重要概念、事件的把握和理解;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论述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内容一般不超出教材,在有关书目上可以直接找到,论述题则侧重考查能力,考生应当具有对某些重要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我院国际政治专业入学考试重点考查的是学习该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应当尽量扩大知识面,适当地阅读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三、政治学理论专业
政治学理论专业包括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发展研究两个研究方向。
上述两个方向考试科目与试卷完全相同,除国家统考的政治、外语课外,专业课考试分别为:政治学综合2、政治学理论。其中政治学理论涵盖政治学基础、西方政治思想史(近代部分),在分值分配上,政治学基础占90分,西方政治思想史(近代部分)占60分。
基本参考资料(考生根据自己情况及需要选读):《政治学基础》,王浦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特别注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考试内容仅涵盖近代部分)
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类。名词解释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重要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论述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内容一般不超出教材,在有关书目上可以直接找到,论述题则侧重考查能力,考生应当具有对某些重要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我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入学考试重点考查的是学习该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应当尽量提高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
004国际经济学院
本专业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外交三个专业方向。三个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同。
外语、政治和数学均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经济学综合考试由我院命题,包含世界经济概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共150分,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即各50分。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宏微观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计算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模型的应用能力;论述题主要测试考生对上述专业领域的某些重要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试内容以基础知识和逻辑分析为主,难易结合。
专业复试包括笔试与面试,笔试内容主要包含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面试内容包括考生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热点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笔试以英语为考试语言。此外,考生还要参加学院统一的外语口试。
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参考书目:《现代世界经济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考生还应阅读一些相关的专业杂志,关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特点。
005英语系
英语系共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美国研究方向)、翻译专业硕士(英语口译方向)三个专业,2016年同时招生。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完全相同,均只测试考生的英语水平,与语言学专业或美国研究专业的专业内容无关,因此不提供任何专业参考书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包括《基础英语》和《翻译》,满分均为150分。《基础英语》主要测试考生对基础英语的掌握程度。《翻译》含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英译汉内容主要涉及文学、政经及外交等;汉译英除有关上述内容外,另含古文片段。考生可以参考近年出版的一些中译英教程,认真学习其中讲授的翻译方法,而不是背诵现成的译文。
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应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英语水平上。定期收听英语新闻广播,阅读欣赏各种文体的英语文章,多读Newsweek,Time,China Daily等报刊杂志,甚至English World, English Study等也会很有帮助。要注意语言的细微之处、词语搭配、单复数、习惯用法等。英语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关系到英译汉理解和汉译英表达的准确性。
关于第二外语考试,可以具体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考研××(外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二外教学内容,含词汇、句型等方面的要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除全国统考分值100分的《政治理论》之外,专业考试分为三门,分别是《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以及《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翻译硕士英语》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水平,总分100分,《英语翻译基础》重点考察考生的英汉互译专业技能和潜质,总分150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现代汉语写作水平和百科知识,总分150分。这三门专业考试的具体要求参见《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需要准备面试和笔试: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面试包括两部分。听力部分:考生听两遍一段5-6分钟的听力材料,准备回答主考的问题和自由会话。要求考生有很好的记忆能力,听两遍之后能够记住大概内容并回答问题,这是作高级翻译的必要条件。复试中口语表现很重要,语音纯正,语调标准、自然。交替传译部分:考生将进行英汉和汉英交传,材料只听一遍,可以做笔记。要求考试能够准确翻译所听材料。
翻译硕士专业的面试形式为交替传译,分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部分。考生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做笔记。
笔试为英语写作,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需注意主题思想、政治内容、文章结构、逻辑、语言、文体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根据考生的总分(至少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复试线)择优确定复试名单,经面试和英语写作测试后,综合考虑决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和外交学院的具体规定,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公平录取。
推免生问题:
接受本校和外校的推免生,将本着优中择优的原则。外校推免生需参加笔试(基础英语和笔译)和面试(中英和英中交替传译),并参照推免生提供的经其所在大学教务部门核实的成绩单、证书等,综合考虑确定是否录取。考生除笔试必须合格外,面试需表现出具备高级翻译的潜质和心理素质。关于推免资格及其他与申请有关的问题,请与外交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010-68323297)。
006外语系
一、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专业
外语系法语硕士研究生分为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两个专业,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完全相同。
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目前实施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文科应用类研究生培养方向,对法语文学学士(以及同等学力者)实施比大学本科高一层次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语言技能综合训练,为外交部、其他部委、涉外媒体、涉外企业、高等学校法语专业教学机构或其他研究机构培养和输送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法语人才。
法语语言文学专业设有法语国家研究和法语国家文学两个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设翻译、外交与国际政治和中西文化交流三个研究方向。两个专业入学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同,旨在测试考生的法语水准,不以外交学院法语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为范围。学生入学后,前三个学期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阶段,第三学期同时开始撰写论文,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入学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于第一学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导师。按教学方案要求,学生在选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有所侧重,但通过两年学习都应基本具备下列素质:
(一)具有扎实的法语以及文化基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具有相当熟练的应用能力,可以胜任一般性外事的语言交际工作,以法语为工具的研究工作或高校法语教学工作;
(二)对中国政治、社会以及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并能用规范法语作正确得体的介绍,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
(三)对法国及其他法语国家的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有较全面了解,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
对于在校际合作框架内赴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的学生,其在我院的学制相应延长。具体情况根据学院规定另行安排。
入学专业考试设《法语语言基础》和《法汉互译》两个科目。
《法语语言基础》测试考生对法语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语法、修辞、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能力。试题形式多样,内容涉及生活、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测试要求同本科高年级教学内容一致,以考查实际运用能力为主。
《法汉互译》包括法译汉和汉译法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若干短句、若干较长句子和语篇摘选,内容涉及文学和政治两方面,测试要求译文内容正确,语句通顺,无语法错误,对译文修辞以及对翻译法不作特殊要求。测试以本科高年级教学要求为基础,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
两门考试均以法语教学本科高年级教学要求为基本内容,建议考生主要以法语指导委员会通过的《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王文融等人研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为提纲,使用按照大纲要求编写的法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教科书为材料进行考前准备。
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从下列书目中挑选若干参考书:
《最新法语语法练习与指导(高级)》,张彤,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法国语言与文化》,童佩智等,外研社,2005年版;
《法语(4)》,马晓宏等,外研社,1993年版;
《法语阅读理解》,许钧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法语基础语法与练习》,郭玉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口译学习与实践》,庄晨燕等,外研社,2008年版;
《法汉汉法翻译训练与解析》,李军等,外研社,2007年版;
《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罗顺江等,外研社,2004年版;
《文学与翻译》,许渊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专业
外语系日语硕士研究生分为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两个专业,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完全相同。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设有日本语言文学、日本文化、日本政治和外交三个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设翻译和中日文化交流两个研究方向。入学考试科目和内容在于测试考生本科阶段的日语水准,不以外交学院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为范围。学生入学后,前三个学期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阶段,第三学期同时开始撰写论文,第四学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在专业选修课范围内有所选择,在第一学期开学初确定方向,并在开学两周内选定导师。按教学方案要求,两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即专业方向),但通过两年学习应基本具备下列素质:
(一)具有扎实的日本语言文学以及翻译功底,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都具有相当熟练的应用能力,可以胜任外交、外事工作、文学领域的工作以及以日语为工具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或高校日语教学工作;
(二)对日本和我国的社会文化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能够担任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独立研究或中日两国社会文化的比较研究工作;
(三)对日本政治和中日关系有较全面、较客观的认识,同时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
入学专业考试设《基础日语》和《日本概况》两个科目。
《基础日语》: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三小时。测试考生对日语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中日文互译和书面表达等能力。测试内容与本科高年级教学内容一致,主要考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日本概况》: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三小时。测试考生对日本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历史、文化、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试题形式多样,以本科高年级教学要求为基础。
两门考试均以日语教学本科高年级教学要求为基本内容,建议考生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写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日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进行考前准备。
除大纲以及有关日本历史、文学史、日本概况、日汉互译等方面的教材、书籍外,在日本概况和日本文学方面还可参考以下书目:
《日汉翻译要义》,孔繁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
《小说翻译与文化构建》,王志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新日本语语法》(增订本),朱万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
《日本现代文学》,田鸣,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日本文化概观》,苑崇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007基础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招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方向。政治和外语科目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考试科目有两门课程,均为我院命题。
专业考试两门,分别为《政治学综合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三小时。主要参考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4版(注:请关注本书2015年最新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修订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2版(注:请关注本书2015年最新版)。
考试要求:专业课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特别是有没有进一步挖掘、培养的潜力。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应当尽量扩大知识面,适当地阅读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国家统一组织的笔试之后,根据成绩确定复试名单,在外交学院组织面试。 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党政部门、相关事业单位输送涉外人才。
国际法研究所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成立于1955年,于197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先后涌现了一批具有深厚国际法功底和卓越法学成就的大师,其中包括陈体强教授、李浩培教授、史久镛教授、马骏教授、许光建教授、姚壮教授、刘文宗教授、刘慧姗教授等。
 
目前国际法研究所拥有24名成员,许军珂教授任研究所所长,张华副教授任副所长。研究所成员承担了国家、省、部委及学院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推动国际法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的同时,在各自研究领域为我国外交外事实践建献策。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外交学     专业代码:030208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点分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外交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外交学专业考研科目:
考试科目
方向(1)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14法语 ③711政治学 ④806外交学(含中国外交史)
方向 (2)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11政治学 ④806外交学(含中国外交史)
方向 (3)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711政治学 ④806外交学(含中国外交史)

外交学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外交学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外交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外交学专业考研方向1:国际关系
专业介绍 
国际关系学主要是指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或学问。国际关系学的主体是政治学和历史学,主体包括世界经济和社会制度发展史,夹杂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要点。
培养目标 
国际关系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敏锐性。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基础课、专业课和广泛的国际综合知识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编写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强。毕业生可在中央国家机关、涉外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教学机构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事务工作。
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的话,由于所学的东西覆盖面很广,所以学国际关系学出身的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综合的知识而不像是一些语言专业只有单一的语言技能,相应的也就可以适应许多行业的工作,比如外事接待,行政管理等等。我的学姐学长中以进各类政府机构的居多,所以不可避免的也要谈到这个专业考公务员的相对优势性。
 
外交学专业考研方向2:外交学
研究方向 
(1)当代中国外交;(2)外交学;(3)中国对外关系。
培养目标 
外交学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主要培养掌握比较全面的国际知识、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交际与沟通能力的人才;培养适合从事外交、外事、外贸、外宣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实际工作或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党政机关,各地方外办,科研机构,大学,新闻媒体等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
 
外交学专业考研方向3:国际政治
专业介绍 
国际政治专业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进而主要从政治的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关系的一切因素的学科。国际政治学是围绕权力、利益和安全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主要是解释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的政治的作用及其演变的一般规律。
培养目标 
国际政治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1、外交外事系统;2、各种教学、研究机构;3、各种新闻出版单位负责国际版的编辑、记者、评论员。
推荐院校 
国际政治专业全国高校中实力较强招生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