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传媒大学报录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群、中国传媒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传媒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保研、中国传媒大学公众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Add 中国传媒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QQ群
传播学 [05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新闻传播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8 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备  注:
传播学 [05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传播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新闻传播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传播理论与历史
02 国际传播
03 媒介素养
04应用传播学
05 性别传播
06 智能传播
07 口述史
招生人数: 5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备  注: 其中拟招推免人数:28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任孟山介绍:
  ►个人简介
  任孟山,新闻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网络传播、新闻评论。在媒体担任新闻评论员10年,在境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新闻评论和专栏文章1000余篇,现为多家媒体专栏作者。讲授《传播全球化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新闻评论写作》、《大众媒体概论》、《互联网政治学》等课程。
  ►专著
  任孟山:《国际传播与国家主权:传播全球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20万字。
  任孟山:《当代中国新闻评论与观察(2004-2014)》,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32万字。
  ►译著
  任孟山:《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华夏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47万字。
  ►论文
  1、任孟山:《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载《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
  2、任孟山:《大作媒介作为国家转型的动力装置》,载《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10期。
  3、任孟山:《电报与互联网:传播技术与政治参与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载《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络时代的传播格局》,雷跃捷、陈卫星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4、任孟山:《国际传播视角下伊朗互联网发展与限制》,载《传媒》2014年第17期。
  5、任孟山:《新闻人职务行为应遵守职业道德与基本法纪》,载《传媒》2014年第21期。
  6、任孟山:《转型中国的互联网特色景观:网络动员与利益诉求》,载《现代传播》2013年第7期。
  7、任孟山:《来自非洲的声音:瑙莱坞电影产业的崛起与启示》,载《当代电影》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8、任孟山:《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载刘朋编著:《中国形象传播:历史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第26-37页。
  9、任孟山:《信息空间与地理空间:网络传播与国家主权的张力》,载《现代传播》2011年第6期,独立完成。
  10、任孟山:《政治机会结构、动员结构和框架过程——当代互联网与社会运动的一个分析框架及案例考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双月刊)2011年第6期。
  11、张建中、任孟山:《当民主遭遇威权政治:他信对泰国媒体的控制》,载《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任孟山:《试论美国网络外交的技术与政治动因》,载《现代传播》2010年第9期。
  13、徐桂权、任孟山:《时评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传播社会学的考察》,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2期。
  14、许学峰、任孟山、武闽:《城市农民工群体的传媒境遇及其成因》,载《现代传播》2009年第4期。
  15、任孟山、朱振明:《试论伊朗“Twitter革命”中社会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载《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9期。
  16、任孟山:《“新媒体总统”奥巴马的政治传播学分析》,《国际新闻界》2008年12期。
  17、任孟山、周科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目标》,载《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10期。
  18、任孟山:《走向全媒体变革的报业集团转型》,载《东南传播》2010年第5期。
  19、任孟山:《“人肉搜索”的传播伦理悖论》,载《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7期。
  20、任孟山:《国际公关与国家形象构建的中国考察》,载《东南传播》2010年第9期。
  21、任孟山:《时评十年:转型中国的言论生态考察》,载《第三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2、朱振明、任孟山:《报纸网络收费的媒介因素与前景判断》,载《中国报业》2009年第10期。
  23、任孟山、王卫明:《人民日报扩版的亮点与改进空间》,载《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2期。
  24、任孟山、武闽:《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载《亚洲传媒研究2008》,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5、任孟山:《第六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暨中国外交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
  26、任孟山:《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与国家主权》,《中国传媒报告》(香港)2007年第3期。
  ►主持课题
  1、2012年5月,“国际传播的知识谱系:历史与理论”,获2012年度中国传媒大学培育项目立项(重点和优势学科)。
  2、2012年5月,完成北京市委宣传部交付的课题《北京电视台国际频道研究报告》与《<京华时报>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3、“网络动员与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4、“伊朗的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播研究中心2010年立项。
  5、“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战略研究”,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委托,2010年3月立项,2010年11月结项。
  6、“国际传播与国家主权:传播全球化视阈下国家主权弱化理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2009年12月19日立项,2011年5月结项。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713传播理论与历史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
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塞弗林·坦卡特:《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传播理论与历史红宝书》
816传播实务
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
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
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
《传播实务红宝书》
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学 [05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新闻传播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8 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备  注: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刘红梅介绍:  
  ►个人简介
  先后就读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6年获博士学位。学术领域:纪录片研究,媒体伦理,族群文化。
  ►论文
  《还视点于民——电视新闻传播策略取向》,《电视研究》,1998年第4期;
  《纪录·三人行》,《当代艺术》,2003年第5期;
  《纪录的突围》,第四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获奖论文集,团结出版社,2003年;
  《纪录的伦理》,第四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获奖论文集,团结出版社,2003年;
  《基于善的真与美——百年纪录片流变的伦理观》,首发于《纪录·中国》网站,2003年;
  《强光背后——新纪录运动抑或成长的年代》,《纪录手册》,2005年;
  《什么样的人文关怀》,《读书》,2006年第10期;
  《问题与对策——我国电视媒体自律研究》,中国传播学论坛,2008年;
  《电视的正义》,胡正荣主编,《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专著
  From Infancy To Maturity——The Growth Of The Documentary In China,合著,英文图书,新星出版社,2009年;
  The Best Times,英文图书,新星出版社,2010年;
  《世界纪录片精品解读》,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科研项目
  《电视媒体的权力、身份与责任》,亚洲传媒中心项目,2008年结项;
  《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参与),广电总局项目,2008年结项;
  《促进中国纪录片繁荣发展策略研究》(参与),广电总局项目,2008-2011年;
  《1949年以来两岸纪录片比较研究》,校科研立项,2010-2011年;
  《中国节日影像志》,文化部委托、国家社科单列项目,2010-2011年。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罗青介绍:
  ►个人简介
  罗青,中国传媒大学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秘书长,传媒教育国际联盟总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瑞士意大利大学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欧盟伊拉斯谟传播学客座教授,欧洲委员会视听传媒研究中心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奥委会(IOC)奥林匹克国际传播效果研究联盟主持人。致力于推动传媒高教合作和国际传媒文化交流的发展。受邀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新闻评论员,赛迪顾问、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湖南电广传媒等海外传媒业务高级顾问,是中国国际青年影像季、中国国际影像文化节、亚洲青少年电影节、佳能上海博览会影像未来国际峰会等大型国际影像文化交流活动的发起人及组织人。先后应邀出席比利时博鲁塞尔欧广联公共传播年会、瑞士洛桑、雅典奥林匹克传播论坛、韩国光州亚洲文化论坛、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跨文化论坛、德国RTL电视台国际电视市场年鉴等国际传媒合作会议并推动其与中国的系列合作项目发展。
  199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传媒大学-德国科隆大学联合培养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国际传播 传媒公共政策及产业机制、新媒体传播、体育传播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传播研究、传媒市场及公共政策、新媒体传播、体育传播研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复试科目与参考书:

  9024理论传播与传播史

  胡正荣:《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与广播电视》(中国广播电视)

  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

  袁军:《新闻媒介通论》(北京广播学院)

  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

  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025应用传播

  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北京广播学院)

  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中国广播电视)

  刘燕南:《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凌昊莹:《广播经营战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复旦大学)

  9026媒介与女性

  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中国传媒大学)

  (荷)祖伦:《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朱丽亚•T.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

  9027国际传播

  [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

  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大学)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

  李智:《国际政治传播》(北京大学)

  9028教育学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

  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

  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

  9029传播研究方法

  柯惠新等:《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

  9030传播心理学

  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

  刘京林等编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中国传媒大学)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

  余小梅:《广告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

  9031法学基础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

  吴祖谋、李双元:《法学概论》(第11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排名如下:
1 复旦大学 5★ 389

2 中国人民大学 5★ 389

3 中国传媒大学 5★ 389

4 武汉大学 5★ 389

5 厦门大学 5★ 389

6 河北大学 5★ 389

7 北京大学 5★ 389
8 湖南师范大学 5★ 389

9 华东师范大学 5★ 389

10 暨南大学 5★ 389

11 四川大学 5★ 389

12 郑州大学 5★ 389

13 河南大学 5★ 389

14 南京师范大学 5★ 389

15 山东大学 5★ 389

16 浙江大学 5★ 389

17 南京大学 5★ 389

18 华中科技大学 5★ 389

19 清华大学 5★ 389

20 吉林大学 4★ 389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名称(代码) 拟招总人数 推免生拟招生人数 初试科目(代码) 学制 院所
与研究方向(代码)
传播学(050302)       3年  
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 50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传播研究院
02应用传播学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03媒介与女性 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
04国际传播 ④816传播实务
05媒介素养  
06传播研究方法   新闻学院
07传播心理学  
08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5 0 **08方向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报考要求见2018年招生简章。本方向不接收推免生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传播实务》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理论的应用、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与公关传播、传媒教育、传媒经济、传媒政策法规等。要求考生能了解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使用理论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分析传播与媒介问题、改进传播与媒介实践等的能力。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
   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
   主要考查考生对传媒经济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
   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
   指定选作四(传播学专业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
   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主要内容为法律基础部分,法律基础部分主要涵盖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
   
 
二、考试的内容
※公共部分(80分)
(一)传播理论在媒介实践中的应用
1.媒介规范理论
2.受众理论
3.效果理论
4.媒介产业经济学理论
5.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批判理论
6.与媒介研究相关的文化与社会理论
7.其他理论
 
(二)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
1.问卷调查及其他社会调查统计方法
2.实验法
3.内容分析法
4.符号学与文本分析法
5.深度访谈、民族志与质化的社会调查方法
6.个案研究法
7.其他方法
 
※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
(一)传播与政治
1.传媒制度、传媒政策与传媒发展战略
2.舆论及其引导
3.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4.全球传播、文化帝国主义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5.其他相关课题
 
(二)传播与经济
1.媒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3.媒介生产与媒介生态
4.媒介经营管理与跨国媒介集团
5.其他相关课题
 
(三)传播与社会
1.社会阶层与媒介
2.发展传播学的批评与更新
3.媒介素养与受众研究
4.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的应用
5.其他相关课题
 
(四)传播与文化
1.大众文化研究
2.媒介伦理
3.性别理论、亚文化与大众媒介
4.符号学与媒介
5.其他相关课题
 
※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
(一)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传媒经济的本质与特征
(三)双元产品理论
(四)传媒市场分析
(五)受众分析
(六)传媒组织扩张与规模经济
(七)传媒产业价值链
(八)传媒产业资本运营
(九)政府规制与传媒体制改革
(十)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保护
(十一)国际文化市场
(十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十三)文化影视项目管理
(十四)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融合
(十五)传媒经济前沿案例
 
※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
(一)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
1.伊尼斯的传播偏向思想
2.麦克卢汉对媒介形式的认识
3.第二媒介时代的媒介与传播
(二)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
1.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2.苏格拉底式对话与孔子的师生对话
3.柏拉图洞穴假说及其教育学上的意义
4.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思想
(三)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
1.身体语言、言语与口耳相传媒介
2.印刷术之前的媒介
3.印刷媒介
4.电子媒介
5.数字化媒介
(四)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
1.口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
2.书面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
3.电子媒介中的人
4.数字化媒介中的人
5.媒介教育影响的冲突
(五)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
1.学校里的传播媒介及其教育本质
2.从媒介自身性质看学校教育的局限
3.媒介教育功能的国家整合、社会整合与学校自身整合
(六)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
1.传播媒介与“童年的消逝”
2.世界与媒介化世界
3.个人与媒介化个人
4.公民的媒介素养
 
※指定选作四(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
1.法和法律
2.法的本质和特征
3.权利和义务
4.法律价值
5.人权
6.法治和法制
7.法律运行
8.权力分割与制衡
9.立法、执法、司法
10.法的适用
11.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
12.法律关系
13.法律要素
14.法系
15.公民基本权利
16.国家结构
17.宪政
18.宪法的概念与地位
19.政治权利与自由
20.国际人权公约
21.表达自由人权标准
22.宪法审查制度
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4.行政权力
25.行政行为
26.行政程序
27.民法基本原则
28.民事活动
29.民事法律关系
30.民事主体及民事主体的名誉权、肖像权
31.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32.民事法律行为
33.民事责任
34.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的构成
35.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意义
36.著作权的权利构成
37.作者的种类
38.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
39.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40.著作权的合理适用
41.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42.中国的诉讼制度
43.诉讼活动的当事人、参加人
44.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45.刑事诉讼的基本过程
46.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
47.各类诉讼的基本原则
48.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著作权的犯罪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武汉大学 A-
8 暨南大学 A-
9 北京大学 B+
10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上海大学 B+
12 南京大学 B+
13 南京师范大学 B+
14 浙江大学 B+
15 厦门大学 B+
16 四川大学 B+
17 河北大学 B
18 安徽大学 B
19 郑州大学 B
20 湖南大学 B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丁岩妍介绍:
  ►个人简介
  丁岩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
  民族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
  社会组织人类学研究
  纪录片研究
  ►发表概况
  《重建人类学》,莫里斯.郭德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合译)
  《人类学视角下的WTO运作机制》,博士学位论文
  《WTO总干事任命的人类学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
  《一个反例引发的社会科学革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年11月
  《自相矛盾的事实》,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1月
  《从科技发展看纪录片发展趋势》, 硕士学位论文
  《混合形式---德国纪录片发展新趋势》, 电视艺术 , 2003年1月
  《关于人类学纪录影片》, 电视艺术 , 2002年1月
  ►科研项目概况
  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2006-200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志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法国国家基金会资助项目(2008-2011):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人类学研究(渔业谈判部分)
  中国文化部民间文艺中心项目(2011-2012):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影像志(海南黎族三月三,云南奕车人苦扎扎节)
  ►教授课程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
  电视节目平面设计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赵靳秋介绍:
  ►个人简介
  赵靳秋,副教授,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受聘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任教至今。2001年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2002年获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并被授予优秀硕士生奖(PEARSON 教育金奖);2004年获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全额奖学金,以中国传媒大学公派留学人员身份再赴新加坡深造并于2007年被授予传播学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国际传播,发展传播,新媒体传播及社会影响,世界华文传媒等领域的研究。共著书4部,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发展传播,新媒体传播及社会影响,世界华文传媒等领域。
  2000年以来共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其中 “The Internet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UNDP Project in Western China”等6篇学术论文5次入选国际传播协会(ICA)年会(先后赴美国圣迭戈2003、新奥尔良2004、纽约2005、德国德累斯顿2006及加拿大蒙特利尔2008宣读)。
  ►主要论著有
  1.代表著作:
  英文专著The Internet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Socio-Structural Paradigm,2008年Peter Lang A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德国)出版,独立完成
  专著《新加坡大众传媒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监管的制度创新》,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
  编著《西藏藏语传媒的发展与变迁(1951-2012)》,2013年待出版,第一作者
  译著《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美)霍尔著,2003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二作者
  2.英文论文:
  Zhao, J. (2009). ICTs for Achieving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Experiences of Connecting Rural China to the Internet.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Policy,22(2),133-143.
  Zhao, J. (2008). Integrating the Internet into Farming Activities: A Study of Farmer Us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13(2), 325-344.
  Zhao, J. (2008). Chapter of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In I. Banerjee & S. Logen, 2008 Asian Communication Handbook. Singapore: Asian Media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Centre.
  Zhao, J. (2008). A snapshot of Internet regu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ensorship, profit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China Media Research, 4(3), 37-42.
  Zhao, J. (2008).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poverty reduction: Bringing technology to rural and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in western China. In P. Steel, N. Fernando & M. Weddikkara (Eds.), Poverty Reduction That Works: Experience of Scaling Up Development Success (pp.129-146). London: Earthscan.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46(14)

专业代码:050302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
02应用传播学
03媒介与女性
04国际传播
05媒介素养
06传播研究方法
07传播心理学
08传媒政策与法规
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713传播历史与理论
816传播实务

 

复试科目:

 

备注:09方向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报考要求见2016年招生简章。本方向不接收推免生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简介如下:
学科概况: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专业培养目标:
传播学培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系统掌握传播学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传播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作为骨干从事与新闻、信息产业有关的研究、管理或实际业务工作。
就业前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适应信息时代,加强对传播学的高层次研究,对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扩大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每年报考人数较多,而学生毕业后一般将工作定位于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导致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比较大,再加上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就业难度增大。
就业去向:
可在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教育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相关证书: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报纸编辑记者证等。
相关职位:
文案策划,营销策划,产品策划,商业文案,市场经理助理,微博编辑,活动策划,专业写手,品牌专员,影视文案,微博运营主管,影视广告文案策划,公关专员,新闻宣传,新闻采编,媒介助理,文案编辑\策划,活动策划,媒介购买,市场策划推广,【视频】编剧
传播学 [05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传播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新闻传播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传播理论与历史
02国际传播
03媒介素养
04应用传播学
05性别传播
06智能传播
招生人数: 5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8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传播学综合
备  注:
2017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初试科目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713传播历史与理论
816传播实务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导师刘建平介绍:
  ►个人简介
  刘建平,1994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课程毕业,即赴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留学,1996年归国就职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课程,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留学两年。获国际政治学专业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现为该中心副教授。
  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政治、中国外交和日本问题、中日关系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开放时代》等多种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专题论文,在《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华读书报》、《环球时报》、《中国图书评论》、《二十一世纪》(香港)、《中国评论》(香港)等多种报刊发表学术书评、国际问题和中国政治、社会文化问题评论,在中央级内参也有研究论文发表。
  有论著《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结构》(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新中国的原点》、译著《日本新保守主义》和《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出版,参与编纂《毛泽东年谱》建国后部分。
  ►主要学术论文篇目
  1、毛泽东的美国观与新中国“一边倒”国际战略的形成
  2、苏共与中共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确立
  3、“一边倒”冷战体制下和平共处的限度:朝鲜战争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4、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
  5、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
  6、“西藏问题”视野中的西方与中国
  7、慎重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
  8、从中日关系正常化看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性转折
  9、新民主主义的命运和刘少奇的失败
  10、中国的日本论和对日外交危机
  11、中间地带理论与战后中日关系
  12、历史“共同研究”的虚与实:跨国学术研究要“超越”什么?
  13、战后中日关系研究的概况与问题──以中日两国的学术专著为中心
  14、野坂参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日本认识──新中国对日外交思想探源
  15、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
  16、作为帝国主义政治学的“记忆”与“忘却”
  17、被政治隐喻化的中日“毒饺子事件”
  18、“天价”日本农产品的腐败经济学
  19、战争责任问题与革命外交遗产
  20、暖春之旅:“战略互惠关系”的时代定位与政治隐忧
  21、从国际政治到世界政治──朝鲜核危机之六方会谈处理模式的理论意义
  22、化解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紧张:国际法准则和中国历史的逻辑
  23、在比较历史研究中理解民族主义:伪问题与真问题
  24、文明冲突论:被揭示的与被遮蔽的
  21、革命政治过程中理论的生成:以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为中心
  22、作为政治改革思想先驱者的刘少奇
  23、社会冷战论:在政治学、社会学研究中理解中国
  24、刘少奇对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思想的初步探索
  25、农业合作化决策的过程及其政治学意义:新中国1951
  26、研究20世纪中国问题的意义与方法
  27、从思想共同体重建共同体精神
  28、当代中国口述史的发展及其文化身份
  29、社会史学视野中的公共安全问题
  30、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新世纪的命运
  31、历史与政治学视野中的党史文献编纂
  32、现代中国的土地政治学
  33、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34、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探源
  35、苏联、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及其体制的确立
  36、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研究述评
  37、中日“人民外交”的挫折:过程研究与结构分析
  38、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史
传播学 [05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传播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新闻传播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传播理论与历史
02 国际传播
03 媒介素养
04应用传播学
05 性别传播
06 智能传播
07 口述史
招生人数: 5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备  注: 其中拟招推免人数:28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 研究方向 拟招总人数(含推免生) 拟招推免生人数 初试科目 学制
50302 01 传播理论与历史 55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3
传播学 02 国际传播 ②201英语一
  03 媒介素养 ③708新闻传播史论
  04 应用传播学 ④815传播学综合
  05 性别传播  
  06 智能传播  
  07 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5 0   3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武汉大学 A-
8 暨南大学 A-
9 北京大学 B+
10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上海大学 B+
12 南京大学 B+
13 南京师范大学 B+
14 浙江大学 B+
15 厦门大学 B+
16 四川大学 B+
17 河北大学 B
18 安徽大学 B
19 郑州大学 B
20 湖南大学 B
21 湖南师范大学 B
22 中山大学 B
23 深圳大学 B
24 陕西师范大学 B
25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26 苏州大学 B-
27 南昌大学 B-
28 山东大学 B-
29 河南大学 B-
30 华南理工大学 B-
31 兰州大学 B-
32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北京印刷学院 C+
34 北京师范大学 C+
35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36 天津师范大学 C+
37 辽宁大学 C+
38 重庆大学 C+
39 西南政法大学 C+
40 西北大学 C+
41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中国政法大学 C
43 吉林大学 C
44 同济大学 C
45 上海理工大学 C
46 汕头大学 C
47 广西大学 C
48 西安交通大学 C
49 北京工商大学 C-
50 南开大学 C-
51 上海师范大学 C-
52 安徽师范大学 C-
53 华中师范大学 C-
54 西南大学 C-
55 云南大学 C-
56 新疆大学 C-

应用传播学 ①《传播学新趋势》(上下) 洪浚浩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受众分析》 刘燕南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③《电视传播研究方法》 刘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 [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传播学     专业代码:050302     门类/类别:文学     学科/类别:新闻传播学

专业介绍

西南政法大学为例
传播学——传播学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获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并列全国第十,位列西部第三,重庆市第一。教学内容包括传播理论和传播业务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省部级以上各类媒体,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保持着高就业率。

专业点分布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503 新闻传播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5 10003 清华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486 武汉大学 A-
8 10559 暨南大学 A-
9 10001 北京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80 上海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14 10335 浙江大学 B+
15 10384 厦门大学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B+
17 10075 河北大学 B
18 10357 安徽大学 B
19 10459 郑州大学 B
20 10532 湖南大学 B
2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2 10558 中山大学 B
23 10590 深圳大学 B
24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25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26 10285 苏州大学 B-
27 10403 南昌大学 B-
28 10422 山东大学 B-
29 10475 河南大学 B-
3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34 10140 辽宁大学 C+
35 10611 重庆大学 C+
36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7 10697 西北大学 C+
38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3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4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47 同济大学 C
4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46 10560 汕头大学 C
47 10593 广西大学 C
48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4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50 10055 南开大学 C-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52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C-
53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54 10635 西南大学 C-
55 10673 云南大学 C-
56 10755 新疆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503 新闻传播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想要获取更多新传考研干货(各大院校择校分析,历年真题,专业书PDF和延伸阅读论文包),都可以关注“新传考研荔枝姐”,或者添加学姐微信:kaoyan6683,领取你想要的资源!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 A+
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A+
3 10246 复旦大学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专业分析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推荐阅读:(新闻传播史参考书目 A
5 10003 清华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研究生专业分析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试科目)(传播学参考书目 A-
7 10486 武汉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A-
8 10559 暨南大学 推荐阅读:(口语系传播介绍)(传播学专业分析 A-
9 10001 北京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11 10280 上海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招生简章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专业分析 B+
1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心得 B+
14 10335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专业目录 B+
15 10384 厦门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i经验 B+
17 10075 河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考研经验 B
18 10357 安徽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 B
19 10459 郑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专业分析 B
20 10532 湖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招生简章)(传播学专业目录 B
2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考试大纲 B
22 10558 中山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23 10590 深圳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4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参考书目 B
25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B-
26 10285 苏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7 10403 南昌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8 10422 山东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分析 B-
29 10475 河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培养方案 B-
3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介绍)(传播学考研经验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B-
32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C+
34 10140 辽宁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专业目录 C+
35 10611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 C+
36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介绍 C+
37 10697 西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新传参考书目 C+
38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新传择校分析 C+
3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C+
4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录取分数线)(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传播学高分攻略 C
44 10247 同济大学 推荐阅读:(新传专业目录)(新传参考书目 C
4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试大纲)(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6 10560 汕头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7 10593 广西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8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0 10055 南开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排名 C-
52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3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C-
54 10635 西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考研经验 C-
55 10673 云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复试经验 C-
56 10755 新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专业目录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复旦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1 天津师范大学 A
2 武汉大学 A+ 7 厦门大学 A 12 上海大学 A
3 中国人民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13 四川大学 A
4 中国传媒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14 南开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10 南京师范大学 A      
 
B+等(22个):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深圳大学、辽宁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B等(21个):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西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C等(15个):名单略

2015-2016年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传媒大学 5★ 94
2 中国人民大学 5★ 94
3 复旦大学 5★ 94
4 北京大学 5★ 94
5 武汉大学 5★ 94
6 浙江大学 4★ 94
7 上海大学 4★ 94
8 华中科技大学 4★ 94
9 清华大学 4★ 94
10 四川大学 4★ 94
11 华东师范大学 4★ 94
12 山东大学 4★ 94
13 厦门大学 4★ 94
14 上海交通大学 4★ 94
15 河北大学 4★ 94
16 湖南大学 4★ 94
17 南京师范大学 4★ 94
18 暨南大学 4★ 94
19 南京大学 4★ 94
20 北京师范大学 3★ 94
 
传播学考研容易的学校】【传播学考研好考吗
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传播学考研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5)传播学综合知识
(848)大众传播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
050302 传播学
1、研究方向:
01传播理论研究
02编辑出版研究
03广告研究
04影视传播研究
05网络传播研究
06符号学与传播学
 
2、初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 636 新闻传播史论
④ 916 新闻传播业务
 
3、初试书目:
636新闻传播史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16新闻传播业务:
(2)《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社
(2)《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闻传播技术基础》,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4)《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5)《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复试科目:
新闻传播专题
5、复试书目:
(1)《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2)《新闻评论学》,张玉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3)《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传播学考生
(4)《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5)《传播学理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针对传播学考生
(6)《有效的公共关系》(第8版),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针对传播学考生
 
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新媒体策划
我们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是指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广告公司。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这也是刚毕业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最热衷进入的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新媒体行业更需要市场高手来策划有效消费,因此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紧缺。由于没有传统路径制约,网络媒体更倾向于"企业化运作"。目前,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遵循"创意产业"的规律,广告经营人才也很适合投身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不像报纸期刊业"求精求专"的用人需求,其对个人的经营意识与创新精神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读研期间,可多读媒介经营管理、传媒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关注产业新闻,了解国内外传媒市场的运作规律。学习一些网站制作技巧以及相关的技术软件也非常必要。此外,在学习与实践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市场嗅觉很重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用人标准明显不同,其需求的专业方向也相对广泛。
另外,像广告公司、新闻发言人、媒介研究公司、时尚杂志编辑等也是新媒体行业中较受毕业学生欢迎的行业。但这类公司可能对同学们在个人特长方面有更深的要求。以媒介研究公司公司为例,它需要我们在读研期间,有跟随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受众分析等领域的导师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并能掌握各种定性、定量的媒介研究方法。总的来说,这几类公司,必须要求学生有前期实习的经历。
行业编辑
相比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素养的编辑、记者,有些人群虽然从事的是新闻事业编辑职业,也许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如网络编辑、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企业刊物编辑、记者等,但他们同样需要具备简单新闻传播知识,上述行业也为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拒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虽然人数众多,但随着互联网的更深入发展,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尤其是跨专业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
其次是影视制作编辑和企业内刊编辑。随着电影、娱乐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如果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综上三类,正在致力于备考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考生,应该不会再担心未来的就业前景,希望大家在2014备考路上,专心致志学习,切莫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