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418 ¥550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报考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Add 南京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QQ群
2017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招生考试科目
"620传播史论959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

"
南京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大学之一,历史底蕴悠久,学术氛围浓厚,是很多学子心神向往的学府。南京大学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学生也十分关注南京大学的动向。南京大学2015年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招生报录比公布了
院系 专业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其中免试人数 同等学力录取人数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 124 14 8 0
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学 203 20 10 0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 367 43 16 1

年份 总分 第1门 第2门 第3门 第4门
2017 340 55 55 90 90
2016 370 60 60 90 90
2015 350 55 55 90 90

杜骏飞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中产阶级的传播行为研究 ;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研究方法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主任、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会长,国家教育部2006-2010年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网络传播》主持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IAS)、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创始人,《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学术集刊)主编,《中国网情研究》(学术通讯)主编, Chinese Media Studies(中美合作)编委,《传播与社会研究》(香港)学术顾问,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多家传媒机构、民意调查机构传播、管理顾问。中国传播学会(CAC)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
  1.传播与社会;
  2.新媒体;
  3.广告学;
  4.新闻理论;
  5.传播研究方法。

  重要在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新媒体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市民的媒介选择”。
  当前承担课程:
  1.网络传播(本科专业基础课)
  2.深度报道原理(本科专业基础课)
  3.新闻采访专题(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4.传播研究方法(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5.媒介案例研究(新生研讨课)

  专著及编著:
  1.杜骏飞著:《深度报道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杜骏飞著:《网络新闻学》,新华出版社,2001。
  3.杜骏飞、胡翼青著:《深度报道原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杜骏飞著:《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杜骏飞主编:《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6.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巢乃鹏、杜骏飞主编:《网络广告:理论与实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8.蒋旭峰、杜骏飞主编:《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杜骏飞、万新华著:《艺术中的传播》,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10.陈友华、杜骏飞等著:《中国名村调查报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11.杜骏飞等著:《中国网络广告考察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2.段京肃、杜骏飞等著:《媒介素养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13.杜骏飞、黄煜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4.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二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5.杜骏飞、袁光锋著:《选秀:庄严的嬉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16.杜骏飞等著:《公开时刻: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7.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三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主编、编辑丛书:
  1.编辑: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新华出版社,2001-2003
  2.主编:“思想的境界”学术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04
  3.主编:“指南针”传媒实务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007
  4.编辑:媒介实务进阶教程文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009

  网页信息: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主页:http://cnmca.org.cn/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页:http://www.cmcrc.com.cn/
  个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dujunfei/
  课程主页:http://www.nclass.org/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798503/
 
传播学 [05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新闻传播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传播史论
02 (全日制)影视传播
03 (全日制)网络与新媒体 04 (全日制)传播社会学 05 (全日制)广告学
06 (全日制)媒介管理
07 (全日制)南海舆情管理 08 (全日制)计算传播学
招生人数: 20
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3620 传播史论4959 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
复试科目:1103 传播学综合及研究 设计
备  注:

办公地址:鼓楼校区 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210093)
           仙林校区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210046)
电话:025-83686110
学院主页:http://jc.nju.edu.cn/ 王雄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 。

  1963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教授,文学博士。

  自1990年始,先后在国家一流期刊《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和核心期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专著.主编.合著有《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学》.《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等。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及若干校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

  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院求学或施教,具有跨学科学习和教育背景。

  担任江苏广电总台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顾问委员会委员。与江苏及其他部分省市媒体界有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与高层媒体策划和整体改版活动。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元集团.中石油江苏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开设危机管理与媒体公关讲座,培训新闻发言人,并担任媒体顾问。曾受邀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教授。

  校内主讲课程
  《新闻舆论研究》.《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国际传播》.《西方文化史》.《西方传播学流派》。

  发表论文(部分)
  1.《艺术“意识形态”论与艺术“生产活动”论的对峙与对话》,载于《文学研究》1992年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卢卡奇审美反映论的再认识》,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3.《“批判的美学”与美学的批判》,载于《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1期。
  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的“形式”概念》,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1994年第7期)
  5.《试论皮埃尔·马谢雷的“文学生产理论”》,载于《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1994年第9期;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青年论文奖”)
  6.《论瓦尔特·本杰明的“艺术生产理论”》,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卢卡奇与形式美学》,载于《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    1996年第6期)
  8.《倾斜的新闻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此文获南京大学1997年“中流”文教基金奖资助)
  9.《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载于《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卷1997年第7期)
  10.《面临着双重压力的大众传播媒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1.《屈原:一个历史原型的艺术变迁》,载于《戏剧艺术》1998年第1期。
  12.《新闻写作与报道的新维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学》卷1998年第4期;1999年获第2 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收入《1990-2001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
  13.《新闻媒介与舆论引导的原则和艺术》,载于《晚报研究》1999年第1期。
  14.《论“新新闻学”与“新闻文学”》,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5.《全球化语境与我国文化传播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6.《新闻舆论引导活动中的媒体定位》,载于《新闻知识》2001年第10期。
  17.《我国媒体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和应对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8.《我国传媒业在“入世”后面临的五大挑战》,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新闻立法工作必须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载于《新闻传播论坛》 第7辑(2002年8月)
  20.《情感电视时代的来临》,载于《视听界》2004年第10期。
  21.《以人为本:开启媒体“新思维”》,载于《视听界》2006年第1期。
  22.《电视“民生新闻”的幻像和转型》,载于《现代传播》,2006年第2期。
  23.《整体创新:“绝对唱响”开辟电视选秀节目转型之路》,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2期。
  24.《持续创新:媒体的战略理念和生存法则》,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5期。
  25.《树情感之大旗 立创新之标杆》,载于《视听界》2007年第9期。
  26.《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载于《视听界》2008年第4期。
  27.《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新语境中的自我转型》,载于《视听界》2009年第8期
  28.《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载于《新闻记者》2009年底11期

  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持南京广电集团《移动电视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项目。
  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承担江苏省“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闻舆论引导研究》。
  承担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
  不设特定参考书目,请参照近年来出版的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译著,并关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方法部分参见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方法相关教材。可参照14年参考书目。
南京大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它是江苏省和教育部共同建立的一所全国重点高校,它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下面对于想要考取南大研究生的学子们,下面是小编找到的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新闻传播学院招生联系电话,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传播学院(电话:025-83686366)
简况
新闻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新闻学系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新闻实务、新闻文化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多部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著作;并主办过“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专业方向
新闻学系下设新闻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为新闻媒体培养合格的新闻专门人才。另外,该专业还设有新闻学硕士点,学制二年半,主要为高校、媒体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新闻人才。
课程设置(本科、硕士)
新闻学本科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摄影等专业课程等。
新闻学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等。
学生奖项
2001届本科学生李锋,其新闻摄影作品《北京处处见申奥》刊于《北京青年报》,被北京奥申委作为申奥材料送至国际奥委会。2002年,其实习期间的新闻摄影作品获“凤凰光学摄影教育人才奖”,全国数万名新闻学子中仅4人获此荣誉。
2001级学生孔祥武2005年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3级学生李赫然、黄淑贞2005年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不设特定参考书目,请参照近年来出版的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译著,并关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方法部分参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教材。
郑丽勇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1. 媒介经济与管理2. 应用传播学

  郑丽勇,男,1968年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1985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理学士学位,199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1999年获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任教。2001年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在职攻读博士,2005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合应用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开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媒介管理研究。
  本科生课程:市场营销学.现代广告学.经济学.市场调查.广告决策。
  专题培训课程:媒介战略管理.媒介营销管理.品牌策划管理.广告决策管理.企业识别系统策划与管理。

  研究项目
  1.  主持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党的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研究”;
  2.  主持南京大学融合应用传播实验室与《南京日报》联合研究项目 “媒介影响力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3.  主持南京大学政府新闻研究所研究项目“政府新闻传播效果研究”;
  4.  主持江苏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体制改革与传媒集团化经营问题研究”;
  5.  主持南京大学国家社科项目预研基金“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
  6.  主持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基金项目“江苏人文素养评估指标设计与调查”;
  7.  主持南京市秦淮河建设开发总公司横向课题“南京市秦淮河广告规划”;
  获得奖励
  1.博士论文《广告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入选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青年文库。

  著作
  1.《广告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专著)
  2.《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编)
  2.《媒介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教材)

  论文
  1.试论报纸品牌内涵,新闻知识,2001年第11期;
  2.寻求最佳的激励组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7期;
  3.注意力管理:对广告业使命的重新审视,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4.核心竞争力与区位吸引力组合矩阵,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5.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角色变迁的内因分析,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12月30日;
  6.体育营销传播,新闻传播论坛第8辑;
  7.受众观念变化对传媒发展的挑战,新闻界,2003年第3期;
  8.新闻工作者的视角:WTO与中国大陆媒体,新闻界,2003年第5期;
  9.论激励的结构,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10.不确定性:广告研究的新视角,江苏广告,2004年第7期;
  11.频道专业化要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电视研究,2005年第1期;
  12.传媒体制变迁目标与路径选择,新闻界,2005年第6期;
  13.论传媒产业的产权改革及思路选择,新闻界,2006年第2期;
  14.再议市场驱动的跨区域媒介集团化,新闻界,2007年第1期;
  15.重构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6.媒介消费结构与小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

  研究报告
  1.  南京报纸影响力调查报告(2009年);
  2.  政府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报告(2009年);
  3.  江苏省公众人文素养调查报告(2006年);
  4.  南京市秦淮河广告规划报告;
  5.  《扬子晚报》2007年改版读者调查报告;
  6.  江苏常州投资集团企业形象策划与战略咨询报告;
  7.  江苏九鼎集团企业形象策划与营销咨询报告;
  8.  江苏亚东房地产公司形象策划与营销咨询报告;
  9.  中国蓝色星球冷媒有限公司品牌策划与视觉形象设计。 南京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大学之一,历史底蕴悠久,学术氛围浓厚,是很多学子心神向往的学府。南京大学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学生也十分关注南京大学的动向。了解一下南京大学2014年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招生报录比再选择报考专业吧。
院系 专业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其中免试人数 同等学力录取人数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 244 15 5 0
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学 338 25 16 0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 327 57 17 0

姓名:朱丽丽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影视符号学

  1973年4月出生,籍贯安徽,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2000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研究兴趣集中在电影学、新媒介研究、视觉文化、叙事修辞学等领域,担任本科生电影学、影视美学、受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新闻学等课程。独立主持两项课题并参与一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重点规划项目。2006年4月赴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做访问学者。著有《金庸笔下的江湖女性》,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大学语文》,并在《文学评论》、《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新闻知识》、《新闻传播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部分发表论文
  1.《从播客.维客等新现象重新审视网络传播的话语空间》,《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3期
  2.《论新时期现实主义类型化现象的源起》,《江汉论坛》2006年4期
  3.《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冷思考》,《新闻知识》2005年6期
  4.《一种新媒体经济的全球化意义》,《新闻知识》2004年1期
  5,《网络传播与全球化》,《新闻知识》2002年6期
  6.《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长江学术》2002年2期
  7.《新时期现实主义美学韵味的失落》,《文艺争鸣》2001年5月
  8.《论当下现代性语境中的叙事位移》,《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9.《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江海学刊》2000年3月
  10.《新时期现实主义:困境中的突围》,《文学评论》1999青年学者专号
  11.《当代文学关键词》,《南方文坛》1999年4期
  12.《爱情主题:世纪文学变迁中的演进》,《福建论坛》1998年4期
  13.《师陀的边缘性写作》,《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1998年2期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广告策划与创意》(第2版),蒋旭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阿兰.B.阿尔瓦兰 主编 崔保国 杭敏 徐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职务 姓名
院务委员会主任, 院长 卜宇
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执行院长 杜骏飞  联系方式:025-8368 5939
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党委书记 刘源     E-Mail:liuy926@sina.com
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副院长 李声
院务委员会成员, 副院长 郑欣
张红军
院务委员会成员, 党委副书记 蒋恩铭
院务委员会成员, 办公室主任 罗文
 


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发端于1936年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专修科”,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广播教育单位,也是中国影音传播高等教育的起源。学科创办者孙明经先生(1911-1992)是杰出的新闻传播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电视事业的先驱,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委员。1958年,南京大学设立新闻专修科,后因遇国家暂时困难而停办。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南京大学新闻专业。1992年10月正式建系,2003年10月10日成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目前教职工总数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正教授19人,副教授13人。在校学生总数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9人。学院教师先后发表论文2000余篇,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8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数十项,在新闻史论、传播理论、新媒体传播、传媒经营管理、电视与影像传播研究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2013年,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大学签订了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协议,以建设一流新闻传播学院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拓展视野,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培养优秀的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人才,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富有国际影响的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前身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于2008年正式更名。拥有网络传播实验室、网络舆情监测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编辑实验室、DV工作室等较为完善的广电人才培养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在教学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业及新媒体产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学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网络新媒体领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且符合南京大学综合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全球化、数字化和媒体融合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广播电视专业技能,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具有宽厚的文化与科学基础和广播电视传播专业素质,能够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它企事业新闻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编辑制作以及媒介管理、公关广告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新闻传播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专任教师12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在广播电视、传播学基础理论、以及网络传播领域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制学时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下设有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是为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培养优秀的新闻专门人才。该专业还设有传播学硕士点,学制二年半,培养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和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高级研究人才。
本专业本科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其中:通识通修课程53学分;学科专业课程40学分;开放选修课程46学分;另外,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共11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硕士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32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学位核心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新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写作、电视摄像、网络传播、电视编辑、广播业务、电视节目策划等。按学校统一口径共设置3大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通识通修课程模块,由学校统一开设课程;
第二个模块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由学院统一开设课程的学科平台课和由本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
第三个模块是开放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专业选修课、一级学科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本科第二课堂等方面的课程,这部分课程由全院统一组织教学资源开设。
传播学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传播理论专题、新闻采访专题、传播学理论和传播研究方法等。
学生获奖情况
2004级学生刘阳、钱凯等DV作品《行走淮河》,2005年获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指导教师四项大奖
2004级学生刘阳DV作品《我的大学》,2005年获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获二等奖
2004级学生董银DV作品《道》、《我唱我歌》;03级张健《保护民间艺术》;01级何晴《蓝苹果》;04级施劼婧《渊源》2005年获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优秀创作奖。
2005级学生张慧DV作品《伤城》2008年入围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暨第九届大学生短片大赛专业记录单元,2009年获得第三届商务印书馆杯湖北省大学生“青春·梦想”DV大赛纪录片一等奖。

学院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三个系:新闻与新媒体系、应用传播系、广播电影电视学系。学院设有新闻与政治研究所、传播与社会研究所、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影视与文化研究所、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图像传播研究所、南京大学奥美创意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并拥有南京大学传媒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基地)、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传播学部、《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SSCI来源集刊)等教学科研与学科平台。目前教职工总数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正教授19人,副教授13人。目前教职工总数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正教授19人,副教授13人。在校学生总数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9人。学院教师先后发表论文2000余篇,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8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数十项,在新闻史论、传播理论、新媒体传播、传媒经营管理、电视与影像传播研究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一、学科概况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
传播学培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系统掌握传播学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传播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作为骨干从事与新闻、信息产业有关的研究、管理或实际业务工作。

三、就业前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适应信息时代,加强对传播学的高层次研究,对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扩大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每年报考人数较多,而学生毕业后一般将工作定位于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导致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比较大,再加上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就业难度增大。

四、就业去向:
可在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教育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五、相关证书: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报纸编辑记者证等。

六、相关职位
文案策划,营销策划,产品策划,商业文案,市场经理助理,微博编辑,活动策划,专业写手,品牌专员,影视文案,微博运营主管,影视广告文案策划,公关专员,新闻宣传,新闻采编,媒介助理,文案编辑\策划,活动策划,媒介购买,市场策划推广,视频编剧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传播学     专业代码:050302     门类/类别:文学     学科/类别:新闻传播学

专业介绍

西南政法大学为例
传播学——传播学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获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并列全国第十,位列西部第三,重庆市第一。教学内容包括传播理论和传播业务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省部级以上各类媒体,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保持着高就业率。

专业点分布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503 新闻传播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5 10003 清华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486 武汉大学 A-
8 10559 暨南大学 A-
9 10001 北京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80 上海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14 10335 浙江大学 B+
15 10384 厦门大学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B+
17 10075 河北大学 B
18 10357 安徽大学 B
19 10459 郑州大学 B
20 10532 湖南大学 B
2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2 10558 中山大学 B
23 10590 深圳大学 B
24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25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26 10285 苏州大学 B-
27 10403 南昌大学 B-
28 10422 山东大学 B-
29 10475 河南大学 B-
3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34 10140 辽宁大学 C+
35 10611 重庆大学 C+
36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7 10697 西北大学 C+
38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3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4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47 同济大学 C
4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46 10560 汕头大学 C
47 10593 广西大学 C
48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4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50 10055 南开大学 C-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52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C-
53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54 10635 西南大学 C-
55 10673 云南大学 C-
56 10755 新疆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503 新闻传播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想要获取更多新传考研干货(各大院校择校分析,历年真题,专业书PDF和延伸阅读论文包),都可以关注“新传考研荔枝姐”,或者添加学姐微信:kaoyan6683,领取你想要的资源!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 A+
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A+
3 10246 复旦大学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专业分析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推荐阅读:(新闻传播史参考书目 A
5 10003 清华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研究生专业分析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试科目)(传播学参考书目 A-
7 10486 武汉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A-
8 10559 暨南大学 推荐阅读:(口语系传播介绍)(传播学专业分析 A-
9 10001 北京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11 10280 上海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招生简章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专业分析 B+
1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心得 B+
14 10335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专业目录 B+
15 10384 厦门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i经验 B+
17 10075 河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考研经验 B
18 10357 安徽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 B
19 10459 郑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专业分析 B
20 10532 湖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招生简章)(传播学专业目录 B
2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考试大纲 B
22 10558 中山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23 10590 深圳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4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参考书目 B
25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B-
26 10285 苏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7 10403 南昌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8 10422 山东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分析 B-
29 10475 河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培养方案 B-
3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介绍)(传播学考研经验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B-
32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C+
34 10140 辽宁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专业目录 C+
35 10611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 C+
36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介绍 C+
37 10697 西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新传参考书目 C+
38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新传择校分析 C+
3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C+
4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录取分数线)(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传播学高分攻略 C
44 10247 同济大学 推荐阅读:(新传专业目录)(新传参考书目 C
4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试大纲)(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6 10560 汕头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7 10593 广西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8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0 10055 南开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排名 C-
52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3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C-
54 10635 西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考研经验 C-
55 10673 云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复试经验 C-
56 10755 新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专业目录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复旦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1 天津师范大学 A
2 武汉大学 A+ 7 厦门大学 A 12 上海大学 A
3 中国人民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13 四川大学 A
4 中国传媒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14 南开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10 南京师范大学 A      
 
B+等(22个):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深圳大学、辽宁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B等(21个):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西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C等(15个):名单略

2015-2016年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传媒大学 5★ 94
2 中国人民大学 5★ 94
3 复旦大学 5★ 94
4 北京大学 5★ 94
5 武汉大学 5★ 94
6 浙江大学 4★ 94
7 上海大学 4★ 94
8 华中科技大学 4★ 94
9 清华大学 4★ 94
10 四川大学 4★ 94
11 华东师范大学 4★ 94
12 山东大学 4★ 94
13 厦门大学 4★ 94
14 上海交通大学 4★ 94
15 河北大学 4★ 94
16 湖南大学 4★ 94
17 南京师范大学 4★ 94
18 暨南大学 4★ 94
19 南京大学 4★ 94
20 北京师范大学 3★ 94
 
传播学考研容易的学校】【传播学考研好考吗
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传播学考研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5)传播学综合知识
(848)大众传播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
050302 传播学
1、研究方向:
01传播理论研究
02编辑出版研究
03广告研究
04影视传播研究
05网络传播研究
06符号学与传播学
 
2、初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 636 新闻传播史论
④ 916 新闻传播业务
 
3、初试书目:
636新闻传播史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16新闻传播业务:
(2)《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社
(2)《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闻传播技术基础》,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4)《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5)《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复试科目:
新闻传播专题
5、复试书目:
(1)《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2)《新闻评论学》,张玉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3)《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传播学考生
(4)《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5)《传播学理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针对传播学考生
(6)《有效的公共关系》(第8版),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针对传播学考生
 
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新媒体策划
我们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是指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广告公司。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这也是刚毕业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最热衷进入的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新媒体行业更需要市场高手来策划有效消费,因此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紧缺。由于没有传统路径制约,网络媒体更倾向于"企业化运作"。目前,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遵循"创意产业"的规律,广告经营人才也很适合投身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不像报纸期刊业"求精求专"的用人需求,其对个人的经营意识与创新精神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读研期间,可多读媒介经营管理、传媒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关注产业新闻,了解国内外传媒市场的运作规律。学习一些网站制作技巧以及相关的技术软件也非常必要。此外,在学习与实践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市场嗅觉很重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用人标准明显不同,其需求的专业方向也相对广泛。
另外,像广告公司、新闻发言人、媒介研究公司、时尚杂志编辑等也是新媒体行业中较受毕业学生欢迎的行业。但这类公司可能对同学们在个人特长方面有更深的要求。以媒介研究公司公司为例,它需要我们在读研期间,有跟随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受众分析等领域的导师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并能掌握各种定性、定量的媒介研究方法。总的来说,这几类公司,必须要求学生有前期实习的经历。
行业编辑
相比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素养的编辑、记者,有些人群虽然从事的是新闻事业编辑职业,也许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如网络编辑、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企业刊物编辑、记者等,但他们同样需要具备简单新闻传播知识,上述行业也为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拒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虽然人数众多,但随着互联网的更深入发展,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尤其是跨专业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
其次是影视制作编辑和企业内刊编辑。随着电影、娱乐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如果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综上三类,正在致力于备考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考生,应该不会再担心未来的就业前景,希望大家在2014备考路上,专心致志学习,切莫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