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化学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河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河南大学报录比、河南大学考研群、河南大学学姐微信、河南大学考研真题、河南大学专业目录、河南大学排名、河南大学保研、河南大学公众号、河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河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河南大学化学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河南大学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河南大学化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化学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Add 河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河南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河南大学化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河南大学化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化学的研究生。

河南大学化学考研考试科目
学科教学(化学) [045106]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教育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10)无机化学
备  注:

中原千人基础研究领军人才

省特聘教授

杰出人才特区第四层次人才

黄河学者

校特聘教授

教授

  考研网快讯,据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河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 631普通生物学:《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植物,动物,微生物部分)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32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复试笔试科目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

同等学力加试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遗传学》刘祖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点击【】查看更多参考书目。
【相关阅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
(03)有机化学
(04)物理化学
(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招生人数: 6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无机化学
④(829)有机化学
备  注: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纳米材料制备化学(02)合成化学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无机化学
④(829)有机化学
备  注:
832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070303 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2 版)


  姓名:屈建莹(博士)
  系别:化学系
  职称:副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化学系书记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qujy@henu.edu.cn

  个人简介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2.09-1996.06,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
  1996.07-1999.06,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1999.07-2002.08,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
  2002.09-2005.1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2006.01-现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电分析化学。以电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先进的电化学技术(如修饰电极、微电极等)及先进实验手段,合成功能化新材料,开展纳米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等研究,探索表面的、微区的、现场的和原位的信息,构建性能优良的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并开发其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检测及医药卫生等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
  1.Jianying Qu*,Shumin Wang,Wenjing Chen,Layer-by-Layer of Thin Films of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ultilayer Anchored to Self-Assembled of Mercaptoacetic Acid,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22(10),8167-8173
  2.Jianying Qu,Hongjun Chen and Shaojun Dong,In Situ Fabrication of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Modifi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Related Electrocatalysis,Electroanalysis,2008,20(22),2410-2415
  3.Jianying Qu,Xiangqin Zou,Baifeng Liu,Shaojun Dong,Assembly of polyoxometalates on carbon nanotubes paste electrode and its catalytic behaviors,Analytica Chimica Acta,599 (2007) 51–57
  4.Jianying Qu,Yan Shen,Xiaohu Qu,Shaojun Dong,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Oxygen a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Cobalt Porphyrin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Electroanalysis,2004,16(17),1444-1450
  5.Jianying Qu,Yan Shen,Xiaohu Qu and Shaojun Dong,Preparation of hybrid thin film modified carbon nanotubes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its electrocatalysis for oxygen reduction,Chem.Commun.,2004,1,34–35
  6.Qu Jianying,Liu Meng ,Liu Kuaizhi,Simula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ead and Copper by Carbon Paste Electrode Modified Pyruvaldehyde Bis(N,N’-Dibutyl Thiosmicarbazone),Analytical Letters,1999,32(10),1991-2006
  7.屈建莹*,陈文静,明胶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H2O2传感器,化学学报,2010,68,257-262
  8.陈文静,屈建莹*,基于静电吸附碳纳米管和壳聚糖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分析化学,2009,37(5,733-73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大学化学:《大学化学》曹瑞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姓名:任铁钢(博士)
  系别:化学系
  职称:副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rtg@henu.edu.cn

  个人简介
  196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与有机催化,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第二)。获河南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次。一直从事本科生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和研究生的《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从2006年起,在《化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成果
  1.论文
  1.Synthesis of benzimidazoles containing pyrazole group and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of their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Ren Tie-gang,Cheng Hong-bin,Zhang Jing-lai,Li Wei-jie,Guo Jia,Yang Li-rong,J Fluoresc,2012,22,201-212.
  2.[CoCl(TPPyP)],a novel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the coupling rea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Tiegang Ren,Weijie Li,Zhanwei Bu,Lirong Yanga,Zhiqiang Wang,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2010,7:361–364.
  3.Cryst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s well as theoretical study of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novel Schiff bases containing pyrazole group.Jia Guo,Tiegang Ren,Jinglai Zhang,et al.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95(2012)135–142.
  4.Synthesis,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bis-Schiff bas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 and pyrazolones.Tiegang Ren,Shuyun Liu,Guihui Li,et al.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97(2012)167–175
  2.项目
  1.芳杂环卟啉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2.含吡唑杂环的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能,河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3.n(p)-型掺杂Zn-Sb基纳米线合成及热电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太阳能电池材料(02)热电材料(03)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5)材料科学基础
备  注:
────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 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 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 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 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20人 ),硕士生导师91人(含校外合作导师32人,其中职业导师11人),教授、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80余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6人,黄河学者4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河南省省 管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 秀青年社科专家5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5人,河南 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5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30多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各级横向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60多部,在《历史研究》、《中 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及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0多篇。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 站以及3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 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 国别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河南省 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 代史研究中心”和“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 史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市与我院共建的宋文化研究院以及一批河南 大学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办公室位于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博雅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在明伦校区9号 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30余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拥有中国基本古籍库、 中国方志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为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 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 ,并免费对外开放。 院系代码:011 地  址: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历史文 邮政编码:475001 联系部门:历史文化学院 电  话:0371-22622191 联 系 人:王老师
专业代码、名 称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加 试科目
备注
011 历史文化 学院
79(学术学位 49人,专业学 位30人)
(045109)学科 教学(历史)
00(全日制)不 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导师 20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 合  ④907 中 国近现代史
复试科目 : 招生学院自定 加试科目: ①写作 ②史学概论
(060100)考古 学
01(全日制)断 代考古 不区分导师
11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8 考古学 及博物馆学基 础
复试科目 : 文物考古常识 加试科目: ①写作 ②中国古代史
02(全日制)专 门考古 不区分导师 03(全日制)文 物遗产保护与 博物馆学 不区分导师
(060200)中国 史
01(全日制)史 学理论及中国 史学史
不区分导师
27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3 历史学 基础
复试科目 : 方向 01 至 05 :中国古 代史 方向 06 :中 国近现代史 加试科目: ①写作 ②史学概论
02(全日制)中 国历史地理学 不区分导师 03(全日制)中 国历史文献学 不区分导师 04(全日制)中 国专门史 不区分导师 05(全日制)中 国古代史 不区分导师 06(全日制)中 国近现代史 不区分导师
(060300)世界 史
01(全日制)世 界近现代史 不区分导师
11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3 历史学 基础
复试科目 : 世界史 加试科目: ①世界当代史 ②中国近现代 史
02(全日制)世 界地区与国别 史
不区分导师
03(全日制)史 学理论与外国 史学史
不区分导师
(065100)文物 与博物馆
00(全日制)不 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导师 10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48 文博综 合
复试科目 : 招生学院自定 加试科目: 不加试

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1人(含校外合作导师32人,其中职业导师11人),教授、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4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5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5人,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各级横向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孙子兵法>解读》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史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3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南省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市与我院共建的宋文化研究院以及一批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办公室位于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博雅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在明伦校区9号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20余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拥有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为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并免费对外开放。



院徽
  
    历史文化学院院徽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其一脉相承体现出历史文化学院的归属性;该院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内容为学院中英文规范名称,内圆为院徽基本形,两圆同心,体现学院精诚团结的凝聚力;外圈与内圆为中国红,具有中国特色,饱含热烈与生机;中间“史”字为篆书体,突显学科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厚重感;院名下方的水浪,线条极富动态,融会贯通,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源远流长。
    院徽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院特色,凝聚人心,激励教师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是学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的浓缩。历史文化学院作为河南大学的院系之一,其院徽设计必须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体现其一脉相承性,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系县学院文化底蕴和学科魅力,其设计必须融入历史厚重感和专业特色。就其视觉感染力来说,设计要求结构简洁,色彩鲜明,庄重美观,易于识别,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项宣传和组织工作。
 

院旗
 
    院旗同院徽一样,是一个学院的标志,集中展示一个学院的学科特点、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徽成型的基础上,院旗的设计要坚持与院徽保持协调一致性的原则来进行,充分体现时代感和文化积淀。在视觉感染力上,设计要简洁明快、清晰大方,色彩鲜明,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我院院旗,以中国红底色铺陈,中置院徽,象征我院办学理念,也体现出我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旺盛蓬勃,充满热情与活力,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主体院名置于院徽下方,采用经典行楷繁体,集严谨与灵动于一体,收放有度,并附有英文译名,在兼顾文化积淀的同时,体现我院的时代感与融会贯通的精神。总之,院旗的设计与院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我历史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

832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姓名:陈蔚萍
  系别:化工系
  职称: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chwp@henu.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教育经历
  1975.10-1978.8开封师范学院化学系读书;1989.9-1990.9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进修;1992.9-1993.7河南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助教进修班有机化学研究生课程的学习;2000.1-2000.12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进修。
  主要工作经历:
  1978.11-1987.7 开封第二师范学校教书;1987.8-1989.7 化学系主任办公室工作;1990.9至今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教书。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绿色化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制备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谱、 X- 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扩散漫反射谱、电子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纳米管的形貌及其性质,探讨其在光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探讨一些新的化工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对环境友好的化工工艺过程。
  讲授课程: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基础》、《化工基础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化工专业实验》、毕业生科研训练、见习、实习等本科生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讲研究生《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开发》、《化工过程集成与设计》课程。

  研究成果
  论文:
  TEM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dium titanate nanotubes ,Weiping Chen,Xinyong Guo,Shunli Zhang et al.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2007)9:1173-1180
  Influence of NH3-treating temperature on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doped P25-TiO2.CHEN WeiPing,WANG Yan,JIN ZhenSheng.et al.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2009,52(8):1164-1170
  两组分连续操作筛板精馏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陈蔚萍,狄伟伟.河南大学学报,2004,34(4):38-40
  列管式换热器的计算机辅助选型设计. 陈蔚萍,王晓冬,赵育梁等.河南大学学报,2003,33(1):74-76
  著作:
  1.《有机合成设计》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 7-81041-144-6/T.4 1992年10月
  2.《化工热力学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ISBN 7-81041-560-3/O∙112 1998年7月
  课题:
  二氧化硫脲在印染方面的应用,河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1993年)
  WO乳化捕收剂的制备研究,河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1996年)
  柴油降凝剂的研制,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999年)
  微波场中用Lewis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河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005年)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周艳梅(博士)
  系别:化学系
  职称: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zhouym@henu.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教育经历:
  1986.9-1990.6 河南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6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分析化学专业 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9北京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0.7-1997.1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助教;
  1997.11-2003.1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
  2003.12-2009.1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2009.12-今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
  1.用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纤维素基水处理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2.用于水体中重金属分析检测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3.食品安全和药物的分析检测。
  讲授课程: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研究成果
  论文:
  1.Yanmei Zhou,Qiang Jin,Tianwei Zhu,Yoshifumi Akama.Adsorption of chromium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cellulose modified with β-CD and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7(1-3):303–310
  2.Yanmei Zhou,Junli Zhang,Hua Zhou,Qingyou Zhang,Tongsen Ma,Jingyang Niu.A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off-on” chemosensor for the visual detection of Pd2+ in aqueous media.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stry,DOI:10.1016/j.snb.2012.05.021.
  3.Yanmei Zhou,Junli Zhang,Hua Zhou,Qingyou Zhang,Tongsen Ma,Jingyang Niu.A new rhodamine B–based “off-on”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Cu2+ in aqueous media.Journal of luminescence,2012,132(8):1837-1841.
  4.Yanmei Zhou,Qiang Jin ,Xiaoyi Hu,Qingyou Zhang,Tongsen Ma.Heavy metal ions and organic dyes removal from water by cellulose modified with maleic anhydrid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2 ,47(12):5019-5029.
  5.Yanmei Zhou,Qiang Jin,Tianwei Zhu,Tongsen Ma,Xiaoyi Hu.Removal of Chromium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ellulose Modified with D-Glucose.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47(1):157-165
  6.Yanmei Zhou ,Hua Zhou,Tongsen Ma,Junli Zhang,Jingyang Niu.A new Schiff base based on vanillin and naphthalimide as a fluorescent probe for Ag+ in aqueous solution.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2012,88(3):56-59
  7.Qingyou Zhang,Dandan Zhang,Jingya Li,Yanmei Zhou,Lu Xu.Virtual screening of a combinatorial library of enantioselective catalysts with chirality codes and counter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2011,109:113-119
  8.周艳梅,王亚萍,朱金花,刘清泉.三聚氰胺对汞离子的吸附性能.冶金分析,2011,31(2):28-31
  9.周艳梅,王亚萍,周华,马同森.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饮料中的乙基麦芽酚.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9):159-161
  10.张庆友,周艳梅,龙海林,郝军峰,刘绣华,许禄.二维分子的原子不对称性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1(8):1620-1625
  11.张成丽,周艳梅*,雷建都,等.利福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分子识别作用.过程工程学报,2009,9(6):608-613
  12.周艳梅,张成丽,马同森,等.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强力霉素.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7):1745-1749
  13.Tian Chen,Aijun Tong,Yanmei Zhou.2-Amino-5,7-dimethyl-1,8-naphthyridine as a fluorescent reagen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itrite.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2007,66(3):586-589
  14.周艳梅,高爱舫.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2,6-二氨基吡啶的研究.冶金分析,2007,27(12):15
  15.周艳梅,童爱军.2,6-二氨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2):2818-2822
  著作:
  1.郭廷忠,周艳梅,环境影响评价学.科学出版社 2007.8
  2.郭廷忠,周艳梅,王琳.环境管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9.2
  课题:
  1.2012年度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24300510012)复合型纤维素基水处理剂的研究,2011.3-2014.8,主持人,在研项目
  2.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12102310360),三聚氰胺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2010.9-2012.12,主持人,在研项目
  3.200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15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2008.8-2009.8,主持人,已结项
  4.2008年度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084300510056) 纤维素基水处理剂的合成应用,2007.9-2009.7,主持人,已结项
  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11021700),新吡啶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2003.1-2006.1,主持人,已结项
  6.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08B610001),兽药残留检测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07.6-2010.3,主持人,已结项
  7.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9A610003)膨润土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有机改性理论研究,2008.2-2010.3,主持人,已结项
  8.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1A610005)新型纤维素基水处理剂的合成及其应用,2011.2-2012.12,为主持人,在研项目
  9.河南大学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06YBZR012),氨基吡啶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分子识别研究,2006.1-2007.12,主持人,已结项
  10.2011年度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14300510009)不对称反应催化剂筛选,2011.5-2014.4第二参加,在研项目
  1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07150009),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2007.1-2009.12,第二参加,已结项。
  12.201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22300410260)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2012.5-2014.9,第二参加,,在研项目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考研网快讯,据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河南大学无机化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070301无机化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 630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北师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829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或第3版)
复试笔试科目

《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 《大学化学》曹瑞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曾泳淮、林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点击【】查看更多参考书目。
【相关阅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02)仿生界面化学
(03)超分子自组装
(04)有序分子组装体系
(05)有机功能材料
(06)半导体量子点纳米材料合成
(07)低维纳米材料控制合成
(08)纳米生物检测
招生人数: 1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无机化学
④(829)有机化学
备  注: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纳米材料制备化学(02)合成化学(03)有机功能材料(04)摩擦化学(05)材料与能源化学(06)催化化学(0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8)电化学
招生人数: 2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无机化学
④(829)有机化学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