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河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河南大学化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河南大学化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河南大学化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河南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
070303 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2 版) 832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82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或第 3 版)


  姓名:王守斌
  系别:化学系
  职称: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shoubinwang@henu.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教育经历:
  1976.9-1979.6:河南大学(原开封师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学习。
  1984.9-1985.6: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生班进修。
  主要工作经历:
  1979.8-1988.12:河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助教。
  1989.1-1994.11:河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讲师。
  1994.11-2009.12: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副教授。
  2010.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教授。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
  晶体结构;应用电化学;化学教学论
  讲授课程:
  物理化学(本科生);物理化学实验(本科生);化学理论基础(硕士生);统计热力学(硕士生)

  研究成果
  论文:
  1.Theoretical study of electronic spectra of linear carbon cluaters HC2nS(n=1-5)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Theochem.900(2009)
  2.纯C5簇合物分子电子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9.No.4
  3.Ab initio studies of electronic spectra of the linear aluminum-bearing carbon chains AlC2nH(n=1-5) Journal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256(2009)
  4.Tetrakis(μ-2,4-difluorobenzoato)bis[(2,4-difluorobenzoato)(1,10-phenanthroline)- gadolinium(III)] Acta Crystallographica E64 m516 2008
  5.2-硫代丁基-5-巯基-1,3,4-噻二唑Ag(I)修饰的钼硅酸盐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摩擦性能化学研究 Vol.19 No.1 2008
  著作:
  1.物理化学实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8
  2.有机化学,海洋出版社2006.9
  3.精细高分子选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2
  4.物理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8
  课题:
  1.多杂环席夫碱肟醚衍生物抗菌剂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06.12
  2.四氢吡啶稠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舒张血管活性研究,河南省科技厅,2006.12
  3.发明专利:玻璃及塑料薄膜防雾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02154117.5
  授权日:2005.6.1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牛景杨
  系别:化学系
  职称: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院长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jyniu@henu.edu.cn

  个人简介
  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河南省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化学会理事、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钼钨化学与化工”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负责人,河南省“钼钨化学与化工”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环境工程”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主任,国家级“化学”特色专业负责人。主要教育经历:1982.9-1986.7 河南大学化学系 本科生 1986.9-1989.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研究生 1993.3-1996.1 南京大学化学系 博士生 1998.9-1999.9 马来西亚University of Malaya 大学 博士后 2003.3-2003.10 加拿大University of Ottawa 高级访问学者主要工作经历:1989.7-1992.4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助教 1992.5-1996.1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讲师 1996.12-2000.1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副教授 2000.12-2002.2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2002.3-2003.10 河南大学科研处 副处长、教授 2003.11-2005.3 河南大学科研处 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4-2008.11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12-今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多酸化学与功能配合物讲授课程:本科生《无机及分析化学》、《二十一世纪化学》、《现代化学进展》、《综合化学实验》; 研究生《高等无机化学》、《多酸化学》

  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基金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省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1项、其他省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鉴定成果5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论文:近五年代表性论文:1.Jingyang Niu,Xiaoqing Zhang,Donghui Yang,Junwei Zhao,Pengtao Ma,Ulrich Kortz,and Jing.ping Wang Organodiphosphonate-Functionalized Lanthanopolyoxomolybdate CagesChem Eur.J.,2012,18,6759-67622.Suzhi Li,Yuan yuan Guo,Dongdi Zhang,Pengtao Ma,Xiaoyang Qiu,Jingping Wangand Jingyang Niu* Four di-CuII-substituted sandwich-type germanomolybdate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reaction conditions: from zero-dimensional to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Dalton Trans.,2012,41,5235-5240 3.Jingyang Niu,Guan Wang,Junwei Zhao,Yunxia Sui,Pengtao Ma,and Jingping WangZero- or One-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olyoxoniobates Constructed from Decaniobate Units and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Crystal Growth & Design,2011,11(4),1253-1261.4.Suzhi Li,Junwei Zhao,Pengtao Ma,Juan Du,Jingyang Niu*,and Jingping WangRare Sandwich-Type Polyoxomolybdates Constructed from Di-/Tetra-Nuclear Transition- Metal Clusters and Trivacant Keggin Germanomolybdate Fragments Inorg.Chem.2009,48,9819-98305.Jingyang Niu,Pengtao Ma,Hongyu Niu,Jie Li,Junwei Zhao,You Song,and Jingping WangGiant Polyniobate Clusters Based on [Nb7O22]9- Units Derived from a Nb6O19 Precursor Chem Eur.J.,2007,13,8739-8748 著作:《杂多化合物概论》 牛景杨,王敬平编著 2000,河南大学出版社 课题:近五年主持的代表性课题:1.有机膦酸构筑的多金属氧簇的制备、结构及性质研究(211720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2.1-2015.12 在研2.铌氧簇稀土衍生物的控制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21071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1.1-2013.12 在研3.杂多阴离子配位聚合物的设计、控制合成及性质研究 (20080475000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9.1-2011.12 完成4.基于丰产元素钼、钨的材料化学(094200510001)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项目 2009.1-2011.12 完成5.聚金属氧簇配位聚合物内有机小分子配体的脱附与再吸附机理研究(20773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1-2010.12 完成6.铌、钽多金属氧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物性研究(20671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1-2009.12 完成7.杂多阴离子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功能性研究(20608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2006.1-2008.12 完成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北师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4 版)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化学工程(02)化学工艺(03)应用化学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1)化工原理
备  注:
材料化学

该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掌握材料合成及性能检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材料化学领域的理论前沿、最新动态和应用前景,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应用开发、产品研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本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该专业学生应掌握四大基础化学及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实验技能;应掌握材料制备方法、材料加工工艺及材料性能分析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应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从事材料化学专业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能力;具备研究与开发新材料、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9人,“双师型”教师16人。现建有基础化学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涂料实验室、仿真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室、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同时建有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配备有XRD、气-质联用、ICP、高效液相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光度计、比表面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同时还与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协议,形成了“一体化、分阶段、多层次”的特色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太阳能电池材料(02)热电材料(03)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5)材料科学基础
备  注: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4 版)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纳米材料制备化学(02)合成化学
(03)有机功能材料
(04)摩擦化学
(05)材料与能源化学
(06)催化化学
(0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电化学
招生人数: 2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无机化学
④(829)有机化学
备  注:

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1人(含校外合作导师32人,其中职业导师11人),教授、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4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5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5人,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各级横向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孙子兵法>解读》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史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3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南省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市与我院共建的宋文化研究院以及一批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办公室位于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博雅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在明伦校区9号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20余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拥有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为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并免费对外开放。



院徽
  
    历史文化学院院徽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其一脉相承体现出历史文化学院的归属性;该院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内容为学院中英文规范名称,内圆为院徽基本形,两圆同心,体现学院精诚团结的凝聚力;外圈与内圆为中国红,具有中国特色,饱含热烈与生机;中间“史”字为篆书体,突显学科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厚重感;院名下方的水浪,线条极富动态,融会贯通,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源远流长。
    院徽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院特色,凝聚人心,激励教师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是学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的浓缩。历史文化学院作为河南大学的院系之一,其院徽设计必须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体现其一脉相承性,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系县学院文化底蕴和学科魅力,其设计必须融入历史厚重感和专业特色。就其视觉感染力来说,设计要求结构简洁,色彩鲜明,庄重美观,易于识别,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项宣传和组织工作。
 

院旗
 
    院旗同院徽一样,是一个学院的标志,集中展示一个学院的学科特点、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徽成型的基础上,院旗的设计要坚持与院徽保持协调一致性的原则来进行,充分体现时代感和文化积淀。在视觉感染力上,设计要简洁明快、清晰大方,色彩鲜明,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我院院旗,以中国红底色铺陈,中置院徽,象征我院办学理念,也体现出我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旺盛蓬勃,充满热情与活力,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主体院名置于院徽下方,采用经典行楷繁体,集严谨与灵动于一体,收放有度,并附有英文译名,在兼顾文化积淀的同时,体现我院的时代感与融会贯通的精神。总之,院旗的设计与院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我历史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02)仿生界面化学(03)超分子自组装(04)有序分子组装体系(05)有机功能材料(06)半导体量子点纳米材料合成(07)低维纳米材料控制合成(08)纳米生物检测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0)无机化学
④(829)有机化学
备  注:
82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或第 3 版)


  姓名:马新起
  系别:化工系
  职称: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mxq3188@163.com

  个人简介
  主要教育经历:
  1982.9-1986.6在郑州工学院化工系学习;1986.9-1987.1在抚顺石油学院进修;1998.9-2000.9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班学习;2000.12在天津大学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化工类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
  主要工作经历:
  1986.7-至今,一直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事化学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1.9-2009.6任化工教研室主任。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完成省校级教改项目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参编高校教材3部。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
  绿色化工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柴油技术开发及应用;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及应用;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纳米材料的开发研究。
  讲授课程:
  本科生《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原理实验》等;研究生《高等分离工程》、《能源化工》等。

  研究成果
  论文:
  1.马新起,冯彩霞,金振声,郭新勇,杨建军,张治军,Insertion of Platinum Oxide into Nanotube of Sodium Titanate,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2005,7(6):681-683
  2.马新起,冯彩霞,贵莉莉,姚莉,牛玉奇,郭新勇,负载银纳米管钛酸催化剂的制备,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8,(2):104-108
  3.马新起,郭新勇,金振声,杨建军,张治军,载铂TiO2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无机材料学报,2003,18(5):1131-1134
  4.马新起,郭新勇,金振声,杨建军,张治军,橄榄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现代化工,2004,24(10):44-45
  5.马新起,王景来,赵育梁,王玉兰,侯希峰,由邻硝基氯苯制备苯并三唑,精细化工,2006,23(7):696-697
  6.马新起,李娟,李杰,高景曦,改性红景天保健酒的制备,化学世界,2012,(2):369-371
  著作:
  《化工设计》(第二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副主编.
  《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参编.
  专利:
  1.一种从焦化粗苯中提取噻吩的方法,ZL200710180492.7,2012.4授权
  2.嵌入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纳米管钛酸的制备方法,ZL200410010179.5,2007.7授权
  3.硝基苯蒸馏残渣的利用方法,ZL200610160044.6,2008.11授权
  4.纳米改性红景天保健酒,ZL03138082.4,2006.6授权
  课题:
  1.蒸压粉煤灰砖化学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0年)
  2.利用焦化粗苯提取噻吩新工艺研究,河南省科技厅鉴定(2008年)
  3.利用邻硝基氯苯合成苯并三唑工艺研究,河南省科技厅鉴定(2008年)
  4.利用硝基苯蒸馏残渣制备间二硝基苯工艺研究,河南省科技厅鉴定(2008年)
  5.生物柴油合成工艺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
  6.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
  获奖:
  1.2009年获河南大学教学名师奖
  2.2009年获获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10年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06年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5.2009年获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6.2011年获河南大学2009-2011年度教学优秀奖
  7.2011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一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河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化学工程(02)化学工艺
(03)应用化学
招生人数: 1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1)化工原理
备  注: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6 版)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该专业于2015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掌握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求实创新精神,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该专业的开设不但顺应了地方化工产业发展需要,还将河南大学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优势与职业院校应用型技术研究、实践教学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工企业要求的应用技术人才,并在区域化工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该专业所依托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精良。先后承担了河南省特色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省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项目,为河南省骨干职业院校和品牌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现建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模型、化工设备装配维护、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仿真DCS、多功能有机合成等实验实训室36间,仪器设备总额1000余万元;承建的濮阳市功能材料和工业催化重点实验室现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测试仪器。充分利用濮阳市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优势,先后与河南能源中原大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丰利能源化工、河南宏业化工等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协议。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教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12人。另外还聘任河南大学、化工行业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和授课。


  姓名:李亚敏(博士)
  系别:化学系
  职称:副教授
  院内行政职务:
  电话:0378-3881589
  传真:0378-3881589
  邮箱:liyamin@henu.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教育经历: 1997-2001,桂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2001-2006,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博连读,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主要工作经历: 2006-至今,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及讲授课程
  研究方向: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手性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讲授课程: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理论基础,专业英语

  研究成果
  论文:1.Two Chiral Metal Clusters Derived from 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L-proline to Di-2-pyridyl Ketone,Y.M.Li,S.C.Xiang,T.L.Sheng,J.J.Zhang,S.M.Hu,R.B.Fu,X.H.Huang,X.T.Wu.Inorg.Chem.,2006,45,6577-6579.2.,Three new cubane-lik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of di-2-pyridyl ketone in gem-diol form:syntheses,cryst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Y.M.Li,J.J.Zhang,R.B.Fu,S.C.Xiang,T.L.Sheng,D.Q.Yuan,X.H.Huang,X.T.Wu,Polyhedron,2006,25,1618-1624.3.Syntheses,Cryst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wo New W-Ag 1D Chain Complexes:[W2Ag2S8•Ca(DMF)6]n and [WAgS4•Na(DMF)3]n.Y.M.Li,S.Q.Xia,J.J.Zhang,X.T.Wu,L.S.Wang,W.X.Du,S.M.Hu,Chin.J.Stru.Chem.,2005,24,716-722.4.One New Schiff Base Complex with One In-Situ Synthesized Ligand:Synthesis,Structure.Y.M.Li,J.J.Zhang,T.L.Sheng,R.B.Fu,S.M.Hu,Z.Z.Lai,X.T.Wu,Chin.J.Stru.Chem.,2006,25,891-894.5.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Novel Mn(II) Complex with in situ Synthesized Ligand.Y.M.Li,L.Y.Jin,Russ.J.Coord.Chem.2010,36,765–768.6.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 New Cu(II) Complex with 2-benzoylpyridine and Its Hydrolyzed Derivative H2bpd.Y.M.Li,L.Y.Jin,J.Clust.Sci.,2011,22:41-47.7.Syntheses and structures of three chiral complexes derived from 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L-proline to di-2-pyridyl ketone,Y.M.Li,Y.H.Li,H.S.Zhang,S.S.Guo,R.T.Dong,J.Coord.Chem.,2011,64(15):2618-2630.著作:1.物理化学实验,张敬来,王守斌,杨大纲,王春章,孙德功,李永红,李亚敏,翟翠萍,李海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课题:1.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20110008)2.2012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22102210174)3.201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计划(2011A150004)4.2012年度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指导计划(12B150004)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